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3146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尤其涉及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



背景技术:

慢性结肠炎腹泻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慢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范围,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或泻出如水样为主的病证。根据其病因病机,临床常见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劳倦伤脾等证型,对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以“大便溏泻或进食后易腹泻、喜温喜热、遇寒加重、四肢较冷,食欲不振”为主症的脾胃虚寒阳气虚衰虚寒性腹泻,内服中药煎药麻烦、携带不方便,因此,治疗方式药物上的改进和创新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理渝骈文》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穴位贴敷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古老外治方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为依据,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将药物贴敷于特定腧穴,使药物经腧穴渗透进入人体,由经络血脉透达全身;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平衡,并通过药物对腧穴的局部刺激以及经络传导,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可有效解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结肠炎腹泻的外用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由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吴茱萸、五倍子、生姜、荔枝蜜制成。

进一步地,其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由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吴茱萸、五倍子、生姜、荔枝蜜制成,其组分的质量份数为:八角茴香3-6份、小茴香3-6份、肉桂3-6份、吴茱萸3-6份、五倍子3-6份、生姜5-10份以及荔枝蜜5-10份。

作为优选,其组成成分分的质量份数为:八角茴香4份、小茴香4份、肉桂4份、吴茱萸6份、五倍子6份、生姜5份以及荔枝蜜8份。

作为优选,其组成成分的质量份数为:八角茴香3份、小茴香3份、肉桂4份、吴茱萸5份、五倍子5份、生姜5份以及荔枝蜜8份。

上述所述的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制药粉:将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吴茱萸、五倍子混合,粉碎成0.106mm以下的粉末;粉末密封备用;

2)制汁:用榨汁机将生姜榨汁,制成生姜汁;

3)制药泥:将步骤1)粉末与步骤2)生姜汁、荔枝蜜混合均匀,调制成药泥;

4)制贴:取步骤3)药泥置入医用胶贴的储药位置或者将药泥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即制备完成。

所述步骤2)中的粉末、生姜汁以及荔枝蜜配比是15~25:3~6:3~6。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的粉末、生姜汁以及荔枝蜜配比是20:5:5。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的每贴药泥用量为5-10g。

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敷治疗贴治疗作用原理:《理渝骈文》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穴位贴敷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古老外治方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为依据,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将药物贴敷于特定腧穴,使药物经腧穴渗透进入人体,由经络血脉透达全身;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平衡,并通过药物对腧穴的局部刺激以及经络传导,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

本发明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作用如下:

八角茴香既是一个温里药,又是一个行气药,温中散寒,温经止痛,治疗中焦有寒或中焦虚寒的病证,八角茴香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北流本地八角茴香产量多,易得,性能、功效与小茴香是一致的;。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经、肾经、脾经、胃经,有温肾暖肝、暖中下二焦、疏肝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健胃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食少吐泻,协痛,肾虚腰痛。

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吴茱萸:温脾肾暖肝和胃,散寒止痛、疏肝行气、化寒湿,助阳止泄的功效;凡胃寒或脾胃虚寒的病证,都可以广泛使用

五倍子:药性偏寒,既清热,又收涩,具有敛肺止汗,涩肠止泻的功用,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泻久痢,脱肛遗精等。明·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明确提出五倍子用于泄泻,临床也发现含五倍子的中药方止泻作用显著。作为收涩药为临床治疗腹泻的最常用药物。

生姜:温中止呕、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与生姜相比,偏于有化痰、止呕。

荔枝蜜:荔枝在南方也广泛种植,北流市乃荔枝之乡,每每春暖花开季节,蜂农云集,荔枝蜜产量丰富,选用荔枝蜜作为混合剂的好处,是由于荔枝蜜所含的成份,能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镇静安眠、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此外,荔枝蜜质润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偏热之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穴位贴敷治疗贴中药物基于中医中药温中健脾止泻的原理,选用的中药材均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且穴位贴敷治疗有利于发挥药效,本发明选用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吴茱萸、五倍子组方辛温、芳香、温中、行气、通络,药物配伍得当,相互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减轻药物偏性,提高疗效,对穴位刺激性较强,有利于发挥药效和穴效作用,药物有效成份易于透皮向体内渗透吸收,选用的药材丰富,易生产,原料丰富,取材易得,方法简单,易生产制备,使用方便,效果好,诸药配伍达到温中通络健脾止泻的作用,有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结肠炎腹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的中药组分重量的原材料组成:八角茴香3份、小茴香3份、肉桂4份、吴茱萸5份、五倍子5份、生姜5份以及荔枝蜜10份。

