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8161发布日期:2018-11-20 19:0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迅速增长,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神经性损伤或者肢体损伤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半身不遂是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证明,这类患者除了早期的手术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正确的、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康复器械通常是针对上肢康复训练提供一种上肢康复器械,针对下肢训练提供一种下肢康复器械,其中上肢康复器械是通过上肢往复的运动来实现上肢恢复的,下肢康复器械也采用同样的原理来进行下肢的恢复。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上肢和下肢无法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2.上肢或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只能同时往前或往后进行运动,无法在一侧上肢或下肢运动时,根据需要调整另一侧上肢或下肢的运动,不适用于一侧不便运动的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器,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并能根据需要调整上肢和下肢的运动,适用于一侧不便运动的患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器,所述训练器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包括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且所述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扶手、第二扶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的上表面平齐;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相配合;第一肘垫,所述第一肘垫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固定连接;第二肘垫,所述第二肘垫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固定连接;立柱,所述立柱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立柱上端部与所述座椅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立柱的下端部连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相配合;第一脚框,所述第一脚框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固定连接;第二脚框,所述第二脚框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一齿条;第一握把,所述第一握把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把与第一肘垫的一端连接;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二齿条;第二握把,所述第二握把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握把与第二肘垫的一端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对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三齿条;优选的,所述第四传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四齿条;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齿条、第四齿条相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条、第四齿条运动。

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联动转轴,所述联动转轴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双层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中空空间,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空间设置有第一传动件、第一齿轮、第二传动件、第二齿轮与第一传动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双层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中空空间,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空间设置有第三传动件、第四传动件与第二传动轮。

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伸缩底架,所述伸缩底架的一端面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伸缩底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长板,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且在所述长坂上设置一电机,其中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联动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训练器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与伸缩底架的下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器,所述训练器包括:座椅(100),所述座椅包括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且所述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210)与第二凹槽(220),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与所述第一扶手(110)、第二扶手(120)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0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与所述第一凹槽(210)、第二凹槽(220)相配合;第一肘垫(130),所述第一肘垫(13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第二肘垫(140),所述第二肘垫(14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立柱(150),所述立柱(150)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立柱(150)上端部与所述座椅(100)连接;支撑架(160),所述支撑架(160)与所述立柱(150)的下端部连接;第二支撑板(40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与所述支撑架(160)连接;第二传动组件(50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与所述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相配合;第一脚框(170),所述第一脚框(17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第二脚框(180),所述第二脚框(18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和下肢无法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或上肢或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只能同时往前或往后进行运动,无法在一侧上肢或下肢运动,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训练,且可以起到全身康复训练的效果,避免空腹运动的单一性,且座椅安全可靠,易于操作。

2、由于采用了第一支撑板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同时往一个方向运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上肢根据需要分开进行运动。

3、由于采用了设置立柱和支撑架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和下肢训练器械分离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训练的效果。

4、由于采用了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设置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肢同时往一个方向运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下肢根据需要分开进行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康复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康复训练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康复训练器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康复训练器的伸缩底架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00.座椅;110.第一扶手;120.第二扶手;130.第一肘垫;140.第二肘垫;150.立柱;160.支撑架;170.第一脚框;180.第二脚框;200.第一支撑板;210.第一凹槽;220.第二凹槽;230.第一中空空间;300.第一传动组件;310.第一传动件;311.第一齿条;320.第一握把;330.第一齿轮;340.第二传动件;341.第二齿条;350.第二握把;360.第二齿轮;370.第一传动轮;400.第二支撑板;410.第三凹槽;420.第四凹槽;430.第二中空空间;500.第二传动组件;510.第三传动件;511.第三齿条;520.第四传动件;521.第四齿条;530.第二传动轮;600.传动杆;610.联动转轴;700.伸缩底架;800.长板;810.电机;820.皮带;90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康复训练仪器只能进行上肢训练或下肢训练问题,在进行上肢训练或下肢训练只能进行同向运动,无法调整肢体的运动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串扰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设置座椅使患者可以坐在座椅上,手肘放在肘垫上,双脚放在脚框内,并通过手肘的运动带动上肢的运动,膝关节的运动带动双脚的运动,两个肘垫和脚框分别通过传动组件的配合来实现上肢和下肢的前后运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器,所述训练器包括:

座椅100,所述座椅包括第一扶手100与第二扶手120,且所述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相对设置,座椅100提供给人们一个支撑位,从而使下肢不便运动的患者可以坐在座椅100上进行下肢的恢复训练,第一扶手110和第二扶手120上分别用于支撑人体的上肢,从而可以分别进行双手的恢复训练;

