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8344发布日期:2018-11-07 09:2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功能较单一,在操作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缺陷:①体积和重量较大,缺少提手、悬挂装置和导管插头,不方便携带和操作使用;②主机缺少能悬挂于床沿的装置,需要放置于台面,使用不便;③导管插头缺少快速插拔的可靠装置,不易操作使用;④主机内部连接导管较多,繁琐杂乱且占用空间且不利于安装调试,导管连接处还容易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的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包括主机、充气导管组件和气囊,所述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连接,以形成内腔、提手部和第一插接口,所述内腔中设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导气阀模块、按键模块和气泵,所述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导气阀模块和气泵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导气阀模块进气端连接,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位于第一插接口,且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通过充气导管组件与气囊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电路板、usb接口、电池插座、电源插座、锂电池、电池仓和电池盖,所述电池仓位于内腔中,所述电池仓的开口处安装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与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电池仓内包括平台和卡腔,所述平台的一侧安装电源电路板,所述平台的另一侧安装usb接口和电池插座,所述usb接口和电池插座均穿过平台与电源电路板连接,所述锂电池安装于卡腔内,且所述锂电池与电池插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有与电源插座相匹配的圆孔,所述电源插座的一端安装于电源电路板,且所述电源插座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壳体上的圆孔,所述电源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按键面板、主机按键和按键控制板,所述第一壳体开有按键面板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安装于按键面板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开有按键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的内侧开有第三凹槽部,所述第三凹槽部位于按键安装孔的四周,所述主机按键包括按钮部、斜壁、导电部和基体,所述基体设有镂空孔,所述斜壁的一端安装于基体,所述按钮部通过斜壁安装于基体,且所述按钮部与相应的镂空孔对应设置,所述导电部固定于按钮部的一端,所述基体的四周边缘处具有凸缘部,所述按钮部的另一端穿过按键安装孔,且所述凸缘部与第三凹槽部卡接,所述按键控制板抵住主机按键的基体,所述按键控制板与控制模块连接,当按动按钮部时,导电部穿过镂空孔后与按键控制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面板还开有显示屏安装孔,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镜片和显示屏,所述镜片安装于显示屏安装孔,所述显示屏紧贴于镜片的内侧,且所述显示屏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阀模块包括第一导气阀主体、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口安装有第一输出面板,所述第一输出面板开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一端的外周壁卡接于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安装于第一输出面板;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气泵接口、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和导气阀后盖,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第一凸台部、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组和第三气道组,所述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和第一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气道贯穿于第一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与第一气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位于第一气道中,且所述第一气泵接口通过第一型芯组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通过第二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凸台部靠近第二型芯组,且所述第一凸台部位于第一基座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凸台部通过第三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导气阀后盖安装于第一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一端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第一凸台部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内和第二型芯组内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气泵接口与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与气压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导管组件包括第一插头、第一充气导管、第一气囊接头和第一堵头,所述第一插头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端与第一充气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导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囊接头与气囊的进气接头连通,所述第一堵头与第一气囊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二壳体连接的挂架组件,所述挂架组件包括挂架和锁紧件,所述挂架包括固定端和锁紧端,所述固定端与锁紧端的连接处形成安装槽,所述固定端靠近安装槽一侧设有垫棉,所述固定端远离安装槽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锁紧件包括螺杆、旋钮、推板前盖和推板后盖,所述锁紧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球头,所述推板后盖穿过螺杆的另一端至球头处,所述推板前盖设有与球头相匹配的圆槽,所述推板前盖与推板后盖扣合连接,所述螺杆的中部穿过锁紧端的螺纹孔,所述螺杆的球头位于安装槽中,所述旋钮安装于螺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挂架卡槽,所述连接柱与挂架卡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阀模块包括第二导气阀主体、第二输出端和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口安装有第二输出面板,所述第二输出面板开有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一端的外周壁卡接于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安装于第二输出面板;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气泵接口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三型芯组、第二凸台部、第五气道和第六气道组,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二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五气道贯穿于第二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五气道的一端与第二气泵接口连接,所述第五气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型芯组位于第五气道中,且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五气道连通,所述第二凸台部位于第二基座的前端面,所述第三型芯组通过第六气道组与第二凸台部连通,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一端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台部连接,所述第三型芯组内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气泵接口与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与气压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导管组件包括第二插头、第二充气导管和分接头,所述第二插头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插头的另一端与第二充气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气导管的另一端通过分接头与气囊的进气接头连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中设置有安装电磁阀的导气阀模块,省去电磁阀在主机内部的连接导管。整个导气阀导气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特别是导气阀主体与输出面板、导气阀主体与电磁阀组件间的气路设计及配合,通过气路设计不仅实现了多腔输出还有效减少了导管的使用,避免漏气风险。

