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内裤及一次性内裤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37790发布日期:2018-11-24 10:13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内裤,特别是涉及裤衩型的一次性尿裤、吸收衬垫支撑裤、以及一次性内裤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裤衩型的一次性内裤在上部具有腰开口部,在下部具有左右的腿开口部。作为连续地制造这种裤衩型一次性内裤的方法,目前已知的方法是切除作为一次性内裤的材料的网状物(web)而形成腿开口部,因此会产生废料。现有的几篇专利文献中提出了减少这样的材料的浪费而连续地制造裤衩型一次性内裤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裤衩型一次性尿裤的制造方法中,将一对并行的腿周围弹性部件以沿着网状物中心线的正弦曲线形状而接合于活动的片状的网状物。在该一对腿周围弹性部件之间以该正弦曲线形状将该网状物切断而分成2个半网状物。使2个该半网状物在与网状物波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离。在网状物波动方向的每半个周期内,以腹部侧和背部侧的朝向交替相反的方式将吸收衬垫部件与2个该半网状物。将该衬垫部件折叠而使得2个该半网状物重叠,并以波动方向的每半个周期而将它们接合。将两个该半网状物在每个该接合部附近切断而形成一次性内裤。专利文献1的这种制造方法中,由于以腹部侧和背部侧的朝向交替相反的方式连续地制造裤衩型一次性内裤,因此,为了使该一次性内裤的朝向一致而需要花费劳力。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的裤衩型一次性内裤而言,由于将片状部件切断为2部分而形成的腹部部件及背部部件的两个裆部侧缘整体的形状相同,因此,难以同时实现适合于腹部部件的形状以及适合于背部部件的形状这二者。特别地,对于专利文献1的裤衩型一次性内裤而言,腹部部件的裆部侧缘与腰部侧缘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左右端部趋向中央而减小,从而形成为与通常的裤衩型内裤不同的、穿着者不熟悉的形状。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裤衩型一次性内裤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片材的上方,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心线附近而配置有在波动方向上蜿蜒延伸的一对并行的腿周围弹性部件,并将第二片材重叠接合于其上方,由此形成片状部件。将该片状部件在沿着所述中心线附近蜿蜒延伸的该一对腿周围弹性部件之间切断而分成腹部侧片状部件和背部侧片状部件。使腹部侧片状部件和背部侧片状部件在与波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离。在波动方向上的每1个周期内,将吸收体与腹部侧片状部件以及背部侧片状部件接合。将该吸收体折叠而使腹部侧片状部件与背部侧片状部件重叠,在波动方向上的每1个周期内将它们接合并在每个该接合部附近将它们切断。专利文献2的这种制造方法中,以相同的朝向而连续地制造裤衩型一次性内裤。但是,对于腹部侧片状部件及背部侧片状部件而言,在每1个周期内与二者接合的吸收体之间的切断边缘相对于波动方向蜿蜒延伸,并且沿着该切断边缘的腿周围弹性部件也蜿蜒延伸。因此,在使得将吸收体接合的腹部侧片状部件以及背部侧片状部件重叠接合时,存在如下问题:腹部侧片状部件及背部侧片状部件分别在接合部的该切断边缘侧的端部的位置因弹性部件的收缩而错开的状态下接合,从而在接合部产生褶皱。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的裤衩型一次性内裤而言,将片状部件切断为2部分而形成的腹部部件及背部部件的两个裆部侧缘整体的形状相同,因此,难以同时实现适合于腹部部件的形状及适合于背部部件的形状这二者。

对于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裤衩型一次性内裤的制造方法而言,除了1对并行的腿周围弹性部件在与片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相比偏向一侧的位置处沿着片状部件的波动方向蜿蜒延伸这一点以外,与专利文献2的方法大致相同。对于通过该专利文献3的方法而制造的裤衩型一次性内裤而言,将片状部件切断为2部分而形成的腹部部件及背部部件的两个裆部侧缘整体的形状也相同,因此,难以同时实现适合于腹部部件的形状及适合于背部部件的形状这二者。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625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8485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o2005/007051a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材料的浪费较少、腹部侧形状及背部侧形状均适当的一次性内裤。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种一次性内裤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一次性内裤,其具备:腹部部件;背部部件,该背部部件具有与上述腹部部件的左右端部分别接合的左右端部;以及裆部部件,该裆部部件与上述腹部部件及上述背部部件的两个中央部接合。该腹部部件及该背部部件分别具有至少在左右方向上伸缩的弹性体。在该腹部部件及该背部部件分离伸展的状态下,该腹部部件的裆部侧缘的左半部分的形状与该背部部件的裆部侧缘的右半部分的形状相同,该腹部部件的该裆部侧缘的右半部分的形状与该背部部件的该裆部侧缘的左半部分的形状相同。该腹部部件的该裆部侧缘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关于该腹部部件的中心线对称。该腹部部件的该裆部侧缘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分别在该腹部部件的该中心线与该左右端部之间具有左凹线及右凹线,该左凹线及右凹线的形状为向靠近该腹部部件的腰部侧缘的方向凹陷的形状。该左凹线及该右凹线的、最靠近该腰部侧缘的各底部,分别处于除了该中心线及该左右端部以外的位置、且是比该中心线更靠近该左右端部的位置。该背部部件的该裆部侧缘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关于该背部部件的中心线对称。该背部部件的该裆部侧缘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分别在该背部部件的该中心线与该左右端部之间具有左凸线及右凸线,该左凸线及右凸线的形状为向离开该背部部件的腰部侧缘的方向突出的形状。该左凸线及该右凸线的、最远离该腰部侧缘的各顶部,分别处于除了该中心线及该左右端部以外的位置、且是比该左右端部更靠近该中心线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上述一个方式的一次性内裤的制造方法中,以将至少沿网状物波动方向伸长的弹性体夹在中间的方式,将内表面网状物及外表面网状物接合,由此形成层叠网状物。沿着使得该一次性内裤的该腹部部件或该背部部件中的任意的该裆部侧缘在1个周期内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连续的切断线,切断该层叠网状物,由此分割为该腹部部件连续的半网状物以及该背部部件连续的半网状物。使该腹部部件连续的半网状物或该背部部件连续的半网状物在网状物宽度方向上移动、且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错开半个周期,由此使得每1个周期内的该腹部部件及该背部部件对置且分离。使各该裆部部件与两个该半网状物的每1个周期内的该腹部部件及该背部部件接合。将各该裆部部件折叠,并且,使两个该网状物重叠。将各周期内的该腹部部件及该背部部件在各左右端部接合。针对每1个周期而将接合的该腹部部件及该背部部件切断,由此形成一次性内裤。

