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831发布日期:2019-02-12 21:34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医用多功能通针。



背景技术: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腿痛等难治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在中医属于“筋伤”,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是亟需解决的医学难题。该病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该病的保守治疗中,中医主要有针刺、灸法、推拿和中药治疗等,西医主要有理疗、西药和封闭治疗等。上述治疗均未能从根本上解除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软组织粘连、瘢痕和挛缩等病理因素,因此疗效不佳。其中,激素等药物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副作用。手术治疗能从根本上解除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软组织粘连、瘢痕和挛缩等病理因素,但是,手术治疗复杂、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可能给患者带来麻醉意外、重要神经、血管和脏器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朱汉章教授实用新型了锐性软组织松解针具——针刀,刺入人体并发挥刀的切割和分离作用的医用针具。针刀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地松解软组织,其缺陷是可能会意外对治疗部位周围正常的血管、神经和脏器等的损伤。为了减少针刀对治疗部位周围正常血管、神经和脏器等的损伤,周建斌主任实用新型了钝性软组织松解针具——圆钝针。圆钝针的优势就是能够安全地松解软组织,其缺陷是不能穿透皮肤、筋膜、腱膜和韧带等致密结缔组织而造成的局限性。为提高对难治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亟需创新更先进的医疗器械。

为了把锐性软组织松解针具和钝性软组织松解针具有机组合在同一种针具,既发挥两者的优势又避免两者的缺陷,因此实用新型人于2013.02.04申请了专利CN201310045624.0一种筋伤治疗通针,该专利一种筋伤治疗通针,包括芯针和管针;芯针套入管针的管孔中;芯针针头伸出管针针头末端,且芯针针柄伸出管针针梗末端;芯针针柄上设有定位轴,管针针梗尾端设有导槽和扣槽,导槽一端与扣槽连通,另一端在端部形成开口;定位轴置于扣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筋伤治疗通针,它能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和钝性分离针法,从根本上松解了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且避开了手术风险和激素等化学药物的许多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系数,还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且还能进一步简化治疗程序、方便了医疗操作,但是其也存在如下缺陷:

1)该针具不能进行精准温控电热疗、温控流体热疗、激光治疗、温控射频热疗、阻抗监测和电刺激诊断等。

2)该针具不能进行芯针针头部位精准热疗,热能从芯针针柄传导到芯针针头的过程中逐步消散递减。更重要的是,芯针针身部位发热会造成针身周围不需要治疗部位的神经和血管等正常人体组织的热损伤。

3)该针具的芯针和管针连接不牢固,设计不科学、不安全。

4)该针具的芯针针头缺乏斜口尖利形等安全形状,没有能在超声下明显显影的各种形状凹槽,缺乏安全性。

5)该针具的管针外没有尺寸刻度标识,使操作者不知进针深度,缺乏安全性。

针对以上缺陷,申请人进一步设计了医用多功能通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医用多功能通针,该通针具同时进行锐性和钝性软组织松解、针刺腧穴,还能联合其他器械进行抽吸注射、穴位埋线、温控电热疗、温控流体热疗、激光治疗、温控射频热疗、阻抗监测和电刺激诊断等。同时,避免了对治疗目标以外的热能损害等。另外,本实用新型对芯针针头、芯针针柄与管针针座连接体作了系列改进,提高了针具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同时,系列通针避免了手术风险和药物副作用,简化了治疗,方便了操作,降低了费用。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医用多功能通针,包括可连接可拆分的芯针部分和管针部分,所述芯针包括依次连成一体的针头、针身和针柄,所述针头和针身形成光滑过渡,所述管针为空心管状结构,包括针身和针座,所述芯针套入管针的管孔中,与管针的间隙配合,芯针针头伸出管针针身的头端,芯针部分的针柄伸出管针部分针座的尾端;

所述芯针针头为如下形状之一,所述芯针针头的刀口线和针柄扁平面在同一平面;

平口楔形:针头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直线平口;

斜口楔形:针头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单边直线斜口;

双斜口楔形:针头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双边直线斜口;

圆口楔形:针头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圆形;

凹口楔形:针头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两边对称的凹口;

斜凹口楔形:针头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两边不对称的凹口;

