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重睑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104发布日期:2019-02-10 23:2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埋线重睑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手术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埋线重睑镊。



背景技术:

常规重睑手术的关键技术就是将上睑板与其表面皮肤在正常解剖结构基础上通过手术或者缝线等方法人为地粘合到一起,以形成重睑皱襞,美化容貌。

要形成稳固、长久美观的重睑,必须保证缝线要穿过皮肤和睑板。但是,人的眼睑皮肤很薄,皮下脂肪也很少,再下面就是眼轮匝肌、睑板和与眼球接触的结膜。睑板厚度通常为1mm左右,皮肤面进针后很难把握针尖只是穿过睑板。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有失手将针尖刺穿睑板和结膜而刺破眼球或者角膜导致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的案例。

目前,为了安全起见,有的医生为了不损伤眼球,将眼睑翻过来缝合或者插入角膜保护垫等,尽管不会伤害到眼球,但是改变了睑板与眼睑皮肤的关系,同时容易对眼球及结膜造成刺激,进针埋线后往往会使形成的重睑皱襞弧线不流畅,甚至两侧不对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线重睑镊,其操作方便,术中能保护眼球,能将眼睑皮肤和睑板牢固固定使术后形成稳固、流畅圆润、美观且对称的重睑皱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线重睑镊,其适用于间断埋线,操作方便,术中能保护眼球,能将眼睑皮肤和睑板牢固固定使术后形成稳固、流畅圆润、美观且对称的重睑皱襞。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线重睑镊,其适用于间断埋线、连续埋线及微创切口取眶隔脂肪,操作方便,术中能保护眼球,能将眼睑皮肤和睑板牢固固定使术后形成稳固、流畅圆润、美观且对称的重睑皱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埋线重睑镊,其包括:包括镊上臂及镊下臂,镊上臂的端部设有上镊板,上镊板包括垂直于镊上臂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贯穿设有第一针眼,第二端部贯穿设有第二针眼,上镊板的表面为母线与镊上臂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朝向远离镊下臂的一侧凸出的圆弧面,镊下臂的端部设有与上镊板弧度一致的下镊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下镊板的中部贯穿设有第三针眼。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针眼及第二针眼之间连通有用于缝针通过的连通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镊板设有连通于第二针眼用于将缝线绕出上镊板的出线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出线口与第二针眼沿镊上臂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镊上臂包括相连的上镊柄及上镊板,出线口设置于第二针眼的靠近上镊柄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镊板及下镊板的相邻两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弧形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侧壁的横截面均为向外凸出的弧形。

一种埋线重睑镊,其包括:镊上臂及镊下臂,镊上臂的端部设有上镊板,上镊板包括垂直于镊上臂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贯穿设有第一针眼,第二端部贯穿设有第二针眼以及连通于第二针眼用于将缝线绕出上镊板的出线口,镊下臂的端部设有与上镊板弧度一致的下镊板,下镊板的中部贯穿设有第三针眼。

一种埋线重睑镊,其包括:镊上臂及镊下臂,镊上臂包括相连的上镊柄及上镊板,上镊板包括垂直于镊上臂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上镊板贯穿设有针槽及连通于针槽用于将缝线绕出上镊板的出线口,镊下臂的端部设有与上镊板弧度一致的下镊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埋线重睑镊,下镊板用作衬垫保护,避免缝针时刺伤眼球。结合人体解剖学特点,将上镊板和下镊板设置为与眼球幅度一致的弧形,结构小巧,术中能将眼睑夹起避免下镊板与眼球接触,避免对眼球和结膜造成刺激;术前不用对全眼睑进行局麻,仅需在夹持时对进针部位注射微量麻药,眼睑不会发生肿胀变形,加之夹持牢固、下镊板置入眼内后眼内不会使之容积发生明显改变,避免眼睑各层次特别是睑板和皮肤的对应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确保了术后稳固、流畅圆润、美观且对称的重睑皱襞。

第一针眼和第二针眼可以是相互隔离或相互连通的形式。将下镊板设置为具有贯穿的针眼的形式,第一针眼和第二针眼相互隔离,适用于间断埋线,手术时将眼睑翻转,从第一针眼斜进针从第三针眼穿出,再从第三针眼斜进针从第二针眼穿出,下镊板的针孔的设置使针线能够穿透眼睑全层,使皱襞稳定。

将上镊板的进出针点设置为从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的槽体的形式,第一针眼和第二针眼相互连通,下镊板不设针眼,适用于间断埋线、连续埋线及微创切口取眶隔脂肪。弯针从第一端部穿入再从第二端部穿出;需要连续埋线时,无需移出针线,将第一端部移动至针线穿出处作为下一次进针点,依次连续进针,操作方便。此外,用作微创切口取眶隔脂肪时,移动埋线重睑镊至设计位置,全层夹住眼睑,从针槽注射微量局麻药并做小切口,下镊板具有保护作用。