通过参照附图而对后述的优选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使得本发明的更详细的内容、特征及优点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内裤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次性内裤的展开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示出的裆部部件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内裤的制造用的层叠网状物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将层叠网状物切断而形成的2个半网状物配置成在网状物宽度方向上分离、且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错开半个周期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裆部部件与2个半网状物接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将裆部部件折叠而使得2个半网状物重叠、并在每1个周期内接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内裤的主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一次性内裤的展开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一次性内裤的制造用的层叠网状物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内裤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内裤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次性内裤的展开图。图1及图2所示的一次性内裤示出了弹性体伸展而未收缩的状态。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内裤1为裤衩型的一次性尿裤。一次性内裤1具备:腹部部件2,其位于穿着者的躯体的前侧;背部部件3,其位于穿着者的躯体的后侧;以及裆部部件4,其与腹部部件2的内表面侧的中央部以及背部部件3的内表面侧的中央部接合,并位于穿着者的大腿之间。

使位于穿着者的肌肤侧的内表面片材和位于穿着者的衣服侧的外表面片材以将后述的弹性体12、13、14、15夹在中间的方式重叠并接合而形成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内表面片材及外表面片材的材料为无纺布,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树脂薄膜、薄绸、伸缩片材、或者它们的层叠体、或者将它们适当地接合而得到的片状部件。另外,可以将一张片材翻折而形成内表面片材和外表面片材。

将与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接合的裆部部件4折叠,使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重叠,并将两个部件2、3的左右端部接合,由此形成裤衩型的一次性内裤1。更详细而言,沿着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左端部2a、3a而形成左侧的接合部5a,沿着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右端部2b、3b而形成右侧的接合部5b。左右的接合部5a、5b可以利用热熔胶粘接剂等粘接剂而形成,也可以通过热封、超声波密封等各种密封方法而形成。

一次性内裤1的腰开口部6形成为被腹部部件2的上端的腰部侧缘7以及背部部件3的上端的腰部侧缘8包围。左侧的腿开口部9a形成为被腹部部件2的下端的裆部侧缘10、背部部件3的下端的裆部侧缘11、以及裆部部件4的左侧缘4a包围。右侧的腿开口部9b形成为被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背部部件3的裆部端缘11、以及裆部部件4的右侧缘4b包围。

如图1或图2所示,在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伸展的状态下,腹部部件2的腰部侧缘7及背部部件3的腰部侧缘8为直线状、且长度相等。腹部部件2的左右端部2a、2b为与腰部侧缘7垂直的直线状。背部部件3的左右端部3a、3b为与腰部侧缘8垂直的直线状。腹部部件2的左右端部2a、2b以及背部部件3的左右端部3a、3b的长度均相等。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以及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分别关于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通用的左右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c1左右对称。

如图2所示,在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分离并伸展的状态、即一次性内裤1展开的状态下,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关于中心线c1对称。裆部侧缘10具有左端线10a、左凹线10b、中间线10c、右凹线10d以及右端线10e。左端线10a、中间线10c以及右端线10e为与腰部侧缘7大致平行的直线状。中间线10c被中心线c1分成两部分。左凹线10b与左端线10a以及中间线10c连接。左凹线10b为向靠近腰部侧缘7的方向凹陷的形状。左凹线10b的底部10f为最靠近腰部侧缘7的部分、且处于比腹部部件2的中心线c1更靠近左端部2a的位置。右凹线10d与右端线10e以及中间线10c连接。右凹线10d为向靠近腰部侧缘7的方向凹陷的形状。右凹线10d的底部10g为最靠近腰部侧缘7的部分、且处于比腹部部件2的中心线c1更靠近右端部2b的位置。

如图2所示,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关于中心线c1对称。裆部侧缘11具有左端线11a、左凸线11b、中间线11c、右凸线11d以及右端线11e。左端线11a、中间线11c以及右端线11e为与腰部侧缘8大致平行的直线状。中间线11c被中心线c1分成两部分。左凸线11b与左端线11a以及中间线11c连接。左凸线11b为向离开腰部侧缘8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左凸线11b的顶部11f为最远离腰部侧缘8的部分、且处于比背部部件3的左端部3a更靠近中心线c1的位置。右凸线11d与右端线11e以及中间线11c连接。右凸线11d为向离开腰部侧缘8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右凸线11d的顶部11g为最远离腰部侧缘8的部分、且处于比背部部件3的右端部3b更靠近中心线c1的位置。

