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及熬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1151发布日期:2018-12-14 22:16阅读:10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及熬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及熬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是自然界中接近人体的植物或者动物身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属性与人体细胞属性接近,各个中药材之间按照特定的配方组合到一起,发生相互协同作用,针对某种疾病起到治疗作用副作用很小。中药因其药性温和无副作用,是很多患者的依赖。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见于各年龄段,尤以儿童及体弱多病者多见。老百姓俗称“停食”或“伤食”。其主要表现为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或饮食停滞,食后胀气,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更甚则出现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现在脾胃疾病的出现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就是因为年轻人频频加班熬夜,甚至于饮食不规律等问题也是一大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使得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脾胃疾病,并且影响了终身健康。现在的人缺的不全是营养,缺的是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脾胃部消化吸收不好吃什么都没有效果。目前市场上常规使用西药治疗,短期有效但无法根治且有副作用,所以要想根治有必要研发一种能治疗调理的无副作用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及熬制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黄芪10-25份,党参5-10份,茯苓5-10份,白术5-10份,山药10-20份,山楂3-9份,木香3-9份,川芎5-10份,香附3-9份,独活3-9份,甘草2-10份,葛根10-25份,麻黄10-20份,知母5-10份,麦冬5-10份,地骨皮5-10份。

进一步,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黄芪20份,党参10份,茯苓10份,白术10份,山药15份,山楂6份,木香6份,川芎10份,香附6份,独活6份,甘草5份,葛根20份,麻黄15份,知母10份,麦冬10份,地骨皮10份。

该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的熬制方法具体如下:

(1)取出砂锅,并将砂锅清洗干净,同时,将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楂,木香,川芎,香附,独活,甘草,葛根,麻黄,知母,麦冬,地骨皮泡制于冷水中,泡制时间为20分钟;

(2)将步骤(1)中泡制完成的中药加入砂锅内,并向砂锅内加水,至砂锅内水平面的高度浸过药面5cm;

(3)将山药去皮切块,加入至步骤(2)中的砂锅内;

(4)开火对砂锅内的中药进行熬制,第一遍熬制时,先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熬制35分钟,将药汁倒出;对砂锅内加水至砂锅内水平面的高度浸过药面3cm,开大火进行第二次熬制,用大火将水烧开后转小火熬制25分钟,将药汁倒出;最后将两次熬出的药汁混合,分两次温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中药配方中党参甘温益气补血,为君药;黄芪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的功效;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木香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川芎为活血药;香附温通顺气;独活祛风除湿,痛痹止痛;葛根,麻黄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知母,麦冬,地骨皮滋阴补肺且可润津益肾;甘草调理诸药,各药之间相互作用,起到健脾生津的功效,且无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对照组1、2和不同实施例的中药配比疗效有效率和痊愈率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黄芪10份,党参5份,茯苓5份,白术5份,山药10份,山楂3份,木香3份,川芎5份,香附3份,独活3份,甘草2份,葛根10份,麻黄10份,知母5份,麦冬5份,地骨皮5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黄芪20份,党参10份,茯苓10份,白术10份,山药15份,山楂6份,木香6份,川芎10份,香附6份,独活6份,甘草5份,葛根20份,麻黄15份,知母10份,麦冬10份,地骨皮1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黄芪10份,党参5份,茯苓5份,白术5份,山药10份,山楂9份,木香3份,川芎5份,香附6份,独活9份,甘草10份,葛根20份,麻黄15份,知母10份,麦冬10份,地骨皮10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黄芪18份,党参8份,茯苓8份,白术10份,山药20份,山楂6份,木香6份,川芎8份,香附3份,独活3份,甘草2份,葛根10份,麻黄20份,知母5份,麦冬5份,地骨皮5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配方,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黄芪25份,党参10份,茯苓10份,白术8份,山药20份,山楂9份,木香9份,川芎10份,香附9份,独活9份,甘草10份,葛根25份,麻黄20份,知母7份,麦冬8份,地骨皮8份。

为说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将治疗的350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施治,立档留查和追踪调查加以统计对比。对照组1不采用任何方式治疗,对照组2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多潘立酮10mg,3次/日,餐前15-30分钟服用,连续服用两周;试验组按以上实施案例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每天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两周。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疗效判定方法:3天内症状减轻为有效,两周内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后未复发的为痊愈。统计结果如下:

表1数据统计表

表1中疗效有效率数据和疗效痊愈率数据对比如图1。如图1所示,实施例2疗效有效率最高,且实施例2疗效痊愈率最高;由此可见,实施例2为最优实施例。

该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脾生津中药的熬制方法具体如下:

(1)取出砂锅,并将砂锅清洗干净,同时,将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楂,木香,川芎,香附,独活,甘草,葛根,麻黄,知母,麦冬,地骨皮泡制于冷水中,泡制时间为20分钟;

(2)将步骤(1)中泡制完成的中药加入砂锅内,并向砂锅内加水,至砂锅内水平面的高度浸过药面5cm;

(3)将山药去皮切块,加入至步骤(2)中的砂锅内;

(4)开火对砂锅内的中药进行熬制,第一遍熬制时,先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熬制35分钟,将药汁倒出;对砂锅内加水至砂锅内水平面的高度浸过药面3cm,开大火进行第二次熬制,用大火将水烧开后转小火熬制25分钟,将药汁倒出;最后将两次熬出的药汁混合,分两次温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