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096发布日期:2019-05-17 20:1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康复训练器是一种用于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残疾病人提供临床步态康复训练的医疗器材。

常见的康复训练器主要包括楼梯、扶手和高台,高台固定在地面上,楼梯由地面向高台的顶部延伸,扶手沿楼梯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楼梯上。在使用康复训练器时,病人手扶扶手,通过在楼梯上逐步行走来达到步态康复训练的目的。

然而,由于每个病人的身高不同,其跨步尺寸也不相同,而现有的康复训练器的楼梯尺寸是固定的,所以导致现有的康复训练器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病人,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康复训练器适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器,所述康复训练器包括楼梯组件、升降组件、扶手组件和平台,所述楼梯组件包括两个支撑臂组、底板和多个台阶,两个所述支撑臂组相互平行布置,两个所述支撑臂组均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每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均相互平行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端均铰接在所述平台上,一个所述支撑臂组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板的一侧边的两端,另一个所述支撑臂组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板的另一侧边的两端,所述底板水平布置,各个所述台阶的一侧边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一个所述支撑臂组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上,各个所述台阶的另一侧边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另一个所述支撑臂组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上,所有所述台阶均水平布置,所述扶手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扶手组件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座和两个升降臂组,两个所述升降臂组间隔布置,两个所述升降臂组均包括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所述第一升降臂和所述第二升降臂的顶端均与所述平台铰接,所述第一升降臂和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中部交错布置且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升降臂的底端铰接在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二升降臂的底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座上,所述滑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臂的底端在所述滑座上滑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滑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康复训练器还包括多个滚轮组件,每个所述滚轮组件均包括滚轮件,各个所述滚轮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和所述滑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滚轮组件均还包括与所述滚轮件一一对应的定位螺柱,每个所述定位螺柱的螺纹部分别插装在所述底板或所述滑座的对应所述滚轮件的位置,且每个所述定位螺柱均垂直于水平面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杆和伸缩缸,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插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升降臂的底端,所述伸缩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滑座上,所述伸缩缸的活塞杆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座上设有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相互平行布置,两个所述第二升降臂的底端均铰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滑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滑轨包括上限位板、下限位板和连接板,所述下限位板的一侧面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边垂直固定在所述下限位板的另一侧面,所述上限位板与所述连接板的顶边固定连接,所述上限位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下限位板构成用于容置所述滑块的滑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对于任一所述升降臂组,所述第一升降臂和所述第二升降臂上均设有用于插装同一铰轴的铰孔,两个所述铰孔的边缘均设有凸台,两个所述凸台相抵布置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铰轴上套装有垫圈,所述垫圈夹设在两个所述凸台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楼梯扶手和平台扶手,所述平台扶手围设在所述平台的边缘,所述楼梯扶手沿所述楼梯组件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楼梯扶手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楼梯扶手的另一端与所述平台扶手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和每个所述台阶上均设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康复训练器时,可以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二升降臂的底端在所述滑座上滑动,使得升降组件驱动平台上升或者下降,随着平台的上升或下降,支撑臂组的顶端随之上述或下降,从而使得各个台阶之间的间距产生改变,当平台上升至最高点时,各个台阶之间的间距最大,当平台下降至最低点时,各个台阶之间的间距最小,进而实现了各台阶之间的高低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康复训练器能够适用于不同跨步尺寸的病人,提高了康复训练器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训练器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训练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训练器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训练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器,如图1所示,康复训练器包括楼梯组件1、升降组件2、扶手组件3和平台4,楼梯组件1包括两个支撑臂组11(参见图2)、底板12和多个台阶13,两个支撑臂组11相互平行布置,两个支撑臂组11均包括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每个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均相互平行布置,每个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顶端均铰接在平台4上,一个支撑臂组11的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底端分别铰接在底板12的一侧边的两端,另一个支撑臂组11的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底端分别铰接在底板12的另一侧边的两端,底板12水平布置,各个台阶13的一侧边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一个支撑臂组11的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上,各个台阶13的另一侧边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另一个支撑臂组11的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上,所有台阶13均水平布置,扶手组件3的一端安装在底板12上,扶手组件3的另一端安装在平台4上,升降组件2包括滑座21和两个升降臂组23(参见图3),两个升降臂组23间隔布置,两个升降臂组23均包括第一升降臂231和第二升降臂232,第一升降臂231和第二升降臂232的顶端均与平台4铰接,第一升降臂231和第二升降臂232的中部交错布置且铰接在一起,第一升降臂231的底端铰接在滑座21上,第二升降臂232的底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座21上,滑座2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升降臂232的底端在滑座21上滑动的驱动件22,驱动件22安装在滑座21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康复训练器时,可以通过驱动件22驱动第二升降臂232的底端在滑座21上滑动,使得升降组件2驱动平台4上升或者下降,随着平台4的上升或下降,支撑臂组11的顶端随之上述或下降,从而使得各个台阶13之间的间距产生改变,当平台4上升至最高点时,各个台阶13之间的间距最大,当平台4下降至最低点时,各个台阶13之间的间距最小,进而实现了各台阶13之间的高低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康复训练器能够适用于不同跨步尺寸的病人,提高了康复训练器的适用性。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楼梯组件1可以沿第二升降臂232的底端在滑座21上滑动的方向延伸,从而能够提高康复训练器的整体性,以便于用户操作。