如图2所示,由腹部部件2的中心线c1分成两部分的裆部侧缘10的左半部分的形状与由背部部件3的中心线c1分成两部分的裆部侧缘11的右半部分的形状相同。裆部侧缘10的左端线10a、左凸线10b、底部10f以及中间线10c的左半部分的形状分别与裆部侧缘11的中间线11c的右半部分、右凸线11d、顶部11g以及右端线11e的形状相同。即,当使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的左半部分在左右方向及接近方向上移动而与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的右半部分对接时,两者的形状一致。

如图2所示,由腹部部件2的中心线c1分成两部分的裆部侧缘10的右半部分的形状与由背部部件3的中心线c1分成两部分的裆部侧缘11的左半部分的形状相同。裆部侧缘10的右端线10e、右凸线10d、底部10g以及中间线10c的右半部分的形状分别与裆部侧缘11的中间线11c的左半部分、左凸线11b、顶部11f以及左端线11a的形状相同。即,当使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的右半部分在左右方向及接近方向上移动而与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的左半部分对接时,两者的形状一致。

对于一次性内裤1的腹部部件2而言,腰部侧缘7与裆部侧缘10之间的距离最短的左右的底部10f、10g分别处于比腹部部件2的中心线c1更靠近左右端部2a、2b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位于腹部部件2的左右的底部10f、10g之间的下方突出部分的左右宽度变大,因此,能够使腹部部件2的将穿着者的腹股沟及其周围覆盖的区域的左右宽度变大。由此,一次性内裤1能够实现腹部部件2的适当的形状。

此外,一次性内裤1中,关于腹部部件2的腰部侧缘7与裆部侧缘10之间的距离,腹部部件2的中心线c1的位置处的该距离比腹部部件2的左右端部2a、2b的位置处的该距离长。由此,还能够使腹部部件2的中央的下方突出部分的上下长度变大。由此,一次性内裤1能够实现使得将穿着者的腹股沟及其周围覆盖的区域的左右宽度以及上下长度变大的、腹部部件2的适当的形状。

对于一次性内裤1的背部部件3而言,相对于左右端线11a、11e分别连续的左右凸线11b、11d向离开腰部侧缘8的方向突出,因此,能够使背部部件3的下方突出部分的左右宽度变大。另外,对于背部部件3而言,腰部侧缘8与裆部侧缘11之间的距离最长的顶部11f、11g分别处于比背部部件3的左右端部3a、3b更靠近中心线c1的位置。由此,能够使背部部件3的下方突出部分的顶部11f、11g位于接合有裆部部件4的背部部件3的中央部的附近。由于背部部件3的中央部被裆部部件4覆盖,因此,即便背部部件3的中间线11c凹陷也没有问题。由此,一次性内裤1能够实现使得将穿着者的臀部覆盖的部分的左右宽度及上下长度变大的、背部部件3的适当的形状。

此外,一次性内裤1中,裆部部件4与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的左右凸线11b、11d各自的最远离腰部侧缘8的部分、亦即顶部11f、11g的一部分重叠。由此,在裆部部件4与背部部件3的边界不会产生凹陷,因此,能够实现可进一步防止排泄物等泄漏的、背部部件3的适当的形状。

此外,一次性内裤1中,使从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的顶部11f、11g至中间线11c的凹陷深度大幅小于从背部部件3的左右端部3a、3b至顶部11f、11g的突出高度。由此,能够减小背部部件3的中央部的凹陷程度而使外观变得良好。另外,由于背部部件3的中央部的凹陷程度较小,因此,比较容易将裆部部件4粘接于背部部件3的中央部。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分别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伸缩的腰部合身弹性体12a、12b以及身体合身弹性体13a、13b。另外,在腹部部件2设置有腿部合身弹性体14和腿部合身弹性体15的一部分。在背部部件3设置有腿部合身弹性体15的一部分。通过设置上述这些弹性体,使得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具有伸缩的区域。

腰部合身弹性体12a遍及左端部2a至右端部2b的大致整体地配置于腹部部件2的腰部侧缘7及其相邻区域,并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腹部部件2接合。腰部合身弹性体12b遍及左端部3a至右端部3b的大致整体地配置于背部部件3的腰部侧缘8及其相邻区域,并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背部部件3接合。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静置的一次性内裤1中,腰部合身弹性体12a、12b收缩,因此,在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接合有腰部合身弹性体12a、12b的区域形成有腰部裤褶。腰部裤褶使得一次性内裤1的腰开口部6适度地与穿着者密接,由此防止尿裤1滑落、排泄物等从腰开口部6泄漏。

身体合身弹性体13a遍及左端部2a至右端部2b的大致整体地配置于腹部部件2的比接合有腰部合身弹性体12a的区域更靠裆部侧缘10侧的相邻区域,并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腹部部件2接合。身体合身弹性体13b遍及左端部3a至右端部3b的大致整体地配置于背部部件3的比接合有腰部合身弹性体12b的区域更靠裆部侧缘11侧的相邻区域,并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背部部件3接合。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静置的一次性内裤1中,身体合身弹性体13a、13b收缩,因此,在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接合有身体合身弹性体13a、13b的区域形成有身体合身裤褶。身体合身裤褶使得一次性内裤1的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适度地与穿着者密接,由此提高合身性并防止排泄物等泄漏。