倒钩楔形:针头呈锲型,末端为倒钩状扁平刀口线,所述倒钩内侧带弧形刃口,且刃口顶端呈钩针状;

圆钝形:针头顶端呈圆钝弹头状;

尖利形:针头顶端呈左右对称的尖利麦芒状;

斜口尖利形:针头顶端呈左右不对称的斜口尖利麦芒状;

所述芯针针身为圆柱体或长锥体,所述芯针针身为实心针身或者空心管状针身,空心管直通芯针针头最前端;

所述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所述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的体形为如下形状之一,所述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的外表面经过磨砂或金属丝缠绕或光面处理;

扁卡扣体:芯针针柄和管针针座都为扁长方体,芯针针柄通过锁扣扣住管针针座成为扁卡扣体;

扁波浪体:芯针针柄和管针针座都为扁波浪体,两者相互延续光滑过渡;

扁葫芦体:芯针针柄为类扁圆柱体,管针针座为扁长方体,两者相互延续光滑过渡;

扁竹节体:芯针针柄和管针针座都为扁竹节体,两者相互延续光滑过渡;

扁椭圆体:芯针针柄和管针针座都为扁椭圆体的一半,两者相互延续光滑过渡;

扁长方体:芯针针柄和管针针座都为扁长方体两者相互延续光滑过渡;

所述管针的针身为圆柱状或长锥状,外面标有尺寸刻度标识,针身前端锋利,前端管壁厚度向内管壁逐渐减少,冠状面的针身前端呈平口或斜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针针头和管针针身外层刻有带尺寸刻度的凹槽,本实用新型芯针针头和管针针身外层可刻有带尺寸刻度的环状等各种形状凹槽,以利于超声导航下通针进入人体时超声明显显示芯针的针头和管针的针身,并可依据针头和管针的针身刻度在超声检查设备上测量出人体内部组织的长度和厚度等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针针柄和管针针座为如下形状之一;

所述芯针针柄头端设有锁扣,管针针座相配合管针底座卡口;

所述芯针针柄头端设有分离式突起,管针针座尾端可设有 “T”字形滑动凹槽,与管针针身相垂直的凹槽内有活动的卡片;

所述芯针针柄头端设有分离式突起,管针的针座底部可有与分离式突起相对应的“L”形凹槽或“I”形凹槽;

所述芯针针柄头端设有弹簧锁卡,连接芯针针柄尾端的按钮,管针针座中央有与弹簧锁卡相对应的弹簧锁卡凹槽;

所述芯针针柄头端设有弹簧锁卡,管针针座中央有与螺丝锁卡相对应的螺母凹槽。

本实用新型芯针针柄和管针针座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设计:

1)芯针针柄头端可设有锁扣,能够随芯针插入管针最头端时从外侧扣住管针底座卡口,将芯针和管针连接卡死;按住芯针的针柄的尾端,从外侧卡住管针底座卡口的锁扣能松开,芯针和管针就能分开和连接。

2)芯针针柄头端可有分离式突起,管针针座尾端可设有 “T”字形滑动凹槽,与管针针身相垂直的凹槽内有活动的卡片。分离式突起随芯针插入管针最头端时,将凹槽内活动的卡片推到凹槽交点时,能将芯针和管针固定锁死;将凹槽内活动的卡片推向凹槽交点的另一端时,能将芯针和管针松开和连接。

3)芯针针柄头端可有分离式突起,管针的针座底部可有与分离式突起相对应的“L”形凹槽或“I”形凹槽。分离式突起能够随芯针插入管针时进入管针底座的凹槽最前端,将芯针和管针连接卡死;分离式突起随芯针退出管针底座的凹槽最前端,能将芯针和管针松开和连接。

4)芯针针柄头端可设有弹簧锁卡,连接芯针针柄尾端的按钮。管针针座中央有与弹簧锁卡相对应的弹簧锁卡凹槽。按下针柄尾端的按钮,针柄头端的弹簧锁卡缩进针柄,芯针可以插进或拔出管针的管孔;芯针插入管针最头端时放开针柄上的按钮,针柄头端的弹簧锁卡靠依靠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弹簧的弹性弹出针柄,能够插进锁槽,芯针和管针可以锁死。

