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百叶干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3120阅读:2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制剂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牛百叶干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百叶干又称瓣胃阻塞病。冬春季天气寒冷,牛因长期大量进食含粗纤维多的干硬饲料或混有大量泥沙、麻线、毛发、破布、塑料袋等异物的草料,且食青料和饮水不足,造成胃液干枯,草料集结在瓣胃中而成百叶干病。牛过度劳役,饮喂失调,使役前后饲喂过急、过饱,日久气血亏损、胃中津液不足也会引发此病。

牛患病后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应迟钝,被毛竖立,消瘦无力。初期鼻镜干燥,低头耷耳,反刍减少,粪少且呈干球状,内有不消化的饲料。继而完全不排粪,尿量减少、色黄,毛焦,常见瘤胃臌气和弛缓。后期病情严重时,患牛不吃不喝,鼻镜干裂,眼球凹陷,伴发烧,不久即亡。

牛患病后应及时减食,并喂给软质、易消化的饲料,如麸皮水、米汤等,并给予药物治疗。西药治疗一般注射泻药和兴奋肠胃的药物,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反复注射泻剂可能会引起牛大泻脱水而死亡。近年来,中药治疗牛百叶干的研究越来越多。中药具有表里兼治,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的优点。因此,开发能够有效治疗牛百叶干的中药制剂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副作用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牛百叶干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牛百叶干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茯苓10-16份、猪苓5-6份、泽泻4-6份、苍术12-18份、干姜10-14份、甘草5-8份、当归10-18份、芍药6-15份、麻仁9-15份、大黄5-8份。

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的最佳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茯苓16份、猪苓6份、泽泻6份、苍术12份、干姜10份、甘草6份、当归16份、芍药12份、麻仁10份、大黄6份。

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是含有或不含有药用辅料的各种常规中药口服药物制剂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可以是散剂。

进一步地,该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20-80目筛;(3)混合5-15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100-300g分装,即得成品。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组方选用纯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具有燥湿健脾、利水渗湿、健胃理中、补气养血、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牛百叶干疗效确切,治愈率可达95.56%。

(2)采用本发明中药散剂治疗牛百叶干,具有无药残、无副作用和不易复发的优点。

(3)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作用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苍术:燥湿健脾;

干姜:温中散寒,健运脾阳;

甘草:调和药性;

当归:补血活血;

芍药:养血柔肝;

麻仁:泻下攻积;

大黄:润肠通便。

配方之中,茯苓味甘而淡,利水而不伤正气,可治疗水湿内停所致各种疾病,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三者合用可治疗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苍术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有效。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助水运,可治脾胃虚寒引起诸症。当归甘温质润,长于补血。芍药味酸,可收敛肝阴以养血。大黄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治疗积滞便秘。麻仁润肠通便。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上述十味药配伍使用,具有燥湿健脾、利水渗湿、温中和胃、补气养血、润肠通便之功效,对牛百叶干表里兼治,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牛百叶干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茯苓16份、猪苓6份、泽泻6份、苍术12份、干姜10份、甘草6份、当归16份、芍药12份、麻仁10份、大黄6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4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50g分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牛百叶干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茯苓10份、猪苓5份、泽泻5份、苍术16份、干姜12份、甘草5份、当归18份、芍药15份、麻仁9份、大黄5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4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50g分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牛百叶干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茯苓11份、猪苓6份、泽泻4份、苍术18份、干姜14份、甘草8份、当归10份、芍药6份、麻仁15份、大黄8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4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50g分装,即得成品。

临床试验

实验1:

病牛为一头5岁公牛,使役回来后隔日发病,病牛卧地不起,低头耸耳,腹部紧缩。发病3日,其鼻镜干燥,口色赤红,角根发热,腹部肿胀,大便排黑色的干硬小粪球,小便次数与尿量都减少,不倒嚼反刍,不吃草。根据病牛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诊断为牛百叶干。遂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治疗,每50g拌料顿服,一日两次,连用5日。2日后,病畜腹胀消失,大便畅通,粪便排出,臭气很大,鼻津有珠,精神灵敏,开始倒嚼。继续用药3日后,病畜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进食正常,且可正常使役。

实验1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的中药散剂治疗牛百叶干疗效显著。

实验2

本实验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黑龙江周边共收诊45例患牛百叶干的病畜,大多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障碍,被毛竖立,消瘦无力。轻者鼻镜干燥,低头耸耳,反刍减少,粪便少而干,色暗呈球状,表面有粘液,粪内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小便短浊。重者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脉搏增强,尿少而色黄,鼻镜干燥甚至皲裂。遂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治疗,50g拌料顿服,一日两次,连用5日。对特别严重病例,直接温水灌服。用药2日后,病畜排出大量黑色宿便,臭气浓烈,部分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开始恢复。继续用药3日,并辅以质软,易消化饲料。治疗结束时,除2头病牛因病情特别严重治疗无效外,其余病牛临床症状均消失,大群痊愈,治愈率达95.56%。

实验2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得的中药散剂治疗牛百叶干起效快,疗效佳,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的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