腿部合身弹性体14以如下方式蜿蜒配置、且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腹部部件2接合:沿着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的中间线10c及左右凹线10b、10d延伸,从底部10f、10g的近前侧离开裆部侧缘10而倾斜地上升,沿着身体合身弹性体13a的区域内的上部而延伸至腹部部件2的左右端部2a、2b。腿部合身弹性体15具有:沿着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的左端线11a及左凸线11b延伸、且与顶部11f交叉的部分15a;沿着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的右端线11e及右凸线11d延伸、且与顶部11g交叉的部分15b;以及在腹部部件2且在腿部合身弹性体14的下方隔开间隔地并行延伸的左右的部分15c、15d。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静置的一次性内裤1中,腿部合身弹性体14、15收缩,因此,在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附近的接合有腿部合身弹性体14的区域以及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附近的接合有腿部合身弹性体15的区域形成腿部裤褶。腿部裤褶使得一次性内裤1的左右的腿开口部9a、9b适度地与穿着者密接,防止排泄物等从腿开口部9a、9b泄漏。

腰部合身弹性体12a、12b、身体合身弹性体13a、13b以及腿部合身弹性体14、15均由构成一组的多个丝状的弹性体构成。各丝状的弹性体由天然橡胶、聚氨酯系树脂、伸缩性热熔胶等能够伸缩的材料形成。此外,各弹性体12、13、14、15并不局限于丝状的弹性体,也可以使用带状的弹性体、片状的弹性体。另外,可以利用伸缩性片材等材料形成腹部部件2和/或背部部件3的整体而使得腹部部件2和/或背部部件3具有伸缩的区域。在使用片状的弹性体的情况下、由伸缩性片材等材料形成腹部部件2或背部部件3的整体的情况下,加工成使得所需的张力在与各弹性体12、13、14、15同样的方向上发挥作用。

图2中,可以对在与裆部部件4重叠的腹部部件2和/或背部部件3的区域内配置的弹性体12、13和/或14实施减弱弹性体的张力的加工。由此,裆部部件4因弹性体的张力而变形或收缩的情况得到抑制。作为减弱弹性体的张力的加工,例如可以适当地选择利用多个凸部或刀刃等将弹性体细密地切断、将弹性体细密地热封等方式。

如图2所示,裆部部件4为近似长方形,分别利用粘接剂等对裆部部件4与腹部部件2重叠的部分以及裆部部件4与背部部件3重叠的部分进行接合。裆部部件4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缘位于腹部部件2或背部部件3的腰部合身弹性体12a、12b的区域与身体合身弹性体13a、13b的区域的边界附近。此外,裆部部件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近似长方形,也可以是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缘为曲线的带状。裆部部件4的与腹部部件2或背部部件3重叠接合的部分的位置及大小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形,也可以根据一次性内裤的尺寸、形状而适当地变更。

图3是沿着图2中示出的裆部部件4的iii-iii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如图2或图3所示,裆部部件4具备表面片材(topsheet)21、吸收体22、背面片材23、左右的裤褶片材24、24、立体裤褶弹性体25、裆部弹性体26以及覆盖片材27。表面片材21由无纺布等透液性材料形成,位于穿着者的肌肤侧,将吸收体22的整个上表面覆盖,使得尿、血液等透过。通过对吸收纸、棉状纸浆、粒子状或纤维状的高分子吸收材料等进行组合而形成吸收体22,该吸收体22对从表面片材21透过的尿、血液等进行吸收并保持于其内部。吸收体22为沙漏形状,吸收体22的背部侧的宽幅部的面积大于腹部侧的宽幅部的面积。吸收体22的形状、大小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形,可以根据一次性内裤的尺寸、形状而适当地选择。背面片材23由聚乙烯薄膜等不透液性材料形成,并将吸收体22的整个下表面覆盖而防止排泄物、血液等向外部漏出。

左右的裤褶片材24、24由无纺布、聚乙烯薄膜等贴合于无纺布的材料形成,并将对折的片材的两个敞开端部与背面片材23的左右侧部接合。立体裤褶弹性体25以在裆部部件4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而接合于裤褶片材24、24翻折的内侧。由此,在裆部部件4的左右侧部形成立体裤褶而防止排泄物等从裆部部件4泄漏。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左右各3个立体裤褶弹性体25,但个数并不局限于此。

裆部弹性体26、26在左右的裤褶片材24、24立起的根部的位置处以在裆部部件4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而接合。裆部弹性体26、26配置于吸收体22的左右两端的附近。在裆部部件4内部的重量因排泄物而增大时,利用裆部弹性体26、26的张力而将裆部部件4的左右端部向上拉起,从而防止在裆部部件4与穿着者之间产生间隙。另外,裆部弹性体26、26沿着穿着者的腹股沟而定位,因此,能够使裆部部件4与穿着者的裆部密接而实现良好的合身性及防漏性。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裆部弹性体26以沿着裆部部件4的左右两端的方式直线状地分别配置有1个,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分别配置多个,还可以配置成曲线状。

立体裤褶弹性体25及裆部部弹性体26与弹性体12、13、14、15同样地由天然橡胶、聚氨酯树脂、伸缩性的热熔胶等能够伸缩的丝状的材料形成。另外,弹性体25、26并不局限于丝状的弹性体,也可以使用带状的弹性体、片状的弹性体。另外,可以由伸缩性片材等材料形成裤褶片材24整体。在使用片状的弹性体的情况下、或由伸缩性片材等材料形成裤褶片材24整体的情况下,加工成使得所需的张力在图2及图3所示的弹性体25、26延伸的位置及方向上发挥作用。

