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14231发布日期:2018-11-02 22:2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食同源范畴的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和/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引起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其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慢性痛风石性痛风四个阶段,偶尔也会出现痛风性肾病。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自然发展为痛风。尿酸盐沉积是痛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也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当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其饱和浓度,即高于7mg/100ml时,关节会出现慢性尿酸钠结晶沉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纳结晶一旦沉积,即使血清尿酸的浓度<6mg/100ml,其在完全溶解之前,半衰期也有数月。资料显示,急性痛风发作期间95%以上的患者可检出尿酸钠结晶。

痛风的急性发作是尿酸钠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最易受累部位是跖趾关节,其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四肢关节,亦可见于脊椎的颈椎、胸椎、腰椎各段。约90%痛风急性发作是单个关节,超过50%的痛风患者第一次发作是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发炎(足痛风)。痛风首发后的数年内,患者受累关节会越来越多,急性发作周期会越来越短。

西医在痛风发作时主要选用四种药物: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粪药(nsaids)、头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镇痛药。然而,这些药物虽然消炎止痛作用快,但治疗费用高,在抗炎止痛的同时没有降尿酸的作用,而且大多数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如秋水仙碱的有效剂量与产生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的剂量相近,还有全身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非甾类抗炎药在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胃肠道出血的情况下绝对禁用,如保泰松用药短至3周即可导致严重的粒细胞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面,西医对痛风病人伴有高尿酸血症是否需长期用降尿酸药以防止复发一直存在争议。因降尿酸药均无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对急性发作的关节炎不仅无益,反而会加重症状或延长病程,而且单用降尿酸药治疗的早期,有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由于没有治疗急性痛风的正式指南可供参考,所以临床医生在治疗药物选择时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治疗决心、直观的药效、副作用、耐受性及个人偏好等。

近年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中医治疗痛风的原则通常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温经散寒、除湿通络、益气健脾和泄浊祛疲。而针对痛风病症特征,在抗炎、镇痛及降尿酸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的中成药为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固体汤药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痛风关节炎的治疗,治疗效果好,可长期服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所用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

黄芥子1%~3%、肉桂4%~6%、余甘子7%~9%、木瓜5%~7%、桃仁4%~6%、黑芝麻6%~8%、薏苡仁7%~9%、当归7%~9%、夏枯草7%~9%、茯苓7%~9%、白芷4%~6%、乌梢蛇11%~13%、山楂7%~9%、葛根5%~7%、甘草4%~6%,以上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上述用于治疗痛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按质量百分比,称取黄芥子1%~3%、肉桂4%~6%、余甘子7%~9%、木瓜5%~7%、桃仁4%~6%、黑芝麻6%~8%、薏苡仁7%~9%、当归7%~9%、夏枯草7%~9%、茯苓7%~9%、白芷4%~6%、乌梢蛇11%~13%、山楂7%~9%、葛根5%~7%、甘草4%~6%,以上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步骤2,

将步骤1中的15味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40(60℃)的稠膏;

步骤3,

另取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并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粉碎过80目,备用;

步骤4,

按质量百分比,称取步骤2得到的稠膏24%~26.97%、麦芽糊精73%~75.97%和山梨酸钾0.01%~0.03%,以上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将稠膏与水搅拌均匀得到喷浆,稠膏与水的重量比为1:2;

步骤5,

在多功能流化床中,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进行物料加热预混,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往混合物料上喷浆进行制粒,最后烘干、降温、出料、关机;

步骤6,

最后整粒和灌装,即得。

上述步骤5中,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置于多功能流化床中,风量设置为15m3/h~25m3/h,进风温度设置为80℃~100℃,对物料进行加热预混7~15分钟,得到混合物料;预混完毕后,通过调节风量及进风温度,使得混合物料温度达到35℃~40℃,然后多功能流化床开始喷浆,喷浆速度设置为15rpm~20rpm,雾化压力为1.50bar~2.0bar,由于喷浆后物料加重,温度降低,随时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并随时调节进风温度使物料温度保持在35℃~40℃,喷浆15min~30min后关闭喷浆,完成制粒;再将多功能流化床的进风温度设置为100℃对物料进行干燥,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当物料的水分≤2.0%时,将进风温度降至25℃~45℃,使物料的温度降为25℃~45℃,最后出料关机。

