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在治疗皮肤伤口愈合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1366发布日期:2018-10-12 20:41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组织细胞学、再生医学、疾病治疗等领域,尤其涉及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在治疗皮肤伤口愈合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伤口愈合指由身体修复受损组织的自然过程。大多数轻伤可以通过身体本身有效地治愈,但一些更严重的伤口可能需要缝针或其他预防措施的帮助。愈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不可能从外部看到发生了什么。当伤口首先发生,身体开始收紧在损伤血管,这有助于限制血液流动,这样就不会发生过多的出血。大多数小伤口,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大的伤口仍流血因为身体不能收缩血管的速度不够快,以防止血液流失。可能需要额外的紧急程序,例如在区域周围系一块布以切断血液流向区域。一旦血液流动减慢,形成血小板在伤口的开放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凝块。额外的物质加入血块以防止它移动或分离。它覆盖伤口,防止额外出血,防止异物进入伤口。伤口愈合的下一步有助于防止伤口感染。在人类中,可以加入一种抗菌的溶液来帮助这个过程,但是身体也有天然的机制来帮助预防感染。因为伤口已经结痂和封闭,血管重新开放让更多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进入该地区。然后白细胞会发现并杀死任何可能进入伤口的细菌。

最后,伤口愈合涉及组织和皮肤的重建。结痂下伤口两侧的皮肤最终向外伸展,在伤口的中心处相遇。这有时会导致可见的疤痕,这取决于伤口的严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扎伤口的组织变得更强,最终结痂组织会脱落或重新吸收到身体中。有些情况可能需要额外的伤口愈合帮助。非常严重的伤害,如刺伤进入身体深处,可能需要医疗援助,以防止感染,关闭伤口,防止出血。除了身体的自然愈合过程,抗生素,缝合,和凝血药物可能需要管理。

伤口是皮肤外层的破裂,称为表皮。伤口通常被割伤或擦伤引起的。不同类型的伤口可以被区别对待,这取决于它们的发生方式和严重程度。其他伤口包括穿刺伤口,伤口(削减)、褥疮、肛裂、外渗(药物不慎会引起组织损伤的静脉外),造成失禁皮肤损伤(膀胱控制不足),植皮愈合(厚),糖尿病溃疡,外科皮瓣缺血(血流量对手术连接皮肤缺乏)。

疗愈是对一系列事件的伤害作出的反应。除骨外,所有组织都有一些外部疤痕愈合。正确护理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感染和瘢痕形成的可能性。

基本上有四个阶段的愈合过程: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上皮化阶段。

炎症阶段开始于损伤本身。在炎症阶段,出血,血管立即狭窄,血块形成,释放各种化学物质进入伤口,开始愈合过程。特殊的细胞(巨噬细胞)在几天内清除碎片的伤口。

其次是增生阶段,矩阵或格子细胞形成。在这个矩阵上,新的皮肤细胞和血管会形成。它是新的小血管(称为毛细血管),使伤口愈合,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这些新的血管将为重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以维持新细胞的生长,并支持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的产生。胶原蛋白作为新组织构建的框架。胶原是最终瘢痕中的主要物质。

重塑期在2-3周后开始。骨架(胶原)变得更有组织性,使组织更强壮。血管密度变小,伤口开始失去粉红色。在过去的六个月,在强度的面积增大,最终达到健侧皮肤的强度70%。

上皮是铺设新的皮肤,或上皮细胞过程中,细胞。皮肤在外界环境和身体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过量的水分流失和细菌。这一层重建开始的几个小时内损伤和完成在24-48小时内在清洁,缝合伤口(缝)。开放性伤口可能需要7-10天,因为炎症过程会延长,从而导致瘢痕形成。瘢痕发生于损伤超出皮肤深层(进入真皮层,即第二层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治疗剂或组合物,可以有效的用于皮肤伤口愈合的治疗,从而实现创面愈合时间的显著加速和有效防止疤痕的形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脐带血再生粒子作为最新研究发现的干细胞前体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皮肤伤口的不同区域,受所在区域微环境的刺激和影响,通过聚集、融合并发育分化为皮肤干细胞、成纤维细胞,基底层细胞等,进而显著地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和有效地防止疤痕的形成。

本发明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可以显著地缩短皮肤伤口愈合的时间。

本发明获得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可以有效地防止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疤痕的形成。

本发明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特别应用于皮肤烧伤的治疗之中。

本发明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还特别应用于皮肤刮伤(机械或非机械)的治疗之中。

本发明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还特别应用于手术伤口愈合的治疗之中。

本发明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还特别应用于截肢伤口愈合的治疗之中。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脐带血再生粒子作为治疗剂在制备用于皮肤伤口愈合类疾病的治疗剂中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治疗剂,其中所述的脐带血再生粒子,有如下特征: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是来源于脐带血的再生粒子。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的直径大小范围为1-5μm。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含有微量dna成分。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表达oct3/4,nanog,sox2等蛋白。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在用于哺乳动物,例如人,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的使用剂量是每公斤患者体重用量为(1-10)x109个脐带血再生粒子。例如每公斤患者体重用量为1x109个脐带血再生粒子,每公斤患者体重用量为5x109个脐带血再生粒子,每公斤患者体重用量为10x109个脐带血再生粒子。

