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539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胸外科、心血管外科、急救科以及呼吸科等科室,对肺切除、食管癌、纵膈以及心脏等手术后的胸腔采用闭式引流,闭式引流一般使用普通的引流瓶进行手术。普通引流瓶使用时,当引流液体较多时,需医护人员反复制造负压环境。操作繁琐,引流过程中容易造成积气、积液抽吸不彻底,容易引起患者气胸、血胸以及脓胸等,加重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控制负压打开的胸腔引流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支架、引流瓶、负压发生器以及振动机构;

所述引流瓶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支架的最上端设置有抱箍,所述抱箍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瓶的上段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瓶的上段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设置在所述引流瓶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引流瓶外侧,设置在所述引流瓶外侧的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a;

所述抱箍下部设置有所述负压发生器,所述负压发生器包括底板、底座、拉板、推板、用于驱动所述推板左右运动的气缸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拉板左右运动的齿轮,所述齿轮包括齿轮a和齿轮b,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在所述底板上四行两列式排列,第一行所述底座与第二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所述齿轮a,第三行所述底座与第四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所述齿轮b,所述齿轮a与所述齿轮b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拉板上设置有支腿a和支腿b,所述支腿a设置在第一行所述底座内,所述支腿b设置在第四行所述底座内,所述支腿a上设置有齿条a,所述支腿b上设置有齿条b,所述推板上设置有支腿c和支腿d,所述支腿c设置在第二行所述底座内,所述支腿d设置在第三行所述底座内,所述支腿c上设置有齿条c,所述支腿d上设置有齿条d,所述齿条a与所述齿轮a啮合,所述齿条b与所述齿轮b啮合,所述齿条c与所述齿轮a啮合,所述齿条d与所述齿轮b啮合,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拉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引流瓶的中段;

所述引流瓶的下段设置有取液管和通气管,所述取液管上设置有开关,所述通气管上设置单向阀b,所述通气管下端设置有所述振动机构;

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筒体、活动杆、弹簧a、连接杆a、连接杆b、弹簧b、弹簧c以及吊锤,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所述弹簧a,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弹簧a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a和基座b,所述基座a上设置有销轴a,所述基座b上设置有销轴b,所述连接杆a上贯穿设置有所述弹簧b,所述连接杆a的一端与所述销轴a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b上贯穿设置有所述弹簧c,所述连接杆b一端与所述销轴b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活动杆下端设置有所述吊锤,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c。

所述筒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所述通气管。

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杆a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连接杆b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铰接处设置有所述吊锤。

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最下端。

所述拉板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垫。

所述推板的外侧设置有弹性垫。

所述气缸的缸筒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齿轮为圆柱齿轮。

所述引流瓶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引流之前,先将引流管上的单向阀关闭,关闭引流瓶取液管上的开关,关闭通气管上的单向阀,打开出气管上的单向阀,拉动吊锤,吊锤在筒体内上下滑动,能将筒体内的气体排出筒体,打开通气管上的单向阀,由于筒体内的压力小于引流瓶内的压力,因此引流瓶内的部分空气进入筒体内,再往下拉动吊锤,引流瓶内的空气通过筒体上的出气管排出,另外,启动气缸,引流管被推板和拉板的挤压下,引流管的大部分空气被挤压进筒体内,再通过筒体上的出气管排出筒体。由于引流瓶内的压力减小,积液和积气被引流管引入到引流瓶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负压发生器中的气缸能保证推板靠近和远离引流瓶,负压发生器中的齿轮和齿条的啮合能保证拉板靠近和远离引流瓶,负压发生器中的推板和拉板之间相对运动,能实现对引流瓶的挤压,将引流瓶内的空气挤压进筒体内,引流瓶内的空气一方面被挤压进筒体,另一方面由于筒体内的气压小于引流瓶内的气压,引流瓶内的空气由于压力的作用被压进引流瓶内,引流瓶内的空气在两方面的作用下被全部压出,能形成绝对的负压环境,能保证积液和积气通过引流瓶被压入引流瓶中。振动机构中的弹簧a能实现活动杆上下往复运动,能将筒体内的气压反复的推出筒体,弹簧b和弹簧c处于水平状态时,此弹簧机制具有零刚度,同时此机制具有较强的隔振作用,能实现活动杆在筒体内无跳跃的运动,能连续的推出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负压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振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支架;2、引流瓶;21、取液管;22、通气管;23、开关;24、单向阀b;25、密封盖;26、引流管;27、单向阀a;3、负压发生器;31、底板;32、底座;33、拉板;331、支腿a;332、支腿b;333、齿条a;334、齿条b;34、推板;341、支腿c;342、支腿d;343、齿条c;344、齿条d;35、气缸;36、齿轮;361、齿轮a;362、齿轮b;4、振动机构;41、筒体;42、活动杆;43、弹簧a;44、连接杆a;45、连接杆b;46、弹簧b;47、弹簧c;48、吊锤;49、出气管;410、单向阀c;5、抱箍;6、卡箍;7、支撑架;8、基座;81、基座a;82、基座b;83、销轴a;84、销轴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是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支架1、引流瓶2、负压发生器3以及振动机构4;