覆盖片材27配置于裆部部件4的最外层,将背面片材23与左右的裤褶片材24、24的各接合部的边界覆盖。覆盖片材27的外侧(穿着者的衣物侧)可以使用与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外表面片材、裤褶片材24相同的无纺布等材料。通过使用相同的无纺布,能够使一次性内裤1整体的外观、肌肤触感统一。此外,可以将背面片材23配置于裆部部件4的最外层而不设置覆盖片材27。另外,可以由一体的片材形成覆盖片材27和裤褶片材24。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内裤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一次性内裤1的制造用的层叠网状物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将该层叠网状物切断而形成的2个半网状物配置成在网状物宽度方向上分离、并且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错开半个周期的状态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将裆部部件与2个半网状物接合的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将裆部部件折叠而使2个半网状物重叠、并在每1个周期内接合的状态的平面图。为了便于说明,图7中示出了使半网状物102在图6所示的半网状物101的上方重叠而形成的部件翻转后的情形、即半网状物101在半网状物102的上方重叠的情形。各图中,网状物的长度方向为网状物波动方向,与网状物波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为网状物宽度方向。各图所示的各网状物、腹部部件、背部部件、裆部部件以弹性体伸长而未收缩的状态示出。

首先,如图4所示,在形成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内表面片材的内表面网状物100a与形成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外表面片材的外表面网状物100b之间,以夹入各弹性体12、13、14、15的方式而使内表面网状物100a及外表面网状物100b重叠接合,由此形成层叠网状物100。此时,可以在各弹性体12、13、14、15的表面涂敷粘接剂,也可以在内表面网状物100a及外表面网状物100b中的一方或双方的与各弹性体接合的面涂敷粘接剂。另外,可以通过热封等而将各弹性体固定于内表面网状物100a和/或外表面网状物100b。弹性体12、13在借助所需的张力而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伸长的状态下与内表面网状物100a或外表面网状物100b接合。弹性体14、15分别以借助所需的张力而伸长的状态、且根据与后述的切断线d1的关系而配置成适当的位置及形状,进而与内表面网状物100a或外表面网状物100b接合。各弹性体12、13、14、15为一组丝状的弹性体,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带状的弹性体、片状的弹性体。另外,可以由伸缩性片材形成内表面网状物100a和/或外表面网状物100b而在内表面网状物和/或外表面网状物预先形成伸缩的区域。在使用片状的弹性体的情况下、或由伸缩性片材形成内表面网状物100a和/或外表面网状物100b的情况下,加工成使得所需的张力在与各弹性体12、13、14、15同样的方向上发挥作用。

切断线d1是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周期性地连续的线,且是相对于裆部侧缘10错开半个周期的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连续的线。通过适当地设计切断线d1的形状,能够实现由切断线d1切断而形成的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二者的适当的形状,以便减少制造时的材料的重复部分或不发挥作用的部分、且不会出现不足的部分。如图4所示,切断线d1具有相对于网状物波动方向而蜿蜒的形状。详细进行说明,切断线d1形成为如下形状:与网状物波动方向大致平行的中间线11c及10c分别隔着未图示的网状物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而交替配置,在这些中间线11c及10c的波动方向之间配置有具有顶部11f或11g的山部。顶部11f及11g处于比中间线10c更靠近中间线11c的位置,且为隔着中间线11c而镜像对称的形状。中间线10c或11c与顶部11f或11g之间由倾斜部连结。倾斜部为直线状,不过,也可以为平缓的曲线状。中间线10c或11c、顶部11f或11g、以及各倾斜部的边界分别优选为平缓的曲线状。

如图4所示,弹性体14、15并行配置成相对于网状物波动方向蜿蜒的形状。弹性体14、15具有:隔着切断线d1的中间线10c并沿着该中间线10c延伸的部分;在沿着切断线d1的中间线10c的两侧的倾斜部延伸之后离开该倾斜部并延伸至弹性体13所配置的区域的倾斜部分;以及将上述这些倾斜部分之间连结的中间部分。弹性体14、15的所述各部分为近似直线状,不过,也可以为平缓的曲线状。另外,弹性体14、15的所述各部分的边界部分优选为平缓的曲线状。弹性体14、15的所述中间部分为相对于弹性体12、13平行的近似直线形状。由此,能够抑制层叠网状物100因弹性体14、15的影响在宽度方向上收缩而产生褶皱。弹性体15在所述倾斜部分的所述中间部分附近与切断线d1交叉并被切断线d1切断。蜿蜒的形状的弹性体15在所述倾斜部分的所述中间部分附近被切断线d1切断,由此能够防止腹部部件2、背部部件3的缘部因弹性体的影响而蜷曲。不仅弹性体15可以被切断线d1切断,弹性体14也可以被切断线d1切断。

虽然图4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对配置于层叠网状物100的各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与裆部部件4重叠的预定区域的各弹性体12、13、14和/或15进行减弱张力的加工。通过该加工,能够防止在与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重叠接合的裆部部件4因弹性体的张力而产生褶皱。作为减弱弹性体的张力的加工,例如可以适当地选择利用多个凸部、刀刃等将弹性体细密地切断或热封等。此外,图5中示出了对配置于腹部部件2的沿着裆部侧缘10的中间线10c的区域的腿部合身弹性体14进行减弱张力的加工而成的、腹部部件2连续的半网状物101。

接下来,沿着使得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或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中的任一个在1个周期内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连续的切断线d1,将层叠网状物100切断。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周期性地连续的线和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周期性地连续的线如果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彼此错开半个周期地重叠则会变得一致。沿着切断线d1而将层叠网状物100切断,由此形成腹部部件2连续的半网状物101和背部部件3连续的半网状物102。