第一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210与第二凹槽220,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与所述第一扶手110、第二扶手120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00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00上的第一肘垫130和第二肘垫140可以从第一支撑板200上移动到第一扶手110和第二扶手120上,第一支撑板200开设第一凹槽210用于配合第一肘垫130,开设有第二凹槽220用于配合第二肘垫140,上肢通过第一肘垫130在第一凹槽210内的往复运动,通过第二肘垫140在第二凹槽220往复运动来实现上肢的恢复训练;

第一传动组件30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与所述第一凹槽210、第二凹槽220相配合,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00配合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20来实现上肢的往复运动;

第一肘垫130,所述第一肘垫13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第二肘垫140,所述第二肘垫14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第一肘垫130和第二肘垫140用于人体肘部关节的支撑,通过手肘用力,施加力量带动肘垫在凹槽内运动;

立柱150,所述立柱150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立柱150上端部与所述座椅100连接;

支撑架160,所述支撑架160与所述立柱150的下端部连接;

第二支撑板40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与所述支撑架160连接,第二支撑板400开设第三凹槽410用于配合第一脚框170,开设有第四凹槽420用于配合第二脚框180,下肢通过第一脚框170在第三凹槽410内的往复运动,通过第二脚框180在第四凹槽420往复运动来实现下肢的恢复训练;

第二传动组件50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与所述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相配合,通过第二传动组件500配合第三凹槽410和第四凹槽420来实现上肢的往复运动;

第一脚框170,所述第一脚框17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第二脚框180,所述第二脚框18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第一脚框170和第二脚框180用于人体双脚的支撑,通过膝关节或双脚,施加力量带动脚框在凹槽内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使用工况为:当需要进行上肢和/或下肢康复训练的患者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康复训练器时,先坐在座椅上,将双手分别放在扶手上,并将手肘放在肘垫上,将双脚放在脚框内,根据需要进行上肢和/或下肢的康复训练,上肢进行康复训练时,通过肘垫在凹槽内的前后运动来实现上肢的运动,下周进行康复训练时,通过脚框在凹槽内的前后运动来实现下肢的运动。

优选的,第一传动组件300还包括:

第一传动件310,所述第一传动件310的一侧面具有第一齿条311;

第一握把320,所述第一握把320与所述第一传动件3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把320与第一肘垫130的一端连接;

第一齿轮330,所述第一齿轮330与所述第一齿条311相啮合;

第二传动件340,所述第二传动件340的一侧面具有第二齿条341;

第二握把350,所述第二握把350与所述第二传动件34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握把350与第二肘垫140的一端连接;

第二齿轮360,所述第二齿轮360与所述第二齿条341相啮合;

第一传动轮370,所述第一传动轮370与所述第一齿轮330、第二齿轮360相啮合,且所述第一传动轮370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330、第二齿轮360相对转动。

第一传动组件300的工作状况为:人手推动第一握把320向前运动时,第一握把320带动第一传动件310运动,此时位于第一传动件310上的第一齿条311带动第一齿轮330转动,第一齿轮330通过第一传动轮370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60转动,第二齿轮360与第二齿条341相啮合,从而带动第二传动件340运动,在第二传动件340的带动下,第二握把350连同第二肘垫140相后运动,同理,当人手推动第二握把350向前运动时,第一握把320连同第一肘垫130向后运动,因此实现了上肢的联动,即上肢一侧可以带动另一侧的运动,在康复训练时,尤其适用于上肢一侧不便用力的偏瘫类的患者,也可以适用于单侧康复训练的患者以及上肢两侧均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

优选的,第一支撑板200具有双层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00具有第一中空空间230,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空间230设置有第一传动件310、第一齿轮330、第二传动件340、第二齿轮360与第一传动轮370。

优选的,第二支撑板400具有双层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板400具有第二中空空间430,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空间430设置有第三传动件510、第四传动件520与第二传动轮530。

优选的,第二传动组件500还包括:

第三传动件510,所述第三传动件510的一侧面具有第三齿条511;

第四传动件520,所述第四传动件520的一侧面具有第四齿条521;

第二传动轮530,所述第二传动轮530与所述第三齿条511、第四齿条521相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轮530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条511、第四齿521条运动。