再次参见图1,优选地,底板12和每个台阶13上均设有橡胶垫131。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橡胶垫131设置在底板12和台阶13的顶面,增大了底板12和台阶13的摩擦力,当病人在楼梯组件1上行走时,可以踩踏在橡胶垫131上,从而避免了病人滑倒。

在本实施例中,康复训练器还包括多个滚轮组件5,每个滚轮组件5均包括滚轮件51,各个滚轮件51分别安装在底板12和滑座21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底板12和滑座21均可以为矩形结构件,可以将四个滚轮件51分别布置在滑座21的四角处,由于底板12的面积较小,所以可以仅在底板12的中部布置两个滚轮件51,以保证滚轮件51对底板12和滑座21的稳固支撑。

优选地,滚轮件51可以为万向轮,从而便于康复训练器的整体移动,进一步地提高了康复训练器的适用性。

具体地,每个滚轮组件5均还包括与滚轮件51一一对应的定位螺柱52,每个定位螺柱52的螺纹部分别插装在底板12或滑座21的对应滚轮件51的位置,且每个定位螺柱52均垂直于水平面布置。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当康复训练器移动到位后,可以拧动各个定位螺柱52,使得各个定位螺柱52下降并与地面相抵,从而能够利用定位螺柱5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康复训练器的定位。并且,由于定位螺柱52与地面相抵,所以还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滚轮组件5的支撑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包括连杆221和伸缩缸222,连杆22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插装在两个第二升降臂232的底端,伸缩缸222的缸体铰接在滑座21上,伸缩缸222的活塞杆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杆221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伸缩缸222的活塞杆伸缩,以推动连杆221同时驱动两个第二升降臂232移动,从而改变第一升降臂231的底端和第二升降臂232的底端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平台4的升降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伸缩缸222可以为电缸,其由电机驱动,当平台4升降到位后,电机停止输出动力并锁死,从而使得平台4可以保持高度不变。

图4为康复训练器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中,滑座21上设有两个滑轨24,两个滑轨24相互平行布置,两个第二升降臂232的底端均铰接有滑块25,两个滑块25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对应的滑轨24内。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滑轨24能够对滑块25进行有效的导向和限位,从而保证了平台4升降的稳定性。

具体地,滑轨24包括上限位板241、下限位板242和连接板243,下限位板242的一侧面与滑座21固定连接,连接板243的底边垂直固定在下限位板242的另一侧面,上限位板241与连接板243的顶边固定连接,上限位板241、连接板243和下限位板242构成用于容置滑块25的滑槽a。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滑块25的顶部与上限位板241滑动配合,滑块25的底部与下限位板242滑动配合,从而使得滑块25能够稳定的在滑槽a中滑动。

优选地,滑块25可以为圆柱形结构件,圆柱形的外周壁与上限位板241和下限位板242滑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升降臂组23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载,所以滑座21上可以设有铰座236,第一升降臂231的底端通过铰轴235铰接在铰座236上,从而保证了第一升降臂231与滑座21之间的牢固安装。

具体地,对于任一升降臂组23,第一升降臂231和第二升降臂232上均设有用于插装同一铰轴235的铰孔,两个铰孔的边缘均设有凸台233,两个凸台233相抵布置在一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两个凸台233相抵,所以第一升降臂231和第二升降臂232之间间隔布置,从而避免了第一升降臂231和第二升降臂232之间相互产生干涉。

优选地,铰轴235上套装有垫圈234,垫圈234夹设在两个凸台233之间,从而可以避免两个凸台233直接摩擦,降低了升降臂组23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扶手组件3包括楼梯扶手31和平台扶手32,平台扶手32围设在平台4的边缘,楼梯扶手31沿楼梯组件1的长度方向布置,楼梯扶手3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板12上,楼梯扶手31的另一端与平台扶手32铰接。

具体地,楼梯扶手31包括第一支撑柱311、第二支撑柱312、第一扶臂313和第二扶臂314,第一支撑柱311和第二支撑柱312的底端均固定在底板12上,且第一支撑柱311和第二支撑柱312分别位于底板12的两端,第一扶臂313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柱311的顶端,第二扶臂314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臂112的顶端,平台扶手32包括第三支撑柱321、第四支撑柱322、第五支撑柱323、第三扶臂324、第四扶臂325和第五扶臂326,第三支撑柱321、第四支撑柱322和第五支撑柱323的底端均固定在平台4上,第三扶臂324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支柱的顶端且与第一扶臂313的另一端铰接,第四扶臂325的一端固定在第四支柱的顶端且与第二扶臂314的另一端铰接,第五扶臂3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扶臂324和第四扶臂3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五扶臂326的中部固定在第五扶臂326的顶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