上述步骤6中,将步骤5得到的干颗粒在振荡筛上选取14目~60目之间的颗粒完成整粒,然后将选取的干颗粒装入袋中完成灌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祛风通络,消肿散结、消炎镇痛、降尿酸、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整个药方科学配伍,药性温和,药食同源,对人体肠胃无伤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所用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

黄芥子1%~3%、肉桂4%~6%、余甘子7%~9%、木瓜5%~7%、桃仁4%~6%、黑芝麻6%~8%、薏苡仁7%~9%、当归7%~9%、夏枯草7%~9%、茯苓7%~9%、白芷4%~6%、乌梢蛇11%~13%、山楂7%~9%、葛根5%~7%、甘草4%~6%,以上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黄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肋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闭经。

余甘子:甘,酸涩,凉,归肺胃经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闭经痛经,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健脾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癌肿。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伤,肠燥便秘。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乳痈,乳癣,乳房胀痛。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渊,牙痛,带下。

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涡斜,半身不遂,破伤风,麻风,疥癣。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淤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去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根据《中国药典》,方中乌梢蛇为君,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善治风寒湿顽痹;臣以黄芥子、白芷、薏苡仁、夏枯草、肉桂,以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消肿散结、消炎镇痛;佐入黑芝麻、木瓜,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当归、桃仁、余甘子、山楂、葛根,活血补血;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桃仁、余甘子、山楂、葛根、茯苓、甘草,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肉桂、茯苓、葛根、甘草,这四味中药合用,有降尿酸作用。

综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采用口服的方式,每次口服10克,每天2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用于治疗痛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称取黄芥子1kg、肉桂5kg、余甘子7kg、木瓜5kg、桃仁6kg、黑芝麻8kg、薏苡仁9kg、当归7kg、夏枯草7kg、茯苓9kg、白芷6kg、乌梢蛇11kg、山楂8kg、葛根7kg、甘草4kg;

步骤2,

将步骤1中的15味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60℃)的稠膏;

步骤3,

另取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并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粉碎过80目,备用;

步骤4,

称取稠膏20.5kg、麦芽糊精61.5kg和山梨酸钾20g;将稠膏与水搅拌均匀得到喷浆,稠膏与水的重量比为1:2;

步骤5,

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置于多功能流化床中,风量设置为20m3/h,进风温度设置为90℃,对物料进行加热预混1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预混完毕后,通过调节风量及进风温度,使得混合物料温度达到36℃,然后多功能流化床开始喷浆,喷浆速度设置为17rpm,雾化压力为1.70bar,由于喷浆后物料加重,温度降低,随时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并随时调节进风温度使物料温度保持在36℃,喷浆20min后关闭喷浆,完成制粒;再将多功能流化床的进风温度设置为100℃对物料进行干燥,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当物料的水分≤2.0%时,将进风温度降至25℃,使物料的温度降为25℃,最后出料关机;

步骤6,

将步骤5得到的干颗粒在振荡筛上选取14目~60目之间的颗粒完成整粒,然后将选取的干颗粒装入袋中完成灌装。

实施例2

用于治疗痛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称取黄芥子2kg、肉桂6kg、余甘子8kg、木瓜6kg、桃仁4kg、黑芝麻6kg、薏苡仁7kg、当归8kg、夏枯草8kg、茯苓9kg、白芷5kg、乌梢蛇13kg、山楂7kg、葛根5kg、甘草6kg;

步骤2,

将步骤1中的15味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的稠膏;

步骤3,

另取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并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粉碎过80目,备用;

步骤4,

称取稠膏24kg、麦芽糊精75.97kg和山梨酸钾30g;将稠膏与水搅拌均匀得到喷浆,稠膏与水的重量比为1:2;

