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及其药剂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98036发布日期:2018-08-31 19:4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中药药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及其药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深度可以分成i度,浅ii度,深ii度和iii度。i度烫伤的皮肤发红、不起水泡,表面干燥,2-3天后,烧伤皮肤脱屑,3-5天即可痊愈不留疤痕。海边日光浴的皮肤损伤属于i度烧伤。浅ii度烧伤是日常最多见的类型,表现创面疼痛剧烈,有明显组织红肿和水泡形成,一般2周左右愈合。深ii度烧伤皮肤表皮撕脱,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如果创面未感染加深,需3周左右愈合,但留有瘢痕。iii度烧伤皮肤苍白或焦痂形成、痛觉消失,需要植皮手术治疗。

现有技术中对于烫伤、烧伤的治疗,采取内服、外服、植皮等治疗措施,效果一般,而且经济成本过高,导致不少烫伤患者对于治疗望而却步,留下遗憾。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及其药剂制备方法能够解决高效治疗烫伤、烧伤等问题,而且成本低,药效好。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薄荷15.6-27.4、荆芥16.2-26.9、当归15.5-26.7、黄芪12.4-18.5、金樱子2.4-5.6、黄岑6.7-10.2、大蒜8.8-15.4、苍术7.2-12.8、血余2.4-5.3、茶叶1.5-4.4、枝子3.2-5.8、松树皮1.4-6.2、白芷3.3-5.4、青皮2.1-5.8、仙鹤草4.8-12.4、泽兰5.7-9.6和铰剪藤2.4-8.3。

优选地,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薄荷17.5-22.6、荆芥18.3-24.5、当归18.6-23.3、黄芪15.5-17.4、金樱子2.7-4.6、黄岑7.8-8.9、大蒜9.5-12.8、苍术8.7-10.2、血余2.7-4.1、茶叶2.4-3.3、枝子4.2-5.3、松树皮2.1-4.4、白芷3.8-4.9、青皮2.6-4.5、仙鹤草6.4-10.3、泽兰6.8-8.4和铰剪藤3.6-5.5。

优选地,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薄荷18.5、荆芥21.2、当归19.8、黄芪16.4、金樱子3.3、黄岑8.5、大蒜11.5、苍术9.5、血余3.6、茶叶2.8、枝子4.7、松树皮3.6、白芷4.5、青皮3.8、仙鹤草5.6、泽兰7.7和铰剪藤4.3。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

生南星3.6-7.5、地榆炭1.2-5.4和木芙蓉2.2-4.7。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膏剂、颗粒剂、滴丸、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应用于治疗烧伤。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280目至35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优选地,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优选地,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优选地,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及其药剂制备方法制得的药剂对烧、烫、灼伤确有止痛、敛疮、生肌的作用,并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少花钱,能治病。

而且对有水泡形成者,2天可无渗出,5—7天结痂而愈。对皮损者,调膏涂,当天止痛,2—3天无渗出液,有肉芽生出,5—10天可愈。

此外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药剂还可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临床接受的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用于治疗烧伤,而且疗效显著、见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为祖传烧、烫、灼伤外敷药,以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疗效确切而几代传承。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渗湿止痛、敛疮生肌,促进病灶血液循环,加快肉芽生长,使患处愈合,以愈后不留疤痕或少留疤痕为特点,使用于各种轻度烧、烫、灼伤。因此四代人代代相传,屡用屡效。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包括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

各成分的功效如下所述: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生肌,抗毒排脓,增强体质。

金樱子: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黄岑: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大蒜: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用于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血余:具有止血,化瘀,利尿,生肌之功效。常用于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中漏下,小便淋痛,痈肿,溃疡,流火,烫伤。

茶叶:皮肤美白,改善贫血,防癌,减少药物副作用。

枝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松树皮:收敛,生肌。外用治烧烫伤,小儿湿疹。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青皮: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泽兰: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毒,水肿腹水。