接下来,如图5所示,使腹部部件2连续的半网状物101或背部部件3连续的半网状物102中的任一个在网状物宽度方向上移动、且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错开半个周期,由此,使每1个周期的半网状物101的腹部部件2和半网状物102的背部部件3分别对置且分离。半网状物101与半网状物102之间的间隔设为适合于使各裆部部件4与各腹部部件2以及各背部部件3重叠并接合的间隔。此外,可以在半网状物101或半网状物102沿网状物宽度方向的移动完毕之后使其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错开半个周期,或者,可以在使其沿网状物宽度方向移动的同时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错开半个周期。作为使半网状物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错开半个周期的方法,可以采用改变该半网状物在网状物波动方向上的输送距离、速度等各种方法。

接下来,如图6所示,使各裆部部件4与半网状物101的各腹部部件2的中央部以及半网状物102的各腹部部件2的中央部重叠并接合。利用热熔胶等粘接剂将裆部部件4与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接合。半网状物101的各腹部部件2的左右端部朝向半网状物102突出,但是,该突出部分不具有弹性体,因此,不会因弹性体的张力而产生褶皱。

接下来,如图7所示,以使得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内表面片材处于内侧的方式,将裆部部件4折叠而使半网状物101和半网状物102重叠。由于半网状物101的各腹部部件2的左右端部的突出部分不具有弹性体,因此,不会产生褶皱。因此,当使得半网状物101和半网状物102重叠时,各周期内的腹部部件2及各背部部件3的左右端部彼此以网状物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稳定且难以产生褶皱、偏移的状态而重叠。

接下来,沿着重叠的各周期内的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左右端部而形成各接合部5a、5b。利用上述这些接合部5a、5b而将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接合。在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腰部侧缘7、8与裆部侧缘10、11之间,间断或连续地形成接合部5a、5b。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的左右端线10a、10b以及背部部件3的裆部侧缘11的左右端线11a、11b与各腰部侧缘7、8大致平行,因此,能够遍及腰部侧缘7、8与裆部侧缘10、11之间的大致全长且以足够的宽度形成接合部5a、5b。左右的接合部5a、5b可以利用热熔胶粘接剂等粘接剂而形成,也可以通过热封、超声波密封等各种密封方法而形成。

接下来,在每个周期内接合的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相邻的接合部5a及5b之间切断,由此,以与网状物波动方向相同的朝向连续地制造图1所示的裤衩型一次性内裤1。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材料的浪费较少、腹部侧形状及背部侧形状均适当的一次性内裤。另外,能够提供一种连续地制造这种一次性内裤的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内裤进行说明。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内裤31的主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一次性内裤31的展开图。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一次性内裤31的制造用的层叠网状物300的一部分的平面图。这些图中示出的各部件以弹性体伸展而未收缩的状态示出。对于作为一次性内裤31的结构要素的、具有与一次性内裤1相同的构造及功能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名称或附图标记,并适当地将说明省略。

如图8及图9所示,一次性内裤31为裤衩型的一次性尿裤。一次性内裤31具备:腹部部件32,其位于穿着者的躯体的前侧;背部部件33,其位于穿着者的躯体的后侧;以及裆部部件4,其与腹部部件32的内表面侧的中央部以及背部部件33的内表面侧的中央部接合、且位于穿着者的大腿之间。裆部部件4可以使用与一次性内裤1相同的裆部部件。使位于穿着者的肌肤侧的内表面片材和位于穿着者的衣服侧的外表面片材以将腰部合身弹性体42、身体合身弹性体43、腿部合身弹性体44及45夹在中间的方式重叠并接合,由此形成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内表面片材及外表面片材的材料,可以使用与腹部部件2及背部部件3的内表面片材及外表面片材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对于一次性内裤31而言,将与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接合的裆部部件4折叠,使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重叠并将左右端部接合,由此形成为裤衩型尿裤。沿着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左端部32a、33a而形成左侧的接合部35a,沿着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右端部32b、33b而形成右侧的接合部35b。可以通过与一次性内裤1的左右的接合部5a、5b同样的各种密封方法而形成左右的接合部35a、35b。

一次性内裤1的腰开口部36形成为被腹部部件32的上端的腰部侧缘37以及背部部件33的上端的腰部侧缘38包围。左侧的腿开口部39a形成为被腹部部件32的下端的裆部侧缘40、背部部件33的下端的裆部侧缘41、以及裆部部件4的左侧缘4a包围。右侧的腿开口部39b形成为被腹部部件32的裆部侧缘40、背部部件33的裆部端缘41、以及裆部部件4的右侧缘4b包围。

如图8或图9所示,在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伸展的状态下,腹部部件32的腰部侧缘37以及背部部件33的腰部侧缘38为直线状、且长度相等。腹部部件32的左右端部32a、32b为与腰部侧缘37垂直的直线状。背部部件33的左右端部33a、33b为与腰部侧缘38垂直的直线状。腹部部件32的左右端部32a、32b以及背部部件33的左右端部33a、33b的长度均相等。腹部部件32的裆部侧缘40以及背部部件33的裆部侧缘41分别关于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通用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2左右对称。

如图9所示,在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分离伸展的状态、即一次性内裤31展开的状态下,腹部部件32的裆部侧缘40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关于中心线c2对称。裆部侧缘40具有左端线40a、左凹线40b、中间线40c、右凹线40d以及右端线40e。左端线40a、中间线40c以及右端线40e为与腰部侧缘7大致平行的直线状。中间线40c被中心线c2分成两部分。左凹线40b与左端线40a以及中间线40c连接。左凹线40b为向靠近腰部侧缘37的方向凹陷的形状。左凹线40b的底部40f是最靠近腰部侧缘37的部分、且位于比腹部部件32的中心线c2更靠近左端部32a的位置。右凹线40d与右端线40e以及中间线40c连接。右凹线40d为向靠近腰部侧缘37的方向凹陷的形状。右凹线40d的底部40g是最靠近腰部侧缘37的部分、且位于比腹部部件32的中心线c2更靠近右端部32b的位置。