5)管针的针座底部中央可有与螺丝锁卡相对应的螺母凹槽。芯针针柄头端可设有螺丝锁卡,能够随芯针插入管针时进入管针针座的螺母凹槽,将芯针和管针连接卡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针配有塞针,塞针套入芯针的管孔中,与芯针的间隙配合,所述塞针包括依次连成一体的针头、针身和针柄,针头和针身形成光滑过渡,所述塞针针柄伸出芯针针柄的尾端,所述塞针针头伸出芯针针头或与芯针针头斜口平面重合,本实用新型通针的芯针可配有塞针,塞针套入芯针的管孔中,与芯针的间隙配合,塞针包括依次连成一体的针头、针身和针柄,针头和针身形成光滑过渡。塞针针柄针柄伸出芯针针柄的尾端。塞针针头可伸出芯针针头或与芯针针头斜口平面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针内填充导丝、电热丝、绝缘材料、隔热材料、散热材料和温控设备,成为与芯针相对应的温控电热型通针的芯针,所述散热材料固定在电热丝和针头管壁之间,所述隔热材料固定在针芯针身内的导丝和针身管壁之间,所述导丝和电热丝外固定绝缘材料,所述温控设备接电热丝,所述温控设备为预控型温度控制器或感应型温度控制器,感应型温度控制器连接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芯针针头,通针芯针针头内的电热丝电阻较大,通电时发热,有效对治疗部位进行精确热疗;针头的电热丝和针头管壁之间还固定了散热材料,有利于电热丝的热能更有效地传递到治疗部位,更有效对治疗部位进行热疗。针芯针身内的导丝电阻极小,通电时几乎不发热;针芯针身内的导丝和针身管壁之间还固定了隔热材料,防止损伤治疗部位周围的正常组织。导丝和电热丝外固定了绝缘材料,防止通针漏电损伤人体,本设计基本保证只在针头的治疗部位靶向性精确温控制热;同时,针身不发热,保护了针身周围不需要治疗部位的神经和血管等对热敏感的正常人体组织,该类型通针分预控型和感应型,预控型通针是在设备出厂前将动物模型治疗时实测的芯针针头温度控制数据储存于预控型温度控制器中。操作者设定的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温度,预控型温度控制器依据动物模型治疗时实测的芯针针头温度控制数据自动设置治疗参数。因此起内不需要温度传感器,感应型通针的将温度传感器置于芯针针头。操作者设定的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温度,感应型温度控制器依据实测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的温度自动设置治疗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针内填充流体管、散热材料、隔热材料和温控设备,成为与芯针相对应的温控流体型通针的芯针,所述流体管分为热流体管、冷流体管、进流体管、工作流体管和出流体管,所述热流体管、冷流体管到进流体管之间有自动阀门,所述针芯针身内的进流体管和出流体管为直线形,两者和针身管壁之间还固定隔热材料,所述工作流体管为波纹形,和针头管壁之间还固定散热材料,所述温控设备为预控型温度控制器或流体温控型通针感应型温度控制器,流体温控型通针感应型温度控制器连接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芯针针头,感应型通针将通针的各种芯针内填充流体管、散热材料、隔热材料和温控设备,而成为与通针的各种芯针相对应的通针的芯针。流体管分为热流体管、冷流体管、进流体管、工作流体管和出流体管。热流体管、冷流体管到进流体管之间有自动阀门,根据操作者设置的针头温度和温控设备的监测的温度自动调节。针芯针身内的进流体管和出流体管为直线形,两者和针身管壁之间还固定了隔热材料,防止热能从进流体管和出流体管散发到治疗部位周围的正常组织,保护了治疗部位周围的正常组织。工作流体管为波纹形,和针头管壁之间还固定了散热材料,有利于工作流体管的热能更有效地传递到治疗部位,更有效对治疗部位进行热疗。本设计基本保证只在针头的治疗部位靶向性精确温控制热;同时,针身不发热,保护了针身周围不需要治疗部位的神经和血管等对热敏感的正常人体组织。该类型通针分预控型和感应型,预控型系列通针,是在设备出厂前将动物模型治疗时实测的芯针针头温度控制数据储存于预控型温度控制器中。操作者设定的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温度,预控型温度控制器依据动物模型治疗时实测的芯针针头温度控制数据自动设置治疗参数。预控型Ⅲ型系列通针的芯针内不需要温度传感器,感应型系列通针,是将温度传感器置于芯针针头。操作者设定的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温度,感应型温度控制器依据实测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的温度自动设置治疗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针针柄尾部安装金属激光接口,成为与芯针相对应的激光疗法型通针的芯针,所述金属激光接口外口连接激光治疗仪的激光光纤输出端,在芯针针柄尾部安装金属激光接口,而成为与Ⅱ型系列通针的各种芯针相对应的激光疗法型通针。