引流瓶2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支架1的最上端设置有抱箍5,抱箍5一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引流瓶2的上段固定连接,引流瓶2的上段设置有密封盖25,密封盖25上设置有引流管26,引流管26一端设置在引流瓶2内,另一端设置在引流瓶2外侧,设置在引流瓶2外侧的引流管26上设置有单向阀a27;

抱箍5下部设置有负压发生器3,负压发生器3包括底板31、底座32、拉板33、推板34、用于驱动推板34左右运动的气缸35以及用于驱动拉板33左右运动的齿轮36,齿轮36包括齿轮a361和齿轮b362,底板31与支架1固定连接,底座32在底板31上四行两列式排列,第一行底座32与第二行底座32之间设置有齿轮a361,第三行底座32与第四行底座32之间设置有齿轮b362,齿轮a361与齿轮b362设置在底板31上,拉板33上设置有支腿a331和支腿b332,支腿a331设置在第一行底座32内,支腿b332设置在第四行底座32内,支腿a331上设置有齿条a333,支腿b332上设置有齿条b334,推板34上设置有支腿c341和支腿d342,支腿c341设置在第二行底座32内,支腿d342设置在第三行底座32内,支腿c341上设置有齿条c343,支腿d342上设置有齿条d344,齿条a333与齿轮a361啮合,齿条b334与齿轮b362啮合,齿条c343与齿轮a361啮合,齿条d344与齿轮b362啮合,气缸35的活塞杆与推板34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瓶2的中段设置在所述推板34与所述拉板33之间;

负压发生器3的工作原理:以气缸35的活塞杆伸长为例,当气缸35的活塞杆伸长时,推动推板34向引流瓶2靠近,推板34上的支腿a341与支腿b342相应的往引流瓶移动,支腿a341上的齿条c343与齿轮a361啮合,齿条c343往引流瓶2方向移动,齿轮a361则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拉板33上的齿条a333往远离引流瓶2的方向运动,带动支腿a331往远离引流瓶的方向运动,因此拉板33逐渐的靠近引流瓶2,又因为推板34也靠近引流瓶2,因此在推板34和拉板33的作用下完成对引流瓶2的一次挤压,以此类推,将引流瓶2的空气挤压出引流瓶2。

引流瓶2的下段设置有取液管21和通气管22,取液管21上设置有开关23,通气管22上设置单向阀b24,通气管22下端设置有振动机构4;

振动机构4包括筒体41、活动杆42、弹簧a43、连接杆a44、连接杆b45、弹簧b46、弹簧c47以及吊锤48,支架1上设置有卡箍6,卡箍6一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筒体41固定连接,筒体41内设置有弹簧a43,活动杆42的一端贯穿弹簧a43设置在筒体41内,支架1上设置有支撑架7,支撑架7一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基座8,基座8包括基座a81和基座b82,基座a81上设置有销轴a83,基座b82上设置有销轴b84,连接杆a44上贯穿设置有弹簧b46,连接杆a44的一端与销轴a83铰接,另一端与活动杆42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杆b45上贯穿设置有弹簧c47,连接杆b45一端与销轴b84铰接,另一端与活动杆42的另一端铰接,活动杆42下端设置有吊锤48,筒体41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管49,出气管49上设置有单向阀c410。

筒体41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通气管22。

活动杆42的另一端、连接杆a44的另一端以及连接杆b45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铰接处设置有吊锤48。

支撑架7设置在支架1的最下端。

拉板33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垫。

推板34的外侧设置有弹性垫。

气缸35的缸筒设置在底板31上。

所述齿轮36为圆柱齿轮。

引流瓶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

振动机构4的工作原理:振动机构4中的连接杆a44一端与销轴a83铰接,另一端与活动杆42铰接,连接杆b45一端与销轴b84铰接,另一端也与活动杆42铰接,当连接杆a44上的弹簧b46与连接杆b45上的弹簧c47呈水平状态时,此弹簧布置具有零刚度,当下拉吊锤时,设置在筒体41内的活动杆42的一端往下运动,当松开吊锤后,活动杆42将在筒体内往复运动直到此机制处于平衡状态。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