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在制备抗霉菌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0833发布日期:2019-05-11 00:0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原申请《破解癌症的致病因素和中医治疗方法》(申请号:201310274489.7)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3年06月24日。

本发明属于医疗保健领域,涉及中国传统经方平胃散在制备抗霉菌的药物或保健品的新用途,具体涉及平胃散在制备治疗肝、胆、脾、胰等内脏感染霉菌(真菌)导致的各种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将真菌病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两大类。霉菌归属真菌。浅部真菌病是指皮肤角蛋白组织(包括角质层、甲板、毛发等)感染。深部真菌病也叫侵袭性真菌病(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移植患者数目的增多,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侵入性监测与治疗手段的广泛运用,真菌深部感染的病患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市面上用于治疗真菌深部感染的药物,往往副作用大,长期使用对身体器官造成伤害,而且疗效也不理想,同时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发明人早先的专利申请″破解癌症的致病因素和中医治疗方法″(申请号:201310274489.7)中,详细地论述了中药治疗霉菌(真菌)的方法,但因涉及多个独立权利要求,因此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分案申请。

本发明的创造思路是从金代名医张元素的《头痛案》的研究开始,从而破解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也是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因古人把生存在阴经里的病菌称为″阴邪″,″阴邪″又分为″湿邪″和″寒邪″。本人受破解《阴阳学》的启发认为:中医所说的″阴经″里的″湿邪″便是生存在静脉里的对缺氧有耐受力的厌氧菌(包括霉菌),″寒邪″则为霉菌。因为真菌对缺氧的耐受力在所有厌氧菌中最强,因此人和动物体内的各种病菌之间相互斗争的最终结果是真菌胜出,这也就说明真菌才是导致人类及动物非正常死亡的真正元凶,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和癌症的主要因素。从″湿邪″是以真菌(霉菌)为主的各种厌氧菌而推导出″祛湿剂″有抗霉菌的作用,而″祛湿剂″的代表方为平胃散,因此得出平胃散具有抗霉菌的作用。

现有技术背景中医《方剂学》认为平胃散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现代中医运用平胃散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而申请人受破解《五行学》的启发认为古人所说的″脾为土″指的″土″实质是肝脏的解剖图形,古人所说的″脾胃″指的是包括肝脏、胆囊、脾脏、胰脏、胃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对《阴阳五行》的破解内容具体见本人的另一申请201410299118.9《一种广谱抗厌氧菌的药物组合物》中详细地介绍了《阴阳五行》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因此也就推导出平胃散除了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外,还可以治疗肝、胆、脾、胰等内脏疾病。

平胃散中的原料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在中药现代研究中,每味原料药的化学成分除含有挥发油或生物碱外,还有许多化学成分,且不能明确各化学成分的药理。如苍术主要含挥发油,厚朴含挥发油约1%,含少量生物碱,陈皮挥发油含量约2%,甘草含有生物碱和挥发油。本申请受霉菌喜酸厌碱的特性启发,得出是原料中的生物碱是抗霉菌的主要化学成分,又受中医″芳香化湿、辛以化湿、温以化寒″的启发,得出原料药中的挥发油也是抗霉菌的化学成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平胃散(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的新用途,具体在于提供平胃散在制备抗霉菌的药物或保健品的新用途。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平胃散(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在制备治疗肝、胆、脾、胰等内脏感染真菌(霉菌)导致的各种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新用途。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平胃散中四种原料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的抗霉菌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和挥发油。

所述平胃散的新应用,以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基础原料药,用于、抗霉菌的药品或保健品可制备成中成药,剂型为丸、散、研末、口服液、胶囊或其他新剂型。

所述平胃散用于抗霉菌的药品或保健品可提取原料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生物碱和(或)挥发油制成生物制剂(口服液、针剂、外用药等)以及保健食品。其制备方法采用现代制备生物制剂的常规方法。

所述平胃散用于抗霉菌的药品或保健品,其适应范围包括: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动物药品、动物饲料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药品或保健品的各种原料药的药理为: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中各自含有的生物碱和挥发油联合一起,形成团队作用。因每味原料药中含有的生物碱和挥发油它们的共性是抗霉菌作用,但不同原料中的生物碱和挥发油又各自有自己的特性,可以靶向作用于不同的脏器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1、平胃散在制备抗霉菌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为以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基础原料药,制备成中成药,剂型为丸、散、研末、口服液、胶囊或其他新剂型。其制备方法采用现代制备中成药的常规方法。

2、平胃散在制备抗霉菌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为提取原料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生物碱和挥发油按比例混合制成生物制剂(口服液、针剂、外用药等)以及保健食品。其制备方法采用现代制备生物制剂的常规方法。

3、平胃散在制备抗霉菌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为提取原料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生物碱按比例混合制成生物制剂(口服液、针剂、外用药等)以及保健食品。其制备方法采用现代制备生物制剂的常规方法。

4、平胃散在制备抗霉菌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为提取原料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挥发油按比例混合制成生物制剂(口服液、针剂、外用药等)以及保健食品。其制备方法采用现代制备生物制剂的常规方法。

分案依据

本分案申请的独立权利要求1是由原申请《破解癌症的致病因素和中医治疗方法》(申请号:201310274489.7)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2的第2小分项权利要求,依据还见原申请的说明书第【0045】段和说明书【0106】段中记载:″挥发油和生物碱才是克制霉菌的有效成分。″

从属权利要求2分案的依据见原申请的说明书第【0012】、【0045】段。

从属权利要求3分案的依据见原申请的权利要求2.