步骤5,

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置于多功能流化床中,风量设置为25m3/h,进风温度设置为80℃,对物料进行加热预混7分钟,得到混合物料;预混完毕后,通过调节风量及进风温度,使得混合物料温度达到40℃,然后多功能流化床开始喷浆,喷浆速度设置为15rpm,雾化压力为1.50bar,由于喷浆后物料加重,温度降低,随时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并随时调节进风温度使物料温度保持在40℃,喷浆15min后关闭喷浆,完成制粒;再将多功能流化床的进风温度设置为100℃对物料进行干燥,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当物料的水分≤2.0%时,将进风温度降至35℃,使物料的温度降为35℃,最后出料关机;

步骤6,

将步骤5得到的干颗粒在振荡筛上选取14目~60目之间的颗粒完成整粒,然后将选取的干颗粒装入袋中完成灌装。

实施例3

用于治疗痛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称取黄芥子2kg、肉桂4kg、余甘子9kg、木瓜7kg、桃仁5kg、黑芝麻7kg、薏苡仁7kg、当归9kg、夏枯草8kg、茯苓8kg、白芷4kg、乌梢蛇12kg、山楂8kg、葛根5kg、甘草5kg;

步骤2,

将步骤1中的15味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60℃)的稠膏;

步骤3,

另取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并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粉碎过80目,备用;

步骤4,

称取稠膏26.97kg、麦芽糊精73kg和山梨酸钾30g;将稠膏与水搅拌均匀得到喷浆,稠膏与水的重量比为1:2;

步骤5,

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置于多功能流化床中,风量设置为15m3/h,进风温度设置为100℃,对物料进行加热预混12分钟,得到混合物料;预混完毕后,通过调节风量及进风温度,使得混合物料温度达到38℃时,然后多功能流化床开始喷浆,喷浆速度设置为18rpm,雾化压力为2.0bar,由于喷浆后物料加重,温度降低,随时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并随时调节进风温度使物料温度保持在38℃,喷浆30min后关闭喷浆,完成制粒;再将多功能流化床的进风温度设置为100℃对物料进行干燥,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当物料的水分≤2.0%时,将进风温度降至30℃,使物料的温度降为30℃,最后出料关机;

步骤6,

将步骤5得到的干颗粒在振荡筛上选取14目~60目之间的颗粒完成整粒,然后将选取的干颗粒装入袋中完成灌装。

实施例4

用于治疗痛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称取黄芥子3kg、肉桂4kg、余甘子7kg、木瓜6kg、桃仁4kg、黑芝麻8kg、薏苡仁8kg、当归8kg、夏枯草9kg、茯苓7kg、白芷4kg、乌梢蛇11kg、山楂9kg、葛根6kg、甘草6kg;

步骤2,

将步骤1中的15味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60℃)的稠膏;

步骤3,

另取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并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粉碎过80目,备用;

步骤4,

称取稠膏24.02kg、麦芽糊精75.97kg和山梨酸钾10g;将稠膏与水搅拌均匀得到喷浆,稠膏与水的重量比为1:2;

步骤5,

将麦芽糊精和山梨酸钾置于多功能流化床中,风量设置为20m3/h,进风温度设置为95℃,对物料进行加热预混15分钟,得到混合物料;预混完毕后,通过调节风量及进风温度,使得混合物料温度达到35℃,然后多功能流化床开始喷浆,喷浆速度设置为20rpm,雾化压力为1.70bar,由于喷浆后物料加重,温度降低,随时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并随时调节进风温度使物料温度保持在35℃,喷浆25min后关闭喷浆,完成制粒;再将多功能流化床的进风温度设置为100℃对物料进行干燥,调节风量保持物料充分跳跃,当物料的水分≤2.0%时,将进风温度降至45℃,使物料的温度降为45℃,最后出料关机;

步骤6,

将步骤5得到的干颗粒在振荡筛上选取14目~60目之间的颗粒完成整粒,然后将选取的干颗粒装入袋中完成灌装。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效果,2016年6月-2017年12月,选择确诊的痛风患者70例临床观察,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2天~10年。

确诊标准:

a、关节滑液中有特征性尿酸盐结晶;

b、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

c、具备以下12条中6条或6条以上者:

