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采集识别自动反馈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3958发布日期:2018-09-18 18:5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手掌采集识别自动反馈装置及方法,属于医疗外围器械设备及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中医作为一种诊病手段,自神农尝百草、扁鹊“望闻问切”之后便被世人所知,它通过对人体的气、色、声等的观察进行人体身体状况的检查。

手诊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中医诊断学科。在东西方医学中都可以找到研究痕迹和成果,手诊在当代已经成为专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生活。手诊主要是指对手部的望诊,这种方法中西方都有,主要分为气色形态、手纹、手形和手温等几大类。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手纹、手型、气色形态、手温、皮纹、指甲在手掌与健康相对性的医学研究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手诊的概念就是指通过人体手的手型、气色形态、手温、皮纹、指甲、手纹纹路形态变化和规律等方式,对人体器官的演变作出推理的一种防治辅助手段。运用视觉、触觉等,对手上的征象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状况。而随着社会进步,交通方便,医疗手段先进,这些条件虽然增强了病愈的几率,但仍存在忙碌学习和工作的人群、行动不便的老人与日理万患的医生的对接矛盾和患者经济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的矛盾。因此,通过中医手段对人体掌纹进行诊断,切实增加治病的效率与几率,对于解决现有经济矛盾具有实际意义。目前的手诊一般采用传统的中医面对面现场进行诊断,不适用一些行动不便的人群,其效率缓慢,精度不够,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手掌采集识别自动反馈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手掌采集识别自动反馈装置,包括壳体、手掌托、摄像头、照明灯、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和触摸显示屏,在壳体的前面板设有推拉门,所述手掌托设在壳体的底部,用于放置待测者的手掌,摄像头和照明灯设在壳体的顶部,且位于手掌托的正上方,触摸显示屏设在壳体的上面板,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摄像头采集待测者的手掌信息,对待测者的手掌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

进一步,所述手掌采集识别装置还包括热风吹扫装置,所述热风吹扫装置设在壳体的顶部,且位于手掌托的正上方,用于当待测者的手掌出汗时,吹干待测者的手掌使其保持干燥。

再进一步,所述手掌托上设有两个与人体左右手掌相匹配的手模,以便放置待测者的左右手掌进行采集监测。

更进一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至少设有1个红外测温仪。

更进一步,所述红外测温仪为8个,分布为5根手指各一个、掌心前端2个和掌心后端1个。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限位柱,以便将手抬起时放置在合适位置测量手温。

利用所述手掌采集识别自动反馈装置进行手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个人信息:点击触摸显示屏开始检测按钮,录入个人信息;

2)采集待测者左手掌信息:点击左手检测按钮,将左手放入装置的手掌托,检测时保持手掌干净,掌心朝上且自然张开,不要刻意用力,摄像头开始3秒倒计时自动拍照,点击确认按钮;将左手掌抬起至限位柱处,红外测温仪自动采集左手掌不同位置掌温,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验证通过后提示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

3)采集待测者右手掌信息:点击右手检测按钮,将右手放入装置的手掌托,检测时保持手掌干净,掌心朝上且自然张开,不要刻意用力,摄像头开始3秒倒计时自动拍照,点击确认按钮;将右手掌抬起至限位柱处,红外测温仪自动采集右手掌不同位置掌温,信息采集完成后,将手掌取出,点击结束录入;

4)左右手掌信息都验证通过以后数据上传至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

3)点击查看手诊详情报告按钮,查看最终的手诊详情报告,也可以选择打印纸质手诊详情报告;或者待测者通过手机下载手诊APP,查看手诊详情报告。

进一步,所述个人信息为实名认证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采集手掌不同位置掌温包含8个手掌点位的温度进行采集,分别为5根手指各一个、掌心前端2个和掌心后端1个。

再进一步,所述手诊详情报告包含待测者的左右手掌照片、掌纹评价、健康评分、手诊结果、饮食建议、作息建议、温馨提示、手诊提交时间、交费信息及手诊时间。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根据中医手诊原理,将手掌采集和人与机器互动相结合,通过智能终端采集待测者个人信息,通过对掌纹的影像原色还原、定点温度实测、掌纹路线实观等实现掌纹原像、原色、原温还原,将采集到的手掌数据通过资深专家或编写有手诊程序的APP识别辨别,并给出包含有多种信息的手诊详情报告,实现快速诊断,且诊断结果精度高,对于解决老人行动不便、体力不支具有切实效果。从而实现后续中医手诊的效果,可以切实解决部分忙碌学习和工作、行动不便与经济实力不足人群的问题。另外,在手掌采集识别装置上设置了与人手相匹配的手掌托和热风吹扫装置,更加人性化,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人群疾病的初步诊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壳体顶面分布图。