从属权利要求4分案的依据见原申请的权利要求2.和3.

从属权利要求5分案的依据见原申请的权利要求1.

本发明的创造性和新颖性

本发明的创造思路是从破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阴阳五行学说》开始,《阴阳五行学说》也是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因古人把生存在阴经里的病菌称为″阴邪″,″阴邪″又分为″湿邪″和″寒邪″。本人认为:中医所说的″阴经″里的″湿邪″便是生存在静脉里的对缺氧有耐受力的厌氧菌(包括霉菌),″寒邪″则为霉菌。又因为霉菌归属真菌,对缺氧的耐受力在所有厌氧菌中最强,因此人和动物体内的各种病菌之间相互斗争的最终结果是真菌胜出,这也就说明真菌才是导致人类及动物非正常死亡的真正元凶,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

本人认为:五行相克关系则表示人体感染病菌后病菌引发病理反应的转移过程。五行相克关系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本人破解″金″为肺部的解剖图形,″木″表示十二经络全身分布图,即全身血管的分布图。″土″为肝脏的解剖图形,″水″为两个肾脏及泌尿系统的解剖图形,″火″为心脏的解剖图形。

因此,本人认为:金克木:病菌通过呼吸道感染肺部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系统,在手、脚、头的毛细血管末端滞留。尤其是上呼吸道的病菌容易进入脑部毛细血管。

木克土:血液中的病菌转移并停留在肝脏中繁殖,使肝脏出现实质性病理变化。

土克水:侵犯肝脏后,病菌下一个引起病理变化的是肾脏。

水克火:肾脏出现实质性病理变化后,就轮到心脏出现实质性病理变化。

火克金:当心脏出现病理变化后,最后才是肺部出现实质性病变。这是因为肺部是个开放的器官,内面的氧气含量最丰富,厌氧菌对它的破坏力小,这也说明病人往往最后是死于呼吸衰竭。

所以本人确定:中国古代医家发现厌氧菌(包括真菌)的病理转移过程为:呼吸道感染(进入动脉)→全身血液循环(头、手、脚毛细血管末端)→肝静脉→肾静脉→心脏→肺静脉。《伤寒论》的三阳三阴六经辨证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的路径来论述的。因此治疗疾病也应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确定治疗方案。首先,各种病菌通过空气进入上呼吸道的动脉,人体表现为感冒,所以积极治疗感冒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关键。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发病急,去病也快,因为它们无法在静脉中生存繁殖。只有各种厌氧菌才能在静脉中生存繁殖,而厌氧菌中只有真菌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真菌才是导致各种慢性病的主要因素。

本发明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破解也得到了现代西方医学的验证。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专利:《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中详细论述了现代西方医学对真菌的研究成果。

在专利20151080777.3的说明书第【0043】段记载:近些年来,随着西方医学界对感染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深部真菌感染疾病的不断研究表明,念珠菌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市念珠菌病、肾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心内膜炎、骨髓和关节炎、脑膜炎,甚至波及多个脏器导致严重的播散性念珠菌病。这些研究证明了本人对″五行相克″的破解是正确的。

其说明书【0044】段记载:近些年的医学研究也证明曲霉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吸入空气中的孢子,曲霉孢子随呼吸进入鼻窦和肺,萌发产生菌丝进入细胞质变,曲霉嗜好侵入血管。这个研究也证明了本人对″金克木″的解析:病菌通过呼吸道感染肺部和鼻窦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系统,在手、脚、头的毛细血管末端滞留,尤其是上呼吸道的病菌容易进入脑部毛细血管,常有头痛、鼻塞等症状,与中医的风寒感冒症状非常相似。

其说明书【0045】段记载:近些年的医学研究也证明隐球菌病、毛霉病等真菌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皮肤,可导致系统性隐球菌病;鼻脑毛霉病、肺毛霉病、胃肠毛霉病、播散性毛霉病等。

其说明书【0046】段记载:近些年的医学研究表明真菌深部感染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其影像学检查提示局灶损害影像与细菌感染、结核、肿瘤等影像不具特异性。获得病原学证据是鉴别诊断的关键。这些西方医学的研究成果具体参见由齐俊英、田德英主编的《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

因此现代医学对深部真菌感染疾病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本人对″阴阳五行″理论和″湿邪″、″寒邪″的破解是正确的,也证明本人认为″风寒感冒″则是指传染了来自空气中的霉菌引起的感冒的推论是正确的。也证明本人认为的:从″湿毒症″到″寒症″的过程是从浅部感染真菌到深部真菌感染的病理变化过程,也是霉菌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也是霉菌导致癌症的过程,现代西方医学对真菌的研究可以证明本人的推论是正确的。

