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注射用针灸针及针灸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8666发布日期:2019-11-05 22:4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注射用针灸针及针灸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注射用针灸针及针灸器械。



背景技术:

针刺和穴位注射均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法,但因为穴位注射疗法需向特定穴位注入药物,以改善局部神经、肌肉等组织的营养供应,但药物注射完成后立即出针,不能保持针刺的持续刺激作用,且注射部位不能再行针刺刺激;而若单独针刺,又不能发挥出药物的作用。不论何种单一的治疗,在临床中一些顽固性疾病(如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中效果均不令人满意。

因此,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可以注射用的针灸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注射用针灸针及针灸器械,其旨在改善现有的针灸针不具有注射作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注射用针灸针,可注射用针灸针包括针灸针本体、加药体,加药体与针灸针本体连接;针灸针本体设置有穿透针灸针本体的导药通孔,加药体设置有容药腔,容药腔与导药通孔连通,加药体配置有盖体,盖体能密封容药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盖体与加药体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加药体设置有卡槽,盖体的自由端设置有与卡槽匹配的卡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盖体与加药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盖体与加药体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连接件设置有与容药腔连通的连接管,盖体能闭合连接管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盖体配置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加药体靠近针灸针本体一端的内径小于加药体远离针灸针本体一端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加药体设置有刻度,刻度沿加药体长度方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针灸器械,针灸器械包括上述的可注射用针灸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注射用针灸针及针灸器械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可注射用针灸针可以在针灸过程中,通过加药体向穴位内注射药液;盖体封闭容药腔,避免空气进入穴位,避免感染。

可注射用针灸针将传统的实心针灸针做成空心,以便药物直达针刺穴位,又避免了现阶段穴位注射完成不能留针,不能持续发挥针刺作用的缺点,将两种针灸科常用疗法相结合,且外形设计符合现阶段临床常用针灸针具的特点。加药体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与注射器的结合,同时也考虑到留针时患者体位变化可能引起针身移动将针身进入体内,故将其直径加大,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盖体将加药体的开口密封,避免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注射用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药体与针灸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可注射用针灸针;110-针灸针本体;111-导药通孔;120-加药体;121-容药腔;130-盖体;131-卡板;132-凸缘;13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注射用针灸针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注射用针灸针100。可注射用针灸针100可以针灸,也可以通过其向体内进行注射。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可注射用针灸针100包括针灸针本体110、加药体120,加药体120与针灸针本体110连接;针灸针本体110设置有穿透针灸针本体110的导药通孔111,加药体120设置有容药腔121,容药腔121与导药通孔111连通,加药体120配置有盖体130,盖体130能密封容药腔121。

在使用可注射用针灸针100时,加药体120主要便于穴位注射时药体的添加与注射,使用时先将待注射药液抽吸至注射器中,然后将注射器与可注射用针灸针100组合使用,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射至容药腔121内,然后通过设置于针灸针本体110的导药通孔111注射入体内,药物进入注射穴位的压力主要靠注射器推动。根据不同注射穴位选用不同剂量,药物完全推入后,拔出注射器;采用盖体130将容药腔121进行封闭,避免空气进入穴位,避免感染。

通过可注射用针灸针100可以在针灸过程中,通过加药体120向穴位内注射药液;注射药液之后,针灸针本体110还会预留至体内半小时左右,盖体130封闭容药腔121,可以避免在此段时间内空气进入穴位,造成感染。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药体120与针灸针本体1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

在本实施例中,针灸针本体110远离加药体120的一端为斜切面;换言之,针灸针本体110的针尖与所述针灸针本体110的轴线具有一定夹角。针灸针本体110的针尖斜切面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临床使用过程中针刺时减轻患者疼痛感,与传统针灸针相比,角度更锋利。

在本实施例中,针灸针本体110的针尖为长度1mm的斜面,切面外径(直径)为0.45mm,内径为(直径)0.35mm。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针灸针本体110的针尖可以设置为其他尺寸。

针灸针本体110的长度为长为39mm,外径(直径)为0.45mm,内径(直径)为0.35mm;在其他实施例中,针灸针本体110的长度可以设置为其他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针灸针本体110长度为1.5寸,该长度的针灸针本体110可以针刺部位广泛,具有临床实用性和临床可推广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针灸针本体110的长度可以设计为其他尺寸,本实用新型不对其进行限制。