出线口的设置便于取出镊子时将带针缝线移出第二针眼,以便迅速进入下一操作步骤,避免每次缝合后都要断线重新穿针引线而耗时费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埋线重睑镊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埋线重睑镊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埋线重睑镊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埋线重睑镊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埋线重睑镊;110-镊上臂;111-上镊柄;112-上镊板;1121-第一端部;1122-第二端部;1123-第一针眼;1124-第二针眼;1125-出线口;120-镊下臂;121-下镊柄;122-下镊板;1221-第三针眼;200-埋线重睑镊;210-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埋线重睑镊100,包括镊上臂110及镊下臂120,镊上臂110的一端端部与镊下臂120的一端端部连接形成V形的结构。

具体地,镊上臂110包括固定连接的上镊柄111及上镊板112,镊下臂120包括固定连接的下镊柄121及下镊板122。

上镊柄111与下镊柄121相对设置,上镊柄111的远离上镊板112的一端与下镊柄121的远离下镊板122的一端连接。上镊柄111及下镊柄121的两侧壁均设置有朝向外部凸出的弧形凸出部,便于使用时捏握。

上镊板112为与眼睑外侧贴合的弧形结构,该上镊板112沿上镊柄111对称设置,上镊板112的上下两个表面均为圆弧面,该圆弧面的母线与镊上臂110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朝向远离下镊板122的一侧凸出。下镊板122与上镊板112相对设置,其大小、形状与上镊板112一致,且该下镊板122的弧度与上镊板112一致用于与眼睑内侧贴合,该下镊板122的上下两个表面也均为圆弧面,该圆弧面的母线与镊下臂120的延伸方向平行并朝向靠近上镊板112的一侧凸出。

上镊板112及下镊板122的相邻两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为弧形面。上述的侧壁是指连接于各镊板上下两表面之间的四周的侧壁,相邻两侧壁之间通过弧形面连接,使上镊板112及下镊板122为四周为弧形结构的类似于椭圆形的结构,避免尖角结构对眼球造成误伤。

本实施例中,上镊板112及下镊板122的长度、宽度及高度依次较佳地为1.4cm、0.9cm以及0.1cm,使各镊板为长椭圆形的、小巧、超薄的结构。

进一步地,每个侧壁的横截面均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上述的侧壁的横截面是指垂直于各侧壁延伸方向的截面,即指对上镊板112及下镊板122的四周侧壁进行圆角处理。

术中埋线操作时,下镊板122伸入眼内,上镊板112与下镊板122配合用于夹持眼睑全层。上镊板112及下镊板122的上述弧形的设置,结合了人体解剖学特点,使上镊板112和下镊板122具有与眼球幅度一致的弧形结构,同时由于镊板小巧、超薄,术中能将眼睑夹起而避免下镊板122与眼球接触,避免对眼球和结膜造成刺激。

本实施例中,上镊板112的靠近下镊板122的一侧侧壁及下镊板122的靠近上镊板112的一侧侧壁均为毛面结构,该上镊板112和下镊板122的夹持面为毛面结构的设置方式,以便夹持眼睑时增加摩擦阻力,防止滑脱。

由于埋线重睑镊100能避免对眼球和结膜造成刺激,术前不用对全眼睑进行局麻,仅需在夹持时对进针部位注射微量麻药,眼睑不会发生肿胀变形。由于镊板小巧、超薄,下镊板122置入眼内后眼内不会使之容积发生明显改变;同时镊板弧形的设置能够对眼睑全层进行牢固的夹持。因此避免眼睑各层次特别是睑板和皮肤的对应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确保了术后稳固、流畅圆润、美观且对称的重睑皱襞。

上镊板112包括垂直于镊上臂110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部1121及第二端部1122。第一端部1121贯穿设有第一针眼1123,第二端部1122贯穿设有第二针眼1124。本实施例中,第一针眼1123和第二针眼1124相互隔离,第一针眼1123和第二针眼1124之间相距的距离大致地为4~5m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针眼1123和第二针眼1124还可以是通过通道等形成的相互连通的结构。下镊板122的中部贯穿设有第三针眼1221,第一针眼1123和第二针眼1124相对第三针眼1221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的上述设置适用于间断埋线操作,术前在重睑线上常规设计划线。医生立于病人头侧,左手持无菌的埋线重睑镊100将其下镊板122伸入眼内,将第一针眼1123对准设计线上的进针点,适当用力合拢上镊板112及下镊板122并夹住眼睑全层,通过第一针眼1123注射微量局麻药,然后将夹住的眼睑翻转,用直针从皮肤面对第三针眼1221斜行进针,穿过眼睑全层,缝线拉出后再沿第三针眼1221对准第二针眼1124斜行进针,穿过眼睑全层出针。