激光疗法型通针不仅具备Ⅱ型系列通针各种功能,还能进行激光治疗。金属激光接口外口可连接激光治疗仪的激光光纤输出端。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通过激光光纤和对应系列通针的芯针到达芯针针头,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针除芯针针头段以外的通针的芯针外面涂有绝缘保护材料,将除芯针针头段以外的通针的芯针外面涂有绝缘保护材料,而成为与通针的各种芯针相对应的射频温控型通针。射频温控型通针不仅具备通针各种功能,还能替代射频热凝电极套管针进行射频控温热凝治疗,芯针外面涂有绝缘保护材料,针头段裸露。射频热凝电极可从射频温控型芯针针柄内插入到射频温控型芯针针头的最头端。射频控温热凝器发出的高频电流通过疼痛电极适配电缆和射频温控型芯针内的射频热凝电极,到达射频热凝电极头端,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同时,还能进行人体组织阻抗监测和电刺激诊断,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多功能通针系列,分为Ⅰ型(机械型)(简称为通针)、Ⅱ型(抽吸注射型)、Ⅲ型(温控电热型)、Ⅳ型(温控流体型)、Ⅴ型(激光治疗型)、Ⅵ型(温控射频型)等多种型号。医用多功能通针包括芯针部分和管针部分。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包括针头、针身和针柄,为医用多功能通针进行锐性软组织松解和钝性软组织松解等主要治疗部分。医用多功能通针的管针包括针身和针座,为医用多功能通针的通道部分。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内可配有塞针,塞住空心管状的芯针针身,防止穿刺时人体组织堵塞芯针针管。塞针包括针头、针身和针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列针具,能够用一种针具同时进行锐性软组织松解和钝性软组织松解以及针刺腧穴,还能配合其它设备进行抽吸注射、穴位埋线、温控电热疗、温控流体热疗、激光治疗、温控射频热疗、阻抗监测和电刺激诊断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列针具,避免了单纯针刀等锐性软组织松解对治疗部位周边正常神经、血管和脏器等重要软组织的治疗损伤,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避免了单纯圆钝针等钝性软组织松解不能穿透坚韧软组织的治疗局限,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保证了钝性软组织松解是按照锐性软组织松解的径路进行,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减少了圆钝针等钝性软组织松解时的破皮程序,简化了治疗方法,方便了医疗操作;本实用新型对芯针针头、芯针针柄与管针针座连接体作了系列改进,提高了针具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本实用新型保证只在针头的治疗部位靶向性精确温控热疗,同时,针身不发热,避免了针身周围不需要治疗部位的神经和血管等对热敏感的正常人体组织的热损伤;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激光治疗不需要穿透皮肤和皮下组织等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提高了疗效;本实用新型保证了高频电流到达医用多功能通针最头端,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还能进行人体组织阻抗监测和电刺激诊断,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疗方法,从根本上解除了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软组织粘连、瘢痕和挛缩等病理因素,同时避免了手术风险和药物的副作用,降低了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中的扁卡扣体通针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中的扁卡扣体通针的芯针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中的扁卡扣体通针的管针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中的扁卡扣体通针管针针身部位横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中的扁卡扣体通针管针针座头端横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中的扁卡扣体通针芯针针柄锁扣部位横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中的扁卡扣体通针芯针针柄尾端横截面图;