2、本发明设计合理,优化产品空间,利于安装调试,减少漏气风险,具有锁气保压功能,本发明中的第一导气阀主体为六芯导气阀主体,其与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和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的配合下能够实现锁气保压的功能,而且设计合理不但省去了第一导气阀主体与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导管,还省去了六腔导气阀主体与第一通孔电磁阀的连接导管。

3、本发明中的第二导气阀主体为四芯导气阀主体,其不但可以实现四腔输出,而且省去了第二导气阀主体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导管和第二导气阀主体与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之间的连接导管。

4、本发明中设置有提手部和悬挂主机的挂架组件;不但方便携带,而且可以通过挂架组件将主机悬挂于床沿,方便患者使用。

5、本发明中设置有连接主机且方便插拔的插头;插头按钮中的卡扣部与第一卡扣孔或第二卡扣孔连接,防止第一转接头从第一腔体中脱落或第二转接头从第二腔体中脱落,影响使用效果,插头按钮与插头支架间采用弹簧相配合,方便拔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第一导气阀主体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和第一输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基座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一基座的轴测图;

图8是本发明中第二导气阀主体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和第二输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第二基座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中第二基座的轴测图;

图15是本发明中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5中n-n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中主机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中第一插头和第一充气导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f-f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图21中h的放大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中插头按钮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中k-k方向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中挂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g-g方向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中第二插头和第二充气导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l-l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中分接头的内部视图;

图30是图28中q处的放大视图;

图31是本发明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第一基座;2、第一气泵接口;3、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4、导气阀后盖;5、第一气道;6、导气阀密封垫;7、第一型芯;8、第二型芯;9、第一凸台;10、第二气道;11、第一气孔;12、第一气嘴;13、第二气嘴;14、第二气孔;15、第一凸台孔;16、第一插接面;17、第一腔体;18、第一输出端密封垫;19、第一凹槽部;20、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1、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2、第一阀芯;23、第二阀芯;24、第一o型密封圈;25、第二基座;26、第二气泵接口;27、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8、第五气道;29、第三型芯;30、第二凸台;31、第六气道;32、第三气嘴;33、第四气孔;34、第二凸台孔;35、第三阀芯;36、第二插接面;37、第二腔体;38、第二输出端密封垫;39、第二凹槽部;40、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1、第一输出端;42、第二输出端;43、第三气道;44、间隙;45、第二o型密封圈;46、主机;47、充气导管组件;48、气囊;49、第一壳体;50、第二壳体;51、提手部;52、通孔;53、显示模块;54、按键模块;55、导气阀模块;56、气泵;57、通孔卡槽;58、控制电路板;59、螺丝柱;60、电源电路板;61、usb接口;62、电池插座;63、电源插座;64、锂电池;65、电池仓;66、电池盖;67、脚垫;68、第一缓冲棉;69、电池密封圈;70、电源插座密封垫;71、镜片;72、显示屏;73、按键面板;74、主机按键;75、按键控制板;76、按钮部;77、斜壁;78、导电部;79、基体;80、导向柱;81、按键面板密封垫;82、第二缓冲棉;83、第二支撑柱;84、第一插头;85、第一充气导管;86、第一插头上盖;87、第一插头下盖;88、第一转接头;89、第一延伸部;90、第一容纳腔;91、第一卡接部;92、第一管卡部;93、转接头塞块;94、两芯气囊接头;95、一芯气囊接头;96、两芯堵头;97、一芯堵头;98、插头按钮;99、弹簧;100、插头支架;101、铰接部;102、卡扣部;103、第一挡片;104、第一卡扣孔;105、固定端;106、锁紧端;107、安装槽;108、垫棉;109、连接柱;110、螺杆;111、旋钮;112、推板前盖;113、推板后盖;114、球头;115、挂架卡槽;116、第二插头;117、第二充气导管;118、分接头;119、第二插头上盖;120、第二插头下盖;121、第二转接头;122、第二延伸部;123、第二容纳腔;124、第二卡接部;125、第二管卡部;126、分接头上盖;127、分接头下盖;128、y型三通;129、导管;130、第一输入端;131、第一输出转接端;132、第二卡扣孔;133、第二输出转接端;134、四芯堵头;135、挂架组件;136、凸缘部;137、第一密封套;138、第一盲孔;139、第二密封套;140、第三气孔;141、第四气道;142、第五气孔;143、第七气道;145、通孔气嘴;146、第二输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图16、图17、图31所示的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包括主机46、充气导管组件47和气囊48,所述主机46通过充气导管组件47与气囊48连接,所述主机46包括第一壳体49和第二壳体50,所述第一壳体49和第二壳体50扣合连接,以形成内腔、提手部51和第一插接口,所述内腔中设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53、按键模块54、导气阀模块55和气泵56,所述电源模块、显示模块53、按键模块54、导气阀模块55和气泵56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气泵56的出气口与导气阀模块55进气端连接,所述导气阀模块55的出气端位于第一插接口,且所述导气阀模块55的出气端通过充气导管组件47与气囊48连通。使用时将气囊48穿戴在需要康复治疗的部位,主机46通过充气导管组件47对气囊48充气、放气,随着气囊48的充气、放气对人体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康复理疗的作用。本治疗仪中特设有提手部51方便外出携带。第二壳体50的内壁设有通孔卡槽57,气泵56的脚塞安装于通孔卡槽57,即通过通孔卡槽57将气泵56固定于内腔中。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板58和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于控制电路板58,第一壳体49的内壁还设有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58的螺丝柱59,控制电路板58采用单片机控制。第二壳体50还设有用于散热的通孔52。