第二传动组件500的工作状况为:当人体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时,膝关节用力或通过脚部的用力推动第一脚框170向前运动时,第一脚框170带动第三传动件510运动,此时位于第三传动件510上的第三齿条511带动第二传动轮530转动,第二传动轮530的转动带动第四传动件520运动,在第四传动件520的带动下,第二脚框180向后运动,同理,当膝关节用力或通过脚部的用力推动第二脚框180向前运动时,第一脚框170相后运动,因此实现了下肢的联动,即下肢一侧可以带动另一侧的运动,在康复训练时,尤其适用于下肢一侧不便用力的偏瘫类的患者,也可以适用于单侧康复训练的患者以及下肢两侧均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参照实施例一的内容,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训练器还包括:传动杆600,所述传动杆6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370连接,所述传动杆6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轮53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状况为: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康复训练器时,人手推动第一握把320向前运动时,第一握把320带动第一传动件310运动,此时位于第一传动件310上的第一齿条311带动第一齿轮330转动,第一齿轮330带动第一传动轮370转动后,此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按照实施例1中第一传动轮370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60转动之外,第一传动轮370同时带动传动杆600转动,其中第二齿轮360转动后的工作状况参照实施例1的部分,传动杆600带动第二传动轮530转动,从而实现第三传动件510和第四传动件520做相对的运动,进一步的带动第一脚框170和第二脚框180的相对的运动,因此实现了上肢和下肢的联动,即上肢一侧可以带动上肢另一侧的运动,并同时带动下肢两侧相对的运动,在康复训练时,尤其适用于仅上肢一侧能用力的患者,可以通过上肢单侧的用力来实现上肢和下肢整体的康复训练,也可以适用于上肢两侧来驱动下肢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

同理,当人体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时,下肢一侧或两侧用力,通过传动杆600带动第一传动轮370的转动,也可以实现上肢和下肢的联动,即下肢一侧可以带动下肢另一侧的运动,并同时带动上肢两侧相对的运动,在康复训练时,尤其适用于仅下肢一侧能用力的患者,可以通过下肢单侧的用力来实现上肢和下肢整体的康复训练,也可以适用于下肢两侧来驱动下肢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传动杆,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和下肢分开运动,彼此无法协同运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上肢或下肢不能运动时,通过下肢或上肢的运动来帮助不能运动的上肢或下肢进行恢复。

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训练器还包括:

联动转轴610,所述联动转轴610设置在所述传动杆600的中间位置,联动转轴610能更好的将传动杆600收到的转动力传递到第一传动轮370和第二传动轮530上,从而更好的实现了上肢和下肢的联动。

实施例三

如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参照实施例一的内容,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训练器还包括:伸缩底架700,所述伸缩底架700的一端面与所述支撑架160连接,所述伸缩底架70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00连接。

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康复训练器还包括:

万向轮900,所述万向轮90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60与伸缩底架700的下方,万向轮900的设置便于康复训练器的移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使用时,调节伸缩底架400,将伸缩底架400伸展或缩回,更加适合于不同身高的患者固定第一脚框170和第二脚框180的位置,更好的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参照实施例二的内容,其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训练器还包括:长板800,所述长板80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60的上方,且在所述长坂800上设置一电机810,其中所述电机810通过皮带820与所述联动转轴610连接。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通过电机带动所述联动转轴,使第一肘垫、第二肘垫、第一脚框与第二脚框相对运动,实现上下肢的同时移动康复。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器,所述训练器包括:座椅(100),所述座椅包括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且所述第一扶手(110)与第二扶手(120)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200),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210)与第二凹槽(220),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00)与所述第一扶手(110)、第二扶手(120)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0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与所述第一凹槽(210)、第二凹槽(220)相配合;第一肘垫(130),所述第一肘垫(13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第二肘垫(140),所述第二肘垫(140)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0)固定连接;立柱(150),所述立柱(150)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立柱(150)上端部与所述座椅(100)连接;支撑架(160),所述支撑架(160)与所述立柱(150)的下端部连接;第二支撑板(40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上表面具有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与所述支撑架(160)连接;第二传动组件(50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与所述第三凹槽(410)与第四凹槽(420)相配合;第一脚框(170),所述第一脚框(17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第二脚框(180),所述第二脚框(180)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和下肢无法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或上肢或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只能同时往前或往后进行运动,无法在一侧上肢或下肢运动,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训练,且可以起到全身康复训练的效果,避免空腹运动的单一性,且座椅安全可靠,易于操作。

2、由于采用了第一支撑板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同时往一个方向运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上肢根据需要分开进行运动。

3、由于采用了设置立柱和支撑架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肢和下肢训练器械分离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训练的效果。

4、由于采用了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设置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肢同时往一个方向运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下肢根据需要分开进行运动。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