(1)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

(2)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3)单关节炎发作;

(4)患病关节可见皮肤呈暗红色;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7)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8)有可疑痛风结节;

(9)高尿酸血症;

(10)x线摄片检查显示有不对称性关节内肿胀;

(11)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伴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

(12)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符合以上a、b、c中任何一个条件者即可诊断为痛风。

2、药物选择:

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每日2次,每次10g,饭后半小时内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到3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3、疗效判定:

(1)治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活动不受限制,血尿酸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2)有效:关节肿痛、压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血尿酸明显降低或基本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改善;

(3)无效:患者关节红肿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及尿酸水平无改善,化验检查无变化。

4、结果:

服用本发明药物的70例患者中,治愈4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57.14%,总有效率88.57%。

病例1

丁某,女,43岁,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人。患者有痛风史,患者左跖趾关节肿痛,持续数月,曾服用秋水仙碱,症状减轻,但因腹部不适、泄泻等症状不能再继续服用。来我处就诊:患者左跖趾关节处皮肤暗红,触痛,行走不利,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经检查,患者尿酸688.3umol/l,肝功正常。经诊断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连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月后,来我处二诊:服药后肠胃没有不适,关节肿痛减轻,压痛存在,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小滑。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月,来我处三诊:舌淡红苔白腻,脉小弦,跖趾关节压痛减轻,关节处皮肤暗红减轻,微有肿胀感,纳谷一般,二便正常。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月,来我处四诊:所有不适症状均消失,尿酸408.8umol/l,痊愈。

病例2

陈某,男,32岁,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人。患者痛风病史1年多,疼痛反复发作,近半月来左膝关节肿痛加剧,登楼或下蹲时疼痛,活动受限,曾服用抗感染芬必得治疗,疼痛减轻,但膝盖肿胀依然,关节功能未见改善,彻夜难眠,既往有多次类似发作。来我处就诊:患者舌淡红苔白腻,脉小弦,患者尿酸753.7umol/l。经诊断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连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月后,来我处二诊:服药后肠胃没有不适,关节肿痛减轻,下蹲仍感疼痛,舌淡红苔白腻,脉小弦。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月,来我处三诊:舌淡红苔白腻,脉小弦,关节肿痛消失,下蹲登楼已无障碍,活动自如,尿酸379.4umol/l,痊愈。

病例3

王某,男,40岁,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人。患者痛风5年多,左脚踝关节处频发肿痛,痛风石直径约2cm,关节处皮肤潮红发亮,烘热,拒按,动则剧痛,曾服用左克+地米,疼痛减轻,但因患者有萎缩性胃炎史、胃部嘈杂隐痛,大便稀烂,不能再继续服用。来我处就诊:患者左脚踝关节肿大潮红,触痛,无法行走,舌红苔薄腻,脉弦。经检查,患者尿酸765.8umol/l,肝功正常。经诊断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连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月后,来我处二诊:服药后肠胃没有不适,肠鸣,大便2-3次/日,质烂,左脚踝关节处烘热潮红减轻,肿痛存在,活动依然受限,舌红苔薄腻,脉弦。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月,来我处三诊:舌苔薄腻质偏红,脉弦,肠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左脚踝关节处肿痛大大减轻,能够行走。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月,来我处四诊:舌苔薄,脉小弦,左脚踝关节处不再肿痛,痛风石直径约0.5cm,活动不受限制,尿酸402.8umol/l,嘱患者饮食清淡,随诊。

病例4

李某,男,54岁,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患者右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和压痛10多天,行走时疼痛,患者体型较胖,并有脂肪肝和高血脂,有痛风发作史。患者舌红苔薄腻,脉沉小滑,尿酸603.3umol/l。经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嘱咐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平日食用低脂、低嘌呤食物。连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月后,来我处二诊:右膝关节处肿胀稍减,行走时较为轻松,舌淡红苔薄腻,脉沉小弦。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月,来我处三诊:左脚踝关节处肿胀完全消失,行走无碍,舌淡红苔薄腻,脉沉小弦,尿酸427.4umol/l,痊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