图8所示,外层可刻有螺纹环状等各种形状凹槽的芯针针头和管针针身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平口楔形(A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斜口楔形(B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双斜口楔形(C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圆口楔形(D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凹口楔形(E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斜凹口楔形(F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倒钩楔形(G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尖利形(H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斜口尖利形(I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Ⅰ型芯针圆钝形(J型)针头局部放大图;

图19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卡扣体的结构图;

图19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卡扣体的左视图;

图20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波浪体的结构图;

图20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波浪体的左视图;

图21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葫芦体的结构图;

图21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葫芦体的左视图;

图22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竹节体的结构图;

图22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竹节体的左视图;

图23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椭圆体的结构图;

图23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椭圆体的左视图;

图24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长方体的结构图;

图24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长方体的左视图;

图25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有 “T”字形滑动凹槽和活动卡片的管针针座的锁死状态的结构图;

图25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有 “T”字形滑动凹槽和活动卡片的管针针座的松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26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L”形凹槽的管针针座的锁死状态的结构图;

图26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L”形凹槽的管针针座的松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27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I”形凹槽的管针针座的锁死状态的结构图;

图27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I”形凹槽的管针针座的松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28a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带有弹簧锁卡的锁死状态的结构图;

图28b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带有弹簧锁卡的松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带有弹簧锁卡的内部结构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塞针的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中的扁卡扣体Ⅱ型通针管针针身部位横截面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中的扁卡扣体Ⅱ型通针管针针座头端横截面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中的扁卡扣体Ⅱ型通针芯针针柄锁扣部位横截面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中的扁卡扣体Ⅱ型通针通针芯针针柄尾端横截面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预控型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感应型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预控型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感应型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

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为芯针,1a为芯针针头,1b为芯针针身,1c为芯针针柄,1d为锁扣,1e为分离式突起,1f为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1g为连接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的按钮,1h为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的弹簧;2为管针,2a为管针针身,2b为管针针座,2c 为针底座卡口,2d为“T”字形滑动凹槽,2e为凹槽内活动的卡片,2f为管针针座底部中央 “L”形凹槽,2g为管针针座底部中央“I”形凹槽,2h为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的滑槽;3为塞针,3 a为塞针针头,3 b为塞针针身,3 c为塞针针柄;4a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导丝,4b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电热丝,4c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绝缘材料,4d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隔热材料,4e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散热材料,4f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预控型温度控制器,4g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温度传感器,4h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感应型温度控制器;5a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流体管,5b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散热材料,5c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隔热材料,5d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温度传感器,5e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热流体管,5f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冷流体管,5g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进流体管,5h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工作流体管,5i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出流体管,5j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热流体管、冷流体管到进流体管之间的自动阀门,5k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预控型温度控制器, 5l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感应型温度控制器;6a为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尾金属激光接口,6b为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激光光纤;7a为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外面绝缘保护材料, 7b为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头裸露段,7c为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内的射频热凝电极,7d为疼痛电极适配电缆,7e为射频热凝电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医用多功能通针,该通针具同时进行锐性和钝性软组织松解、针刺腧穴,还能联合其他器械进行抽吸注射、穴位埋线、温控电热疗、温控流体热疗、激光治疗、温控射频热疗、阻抗监测和电刺激诊断等。同时,避免了对治疗目标以外的热能损害等。另外,本实用新型对芯针、管针及其连接作了系列改进,提高了针具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同时,医用多功能通针避免了手术风险和药物副作用,简化了治疗,方便了操作,降低了费用。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包括可连接可拆分芯针1和管针2;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1包括依次连成一体的针头1a、针身1b和针柄1c,针头1a和针身1b形成光滑过渡;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管针2为空心管状结构,包括针身2a和针座2b;芯针1套入管针2的管孔中,与管针2的间隙配合,芯针针头1a伸出管针针身2a的头端,芯针部分的针柄1c伸出管针部分针座2b的尾端;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全长6~26cm,芯针针头1a长0.5~1cm,针身1b长3~23cm,管针针身2a直径0.5~2mm。

如图8所示,芯针针头和管针针身外层可刻有带尺寸刻度的凹槽和标识,以利于超声导航下通针进入人体时超声明显显示芯针的针头和管针的针身。

如图9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可为平口楔形:针头1a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直线平口,与针柄1c平行,与针身1b垂直;