图中,1-壳体、2-手掌托、3-摄像头、4-照明灯、5-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6-触摸显示屏、7-热风吹扫装置、8-红外测温仪、10-推拉门、11-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手掌采集识别自动反馈装置,包括壳体1、手掌托2、摄像头3、照明灯4、热风吹扫装置7、8个红外测温仪8、限位柱11、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5和触摸显示屏6,在壳体1的前面板设有推拉门10,所述手掌托2设在壳体1的底部,用于放置待测者的手掌,在所述手掌托2上设有两个与人体左右手掌相匹配的手模,手模选择径长介于10~30cm的方形模具,厚度介于5~15cm,每个手指凹槽宽度1.2~1.5cm,以便放置待测者的左右手掌进行采集监测。摄像头3、照明灯4和热风吹扫装置7设在壳体1的顶部,且位于手掌托2的正上方,热风吹扫装置7用于当待测者的手掌出汗时,吹干待测者的手掌使其保持干燥。8个红外测温仪8设在壳体1的顶部,分布为5根手指各一个、掌心前端2个和掌心后端1个;限位柱11设在壳体1内,以便将手抬起时放置在合适位置测量手掌8个位置的掌温,触摸显示屏6设在壳体1的上面板,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5用于根据摄像头3采集待测者的手掌信息,对待测者的手掌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红外测温仪(8)的主要技术参数为:D:S比值为20:1~25:1;测量范围:15~55℃;测量精度:±0.3%;重复精度:±0.1%;响应时间:1ms,摄像头3像素为1200万像素,2400万感光单元,六片式镜头,77.8°广角,光圈f/2.4;照明灯4选择360度正白光照明灯,工作电压220V,功率8~10W。

实施例2

利用所述手掌采集识别自动反馈装置进行手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个人信息:点击触摸显示屏开始检测按钮,录入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为实名认证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联系方式;进行信息录入时需要描述自己的病状,并将药物过敏及以往病情(如果有进行填写,没有填否)记录其中。

2)采集待测者左手掌信息:点击左手检测按钮,将左手放入装置的手掌托,检测时保持手掌干净,掌心朝上且自然张开,不要刻意用力,摄像头开始3秒倒计时自动拍照,点击确认按钮;将左手掌抬起至限位柱处,红外测温仪自动采集左手掌8个手掌点位的温度,分别为5根手指各一个、掌心前端2个和掌心后端1个,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验证通过后提示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

3)采集待测者右手掌信息:点击右手检测按钮,将右手放入装置的手掌托,检测时保持手掌干净,掌心朝上且自然张开,不要刻意用力,摄像头开始3秒倒计时自动拍照,点击确认按钮;将右手掌抬起至限位柱处,红外测温仪自动采集右手掌8个手掌点位的温度,分别为5根手指各一个、掌心前端2个和掌心后端1个,信息采集完成后,将手掌取出,点击结束录入;

4)左右手掌信息都验证通过以后数据上传至编写有手诊程序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

3)点击查看手诊详情报告按钮,查看最终的手诊详情报告,也可以选择打印纸质手诊详情报告;或者待测者通过手机下载手诊APP,查看手诊详情报告,手诊详情报告包含待测者的左右手掌照片、掌纹评价、健康评分、手诊结果、饮食建议、作息建议、温馨提示、手诊提交时间、交费信息及手诊时间。

经检测数据保存,预处理(界定分类)运算并保存之后,上传至医疗单位。

手掌纹理信息,界定为掌形相对大小,手指相对长度、掌心纹理数量、长度、深浅,掌边缘纹理数量、长度、深浅等检测指标。

手掌颜色信息界定为:白、黑、黄、赤、青五色。

手掌温度信息也依据5根手指、掌心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应四气(寒、热、温、凉)的疾病特征。

手掌纹理信息,界定为掌形相对大小,手指相对长度、掌心纹理数量、长度、深浅,掌边缘纹理数量、长度、深浅等检测指标。分别对应不同的急性初期、慢性发展、炎症加重实质转变、气滞血瘀、冠心病、手术后粘连、脑血管意外、软物撞击、肿瘤或增生疾病类型。

手掌颜色信息界定为:白、黑、黄、赤、青五色,分别对应肺、肾、脾、心、肝的不同疾病类型。

手掌温度信息也依据5根手指、掌心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应四气(寒、热、温、凉)的疾病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