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0702发布日期:2018-12-19 07:0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科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世界各国的儿科范围年龄各有不同,在中国从出生断脐到14周岁末为儿科范围,在儿科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来对儿童进行辅助治疗;

现有的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大多是将注射剂在外部混合完成后再加入辅助注射装置中,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不便于为儿童注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大多是将注射剂在外部混合完成后再加入辅助注射装置中,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不便于为儿童注射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混合箱远离把手的一侧侧壁设有插杆,所述混合箱内设有加药管,且加药管贯穿混合箱的一侧侧设置,所述混合箱的一侧外壁上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混合箱的一侧侧壁并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扇叶,所述插杆为中空结构,且插杆内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出药管,所述插杆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第一出药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且第一出药管的另一端贯穿插杆的一侧侧壁并与混合箱内部连通,所述插杆内对称设有多个第二出药管,每个所述第二出药管的一端均与第一出药管连通,且每个第二出药管的另一端均贯穿插杆的一侧侧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混合箱内底壁上设有与第一出药管匹配设置的移动块,且移动块位于第一出药管的正上方,所述移动块内设有条形开口,且条形开口贯穿移动块设置,所述混合箱的外壁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混合箱的外壁并连接有异形齿轮,所述异形齿轮位于条形开口中,且条形开口的上下两侧内壁均设有与异形齿轮匹配设置的齿槽。

优选地,所述把手上套设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地,所述加药管上设有封盖,且封盖与加药管螺纹连接,所述加药管内设有多个筛网,且每个筛网的网眼密度逐层增加。

优选地,所述搅拌轴的两侧侧壁对称设有多个安装槽,且扇叶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安装槽中。

优选地,所述移动块的一侧侧壁通过伸缩套杆与混合箱的一侧内壁连接,且伸缩套杆包括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为中空结构,且第二伸缩杆插设在第一伸缩杆中。

本发明中有益效果如下:

1、驱动电机带动异形齿轮转动,从而使移动块在混合箱移动,从而使注射剂能够均匀适量的进入第一出药管,从而使注射剂能够从第二出药管流出;

2、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封盖,多个筛网可以将加入混合箱内的生理盐水及药物进行过滤,使生理盐水及药物更加均匀的在混合箱内混合;

3、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进而带动扇叶转动,使药物及生理盐水进行混合,扇叶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安装槽中,能够方便扇叶的拆卸检修,便于辅助注射装置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箱、2把手、3插杆、4加药管、5搅拌电机、6搅拌轴、7扇叶、8第一出药管、9水泵、10第二出药管、11移动块、12条形开口、13异形齿轮、14封盖、15筛网、16伸缩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包括混合箱1,混合箱1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2,且混合箱1远离把手2的一侧侧壁设有插杆3,把手2上套设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材质为橡胶,橡胶防滑垫的能够有效的防止把手2脱手;

混合箱1内底壁上设有与第一出药管8匹配设置的移动块11,且移动块11位于第一出药管8的正上方,移动块11内设有条形开口12,且条形开口12贯穿移动块11设置,混合箱1的外壁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混合箱1的外壁并连接有异形齿轮13,异形齿轮13位于条形开口12中,且条形开口12的上下两侧内壁均设有与异形齿轮13匹配设置的齿槽,驱动电机带动异形齿轮13转动,从而使移动块11在混合箱1移动,从而使注射剂能够均匀适量的进入第一出药管8,从而使注射剂能够从第二出药管10流出;

混合箱1内设有加药管4,且加药管4贯穿混合箱1的一侧侧设置,混合箱1的一侧外壁上设有搅拌电机5,搅拌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混合箱1的一侧侧壁并连接有搅拌轴6,搅拌轴6上安装有扇叶7,搅拌轴6的两侧侧壁对称设有多个安装槽,且扇叶7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安装槽中,打开搅拌电机5带动搅拌轴6转动,进而带动扇叶7转动,使药物及生理盐水进行混合,扇叶7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安装槽中,能够方便扇叶7的拆卸检修,便于辅助注射装置检修;

插杆3为中空结构,且插杆3内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出药管8,插杆3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泵9,第一出药管8的一端与水泵9连接,且第一出药管8的另一端贯穿插杆3的一侧侧壁并与混合箱1内部连通,插杆3内对称设有多个第二出药管10,移动块11的一侧侧壁通过伸缩套杆16与混合箱1的一侧内壁连接,且伸缩套杆16包括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为中空结构,且第二伸缩杆插设在第一伸缩杆中,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配合,使移动块11的运动状态更加稳定;

每个第二出药管10的一端均与第一出药管8连通,且每个第二出药管10的另一端均贯穿插杆3的一侧侧壁设置,加药管4上设有封盖14,且封盖14与加药管4螺纹连接,加药管4内设有多个筛网15,且每个筛网15的网眼密度逐层增加,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封盖14,多个筛网15可以将加入混合箱1内的生理盐水及药物进行过滤,使生理盐水及药物更加均匀的在混合箱1内混合。

本发明中,医护人员手持把手2,打开封盖14从加药管4加入生理盐水及药物,打开搅拌电机5带动搅拌轴6转动,从而使扇叶7将生理盐水及药物充分混合,得到注射剂,驱动电机带动异形齿轮13转动,从而使移动块11在混合箱1移动,从而使注射剂能够均匀适量的进入第一出药管8,从而使注射剂能够从第二出药管10注射入病患体内,水泵9能够为注射剂提供动力,使注射剂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无法流入第二出药管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科用辅助注射装置,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混合箱远离把手的一侧侧壁设有插杆,所述混合箱内设有加药管,且加药管贯穿混合箱的一侧侧设置,所述混合箱的一侧外壁上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混合箱的一侧侧壁并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扇叶,所述插杆为中空结构,且插杆内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出药管,所述插杆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第一出药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且第一出药管的另一端贯穿插杆的一侧侧壁并与混合箱内部连通,所述插杆内对称设有多个第二出药管。本发明能够直接在辅助注射装置中进行混药,操作方便,便于为儿童注射。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易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06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