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电路板60、usb接口61、电池插座62、电源插座63、锂电池64、电池仓65和电池盖66,所述电池仓65位于内腔中,所述电池仓65的开口处安装电池盖66,所述电池盖66与第二壳体50连接,所述电池仓65内包括平台和卡腔,所述平台的一侧安装usb接口61和电池插座62,所述平台的另一侧安装电源电路板60,所述usb接口61和电池插座62均穿过平台与电源电路板60连接,所述锂电池64安装于卡腔内,且所述锂电池64与电池插座62连接,所述第二壳体50开有与电源插座63相匹配的圆孔,所述电源插座63的一端安装于电源电路板60,且所述电源插座63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壳体50的圆孔,所述电源电路板6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中包括锂电池64和电源插座63,其中,锂电池64与电池插座62连接,电池插座62和电源插座63均与电源电路板60连接,电源电路板60与控制模块连接。本发明中设置有两种供电方式:电源插座63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电源电路板60为控制模块中的控制电路板58供电或者锂电池64通过电源电路板60直接为控制电路板58供电。尤其在使用者外出时,通过锂电池64直接供电,携带方便不受电源限制,随时随地可进行治疗。第二壳体50安装有脚垫67,所述脚垫67分布于第二壳体50的上部和下部,脚垫67具有缓冲振动和降噪的作用。电源模块中的usb接口61通过电源电路板60与控制模块中的控制电路板58连接,计算机通过数据线与usb接口61连接,从而完成数据传输、程序更新等工作。卡腔内还设有第一缓冲棉68,防止锂电池64晃动造成异响,电池盖66的内侧设有电池密封圈69,电源插座63与第二壳体50的连接处设有电源插座密封垫70,电池密封圈69和电源插座密封垫70均用于防水。

如图16、图18、图19所示,所述按键模块54包括按键面板73、主机按键74和按键控制板75,所述第一壳体49开有按键面板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73安装于按键面板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73开有按键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73的内侧开有第三凹槽部,所述第三凹槽部位于按键安装孔内侧的四周,所述主机按键74包括按钮部76、斜壁77、导电部78和基体79,所述基体79设有镂空孔,所述斜壁77的一端安装于基体79,所述按钮部76通过斜壁77安装于基体79,且所述按钮部76与相应的镂空孔对应设置,所述导电部78固定于按钮部76的一端,所述基体79的四周边缘处具有凸缘部136,所述主机按键74安装于按键面板73的内侧,所述按钮部76的另一端穿过按键面板73的按键安装孔,且所述凸缘部136与第三凹槽部卡接,所述按键控制板75的抵住主机按键74的基体79,所述按键控制板75与控制模块连接,当按动按钮部76时,导电部78穿过镂空孔后与按键控制板75接触。按键模块54与控制模块中的控制电路板58连接,通过操作主机按键74的按钮部76,控制电路板58可进行模式选择、参数调整、治疗启动/停止、电源的开关等功能并将相应参数在显示屏72中显示出来。第一壳体49开有按键面板安装孔,按键面板73安装于按键面板安装孔,按键面板73与按键面板安装孔的连接处安装有用于防水的按键面板密封垫81;按钮部76包括多个按钮,按键面板73的按键安装孔的四周设有导向柱80,导向柱80具有防止按钮部76卡键的作用。基体79的上平面边缘设有一圈凸缘部136,凸缘部136与按键面板73的第三凹槽部卡接,防止水从第一壳体49的正面进入到第一壳体49内部,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斜壁77将按钮部76与基体79连接。