铰剪藤:益气养血、通经下乳。

生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地榆炭: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木芙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淋巴节炎,烧烫伤,痈肿疮疖,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实施例1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15.6g、荆芥16.2g、当归15.5g、黄芪12.4g、金樱子2.4g、黄岑6.7g、大蒜8.8g、苍术7.2g、血余2.4g、茶叶1.5g、枝子3.2g、松树皮1.4g、白芷3.3g、青皮2.1g、仙鹤草4.8g、泽兰5.7g和铰剪藤2.4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28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2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27.4g、荆芥26.9g、当归26.7g、黄芪18.5g、金樱子5.6g、黄岑10.2g、大蒜15.4g、苍术12.8g、血余5.3g、茶叶4.4g、枝子5.8g、松树皮6.2g、白芷5.4g、青皮5.8g、仙鹤草12.4g、泽兰9.6g和铰剪藤8.3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35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3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17.5g、荆芥18.3g、当归18.6g、黄芪15.5g、金樱子2.7g、黄岑7.8g、大蒜9.5g、苍术8.7g、血余2.7g、茶叶2.4g、枝子4.2g、松树皮2.1g、白芷3.8g、青皮2.6g、仙鹤草6.4g、泽兰6.8g和铰剪藤3.6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32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4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22.6g、荆芥24.5g、当归23.3g、黄芪17.4g、金樱子4.6g、黄岑8.9g、大蒜12.8g、苍术10.2g、血余4.1g、茶叶3.3g、枝子5.3g、松树皮4.4g、白芷4.9g、青皮4.5g、仙鹤草10.3g、泽兰8.4g和铰剪藤5.5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33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5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18.5g、荆芥21.2g、当归19.8g、黄芪16.4g、金樱子3.3g、黄岑8.5g、大蒜11.5g、苍术9.5g、血余3.6g、茶叶2.8g、枝子4.7g、松树皮3.6g、白芷4.5g、青皮3.8g、仙鹤草5.6g、泽兰7.7g和铰剪藤4.3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和铰剪藤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29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6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15.6g、荆芥16.2g、当归15.5g、黄芪12.4g、金樱子2.4g、黄岑6.7g、大蒜8.8g、苍术7.2g、血余2.4g、茶叶1.5g、枝子3.2g、松树皮1.4g、白芷3.3g、青皮2.1g、仙鹤草4.8g、泽兰5.7g、铰剪藤2.4g、生南星3.6g、地榆炭1.2g和木芙蓉2.2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30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7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27.4g、荆芥26.9g、当归26.7g、黄芪18.5g、金樱子5.6g、黄岑10.2g、大蒜15.4g、苍术12.8g、血余5.3g、茶叶4.4g、枝子5.8g、松树皮6.2g、白芷5.4g、青皮5.8g、仙鹤草12.4g、泽兰9.6g、铰剪藤8.3g、生南星7.5g、地榆炭5.4g和木芙蓉4.7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34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8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17.5g、荆芥18.3g、当归18.6g、黄芪15.5g、金樱子2.7g、黄岑7.8g、大蒜9.5g、苍术8.7g、血余2.7g、茶叶2.4g、枝子4.2g、松树皮2.1g、白芷3.8g、青皮2.6g、仙鹤草6.4g、泽兰6.8g、铰剪藤3.6g、生南星3.6g、地榆炭1.2g和木芙蓉2.2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28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9

准备如下重量的药材

薄荷22.6g、荆芥24.5g、当归23.3g、黄芪17.4g、金樱子4.6g、黄岑8.9g、大蒜12.8g、苍术10.2g、血余4.1g、茶叶3.3g、枝子5.3g、松树皮4.4g、白芷4.9g、青皮4.5g、仙鹤草10.3g、泽兰8.4g、铰剪藤5.5g、生南星7.5g、地榆炭5.4g和木芙蓉4.7g。

按比例分别称取药材:薄荷、荆芥、当归、黄芪、金樱子、黄岑、大蒜、苍术、血余、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将除茶叶和血余外的其它称取药材分别清洗、去除杂质并沥干以待备用;

将处理后的薄荷、荆芥和当归混合,后置入砂锅中炒碳,获得第一配剂;