由于将眼睑进行翻转,能够避免缝针刺伤眼球。同时,第三针眼1221的设置使针线能够穿透眼睑全层,使皱襞稳定。

第二端部1122设置有与第二针眼1124连通的出线口1125。该出线口1125远离第二针眼1124的一端贯穿第二端部1122的边缘形成与第二针眼1124连通的缺口。出线口1125的设置便于缝针从第二针眼1124穿出后拉紧缝线并将带针缝线经出线口1125绕出镊子,随即去除镊子。以便迅速进入下一操作步骤,避免每次缝合后都要断线重新穿针引线而耗时费力。

本实施例中,出线口1125设置于第二针眼1124的靠近上镊柄111的一侧,其绕线方便,保持了第二针眼1124在上镊板112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会影响第二针眼1124的定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出线口1125还可以设置于第二端部1122的其他位置,其较佳地与第二针眼1124沿镊上臂110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以保持第二针眼1124较好的定位作用,如出线口1125还可以设置于第二针眼1124的远离上镊柄111的一侧。

一种埋线重睑镊100,其包括:镊上臂110及镊下臂120,镊上臂110包括相连的上镊柄111及上镊板112,镊下臂120包括相连的下镊柄121及下镊板122,上镊柄111的远离上镊板112的一端与下镊柄121的远离下镊板122的一端连接,上镊板112沿垂直于镊上臂110的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弧形并朝向远离下镊板122的一侧凸出,上镊板112包括垂直于镊上臂110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部1121及第二端部1122,第一端部1121贯穿设有第一针眼1123,第二端部1122贯穿设有第二针眼1124,下镊板122与上镊板112相对设置,下镊板122的表面沿垂直于镊下臂120的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弧形并朝向靠近上镊板112的一侧凸出。

第二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埋线重睑镊200,其和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埋线重睑镊100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上镊板112上的第一针眼1123和第二针眼1124是连通的形式,该第一针眼1123和第二针眼1124之间连通有允许缝针通过的连通槽而形成连通的槽状的针槽210,该针槽210从第一端部1121至第二端部1122延伸;下镊板122并未设置针眼结构,此时该下镊板122还能用作衬垫保护,避免缝针时刺伤眼球。出线口1125设置于靠近下镊柄121的一侧,结构稳定、寿命长、使用方便。

上述的设置,适用于间断埋线、连续埋线及微创切口取眶隔脂肪,功能多样化。

进行间断埋线操作时,将针槽210靠近第一端部1121的端部对准设计线上的进针点,用3/8三角针从进针点沿着针槽210进针,穿过皮肤及睑板全层,针尖抵达下镊板122时略微退针,继续上翘前行再穿过睑板及眼睑全层,皮肤面出针,经出线口1125绕线退出镊子。

进行连续埋线操作时,用3/8三角针从进针点沿着针槽210进针,穿过皮肤及睑板全层,针尖抵达下镊板122时略微退针,继续上翘前行再穿过睑板及眼睑全层,皮肤面出针。每缝合完成一段,无需移出针线,移动埋线重睑镊200至针槽210与下一段进出针点对其,继续完成余下各段。

用作微创切口取眶隔脂肪时,移动埋线重睑镊100至设计位置,全层夹住眼睑,从针槽210注射微量局麻药,尖刀片平行槽口做一2mm小切口,在埋线重睑镊200的下镊板122的保护下,用眼科镊尖端伸入切口轻柔分离并向上夹提,反复几次即可夹出黄色眶隔脂肪,满意后局部压迫十余秒钟,取出埋线重睑镊200。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埋线重睑镊,下镊板用作衬垫保护,避免缝针时刺伤眼球。小巧、轻薄,结合人体解剖学特点,将上镊板和下镊板设置为与眼球幅度一致的弧形,术中能将眼睑夹起避免下镊板与眼球接触,避免对眼球和结膜造成刺激。术前不用对全眼睑进行局麻,仅需在夹持时对进针部位注射微量麻药,眼睑不会发生肿胀变形,加之夹持牢固、下镊板置入眼内后眼内不会使之容积发生明显改变,避免眼睑各层次特别是睑板和皮肤的对应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确保了术后稳固、流畅圆润、美观且对称的重睑皱襞。

出线口的设置便于取出镊子时将带针缝线移出第二针眼,以便迅速进入下一操作步骤,避免每次缝合后都要断线重新穿针引线而耗时费力。于下镊板设置第三针眼,便于间断埋线时针线能够穿透眼睑全层,使皱襞稳定。将第一针眼和第二针眼连通设置为针槽的形式,适用于间断埋线、连续埋线及微创切口取眶隔脂肪,功能多样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