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按键面板73还开有显示屏安装孔,所述显示模块53包括镜片71和显示屏72,所述镜片71安装于显示屏安装孔,所述显示屏72安装于内腔并紧贴镜片71,所述显示屏72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壳体49开有镜片安装孔,镜片71安装于此显示屏安装孔,显示屏72的显示侧紧贴镜片71并透过镜片71显示工作参数,镜片71具有保护显示屏72的作用。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板58,所述控制电路板58为单片机控制。

如图1-图7所示,所述导气阀模块包括第一导气阀主体、第一输出端41和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与控制电路板58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口安装有第一输出面板,所述第一输出面板开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输出端41的一端的外周壁卡接于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安装于第一输出面板;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一基座1、第一气泵接口2、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和导气阀后盖4,所述第一基座1具有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第一凸台部、第一气道5、第二气道组和第三气道组,所述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和第一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气道5贯穿于第一基座1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气道5的一端与第一气泵接口2连接,所述第一气道5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位于第一气道5中,且所述第一气泵接口2通过第一型芯组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通过第二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凸台部靠近第二型芯组,且所述第一凸台部位于第一基座1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凸台部通过第三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内和第二型芯组内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导气阀后盖4扣接于第一基座1的底端,所述第一输出端41的一端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41的另一端与第一凸台部连接,第一输出端41与第一凸台部的连接处还有用于防止漏气的第一输出端密封垫18,所述第一型芯组内和第二型芯组内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第一电磁阀组件与控制电路板58连接,所述第一气泵接口2与气泵56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与气压传感器连接。第一输出面板安装有第一支撑柱,第一导气阀主体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0的内壁设有第二支撑柱83,所述第二支撑柱83与第一导气阀主体抵接,用于防止第一导气阀主体晃动,第二支撑柱83与第一导气阀主体之间设有第二缓冲棉82,第二缓冲棉82用于缓冲第一导气阀主体的晃动,防止因第一导气阀主体的晃动而震断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为具有锁气保压功能的六芯导气阀主体。

所述第一型芯组包括三个第一型芯7,所述第二型芯组包括三个第二型芯8,所述第一凸台部包括三个第一凸台9,所述第二气道组包括三条第二气道10,所述第三气道组包括三条第三气道43,所述第一型芯7、第二型芯8、第一凸台9、第二气道10和第三气道4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型芯7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气孔11,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通过第一气孔11与第一气泵接口2连通,所述第一型芯7的底部具有第一气嘴12,所述第二型芯8的底部具有第二气嘴13,所述第一气嘴12通过第二气道10与第二气嘴13连通,所述第二型芯8的侧壁具有第二气孔14,所述第一凸台9中具有第一凸台孔15,所述第二气孔14通过第三气道43与第一凸台孔15连通,所述第一型芯7与第二型芯8中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凸台9与第一输出端41连接,所述导气阀后盖4安装于导气阀主体的底端,且所述导气阀后盖4将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密封。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的底部开口,导气阀后盖4设有与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相配合的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导气阀密封垫6用于防止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的底端漏气,导气阀后盖4安装在第一基座1的底端时,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的底部插入到密封槽中,且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的底部均与导气阀密封垫6紧密贴合,防止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漏气。

所述第一输出端41为三腔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41具有第一卡槽面、第一插接面16和三个第一腔体17和三个第三气孔140,所述第一卡槽面具有与第一凸台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部19,所述第一凹槽部19具有三条第四气道141,所述第一腔体17、第三气孔140和第四气道14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腔体17的一端位于第一插接面16,所述第一腔体17的另一端与第三气孔14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气孔140的另一端位于第四气道141中,所述第一卡槽面通过第一凹槽部19插接于第一凸台部,三个所述第三气孔140通过三条第四气道141与三个第一凸台孔15一一匹配连通,所述第一插接面16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包括三个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和三个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所述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安装于第一型芯7中,所述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的内部具有第一阀芯22,所述第一阀芯22与第一气嘴12抵接;所述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安装于第二型芯8中,所述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的内部具有第二阀芯23,所述第二阀芯23与第二气嘴13抵接。其中,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的顶端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气嘴145,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用于锁气保压,两种电磁阀互为一组,共有三组,可分别控制三条气流通道中的气体输出;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和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的底端均具有第一o型密封圈24,第一o型密封圈24用于防止两个电磁阀与型芯的连接处漏气,当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安装于第一型芯7中时,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的第一o型密封圈24与第一型芯7的顶部凹槽抵接;当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安装于第二型芯8中时,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底端的第一o型密封圈24与第二型芯8的顶部凹槽抵接;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内部具有第一阀芯22和第一弹簧,第一阀芯22的一端与第一弹簧抵接,第一阀芯22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嘴12抵接;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内部具有第二阀芯23和第二弹簧,第二阀芯23的一端与第二弹簧抵接,第二阀芯23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嘴13抵接,且第二阀芯23的两侧磨平,即第二阀芯23两侧的直径小于通过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内部通孔的直径,所以当第二阀芯23被磁力吸起远离第二气嘴13时,气囊中的气体通过第二阀芯23与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内部通孔的间隙44流至通孔气嘴145处排出,从而对气囊放气。

