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刺穿功能的血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4798发布日期:2018-11-16 21:1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刺穿功能的血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刺穿功能的血袋。



背景技术:

血袋在完成采血操作后,采血管被封闭,输血管在进行输血时被输血针头刺破,血液经过输血管和输血长导管进行输送。在目前的输血操作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在一次针头插入过程中,完成精准的刺破连接和输血目的,输血针头不能刺破输血管,更不能刺破血袋本身,当血袋被刺破后,出于安全考虑,一整袋血都将不能使用,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专利公告号为CN 203598222 U、公告日为2014.05.2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急救用防刺穿渗漏输血袋,包括袋体,在袋体下端设有保护管和采血管,在保护管上方1cm处至保护管两侧的袋体底边的三角区域的袋体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封条,采血管设有开关装置。

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血袋防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刺穿功能的血袋,其能通过在输血管内壁上设置加厚防刺破管的方式,达到输血管防刺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以及输血管防刺穿效果显著的优点,避免了因为血袋被刺穿而造成血液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刺穿功能的血袋,包括袋体、设置在所述袋体上的采血管、输血管以及袋体挂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血管内以用于防止输血针头刺破所述输血管管壁的防刺穿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刺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输血管内壁上的加厚防刺破管。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厚防刺破管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厚防刺破管为分体安装在所述输血管内壁上的弹性管或刚性管。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厚防刺破管为与所述输血管一体成型的弹性管或刚性管。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厚防刺破管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袋体一端的内端直通段,靠近所述输血管外管口一端的外端导向段,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端直通段与所述外端导向段之间的过渡段。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过渡段内环面为用于所述输血针头划过并进行过渡插入操作的弧面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厚防刺破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端导向段上并用于对所述输血针头的插入动作进行导向的导向段导向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端导向段上并用于对已经倾斜插入的所述输血针头进行刺穿后再阻挡操作的导向段阻挡管。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段导向管设置在所述外端导向段的中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段阻挡管设置在所述外端导向段的侧边部,数量为3-8个。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血管内壁上设置加厚防刺破管的方式,达到输血管防刺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以及输血管防刺穿效果显著的优点,避免了因为血袋被刺穿而造成血液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厚防刺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厚防刺破管的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厚防刺破管的另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刺层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以及附图5所示,一种具有防刺穿功能的血袋,包括袋体1、设置在所述袋体1上的采血管2、输血管3以及袋体挂孔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血管3内以用于防止输血针头7刺破所述输血管3管壁的防刺穿结构4。

医护人员在日常的血袋使用过程中发现,血袋刺破事故绝大多数是由所述输血针头7刺破所述输血管3所造成的,其中所述输血针头7长度较短,一般接触不到所述袋体1本身。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刺穿结构4设置在所述输血管内,用于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倾斜插入的所述输血针头7,使得所述输血针头7较难刺破所述输血管3,进一步保证所述血袋的防刺穿效果。

所述防刺穿结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输血管3内壁上的加厚防刺破管401。所述加厚防刺破管401的厚度为1-3mm。所述加厚防刺破管401为分体安装在所述输血管3内壁上的弹性管或刚性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厚防刺破管401内衬于所述输血管3内壁上,使得所述输血管3具有“管壁厚”的特点,使得所述输血针头7较难刺破,进而保证所述血袋的防刺破效果。

所述加厚防刺破管401为与所述输血管3一体成型的弹性管或刚性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厚防刺破管401与所述输血管3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组装结构,其中一体成型方式为与所述输血管3一同挤压或浇筑成型,而分体组装方式指的是上述两者各自成型后再粘结设置,其中所述弹性管的材质为高弹树脂材料,所述刚性管的材质为高硬度树脂材料。

所述加厚防刺破管401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袋体1一端的内端直通段401a,靠近所述输血管3外管口一端的外端导向段401c,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端直通段401a与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之间的过渡段401b。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血针头7由外到内依次穿过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过渡段401b以及内端直通段401a,其中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用于对所述输血针头7进行第一次主体导向,避免所述输血针头7发生倾斜插入的问题,而所述过渡段401b用于对已经进行大体导向的所述输血针头7进行第二次辅助导向,保证所述输血针头7在插入所述内端直通段401a的过程中,不与所述内端直通段401a的管壁接触,此时所述输血针头7不会刺破所述输血管3,也仅仅允许发生小幅度的倾斜偏差。

所述过渡段401b内环面为用于所述输血针头7划过并进行过渡插入操作的弧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401b的内侧弧面设置,使得对所述输血针头7的滑动引导、过渡防刺效果更加显著,避免所述直接刺在所述过渡段401b上,最终避免所述输血管3被刺破。

所述加厚防刺破管40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上并用于对所述输血针头7的插入动作进行导向的导向段导向管401d,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上并用于对已经倾斜插入的所述输血针头7进行刺穿后再阻挡操作的导向段阻挡管401e。所述导向段导向管401d设置在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的中部。所述导向段阻挡管401e设置在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的侧边部,数量为3-8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上设有“大范围封闭,小范围开孔”的导向设置,其中所述导向段导向管401d用于所述输血针头7穿过,在正确操作时,所述输血针头7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段导向管401d、过渡段401b以及内端直通段401a,完成插入操作,而不会倾斜插入到所述导向段阻挡管401e内。

另一方面,所述导向段阻挡管401e的作用如下:第一,倾斜插入的所述输血针头7在刺破所述导向段导向管401d后,穿刺进入所述导向段阻挡管401e,此时所述输血针头7先刺穿所述外端导向段401c的实体部分,此时上述刺穿瞬间给医护人员一个突然失去阻挡力、插入阻力瞬间减小的一个感觉,以提醒医护人员此时所述输血针头7已经倾斜插入,需要拔出后再重新插入;

第二,上述第一条插入阻力瞬间减小的感觉没有被医护人员所察觉后,所述输血针头7又要从所述导向段阻挡管401e侧面的另一端穿出,此时所述输血针头7前端又受到大力阻挡,再次预警,提示医护人员,此时已经倾斜插入很多,需要将所述输血针头7立即拔出,重新插入。

上述插入阻力先瞬间减小,再瞬间加大的两个倾斜插入的危险信号,用于提示医护人员,保证在所述输血针头7倾斜插入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停止并拔出重插,避免直接、完全刺破所述输血管3,造成血液外流,避免整袋血液不能用的问题。

此外,所述防刺穿结构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血管3内壁上的防刺穿中空层402,以及设置在若干个所述防刺穿中空层402之间并用于所述输血针头7穿过定位的定位环403,所述防刺穿中空层402相较于所述加厚防刺破管401,更靠近所述袋体1,即位于所述输血管3的里侧。

其中所述防刺穿中空层402通过“未刺破空气填充、刺破血液填充”的方式来预警刺破现象,使得医护人员在观察到所述防刺穿中空层402中充血后,能立刻停止插入,并调整插入角度,此外若干个所有所述防刺穿中空层402中空气总含量小于3ml,以保证输血安全性。

此外,所述定位环403通过连接条设置在若干个所述防刺穿中空层402向内凸出的弧形侧面上,保证所述定位环403具有“碰触即倾斜插入,不碰触且防刺穿中空层402未充血即安全插入”的提示预警功能,避免所述输血管3被完全刺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