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导药通孔111为圆孔,导药通孔111的长度与针灸针本体110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加药体120的长度为5mm,外径(直径)为4.2mm,内径(直径)为4.1mm。在其他实施例中,加药体120的长度可以设置为其他尺寸。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加药体120远离针灸针本体110的一端为圆柱形,加药体120靠近针灸针本体110的一端为圆锥形。加药体120靠近针灸针本体110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加药体120远离针灸针本体110的一端的直径。使容药腔121内的药物可以更好地进入导药通孔11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加药体12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加药体120为圆柱形,或者,加药体120为椭圆形、球形等。优选地,加药体120的内壁为曲面,加药体120为圆锥形,加药体120的内壁为曲面,药物在容药腔121内的表面张力较小,可以更好地进入导药通孔111内。本实用新型不对加药体120的形状作出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向加药体120内注射药物,在本实施例中,容药腔121的开口设置于加药体120的侧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容药腔121的开口也可以设置于加药体120远离针灸针本体110的一端(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加药体120的内壁或者外壁设置刻度,刻度沿加药体120的长度方向布置。刻度用于指示药物在加药体120内的体积,例如,多个刻度包括0.5ml、1.0ml、1.5ml等。可以理解的是,加药体120的体积以及刻度之间的分度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130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130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图4。

呈上所述,盖体130与加药体120配合,盖体130能够密封容药腔121,避免空气以及细菌等沿封容药腔121、导药通孔111进入体内,避免感染。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0的材质为医药用聚乙烯,盖体130为圆形;盖体130的直径为4.4mm,厚度为0.1mm。相应地,盖体130的形状以及尺寸也可以根据加药体120的开口(图中未示出)形状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0与加药体120转动连接,盖体130相对加药体120转动,使盖体130能够密封加药体120的开口(图中未示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0与加药体120通过铰链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盖体130与加药体12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转动连接。例如,加药体120设置转轴,盖体130靠近加药体120的一端设置与上述转轴匹配的通孔,盖体130通过转轴与加药体120连接,实现盖体130与加药体120的相对转动。

请再次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加药体120设置有卡槽(图中未示出),盖体130的自由端设置有与卡槽匹配的卡板131。换言之,加药体120设置有卡槽,盖体130远离加药体120的一端(未与加药体120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卡板131,卡板131与卡槽卡接,通过卡板131与卡槽的连接与否,实现加药体120与盖体130的连接与否,从而将加药体120的开口打开或者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手持盖体130将其打开,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0延伸设置有凸缘132。换言之,卡板131未设置于盖体130的边缘,盖体130设置有凸缘132;卡板131设置于凸缘132靠近加药体120的一侧。凸缘132与加药体120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凸缘132为打开盖体130提供着力点。在关闭盖体130时,手持凸缘132,将卡板131卡接如卡槽内。需要打开盖体130时,手持凸缘132,将卡板131从卡槽内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打开与关闭盖体130时,盖体130与加药体12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进行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盖体130与加药体120也可以为其他设置方式,例如,盖体130与加药体120可转动连接,盖体130所在平面与加药体12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不变,盖体130相对加药体120的两侧进行滑动。

为了增加盖体130与加药体120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0设置有密封圈133,密封圈133设置于盖体130与加药体120的连接处。密封圈133与盖体130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130与加药体120可拆卸连接。盖体130与加药体120相对独立设置,盖体130与加药体120通过卡扣配合连接、粘黏连接等可拆卸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130与加药体120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连接件一端与盖体130连接,另一端与加药体120连接。连接件为柔性件,连接件可弯曲设置,使盖体130能与加药体120连接与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以为连接管,连接管与容药腔121连通,盖体130与连接管连接,使盖体130能够闭合连接管的开口。

连接管与加药体120连接,在注射时可以向连接管内注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直接从加药体120内注射药物,由于加药体120离人体太近,可能存在不便于操作的问题。因此,向连接管内注射药物,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注射用针灸针100的主要优点在于:

通过可注射用针灸针100可以在针灸过程中,通过加药体120向穴位内注射药液;盖体130封闭容药腔121,避免空气进入穴位,避免感染。

可注射用针灸针100将传统的实心针灸针做成空心,以便药物直达针刺穴位,又避免了现阶段穴位注射完成不能留针,不能持续发挥针刺作用的缺点,将两种针灸科常用疗法相结合,且外形设计符合现阶段临床常用针灸针具的特点。加药体120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与注射器的结合,同时也考虑到留针时患者体位变化可能引起针身移动将针身进入体内,故将其直径加大,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盖体130将加药体120的开口密封,避免感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针灸器械,针灸器械包括上述的可注射用针灸针100。

详细地,针灸器械包括多个上述的可注射用针灸针100,还包括用于收纳可注射用针灸针100的盒体,以及为可注射用针灸针100消毒的器皿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