如图20-图22所示,所述充气导管组件包括第一插头84、第一充气导管85、第一气囊接头和第一堵头,所述第一插头84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41的第一插接面16连接,所述第一插头84的另一端与第一充气导管8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导管85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堵头与第一气囊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插头84包括第一插头上盖86、第一插头下盖87和三个第一转接头88,所述第一插头上盖86和第一插头下盖87扣合连接,以形成第一延伸部89和第一容纳腔90,所述第一容纳腔9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91,所述第一延伸部89位于第一卡接部91的外围,所述第一容纳腔9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管卡部91,所述第一转接头88安装于第一卡接部92,所述第一转接头88的进气端和第一延伸部89均插接于第一输出端41的第一插接面16,且第一转接头88的进气端与第一腔体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导管85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管卡部92,且第一充气导管85的一端向第一容纳腔90内延伸并与第一转接头88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导管8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囊接头与气囊的进气接头连通。其中第一转接头88为一分为二转接头,第一转接头88的底端面开口,底断面开口处塞有转接头塞块93,第一转接头88通过转接头塞块93与第一卡接部91卡接,第一卡接部91中安装三个第一转接头88,第一充气导管85为上下并列的两排三腔导管,第一充气导管85共包括六条通道,第一转接头88的输入端与第一腔体17的另一端插接,第一转接头88具有两个输出端,第一转接头88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对应第一充气导管85中上下并列的两条通道,第一充气导管85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接头连接,第一气囊接头包括两个两芯气囊接头94和两个一芯气囊接头95,所述第一堵头包括两个两芯堵头96和一个一芯堵头97,两个两芯气囊接头94和两个一芯气囊接头95分别与第一充气导管85的六条通道对应连接,两个两芯气囊接头94均连接有两芯堵头96,两个一芯气囊接头95均连接有一芯堵头97,当不需要全部开启第一充气导管85的六条通道时,可用两芯堵头96或一芯堵头97将任意两芯气囊接头94或一芯气囊接头95封闭。其中第一转接头88的输入端套有第一密封套137,第一密封套137用于防止第一转接头88的输入端与第一腔体17的另一端连接时漏气。第一插头下盖87的下端面具有抓手部。

如图22-图24所示,所述第一插头上盖86具有第一凸起孔,所述第一凸起孔内安装有插头按钮组件,所述插头按钮组件包括:插头按钮98、弹簧99和插头支架100,所述插头按钮98通过弹簧99与插头支架100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孔内侧的一端具有第一铰接槽,所述第一凸起孔内侧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凹台槽,所述插头按钮98的一端具有铰接部101,所述插头按钮98的另一端具有卡扣部102,所述插头按钮98的两侧具有第一挡片103,所述插头按钮98的底部具有第一盲孔138,所述插头支架100的一端具有挡块部,所述插头支架100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挡片,所述插头支架100的上部具有第二盲孔,所述插头按钮98的铰接部101与第一铰接槽连接,所述插头按钮98两侧的第一挡片103抵住第一凸起孔的内端面,所述插头支架100的挡块部与插头按钮98的铰接部101抵接,且所述插头支架100的挡块部通过螺钉与第一铰接槽连接,所述插头支架100的第二挡片与第一凹台槽抵接,所述弹簧99的一端与第一盲孔138抵接,所述弹簧99的另一端与第二盲孔抵接,当第一插头84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41的另一端连接时,所述插头按钮98的卡扣部102与第一输出端41的第一插接面16的外壁卡接。插头按钮98的上表面具有抓手部,第一输出端41的第一插接面16的外壁具有第一卡扣孔104,插头按钮98的卡扣部102与第一卡扣孔104卡接,从而确保第一转接头88的输入端与第一腔体17另一端插接的牢固性,防止第一转接头88从第一腔体17中掉落,影响使用效果。插头按钮98通过铰接部101与第一凸起孔的第一铰接槽铰接,插头支架100安装于插头按钮98的下方用于防止插头按钮98从第一凸起孔中脱落,弹簧99将插头支架100和插头按钮98连接,当需要将第一插头84从第一输出端41的另一端取下时,向下按动插头按钮98,使卡扣部102从第一卡扣孔104中脱落,从而将第一插头84拔出。