该种温中止泻的治疗腹泻的穴位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药粉:将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吴茱萸、五倍子混合,粉碎成0.106mm以下的粉末;粉末密封备用;

2)制汁:用榨汁机将生姜榨汁,制成生姜汁;

3)制药泥:将步骤1)粉末与步骤2)生姜汁、荔枝蜜混合均匀,调制成药泥;

4)制贴:取步骤3)药泥置入医用胶贴的储药池或者将药泥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即制作完成备用

用法用量:取穴神阙、中脘、脾俞、胃俞、大肠俞、上巨虚,贴在相应穴位上每天一次,每次6小时,7天为1个疗程。穴位贴敷2个疗程观察疗效。

典型病例1.黄某,男,46岁,主诉腹胀腹泻1年余,饮食稍有不慎,即肠鸣腹泻,无腹痛,无脓血,甚则每日泻五六次。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型泄泻。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温中止泻穴位贴,取穴神阙、中脘、脾俞、胃俞、大肠俞、上巨虚,贴在相应穴位上,每天一次,每次6小时,7天为1个疗程。穴位贴敷2个疗程观察疗效。症状消失而痊愈。

实施例2:

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的中药组分重量的原材料组成:八角茴香2份、小茴香2份、肉桂2份、吴茱萸5份、五倍子5份、生姜5份以及荔枝蜜10份。

制备方法和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

典型病例2.周某,男,62岁,主诉腹泻1年余,肠鸣腹泻,精神疲惫,乏力,喜暖畏寒,手足不温,食欲欠佳,大便每日泻三四次。曾做结肠镜和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大便每日泻三四次。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型泄泻。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温中止泻穴位贴,取穴神阙、中脘、脾俞、胃俞、大肠俞、上巨虚,贴在相应穴位上,每天一次,每次6小时,7天为1个疗程。穴位贴敷2个疗程观察疗效。症状消失而痊愈。

实施例3:

一种温中止泻的穴位贴的中药组分重量的原材料组成:八角茴香5份、小茴香5份、肉桂5份、吴茱萸5份、五倍子5份、生姜5份以及荔枝蜜5份。

制备方法和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

典型病例3.蓝某某,女,57岁。2017年1月12日初诊。患者大便溏烂3年余,日行三至四次,便前腹痛,痛则腹泻大便溏烂,无脓血无粘液,喜温恶寒,胸胁胀满,口干苦,心烦嗳气,失眠,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细。电子肠镜未发现结肠溃疡息肉等异常病变。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型泄泻。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温中止泻穴位贴,取穴神阙、中脘、脾俞、胃俞、大肠俞、上巨虚,贴在相应穴位上,每天一次,每次6小时,7天为1个疗程。穴位贴敷2个疗程观察疗效。症状消失而痊愈。

临床观察:

①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对169例腹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87例,女82例,年龄16~65岁,平均47岁;病程3个月至10余年;入选病例标准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中慢性结肠炎腹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太阴脾寒证:大便溏泻或进食后易腹泻、喜温喜热、遇寒加重、四肢较冷,食欲不振。③舌质淡嫩或胖有齿痕,苔白腻或干腻。

②治疗方法

取穴神阙、中脘、脾俞、胃俞、大肠俞、上巨虚,贴在相应穴位上每天一次,每次6小时,7天为1个疗程。穴位贴敷2个疗程观察疗效。

③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采用单一症状疗效判定标准〖1〗:①显效: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减轻,积分下降2分以上(含2分);③进步:症状减轻,1分<积分度下降<2分: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改善包括显效、有效、进步,计算各主要症状的总改善率进行症状评价。

④治疗结果:显效122例,占72.2%;有效34例,占20.1%;进步5例,占3.0%;无效8例,占4.7%。

疗效分析:

本温中止泻的穴位贴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结肠炎腹泻的疗效肯定,总改善率达95.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采用简单易得的中药作为原材料,效果好,此类药物有效成份易于透皮向体内渗透吸收,对穴位刺激性较强,有利于发挥药效,原料丰富,方法简单,易生产,使用方便,效果好,有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结肠炎腹泻。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减轻症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