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432发布日期:2019-01-13 16:4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



背景技术: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放射科的设备一般有普通X线拍片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

CT的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当X线射向人体组织时,部分射线被组织吸收,部分射线穿过人体被检测器接收,产生信号。

在临床实践中,头部的定位对于CT扫描和检测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在利用CT扫描的过程中,患者的头部一旦发生晃动,就会对CT机的成像质量造成模糊,从而,给医护人员的诊断带来困难,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误诊甚至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包括两个立柱、横板和支撑板,横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立柱,横板的中央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压杆,压杆与通孔之间是螺纹连接,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旋转手柄,压杆的底端规定连接头顶托,横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微型电机,两个立柱的相邻端中部通过支撑板连接,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下颌托,立柱的正端面设有轨道槽,轨道槽内设有丝杠,丝杠的顶端穿过横板且固定连接在微型电机的电机轴上,丝杠的底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轨道槽的底壁上,丝杠上套设有与轨道槽相配合的滑块,丝杠与滑块之间是螺纹连接,滑块与轨道槽之间是滑动连接,滑块上设有压肩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旋转手柄的侧面设有防滑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颌托的顶端设有下颌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颌槽在竖直方向上与头顶托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轨道槽的横截面是T形结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丝杠与立柱之间是相互平行的关系。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压肩板的底端设有压肩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下颌托和头顶托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患者头部的限制,防止患者在扫描期间晃动头部;压肩板直接压住患者的双肩,从而进一步限制患者的肩部以上,保证病人在做CT期间,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保证CT拍摄质量,便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的压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横板,3-轨道槽,4-丝杠,5-轴承座,6-滑块,7-压肩板,71-压肩槽,8-轴承,9-微型电机,10-支撑板,11-下颌托,12-下颌槽,13-通孔,14-压杆,15-头顶托,16-旋转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包括两个立柱1、横板2和支撑板10,所述横板2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立柱1,横板2的中央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内设有压杆14,所述压杆14与通孔13之间是螺纹连接,压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旋转手柄16,压杆14的底端规定连接头顶托15,所述旋转手柄16的侧面设有防滑螺纹,所述横板2的顶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微型电机9,两个所述立柱2的相邻端中部通过支撑板10连接,所述支撑板10的顶端固定连接下颌托11,所述下颌托11的顶端设有下颌槽12,所述下颌槽12在竖直方向上与头顶托15相对应,立柱1的正端面设有轨道槽3,所述轨道槽3的横截面是T形结构设计,轨道槽3内设有丝杠4,所述丝杠4与立柱1之间是相互平行的关系,丝杠4的顶端穿过横板2且固定连接在微型电机9的电机轴上,所丝杠4的底端通过轴承座5转动连接在轨道槽3的底壁上,所述丝杠4上套设有与轨道槽3相配合的滑块6,丝杠4与滑块6之间是螺纹连接,滑块6与轨道槽3之间是滑动连接,滑块6上设有压肩板7,所述压肩板7的底端设有压肩槽7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下巴放置在下颌槽12上,通过旋转旋转手柄6,推动头顶托15下降,顶到患者头顶,从而限制患者的头部晃动,启动微型电机9,通过丝杠4推动滑块6下降,使得压肩板7压住患者的双肩,从而进一步限制患者的肩部以上,保证病人在做CT期间,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保证CT拍摄质量,便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