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728发布日期:2018-11-20 19:2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压迫止血带。



背景技术: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需要人工或机械压迫方式止血,但人工压迫止血的方式压力不稳定,拔针后若出血不止,容易形成血肿,即采用压力稳定的机械压迫方式止血更为可靠。现有技术绷带止血时医生不好把握适宜的压力大小,压力过大时,血液回流性差,容易造成肿胀、手臂麻木等不适感,压力过小,不能起到止血的效果。

以上技术问题上的欠缺,导致了患者置管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血带,以解决现有患者置管介入术后止血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带,包括气囊、软垫和单向阀,所述气囊与所述软垫至少有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与所述软垫之间连接形成可穿过手臂的空间,所述单向阀的一端连接充气装置,其另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用于为所述气囊充气,所述气囊的内侧壁设有止血贴。

其中,所述气囊的端部通过按扣与所述软垫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气囊为橡胶气囊或纤维气囊。

其中,所述止血贴为壳聚糖止血贴。

其中,所述软垫为硅胶软垫或塑胶软垫。

其中,所述软垫的内侧构造为圆弧形凹槽。

其中,所述气囊的端部通过按扣与所述软垫的端部连接。

其中,所述充气装置为注射器或充气筒。

其中,所述止血带为一次性使用器械。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止血带,气囊与软垫连接形成可穿过手臂的空间,结构简单,舒适度好,通过单向阀和充气装置配合,控制气囊的充气量,对患者穿刺点的压迫压力适当,提高了止血效果,气囊保持稳定的压力,增加有效的压迫时间,加速止血,患者恢复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囊;2:软垫;3:止血贴;4:单向阀;5:按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止血带,包括气囊1、软垫2和单向阀4,气囊1与软垫2至少一端可拆卸连接,气囊1与软垫2之间连接形成可穿过手臂的空间,单向阀4的一端与气囊1连通,单向阀4的另一端与充气装置连接用于为气囊1充气,气囊1的内侧壁设有止血贴3。

其中,气囊1为橡胶气囊或纤维气囊,优选橡胶气囊,弹性强,柔韧性好,与人体皮肤接触不存在不适感,橡胶气囊的两端分别通过按扣5与软垫2的两端均可拆卸连接,形成可穿过手臂的空间,患者配戴便捷,按扣5方便橡胶气囊的拆装,且安装牢靠,防止橡胶气囊脱落。

其中,橡胶气囊与患者皮肤接触点足够大,防止压迫错位的现象,橡胶气囊的内侧壁设有止血贴3,止血贴3具体为壳聚糖止血贴,实现物理压迫和药物作用的双渠道止血,减少止血压迫时间,提高止血效率。

进一步的,软垫2具体为硅胶软垫或塑胶软垫,优选硅胶软垫,保证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舒适感,硅胶软垫的内侧设有圆弧形凹槽,整体厚度适宜,圆弧形凹槽可更贴合患者的手术部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其中,单向阀4的一端与橡胶气囊连通,单向阀4的另一端与充气装置可拆卸连接,通过充气装置向橡胶气囊内通入空气,使橡胶气囊对患者的穿刺点稳定适当的压迫压力,通过控制通入空气的量,来调节合适的压力,操作方便,止血效果良好。

进一步的,充气装置为注射器或充气筒,优选注射器,易取材,便于调控空气的通入量,合适的压迫压力有助于缩短止血时间,方便患者恢复。

其中,止血带为一次性使用器械,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制作三种尺寸的止血带,以提高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止血带,气囊与软垫连接形成臂圈型,结构简单,舒适度好,通过单向阀和充气装置配合,控制气囊的充气量,对患者穿刺点的压迫压力适当,提高了止血效果,气囊保持稳定的压力,增加有效的压迫时间,加速止血,患者恢复更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