如图25-26所示,还包括挂架组件135,所述挂架组件135与第二壳体50连接,所述挂架组件135包括挂架和锁紧件,所述挂架包括固定端105和锁紧端106,所述固定端105与锁紧端106的连接处形成安装槽107,所述固定端105靠近安装槽107一侧设有垫棉108,所述固定端105远离安装槽107一侧设有连接柱109,所述锁紧件包括螺杆110、旋钮111、推板前盖112和推板后盖113,所述锁紧端106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110的一端设有球头114,所述推板后盖113穿过螺杆110的另一端至球头114处,所述推板前盖112设有与球头114相匹配的圆槽,所述推板前盖112与推板后盖113扣合连接,所述螺杆110的中部穿过锁紧端106的螺纹孔,所述螺杆110的球头114位于安装槽107中,所述旋钮111安装于螺杆1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壳体50设有挂架卡槽115,所述连接柱109与挂架卡槽115连接。挂架组件135可以将主机46固定在床架上,锁紧件中包括螺杆110,螺杆110的球头114处扣接推板前盖112和推板后盖113,螺杆110的另一端穿过挂架锁紧端106的螺纹孔,且螺杆110的球头位114于安装槽107内,通过旋转螺杆110另一端的旋钮111,调节螺杆110伸进安装槽107内的长度。当需要将主机46与床架固定时,先通过连接柱109将挂架组件135与主机46连接,随后将床架置于安装槽107中,通过旋钮111调节螺杆110伸入安装槽107内的长度,并将推板前盖112与床架抵接,从而将床架与主机46固定连接。其中推板前盖112中具有与球头114相匹配的圆槽,保证推板前盖112以球头114为中心倾斜转动,以相配合不同形状的床架,保证主机46与床架连接的牢固性。固定端105靠近安装槽107一侧设有垫棉108,防止本装置挂在床架上时,带动床架振动。当旋钮111与螺杆110转动连接时,螺杆110的另一端还安装有与旋钮111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母,防止旋钮111在使用过程中掉落。

具体使用时:通过按键模块54开启主机46,即开启控制电路板58,控制电路板58启动气泵56,气泵56通过第一气泵接口2向第一气道5中通气,此时六个电磁阀均为初始失电状态,第一阀芯22和第二阀芯23分别抵住第一气嘴12和第二气嘴13,即气体不能流入到第二气道10中,第一气道5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型芯7侧壁的第一气孔11流入到气压传感器中,当气压传感器感应到一定的气压时,气压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开启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和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中的第一阀芯22被磁力吸起从而打开第一气嘴12,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中的第二阀芯23被磁力吸起从而打开第二气嘴13,同时第二阀芯23将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中通孔气嘴145密封后,气体经第一气嘴12、第二气道10和第二气嘴13流入到第二型芯8中,又经第二型芯8侧壁上的第二气孔14流入到第一凸台孔15中,第一凸台部与第一输出端41的第一卡槽面连接,气体经第一凸台孔15流入到第一腔体17中,第一腔体17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第一腔体17中的气体通过充气导管组件进入气囊,从而为气囊充气;当气囊充气达到一定的压力值后,将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关闭,第一阀芯22下落抵住第一气嘴12,此时气泵56中的气体不能进入第二气道10中,因此不再气囊中充气;气囊开始锁气保压,保压达到一定时间后,关闭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中的第二阀芯23下落抵住第二气嘴13,气囊中的气体通过充气导管组件、第一腔体17、第一凸台孔15、第二气孔14回到第二型芯8中,并通过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中第二阀芯23与通孔间的间隙44经通孔气嘴145排出,完成气囊的排气过程。其中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和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均可从市场购买。其中充气导管组件包括第一插头84、第一充气导管85和第一气囊接头,第一插头84中安装三个一分二转接头,第一腔体17中的气体通过三个一分二转接头,一分为六路,第一充气导管85为上下并列的两排三腔导管,第一充气导管85的一端分别与三个一分二转接头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充气导管8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囊接头与气囊的进气接头连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同实施例1:

如图8-图14所示,所述导气阀模块包括第二导气阀主体、第二输出端42和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口安装有第二输出面板146,所述第二输出面板146开有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二输出端42的一端的外周壁卡接于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安装于第二输出面板146;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二基座25、第二气泵接口26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所述第二基座25具有第三型芯组、第二凸台部、第五气道28和第六气道组,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二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五气道28贯穿于第二基座25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五气道28的一端与第二气泵接口26连接,所述第五气道28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连接,所述第三型芯组位于第五气道28中,且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五气道28连通,所述第二凸台部位于第二基座25的前端面,所述第三型芯组通过第六气道组与第二凸台部连通,所述第二输出端42的一端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42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台部连接,所述第三型芯组内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输出端42与第二凸台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与气压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为四芯导气阀主体。