如图10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可为斜口楔形:针头1a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直线斜口,与针柄1c同在一个平面,不与针身1b垂直;

如图11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可为双斜口楔形:针头1a呈锲型,末端为扁平刀口线,刀口为双直线斜口,与针柄1c同在一个平面;

如图12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可为圆口楔形:针头1a呈锲型,末端为扁圆刀口线,刀口为圆口,与针柄1c同在一个平面;

如图13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可为凹口楔形:针头1a呈锲型,末端为扁圆刀口线,刀口为凹口,与针柄1c同在一个平面,圆凹口左右对称;

如图14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可为斜凹口楔形:针头1a呈锲型,末端为扁圆刀口线,刀口为凹口,与针柄1c同在一个平面,圆凹口左右不对称;

如图15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针头可呈锲型,与针柄1c同在一个平面,末端为倒钩状扁平刀口线,所述倒钩内侧带弧形刃口,且刃口顶端呈钩针状;

如图16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可为尖利形,针头1a尾端向头端逐渐变细,最头端为一点,各轴剖面左右对称;

如图17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为可斜口尖利形,针头1a尾端向头端逐渐变细,斜形切面为一平面,最头端为一点;

如图18所示,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针头1a可为圆钝形,针头1a尾端向头端逐渐变细,最头端为一球面,各轴剖面左右对称。

如图19a和图19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1c连接管针针座2b的连接体的体形扁卡扣体;

如图20a和图20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波浪体的结构图及其左视图;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葫芦体的结构图及其左视图;

如图22a和图22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竹节体的结构图及其左视图;

如图23a和图23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椭圆体的结构图及其左视图;

如图24a和图24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连接管针针座的连接体为扁长方体的结构图及其左视图。

如图25a和图25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有 “T”字形滑动凹槽和活动卡片的管针针座的锁死和松开状态的结构图。如果把芯针插入管针最头端时,芯针的分离式突起在“T”字形滑动凹槽最头端,把管针针座的活动卡片推到与管针针身平行的纵形滑动凹槽,就能将芯针和管针固定锁死。如果把管针针座的活动卡片推离管针的纵形滑动凹槽到最远端,就能将芯针和管针松开;

如图26a和图26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L”形凹槽的管针针座的锁死和松开状态的结构图。如果把芯针插入管针最头端时,芯针的分离式突起在“L”形滑动凹槽最头端,再把芯针的分离式突起旋进与管针针身垂直的横形滑动凹槽,就能将芯针和管针固定锁死。如果把芯针的分离式突起旋出与管针针身垂直的横形滑动凹槽,就能将芯针和管针松开;

如图27a和图27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有分离式突起的芯针针柄,以及“I”形凹槽的管针针座的锁死和松开状态的结构图。如果把芯针插入管针最头端时,芯针的分离式突起在“I”形凹槽最头端,再用手指将芯针和管针相向用力,就能将芯针和管针固定锁死。如果把芯针的分离式突起离开“I”形凹槽,就能将芯针和管针松开。

如图28a和图28b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带有弹簧锁卡的锁死和松开状态的结构图。按下1g连接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的按钮,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将缩回2h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的滑槽的底端,芯针和管针能分开。芯针1插入管针2最头端时放松连接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的按钮1g,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将依靠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弹簧1h的弹性弹回芯针针柄头端弹簧锁卡的滑槽的顶端,栓死管针和芯针。

管针的针座底部中央可有与螺丝锁卡相对应的螺母凹槽,芯针针柄1c头端可设有螺丝锁卡,能够随芯针插入管针时进入管针针座2b的螺母凹槽,将芯针和管针连接卡死。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能同时进行锐性和钝性软组织松解、针刺腧穴等治疗。

实施例2:

如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在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基础上,将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各种芯针改为空心管状,空心管直通芯针最前端,可以把臭氧和药物等注射到针尖周围的治疗部位同时能够抽吸液体,还可以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从芯针针柄尾端推出芯针针头前端行穴位埋线等。可配有塞针,塞住空心管状针身,防止穿刺时人体组织堵塞芯针针管。塞针包括塞针针头3 a,塞针针身3 b,塞针针柄3 c。

