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磁力牙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4440发布日期:2019-01-18 23:4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磁力牙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牙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磁力牙套。



背景技术:

有机磷中毒以及癫痫患者发病时通常会“口吐白沫”,其中癫痫患者发病数秒钟后会有阵挛性抽搐,抽搐逐渐加重,在发病期间患者可能会无意识的咬住舌尖,从而导致加重患者痛苦,而传统技术中通常在癫痫发病时通常是周围人员将衣物、毛巾快速塞入患者的口部,从而防止患者咬破舌头,但此方式容易造成患者口中的唾液不容易排出,容易回流入气管发生窒息危险,且癫痫的发病短至一天几十次,人为看护会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发生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医用磁力牙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磁力牙套,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上均开设有牙槽,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具备缝隙,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相对的一侧两端分别胶合有一对固定贴,位于上牙套的固定贴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位于下牙套的固定贴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且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同性相斥;

所述上牙套的前端内壁上开设有气腔,所述上牙套的内前端等距离一体成型有多个采用中空结构的凸起,且凸起与气腔连通,所述上牙套靠近下牙套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采用中空结构,且气囊内顶端通过通孔与气腔连通,所述下牙套的中部前端一体成型有拨舌,所述气囊的内顶端胶合有第一磁铁,所述拨舌的前端端口胶合有第二磁铁,且第一磁铁在气囊压缩时与第二磁铁同性相斥。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采用圆柱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贴采用中空结构,且位于两侧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位于固定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本发明可全天佩戴在癫痫病患者的口中,对于发作较频繁的病人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及保护作用。

采用了上牙套与下牙套之间磁力分离的设计,两个磁铁同性相斥,因而患者在无意识的时候,口部在此作用力下会保持张开的状态,使得患者口中的泡沫、唾液等液体可顺着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的缝隙流出。

当患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牙齿咬合的动作时,需要克服两个磁铁之间的相斥作用力,且当患者的牙齿被此作用力撑开至较大时,其咬合肌会难以施力,且可加速咬合肌疲劳,使得患者保持嘴巴张开的姿势,避免出现咬伤舌头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上牙套内的凸起可与患者的牙齿相贴,从而增加上牙套与牙齿之间配合的紧密度,且当患者咬合时,位于中部的气囊压缩,其内的气体通过气腔分流至凸起内,从而使凸起更稳固的挤压在牙齿上,防止患者发病时,牙套从牙齿上脱落,将患者的口部堵住发生危害。

同时,当气囊在牙齿咬合的作用力下压缩时,其内的第一磁铁逐渐进入与第二磁铁的作用磁力范围内,异性相斥,由于拨舌为柔性件,第二磁铁会带动拨舌将患者的下唇撑开,方便便于唾液的排出,当患者停止咬合,拨舌可弹性恢复,而常态下的患者除非故意咬合牙齿,否则拨舌无法向前翻,隐蔽性较好,避免了患者佩戴时的尴尬。

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是相对悬空的,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器件相连,从而不会对唾液的排出造成阻隔,又由于磁场是持续的作用力,所以二者之间的缝隙就起到了排液以及类似于空气弹簧的作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防护作用,且使该牙套在起到较好保护作用的前提下,兼具一定的美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用磁力牙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用磁力牙套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用磁力牙套的主视图。

图中:1上牙套、2下牙套、3缝隙、4牙槽、5固定贴、6第一磁铁、7第二磁铁、8气腔、9凸起、10气囊、11拨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医用磁力牙套,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上均开设有牙槽4,上牙套1和下牙套2的两端固定连接,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具备缝隙3,上牙套1和下牙套2相对的一侧两端分别胶合有一对固定贴5,位于上牙套1的固定贴5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6,位于下牙套2的固定贴5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7,且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7同性相斥。

两对固定贴5分别设置在两侧的磨牙处。

上牙套1的前端内壁上开设有气腔8,上牙套1的内前端等距离一体成型有多个采用中空结构的凸起9,且凸起9与气腔8连通,上牙套1靠近下牙套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气囊10,气囊10可与上牙套1一体成型设置,气囊10采用中空结构,且气囊10内顶端通过通孔与气腔8连通,下牙套2的中部前端一体成型有拨舌11,气囊10的内顶端胶合有第一磁铁6,拨舌11的前端端口胶合有第二磁铁7,且第一磁铁6在气囊10压缩时与第二磁铁7同性相斥。

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均采用圆柱型结构,圆柱型的两面分别磁极相反。

进一步地,固定贴5采用中空结构,且位于两侧的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均位于固定贴5内,此结构可对两个磁铁进行收纳,防止其掉落。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贴5可通过强力胶的方式分别固定在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上,同理,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也可通过强力胶的方式分别固定在固定贴5上。

本发明使用时将牙套置入发病的患者口部,从而对上牙和下牙进行保护,也可防止牙齿咬烂舌尖。

由于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的设置,且二者同性相斥,因而患者的口部在此作用力下会保持张开的状态,使得患者口中的泡沫、唾液等可顺着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的缝隙3流出。

当患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牙齿咬合的动作时,需要克服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的相斥作用力,且当患者的牙齿被此作用力撑开至较大时,其咬合肌会难以施力,且可加速咬合肌疲劳,使得患者保持嘴巴张开的姿势,从而起到最大化保护以及缝隙3的最大化张开的效果,当患者逐渐恢复可由医生或周边护理人员将牙套取下即可。

此外,上牙套1内的凸起9可与患者的牙齿相贴,从而增加上牙套1与牙齿之间配合的紧密度,且当患者咬合时,位于中部的气囊10压缩,其内的气体通过气腔8分流至多个凸起9内,从而使凸起9更稳固的挤压在牙齿上,防止患者发病时,牙套从牙齿上脱落,将患者的口部堵住发生危害。

同时,当气囊10在牙齿咬合的作用力下压缩时,其内的第一磁铁6逐渐进入与第二磁铁7的作用磁力范围内,异性相斥,由于拨舌11为柔性件,第二磁铁7会带动拨舌11向前翻,并将患者的下唇撑开,方便唾液的排出,当患者停止咬合,拨舌11可弹性恢复,而常态下的患者除非故意咬合牙齿,否则拨舌11无法向前翻,隐蔽性较好,避免了患者佩戴时的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是相对悬空的,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器件相连,又由于磁场是持续的作用力,所以二者之间的缝隙3就起到了排液以及类似于空气弹簧的作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防护作用,且使该牙套在起到较好保护作用的前提下,兼具一定的美观性能。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滑动”、“转动”、“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