所述第三型芯组包括四个第三型芯29,所述第二凸台部包括四个第二凸台30,所述第六气道组包括四条第六气道31,所述第三型芯29、第二凸台30和第六气道3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型芯29的底部具有第三气嘴32,所述第三型芯29通过第三气嘴32与第五气道28连通,所述第三型芯29的侧壁具有第四气孔33,所述第二凸台30中具有第二凸台孔34,所述第四气孔33通过第六气道31与第二凸台孔34连通,所述第三型芯29中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凸台30与第二输出端42连接。

所述第二输出端42为四腔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42具有第二卡槽面、第二插接面36、四个第二腔体37和四个第五气孔142,所述第二卡槽面具有与第二凸台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部39,所述第二卡槽部具有四条第七气道143,所述第二腔体37、第五气孔142和第七气道143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腔体37的一端位于第二插接面36,所述第二腔体37的另一端与第五气孔14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气孔142的另一端位于第七气道143中,所述第二卡槽面通过第二凹槽部39插接于第二凸台部,多个所述第五气孔142通过多条第七气道143与多个第二凸台孔34一一匹配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面36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第二输出端42与第二凸台部的连接处还有用于防止漏气的第二输出端密封垫38,第二输出面板146安装有第三支撑柱,第二导气阀主体与第三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0的内壁设有第二支撑柱83,所述第二支撑柱83与第二导气阀主体抵接,用于防止第二导气阀主体晃动,第二支撑柱83与第二导气阀主体之间设有第二缓冲棉82,第二缓冲棉82用于缓冲第二导气阀主体的晃动,防止因第二导气阀主体的晃动而震断第三支撑柱。

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包括四个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所述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安装于第三型芯29中,所述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的内部具有第三阀芯35,所述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的顶部具有通孔气嘴145,所述第三阀芯35与第三气嘴32抵接。其中,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的底端具有第二o型密封圈45,第二o型密封圈45用于防止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与第三型芯29的连接处漏气,当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安装于第三型芯29时,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底端的第二o型密封圈45与第三型芯29的顶部凹槽抵接。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内部具有第三阀芯35和第三弹簧,第三阀芯35的一端与第三弹簧抵接,第三阀芯35的另一端与第三气嘴32抵接,且第三阀芯35的两侧磨平,即第三阀芯35的两侧的直径小于通过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内部通孔的直径,所以当第三阀芯35被磁力吸起远离第三气嘴32时,气囊中的气体通过第三阀芯35与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内部的间隙44经通孔气嘴145排出,从而对气囊放气。

如图27-图30所示,所述充气导管组件包括第二插头116、第二充气导管117和分接头118,所述第二插头116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42的第二插接面36连接,所述第二插头116的另一端与第二充气导管1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气导管117的另一端与分接头118连接。所述第二插头116包括第二插头上盖119、第二插头下盖120和第二转接头121,所述第二插头上盖119和第二插头下盖120扣合连接,以形成第二延伸部122和第二容纳腔123,所述第二容纳腔123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124,所述第二延伸部122位于第二卡接部124的外围,所述第二容纳腔12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管卡部125,所述第二转接头121安装于第二卡接部124中,所述第二转接头121的进气端和第二延伸部122均插接于第二输出端42的第二插接面36,且第二转接头121的进气端与第二腔体3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气导管117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管卡部125,且第二充气导管117的一端向第二容纳腔123内延伸并与第二转接头121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充气导管117的另一端通过分接头118与气囊的进气接头连通。其中,第二转接头121为四腔一出一转接头,第二充气导管117为四腔导管,第二转接头121将第二充气导管117和四个第二腔体37连接。第二转接头121的输入端套有第二密封套139,第二密封套139用于防止第二转接头121的输入端与第二腔体37的另一端连接时发生漏气。第二插头下盖120的下端面具有抓手部。所述第二插头上盖119具有第二凸起孔,所述第二凸起孔内安装有插头按钮组件,所述插头按钮组件包括:插头按钮98、弹簧99和插头支架100,所述插头按钮98通过弹簧99与插头支架100连接;所述第二凸起孔内侧的一端具有第二铰接槽,所述第二凸起孔内侧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凹台槽,所述插头按钮98的一端具有铰接部101,所述插头按钮98的另一端具有卡扣部102,所述插头按钮98的两侧具有第一挡片103,所述插头按钮98的底部具有第一盲孔138,所述插头支架100的一端具有挡块部,所述插头支架100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挡片,所述插头支架100的上部具有第二盲孔,所述插头按钮98的铰接部101与第二铰接槽连接,所述插头按钮98两侧的第一挡片103抵住第二凸起孔的内端面,所述插头支架100的挡块部与插头按钮98的铰接部101抵接,且所述插头支架100的挡块部通过螺钉与第二铰接槽连接,所述插头支架100的第二挡片与第二凹台槽抵接,所述弹簧99的一端与第一盲孔138抵接,所述弹簧99的另一端与第二盲孔抵接,当第二插头116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42的另一端连接时,所述插头按钮98的卡扣部102与第二输出端42的第二插接面36的外壁卡接。第二输出端42的第二插接面36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卡扣孔132,插头按钮98的卡扣部102与第二卡扣孔132卡接,从而确保第二转接头121的输入端与第二腔体37另一端插接的牢固性,防止第二转接头121从第二腔体37中掉落,影响使用效果。插头按钮98通过铰接部101与第二凸起孔的第二铰接槽铰接,插头支架100安装于插头按钮98的下方用于防止插头按钮98从第二凸起孔中脱落,弹簧99将插头支架100和插头按钮98连接,当需要将第二插头116从第二输出端42的另一端取下时,向下按动插头按钮98,使卡扣部102从第二卡扣孔132中脱落,从而将第二插头116拔出。两个实施例中插头按钮组件的结构是相同的。