进一步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皮肤伤口愈合类疾病的治疗剂,其呈组合物的形式,该组合物主要包括脐带血再生粒子液和注射用缓冲溶液。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脐带血再生粒子液,有如下特征: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液是来自于脐带血。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液中的脐带血再生粒子的直径大小范围为1-5μm。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液中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含有微量dna成分。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液中的脐带血再生粒子表达oct3/4,nanog,sox2等蛋白。

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液在用于哺乳动物,例如人,所述脐带血再生粒子液的使用剂量是每公斤患者体重用量为(1-10)x109个脐带血再生粒子。例如每公斤患者体重用量为1x109个脐带血再生粒子,每公斤患者体重用量为5x109个脐带血再生粒子,每公斤患者体重用量为10x109个脐带血再生粒子。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治疗剂,其中所述注射用缓冲溶液在用于哺乳动物时,例如人,所述治疗剂中的注射用缓冲溶液是0.9%的氯化钠注射液。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的用途,其所用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来制备。例如通过脐带血获得的脐带血再生粒子,可以参照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10871433.3中的方法获得。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脐带血再生粒子及其组合物在制备用于皮肤伤口愈合治疗剂中的用途。研究发现,本发明治疗剂可以显著的的促进皮肤伤口的愈合,且伤口愈合的速率明显加速,止血效果良好,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疤痕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脐带血再生粒子在培养基中培养时所呈现的形态;

图2:培养的再生粒子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表达oct3/4,nanog,sox2;

图3:12天时,再生粒子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创面愈合的实际情况;

图4:24天时,再生粒子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创面愈合修复的实际情况;

图5: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创面面积数据统计分析;每天或每隔一天测量创面面积,计算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脐带血再生粒子的制备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说明了脐带血再生粒子的制备。

血源:把脐带血采集到含抗凝剂的血袋中,抗凝剂是血袋中原有的枸橼酸钠,通过冷链运输方式(温度保持在2到8℃)将脐带血运到制备实验室。

条件:获取脐带血再生粒子的处理过程需要全程无菌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1)取脐带血进行200g离心,离心时间为10分钟,离心后分为两部分,上层溶液a和下层沉淀a。

(2)取下层沉淀a,按体积比为1:2-5加入pbs轻微洗涤,进行200g离心,离心时间为10分钟,离心后分为两部分,上层溶液b和下层沉淀b。

(3)取下层沉淀b,按体积比为1:5-10加入红细胞裂解液置于水平摇床,摇动20分钟,之后进行2000g离心,离心时间为10分钟,离心后分为两部分,上层溶液c和下层沉淀c,上层溶液c弃掉。

(4)取下层沉淀c,按体积比为1:5-10加入pbs剧烈晃动,晃动时间为2分钟,之后进行200g离心,离心时间为10分钟,离心后分为两部分,上层溶液d和下层沉淀d,下层沉淀d弃掉。

(5)分别取上层溶液a、上层溶液b、上层溶液d,进行5000g离心,离心时间为10分钟,离心后,收集所有沉淀。

(6)将收集到的沉淀置于mem的培养基(含20%的混合脐带血血清)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37℃,5%co2培养箱中,每2-3天更换培养基一次。

(7)将培养10天的培养基收取,进行5000g离心,以富集脐带血再生粒子(再生粒子形态见图1)。

实施例2

再生粒子表达胚胎类蛋白标记

通过将实施例1获得的再生粒子(gfp标记)培养在胶原蛋白覆盖的玻片上,固定后检测它们的蛋白表达,染色结果表明粒子细胞表达oct3/4,nanog,及sox2(见图2)。

实施例3

再生粒子修复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的实验

实验中所用小鼠均为糖尿病小鼠,总共6只,每只糖尿病小鼠,在背部皮肤处制作一个1.5cmx1.5cm的皮肤伤口。根据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再生粒子组通过尾静脉注射实施例1获得的再生粒子(gfp标记)到实验糖尿病小鼠,生理盐水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到实验糖尿病小鼠。

在12天时,所有再生粒子组的糖尿病小鼠的皮肤创面要小于生理盐水组的(见图3),这个表明接受再生粒子治疗的小鼠的创面修复速度加快。

创面修复完成,在注射再生粒子组的小鼠创面部位有新生长出来的毛发,而生理盐水组无此现象(见图4)。此外,再生粒子组的愈后疤痕面积也小于生理盐水组。

通过创面的分析,发现接受再生粒子注射的糖尿病小鼠在创面形成后的10天时,修复的速率开始显著加速(见图5)。这暗示再生粒子相比于生理盐水、自然恢复过程更具有优势,并且创面愈后疤痕更小,附带可以生长出新的毛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