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泪道义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1465发布日期:2019-06-13 15:40阅读:9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泪道义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泪道义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泪腺产生的泪液湿润眼表后,通过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流入鼻腔,泪道引流系统发生功能性障碍而导致溢泪,长期溢泪眼睛内眦部皮肤潮红、发生湿疹,患者不断向下揩拭眼泪二造成下睑外翻和流脓造成角膜感染、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造成溢泪的原因较多,其中泪小管断裂、泪道狭窄、泪道阻塞等泪道疾病,使泪道系统无法再通,惟有通过泪旁道义管引流泪液。目前泪道疾病所应用的义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使用腰麻管自下泪小点或上泪小点至鼻泪管开口顺行植入管道,缺点是固定困难,常使用胶带黏贴,风险固定等等,容易脱落,过敏等;影响患者外观;管道为硬管道,容易外翻及引起泪小点撕裂;2)RS管,该管道为双径路环形管道,不管患者是否为上下泪小管都有问题,该系统都要进行双泪小管植入管道(如图1所示:6为RS管),对患者的健康端泪小管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该管道为环形管道,管道无孔隙,植入后眼泪无法引流,患者取出植入管前还是会有流泪的症状,而且植入后无法验证义管是否在泪道内;3)自鼻泪道开口处逆行植入义管,缺点是植入困难,眼科大夫不易完成,需耳鼻喉科大夫合作,容易损伤鼻粘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泪道义管。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泪道义管,包括硅胶管道以及内置探针,硅胶管道的末端设有开口,其上端为U形翅膀状;其中硅胶管道管径为2mm,内径为1.8mm,长4cm,内置探针2为1.8mm粗,长度与硅胶管道同长。

所述U形翅膀状模拟泪小点处眼部解剖形状,设有U形开口。

所述硅胶管道的管身设有刻度标记。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简易的分解义管,应用于泪小管断裂、泪道狭窄、泪道阻塞等泪道疾病治疗,能够完美解决义管固定、植入困难、泪道损伤等植入中的问题,义管末端及上端的开口,可以解决泪液引流问题;本实用新型植入简单、易行,尤其对初学者也无太大技术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RS管的植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硅胶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U形翅膀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硅胶管道、2内置探针、3开口、4U形翅膀状、5U形开口、6RS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硅胶管道1以及内置探针2。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硅胶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硅胶管道1的末端设有开口3,其上端为U形翅膀状4;其中硅胶管道1管径为2mm,内径为1.8mm,长4cm,内置探针2为1.8mm粗,长度与硅胶管道1同长。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U形翅膀状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U形翅膀状4模拟泪小点处眼部解剖形状,设有U形开口5。

所述硅胶管道1的管身设有刻度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硅胶管道1和内置探针2组在一起;

2)对于上泪小管断裂,自上泪小点进入,从颞侧断端处出来,然后进入鼻侧断端,最后进入鼻泪管;如下泪小管断裂步骤同上;如上下泪小管都有断裂,植入两根管道即可;

对于上泪道狭窄,自上泪小点进入,进入鼻泪管;如下泪道狭窄,则自下泪小点进入,进入鼻泪管;如上下泪道均狭窄,则需植入两根管道;

3)然后自探针口注入盐水,看是否在泪小管内,如在管道内,将探针拔出,将硅胶管道1留在原处。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易的分解义管,应用于泪小管断裂、泪道狭窄、泪道阻塞等泪道疾病治疗,能够完美解决义管固定、植入困难、泪道损伤等植入中的问题,义管末端及上端的开口,可以解决泪液引流问题;本实用新型植入简单、易行,尤其对初学者也无太大技术难度。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