将经处理过的黄芪、金樱子、黄岑、苍术、大蒜、茶叶、枝子、松树皮、白芷、青皮、仙鹤草、泽兰、铰剪藤、生南星、地榆炭和木芙蓉混合,置入砂锅中炒焦,获得第二配剂;

将获得的第一配剂、第二配剂和血余混合,粉碎至320目颗粒大小的药粉,然后搅拌均匀,获得治疗轻度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药粉。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碳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80-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炒焦时控制温度应介于110-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的药剂原粉制成临床所能接受的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滴丸、膏剂、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中的任一种。

应用范围

(1)应用方向

该组合物及其药剂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临床接受的散剂、丸剂膏剂、颗粒剂、滴丸、喷雾剂、软膏剂、擦剂或酊剂。

(2)临床适用病症或症状

本发明用于治疗烧伤的薄芥归中药组合物及其药剂对烧、烫、灼伤确有止痛、敛疮、生肌的作用,并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少花钱,能治病,是民间不可缺少的良药。

注意事项

1、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2、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3、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临床试验病例

病例1

孙某某、女、52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16年8月30日在家烧水做饭,被滚油烫伤左手背部,出水泡,后溃烂,后紧急来到本申请人这里求药,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其试用本申请人研发的实施例1中的中药组合药剂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的散剂治疗,五天后痊愈。尤此可见,本发明的药剂,疗程短,见效快,成本低,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病例2

朱某某、男、49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09年6月,在家修理电器时,电器漏电着火,烫伤右手,后来到本申请人处治疗,试用本申请人研发的实施例2中的中药组合药剂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的擦剂,一周后痊愈,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采取其他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好,痊愈快,痛苦少,成本低。

病例3

莫某、男、37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13年6月,被锅炉烫伤右手,伤势严重,后通过试用本申请人研发的实施例3中的中药组合药剂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的膏剂治疗,一周后痊愈,没有表现出不良影响,试用结果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因此试用效果证明本发明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及药剂是切实有效的。

病例4

冯某某、男、16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16年3月,宿舍因私拉电线,发生火灾,因处理妥当,伤情较小,但右臂仍造成了小面积烧伤,来到本身请人处求医,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试用本申请人研发的实施例4中的中药组合药剂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的擦剂治疗,逐渐好转并痊愈,一周后复诊,未留下任何后遗症,说明本申请人研发的药剂药效好,无毒副作用,经得住患者的考验。

病例5

周某某、男、8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15年9月,在家玩耍,一时无人看管,碰倒刚烧开的热水壶,热水直接洒到其右脚背上,造成烫伤,后紧急送至本申请人处就诊,经检查后,向其推荐本申请人研发的本实施例5中制取的散剂治疗,两周后痊愈,未留下任何后遗症,患者父母十分感谢本申请人研发的良药。

病例6

罗某、男、23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11年5月,右手臂烫伤,在医院中治疗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来到本申请人处进行诊治,本申请人推荐试用实施例6中的中药组合药剂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的膏剂治疗,症状很快减轻并消失,两周后彻底痊愈。

病例7

王某、女、46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11年3月16日,在工地上被烫伤右腿,后本紧急送往本申请人处治疗,经诊断,向其推荐试用本申请人研发的实施例7中的中药组合药剂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的软膏剂治疗,服用一粒后,症状逐渐减轻,三天后痊愈,无任何副作用,药效确切。

病例8

张某、男、45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13年8月,张某在钢厂被未冷却的高炉烫伤右手,后试用本申请人研发的实施例8中的中药组合药剂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的丸剂,一次即痊愈,且没有表现出不良影响,试用结果获得了患者的好评。

病例9

赵某某、女、32岁,山西省右玉县人。

2017年4月,在家做饭时,烫伤左手,后来到本申请人处取本实施例9中的中药组合物药剂制成的软膏剂,后症状逐渐减轻并痊愈,整个过程不足一周时间,由此证明本申请人研发的药剂确实有效,而且效果极好、成本低,对于患者来说是真正的良心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