如图9所示,背部部件33的裆部侧缘41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关于中心线c2对称。裆部侧缘41具有左端线41a、左凸线41b、中间线41c、右凸线41d以及右端线41e。左端线41a、中间线41c以及右端线41e为与腰部侧缘38大致平行的直线状。中间线41c被中心线c2分成两部分。左凸线41b与左端线41a以及中间线41c连接。左凸线41b为向离开腰部侧缘38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左凸线41b的顶部41f是最远离腰部侧缘38的部分、且位于比背部部件33的左端部33a更靠近中心线c2的位置。右凸线41d与右端线41e以及中间线41c连接。右凸线41d为向离开腰部侧缘38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右凸线41d的顶部41g是最远离腰部侧缘38的部分、且位于比背部部件33的右端部33b更靠近中心线c2的位置。

如图9所示,由腹部部件32的中心线c2分成两部分的裆部侧缘40的左半部分的形状与由背部部件33的中心线c2分成两部分的裆部侧缘41的右半部分的形状相同。裆部侧缘40的左端线40a、左凸线40b、底部40f以及中间线40c的左半部分的形状分别与裆部侧缘41的中间线41c的右半部分、右凸线41d、顶部41g以及右端线41e的形状相同。即,当使得腹部部件32的裆部侧缘40的左半部分在左右方向及接近方向上移动并与背部部件33的裆部侧缘41的右半部分对接时,二者的形状一致。

如图9所示,由腹部部件32的中心线c2分成两部分的裆部侧缘40的右半部分的形状与由背部部件33的中心线c2分成两部分的裆部侧缘41的左半部分的形状相同。裆部侧缘40的右端线40e、右凸线40d、底部40g以及中间线40c的右半部分的形状分别与裆部侧缘41的中间线41c的左半部分、左凸线41b、顶部41f以及左端线41a的形状相同。即,当使得腹部部件32的裆部侧缘40的右半部分在左右方向及接近方向上移动并与背部部件33的裆部侧缘41的左半部分对接时,二者的形状一致。

对于一次性内裤1而言,关于腹部部件2的腰部侧缘7与裆部侧缘8之间的距离,腹部部件2的中心线c1的位置处的该距离比腹部部件2的左右端部2a、2b的位置处的该距离长。与此相对,对于一次性内裤31而言,关于腹部部件32的腰部侧缘37与裆部侧缘38之间的距离,腹部部件32的左右端部32a、32b的位置处的该距离和腹部部件32的中心线c2的位置处的该距离相等。

对于一次性内裤31的腹部部件32而言,腰部侧缘37与裆部侧缘40之间的距离最短的左右的底部40f、40g分别处于比腹部部件32的中心线c2更靠近左右端部32a、32b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处于腹部部件32的左右的底部40f、40g之间的下方突出部分的左右宽度变大,因此,能够使腹部部件32的将穿着者的腹股沟及其周围覆盖的区域的左右宽度变大。由此,一次性内裤31能够实现腹部部件32的适当的形状。

对于一次性内裤31的背部部件33而言,相对于左右端线41a、41e分别连续的左右凸线41b、41d向离开腰部侧缘38的方向突出,因此,能够使背部部件33的下方突出部分的左右宽度变大。另外,对于背部部件33而言,腰部侧缘38与裆部侧缘41之间的距离最长的顶部41f、41g分别处于比背部部件33的左右端部33a、33b更靠近中心线c2的位置。由此,能够使背部部件33的下方突出部分的顶部41f、41g位于接合有裆部部件4的背部部件33的中央部的附近。由于背部部件33的中央部被裆部部件4覆盖,因此,即便背部部件33的中间线41c凹陷也没有问题。由此,一次性内裤31能够实现使得将穿着者的臀部覆盖的部分的左右宽度及上下长度充分增大的、背部部件33的适当的形状。

此外,一次性内裤31中,腰部侧缘37与裆部侧缘40之间的距离在左右端部32a、32b、33a、33b最长。因此,还可以形成为接合部更长的运动短裤(trunks)型的形状。

如图8及图9所示,在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分别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伸缩的腰部合身弹性体42a、42b以及身体合身弹性体43a、43b。另外,在腹部部件32设置有腿部合身弹性体44以及腿部合身弹性体45的一部分。在背部部件33设置有腿部合身弹性体45的一部分。

腰部合身弹性体42a遍及左端部32a至右端部32b的大致整体地配置于腹部部件32的腰部侧缘37及其相邻区域,并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腹部部件32接合。腰部合身弹性体42b遍及左端部33a至右端部33b的大致整体地配置于背部部件33的腰部侧缘38及其相邻区域,并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背部部件33接合。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接合有腰部合身弹性体42a、42b的区域形成腰部裤褶。

身体合身弹性体43a遍及左端部32a至右端部32b的大致整体地配置于比腹部部件32的接合有腰部合身弹性体42a的区域更靠裆部侧缘40侧的相邻区域,并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腹部部件32接合。一次性内裤1的身体合身弹性体13a配置为比腹部部件2的裆部侧缘10更靠上方,且不与裆部侧缘10交叉。与此相对,一次性内裤31的身体合身弹性体43a还配置于左凹线40b与右凹线40d之间、左凹线40b与腹部部件32的左端部32a之间、右凹线40d与腹部部件32的右端部32b之间。身体合身弹性体43a未配置于腹部部件32的裆部侧缘40的左端线40a附近、中间线40c附近、以及右端线40e附近。