实施例3:

如图35本实用新型预控型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和图36本实用新型感应型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所示,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分为预控型和感应型。

在本实施例中,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在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基础上,将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各种芯针内填充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导丝4a、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电热丝4b、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绝缘材料4c、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隔热材料4d、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散热材料4e,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预控型温度控制器4f、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温度传感器4g、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感应型温度控制器4h,而成为与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各种芯针相对应的电热温控型芯针。

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针头的电热丝4b电阻较大(因电阻较大,通电时发热),针身的4a导丝(因电阻极小,通电时不发热)。电热丝4b外固定了绝缘材料4c,针身的电热丝和针身管壁之间还固定了隔热材料4d。针头的电热丝和针头管壁之间还固定了散热材料4e。本设计基本保证只在针头的治疗部位靶向性精确温控制热;同时,针身不发热,保护了针身周围不需要治疗部位的神经和血管等对热敏感的正常人体组织。

预控型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在设备出厂前将动物模型治疗时实测的芯针针头温度参数储存于自动温度控制器中。操作者设定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温度,自动温度控制器依据动物模型治疗时实测的芯针针头温度自动设置治疗参数。预控型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内不需要温度传感器。

感应型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是将Ⅲ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温度传感器4g置于芯针针头1a。操作者设定的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温度,感应温度控制器依据实测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的温度自动设置治疗参数。

实施例4:

如图37本实用新型预控型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和图38本实用新型感应型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所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分为预控型和感应型。

在本实施例中,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在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基础上,将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各种芯针内填充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流体管5a、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散热材料5b、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隔热材料5c、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温度传感器5d,而成为与Ⅰ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各种芯针相对应的流体温控型芯针。

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流体管5a分为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热流体管5e、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冷流体管5f、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进流体管5g、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工作流体管5h、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出流体管5i。

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进流体管5g和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出流体管5i为直线形,两者和针身管壁之间还固定了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隔热材料5c。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工作流体管5h为波纹形,和针头管壁之间还固定了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散热材料5b。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温度传感器5d位于芯针针头1a。本设计基本保证只在芯针针头1a的治疗部位靶向性精确温控制热;同时,针身不发热,保护了针身周围不需要治疗部位的神经和血管等对热敏感的正常人体组织。

预控型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是在设备出厂前将动物模型治疗时实测的芯针针头温度参数储存于自动温度控制器中。操作者设定的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温度,自动温度控制器依据动物模型治疗时实测的芯针针头温度自动设置治疗参数。预控型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内不需要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温度传感器。

感应型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是将Ⅳ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温度传感器5d置于芯针针头1a。操作者设定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1a温度,感应温度控制器依据实测治疗患者的芯针针头的温度自动设置治疗参数。

实施例5:

如图39本实用新型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所示,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是在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基础上,在芯针针柄尾部安装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尾金属激光接口6a,而成为与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各种芯针相对应的激光疗法型通针。激光疗法型通针不仅具备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各种功能,还能进行激光治疗。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尾金属激光接口6a可连接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激光光纤6b。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通过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激光光纤6b、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针柄尾金属激光接口6a和Ⅴ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芯针到达芯针针头,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本实施方法避免了普通激光治疗方法中激光需要穿过很多组织产生的衰减作用,使激光直接到达治疗部位,提高了疗效。

实施例6:

如图40本实用新型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结构示意图所示,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是在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基础上,将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各种芯针外面涂有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外面绝缘保护材料7a(7b芯针针头裸露段除外),而成为与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的各种芯针相对应的射频温控型通针。射频温控型通针不仅具备Ⅱ型医用多功能通针各种功能,还能替代射频热凝电极套管针进行射频控温热凝治疗。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内射频热凝电极7c可从射频温控型芯针针柄1c内插入到射频温控型芯针针头1a的最头端。射频控温热凝器发出的高频电流通过为疼痛电极适配电缆7d和Ⅵ型医用多功能通针芯针内射频热凝电极7c,到达射频热凝电极头端,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进行射频热凝治疗。同时,连接射频热凝器或神经电刺激仪还能进行人体组织阻抗监测和电刺激诊断,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