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678发布日期:2018-09-21 22:10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胎头吸引术是将吸引器外口置于露出的胎头上,再用注射器将吸引器内空气吸出,形成负压区,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吸住胎头,配合宫缩,娩出胎头。现有技术下多采用一定容量的注射器来提供负压,多为手术人员徒手操作,其负压值忽高忽低,不稳定,操作不当时则会出现一次性吸引失败的风险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包括吸盘、负压抽吸管,其结构是吸盘和负压抽吸管之间的连接部位连通有万向节通管,万向节通管采用前端管和后端管通过球铰式的连接为一整体的通管结构,前端管的前端连接吸盘,前端管的末端连通球铰球体,球铰球体开设有气流通道,球铰球体连接后端管的前端,后端管的后端连通负压抽吸管;前端管与球铰球体密封铰接,后端管与球铰球体密封铰接。

吸盘的广口端设置在负压抽吸管轴线方向上,吸盘的缩口端与负压抽吸管前端密封连接,负压抽吸管的管壁上连通有卸气阀开关和压力表,负压抽吸管上设置有握持把手,负压抽吸管末端设置有波纹管接头。

球铰球体在直径方向上开设有气流通道。

前端管的前端通过焊接或螺纹式固定连接吸盘,且前端管的管腔与吸盘盘吸内腔相连通。

后端管的后端通过焊接或螺纹式固定连接负压抽吸管,且后端管的管腔与负压抽吸管的管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采用卸气阀开关和压力表的配合设置,一方面能掌握负压值的操作条件的区间,另一方面如出现特殊情况时配合卸气阀开关的使用可以对吸盘内的压力进行释放或调节,更有效的提高手术操作参数,增加引产成功率。

该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有效将操作者的手持力分散,提供多个方向上的分力,起到万向分力的作用,保证吸盘对胎头的吸附方向,更有效的提高手术操作参数,增加引产成功率。

当胎儿宫内窘迫,可采用该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尽快结束分娩。胎儿大、产妇筋疲力尽时,可帮助胎儿下降。相对产钳而言,该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对软产道损伤机会少,对胎儿产伤机会也少于产钳。该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手术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吸盘,2、负压抽吸管,3、广口端,4、缩口端,5、卸气阀开关,6、压力表,7、握持把手,8、波纹管接头;

9、球铰式双管连通,10、前端管,11、球铰球体,12、气流通道,13、后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分力负压引产吸引器,其结构包括吸盘1、负压抽吸管2,吸盘1的广口端3设置在负压抽吸管轴线方向上,吸盘的缩口端4与负压抽吸管2前端密封连接,负压抽吸管2的管壁上连通有卸气阀开关5和压力表6,负压抽吸管2上设置有握持把手7,负压抽吸管2末端设置有波纹管接头8。

在吸盘和负压抽吸管之间的连接部位连通有万向节通管,万向节通管采用球铰式双管连通9,前端管10的前端连接吸盘1,前端管10的末端连通球铰球体11,球铰球体11开设有气流通道12,球铰球体连接后端管13的前端,后端管13的后端连通负压抽吸管。前端管与球铰球体密封铰接,后端管与球铰球体密封铰接。球铰球体在直径方向上开设有气流通道。

前端管的前端通过焊接或螺纹式固定连接吸盘,且前端管的管腔与吸盘盘吸内腔相连通。后端管的后端通过焊接或螺纹式固定连接负压抽吸管,且后端管的管腔与负压抽吸管的管腔相连通。

前端管的末端设置有与前端管一体的末端广口式前球冠壳体,

后端管的前端设置有与后端管一体的首端广口式后球冠壳体,

球铰球体设置为球围壳体,中心空腔;

末端广口式前球冠壳体、首端广口式后球冠壳体分别嵌套在球围壳体内,且末端广口式前球冠壳体、首端广口式后球冠壳体的外壁与球围壳体的内壁之间采用间隙配合、过度配合或过盈配合。

间隙配合可实现外力状态下球铰式万向转动。可灵活使用。

过度配合或可以实现相应的球铰式万向转动。可实现阻尼使用。

过盈配合多数情况下不会受一定大小范围内的外力而改变铰接的转动状态。可当做硬性刚性连接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