所述分接头118包括分接头上盖126、分接头下盖127、y型三通128、第三转接头、第二堵头和导管129,所述分接头上盖126和分接头下盖127扣合连接,以形成第一输入端130、第三容纳腔、第一输出转接端131和第二输出转接端133,所述第三容纳腔内设有第三管卡部,所述y型三通128固定于第三管卡部,所述第一输出转接端131和第二输出转接端133均连接第二堵头,所述第一输出转接端131和第二输出转接端133的内部均安装第三转接头,所述y型三通128的输入端位于第一输入端130并与第二充气导管1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y型三通128的一个输出端通过导管129与第一输出转接端131内部的第三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y型三通128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导管129与第二输出转接端133内部的第三转接头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转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气囊的进气接头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中安装有四个y型三通128,四个y型三通128的输入端与第二充气导管117连接,所述第二堵头为四芯堵头134,第一输出转接端131和第二输出转接端133均连接有四芯堵头134,当不需要全部开启两个气囊时,用四芯堵头134堵住第一输出转接端131或第二输出转接端133,只对一个气囊进行充气、放气。

具体使用时:通过按键模块54开启主机46,即开启控制电路板58,控制电路板58启动气泵56通过第二气泵接口26向第五气道28中通气,此时四个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均处于失电状态,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中的第三阀芯35抵住第三型芯29的第三气嘴32,第五气道28中的气体只能由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流入到气压传感器中,当气压传感器感应到一定的气体压力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开启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中的第三阀芯35被磁力吸起从而打开第三气嘴32,同时封闭通孔气嘴145,气体经第三气嘴32进入第六气道31,气体通过第六气道31流入第二凸台部的第二凸台孔34中,因第二凸台部与第二输出端42的第一卡槽面连接,所以气体经第二凸台孔34流入第二腔体37中,从而进入充气导管组件中为气囊充气;当气囊达到一定的压力值后,关闭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此时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中的第三阀芯35抵住第三气嘴32,气泵56中的气体不能进入到气囊中,气囊中的气体经充气导管组件、第二腔体37、第二凸台孔34和第六气道31回到第三型芯29中,并通过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中第三阀芯35与通孔间的间隙44经通孔气嘴145排出,完成气囊的排气过程。其中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可从市场购买。其中,充气导管组件包括第二插头116、第二充气导管117和分接头118,第二插头中116的第二转接头121为四腔一出一转接头,第二充气导管117为四腔导管,第二插头116与第二输出端42连接,第二腔体37中的气体通过第二转接头121进入到第二充气导管117中,分接头118中安装y型三通128,将第二充气导管117中的气体接入到第一输出转接端131和第二输出转接端133中,第一输出转接端131和第二输出转接端133均连通气囊的进气接头,即第二充气导管117中的气体可以对两个气囊同时进行充气、放气。

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的第一导气阀主体具有锁气保压的功能,当治疗仪需要锁气保压时,选用第一导气阀主体,以及与第一导气阀主体相对应的第一输出面板,第一电磁阀组件和充气导管组件;当治疗仪不需要锁气保压时选用第二导气阀主体及其相对应的组件即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