身体合身弹性体43b遍及左端部33a至右端部33b的大致整体地配置于比背部部件33的接合有腰部合身弹性体42b的区域更靠裆部侧缘41侧的相邻区域,并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背部部件33接合。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接合有身体合身弹性体43a、43b的区域形成身体合身裤褶。

腿部合身弹性体44以如下方式蜿蜒配置、且以伸长的状态而与腹部部件32接合:沿着腹部部件32的裆部侧缘40的中间线40c及左右凹线40b、40d延伸,从底部40f、40g附近离开裆部侧缘40而倾斜地上升,沿着身体合身弹性体43a的区域内的上部而延伸至腹部部件32的左右端部32a、32b。腿部合身弹性体45具有:沿着背部部件33的裆部侧缘41的左端线41a及左凸线41b延伸并与顶部41f交叉的部分45a;沿着背部部件33的裆部侧缘41的右端线41e及右凸线41d延伸并与顶部41g交叉的部分45b;以及在腹部部件32且在腿部合身弹性体44的下方隔开间隔地并行延伸的左右的部分45c、45d。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腹部部件32的裆部侧缘40附近以及背部部件33的裆部侧缘41附近的接合有腿部合身弹性体44或45的区域形成腿部裤褶。

腰部合身弹性体42、身体合身弹性体43以及腿部合身弹性体44、45均由构成一组的多个丝状的弹性体形成。各丝状的弹性体由天然橡胶、聚氨酯系树脂、伸缩性热熔胶等能够伸缩的材料形成。此外,各弹性体42、43、44、45并不局限于丝状的弹性体,也可以使用带状的弹性体、片状的弹性体。另外,可以由伸缩性片材等材料形成腹部部件32和/或背部部件33的整体。在使用片状的弹性体的情况下、或者由伸缩性片材等材料形成腹部部件32和/或背部部件33的整体的情况下,加工成使得所需的张力在与各弹性体42、43、44、45同样的方向上发挥作用。

图9中,可以对配置于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与裆部部件4重叠的区域的各弹性体42、43、44及/或45实施减弱弹性体的张力的加工。由此,裆部部件4因弹性体的张力而变形或收缩的情况得到抑制。作为减弱弹性体的张力的加工,例如可以适当地选择利用多个凸部或刀刃等将弹性体细密地切断、将弹性体细密地热封等。

如图9所示,裆部部件4可以使用与一次性内裤1的裆部部件4相同的裆部部件。裆部部件4的形状、裆部部件4与腹部部件32或背部部件33重叠并接合的部分的位置及大小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形,可以根据一次性尿裤31的尺寸、形状而适当地变更。

可以使用层叠网状物300并通过与一次性尿裤1同样的制造方法而制造一次性尿裤31。如图10所示,在形成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内表面片材的内表面网状物300a与形成腹部部件32及背部部件33的外表面片材的外表面网状物300b之间,以夹入各弹性体42、43、44、45的方式而使内表面网状物300a及外表面网状物300b重叠接合,由此形成层叠网状物300。弹性体42、43、44、45分别以借助所需的张力伸长的状态、且根据与切断线d2的关系而配置成适当的位置及形状,进而与内表面网状物300a或外表面网状物300b接合。弹性体42、43、44、45并不局限于丝状的弹性体,也可以使用带状的弹性体、片状的弹性体。可以由伸缩性片材形成内表面网状物300a和/或外表面网状物300b。在使用片状的弹性体的情况下、或由伸缩性片材形成内表面网状物300a和/或外表面网状物300b的情况下,加工成使得所需的张力在与各弹性体42、43、44、45同样的方向上发挥作用。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4、45配置成相对于网状物波动方向蜿蜒的形状,但是,与此前的实施方式的弹性体14、15相比,配置成与网状物波动方向平行的直线部分较少、且整体平缓的曲线状。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一次性内裤可以是如下衬垫支撑裤:裆部部件的内部不具有吸收体,安装具备吸收体的吸收垫而使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材料的浪费较少、腹部侧形状及背部侧形状均适当的一次性内裤及其制造方法而言较为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1、31···一次性内裤

2、32···腹部部件

2a、32a···腹部部件的左端部

2b、32b···腹部部件的右端部

3、33···背部部件

3a、33a···背部部件的左端部

3b、33b···背部部件的右端部

4···裆部部件

5a、5b、35a、35b···接合部

6、36···腰开口部

7、37···腹部部件的腰部侧缘

8、38···背部部件的腰部侧缘

9a、9b、39a、39b···左右的腿开口部

10、40···腹部部件的裆部侧缘

10b、40b···左凹线

10d、40d···右凹线

10f、10g、40f、40g···底部

11、41···背部部件的裆部侧缘

11b、41b···左凸线

11d、41d···右凸线

11f、11g、41f、41g···顶部

12、12a、12b、42、42a、42b···腰部合身弹性体

13、13a、13b、43、43a、43b···身体合身弹性体

14、15、15a、15b、15c、44、45、45a、45b、45c、45d···腿部合身弹性体

c1、c2···中心线

d1、d2···切断线

100、300···层叠网状物

100a、300a···内表面网状物

100b、300b···外表面网状物

101、301···腹部部件连续的半网状物

102、302···背部部件连续的半网状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