《皮肤性病学》也已证实念珠菌可通过外源或内源途径引起皮肤、粘膜和内脏、骨骼、脑的感染。现代医学认为白色念珠菌是人体正常寄生菌群之一,是条件致病菌,而且认为白色念珠菌在正常条件下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本人认为这是错误的,它并没有静止,而是一直在缓慢的腐蚀我们的全身。只是当抵抗力下降时,它由潜伏变为活跃,使症状明显。也就是说癌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期间改变霉菌的生存条件,就可以延长癌变的时间。

因此现有的技术背景是:现代西方医学的观点认为:真菌感染归属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真菌是癌症、免疫缺陷、器官移植等患者的二重感染,是并发症的关系,真菌是条件致病菌。

本发明的创造性和新颖性是:本人通过对″阴阳五行″的破解,认为真菌才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和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不只是单纯的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也不是癌症、免疫缺陷、器官移植等患者的二重感染或并发症的关系。而且本人还认为目前人们所认为的那些致癌因素其实是诱发因素,也就是外因。当外因损伤人体的组织、细胞、血液、器官时,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在缺氧的状态下,诱发体内的真菌在受损部位大量繁殖而引发各种疾病,并进一步导致癌症。

所以本申请人认为现代西方医学认为的真菌只是感染性疾病的一个小分支的观点有缺陷,现代西方医学认为真菌与癌症的关系是二重感染的关系、是并发症的关系、真菌是条件致病菌的观点也有局限性。本发明的创造性在于:认为癌变其实就是霉变,癌症就是真菌从量变到质变的病理变化过程,当真菌在人体内繁殖的病理变化过程反映的临床症状就是各种慢性疾病,所以得出创造性结论就是真菌就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和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就像发酵的原理一样,一开始是各种病菌并存,但能够在静脉中生存的只有厌氧菌,而各种厌氧菌中只有真菌的生命力最强,破坏力也最强,癌变就是真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量变过程中体现的临床症状就是各种慢性疾病的症状。当出现癌症症状时,体内只有真菌占绝对主导地位。因此真菌是导致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真菌也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因此本人从″湿邪″是以真菌(霉菌)为主的各种厌氧菌而推导出″祛湿剂″有抗真菌(霉菌)的作用,而″祛湿剂″的代表方为平胃散。现有技术背景中医《方剂学》认为平胃散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现代中医运用平胃散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而本申请人受破解《五行学》的启发认为古人所说的″脾为土″指的″土″实质是肝脏的解剖图形,古人所说的″脾胃″指的是包括肝脏、胆囊、脾脏、胰脏、胃在内的消化系统。因此也就推导出平胃散除了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外,还可以治疗肝、胆、脾、胰等内脏疾病。进一步推导出平胃散可以治疗肝、胆、脾、胰等内脏因感染真菌而导致的各种疾病。

本申请受霉菌喜酸厌碱的特性启发,得出生物碱是抗霉菌的主要化学成分,又受中医″芳香化湿、辛以化湿、温以化寒″的启发,得出挥发油也是抗霉菌的化学成分。

所以本发明提供的药品或保健品的创造性和新颖性表现在:平胃散为原料药组成的药品的药理作用之一是抗真菌的药品,尤其是治疗肝、胆、脾、胰等内脏感染真菌(霉菌)导致的各种疾病的药物,方中各种原料药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和挥发油。

所以本发明的创造思路是把古代中医理论与现代西方医学理论对接,使古代中医理论与现代西方医学理论两者之间得到相互验证,使古代中医理论与现代西方医学理论融会贯通,更使古代中医理论向现代科学理论前进了一步。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研究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谈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许多工艺是如何运用技术,如何生产,各原料的剂量配比等等,但没有说明这些技术的应用原理。因此李约瑟研究所认为中国是技术发达,科学并没有跟上,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技术而不是科学。因为科学与技术的内涵是不一样的。科学是以实验和数学为代表的一整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形而上学,是抽象的。而技术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中国传统医学也是如此,一直未能说明中医中药的应用原理,因为中国传统医学不能说明各种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也不能说明其药用原理,也不能说明各种植物联合用药的机理和药理。而本发明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对致病因素是霉菌的破解,使医学上许多难题都能得到合理地符合逻辑的解析,说明了中医中药的应用原理,所以说本发明使古代中医理论向现代科学理论前进了一步。

技术效果

传统经方平胃散已被临床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本发明提供的药品或保健品是在传统经方平胃散为基础的原料药的提取物,提取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各自的挥发油和生物碱混合制药,因每味原料药中含有的生物碱和挥发油它们的共性是抗(霉菌)真菌作用,但不同原料药中的生物碱和挥发油又各自有自己的特性,可以靶向作用于不同的脏器组织。将均具有抗霉菌作用的生物碱和(或)挥发油联合使用,达到团队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扩大抗菌谱,而且本发明提供的药品化学成分明确,相比传统的制药方法,其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