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用病人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2607发布日期:2019-04-09 22:1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内科用病人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内科用病人护理床。



背景技术:

病人患病后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对于患有内科疾病的病人来说,有些病人的身体特别虚弱,无法独立行走,甚至都不能久座,对这类病人进行检查时,通常需要使用可移动的推床对病人进行转移,在从病房到检查室的往返过程中,病人会被多次转移,每次转移病人都是先将病人抬起,然后再将病人放在相应的病床、检查床或推床上,由于病人太为虚弱,一般不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转移,因此搬抬病人往往需要多个护理人员共同操作,占用太了多人力,同时,多个护理人员挤在一起,也不方便搬抬病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搬抬病人的次数、方便转移病人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包括前后左右对应设置的支撑腿(3),相邻的支撑腿(3)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梁(6),支撑梁(6)位于支撑腿(3)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支撑梁(6)上面架设有活动床板(5),沿活动床板(5)前后长度方向设置的左右支撑梁(6)上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中部向下弯曲凹陷的连接梁(10),连接梁(10)内部围成的空间为凹槽(11),左右支撑梁(6)均分别断开,左右连接梁(10)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右支撑梁(6)的断开点处,凹槽(11)带有向上的开口,活动床板(5)下面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辊(7),转辊(7)沿活动床板(5)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转辊(7)的左右长度大于前后支撑梁(6)的左右宽度,转辊(7)与连接梁(10)的凹槽(11)相对应,活动床板(5)相对于左右支撑梁(6)运动时,转辊(7)沿左右支撑梁(6)行进,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支撑梁(6)上时,转辊(7)位于连接梁(10)的凹槽(11)内。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10)下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板(5)下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吊板(9),左右吊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通轴(8),通轴(8)沿活动床板(5)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转辊(7)相对旋转连接在通轴(8)外。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10)为开口向上的“V”形。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10)为开口向上的“U”形。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10)为开口向上的圆弧形。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10)位于所述左右支撑梁(6)的前部,所述转辊(7)位于所述活动床板(5)的前部。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板(5)上面固定连接有前后左右对应设置的把手(4)。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为开口向下的“U”形,把手(4)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活动床板(5)相连接。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支撑腿(3)之间还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固梁(2),加固梁(2)位于支撑腿(3)的中下部,所述连接梁(10)与加固梁(2)之间固定连接竖向设置的支撑柱(1)。

本实用新型对原有的病床进行了改进,将床板由于原来的固定式结构设计成活动床板,在病人从病床和推床之间的转移中,病人可以一直躺在活动床板上,活动床板和病人同时被转移,因此减少了单独对病人的搬抬次数。而且,只需要两个成年人护理人员便能进行对病人的转移,操作使用方便,省时省工,医护人员不再是拥挤在一起,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位置,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支撑腿、支撑梁和加固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活动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支撑柱;2、加固梁;3、支撑腿;4、把手;5、活动床板;6、支撑梁;7、转辊;8、通轴;9、吊板;10、连接梁;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内科用病人护理床,包括前后左右对应设置的支撑腿(3),相邻的支撑腿(3)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梁(6),支撑梁(6)位于支撑腿(3)的上端,支撑梁(6)上面架设有活动床板(5),沿活动床板(5)前后长度方向设置的左右支撑梁(6)上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中部向下弯曲凹陷的连接梁(10),连接梁(10)内部围成的空间为凹槽(11),左右支撑梁(6)均分别断开,左右连接梁(10)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右支撑梁(6)的断开点处,凹槽(11)带有向上的开口,活动床板(5)下面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辊(7),转辊(7)沿活动床板(5)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转辊(7)的左右长度大于前后支撑梁(6)的左右宽度,转辊(7)与连接梁(10)的凹槽(11)相对应,活动床板(5)相对于左右支撑梁(6)运动时,转辊(7)沿左右支撑梁(6)行进,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支撑梁(6)上时,转辊(7)位于连接梁(10)的凹槽(11)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梁(10)下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活动床板(5)下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吊板(9),左右吊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通轴(8),通轴(8)沿活动床板(5)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转辊(7)相对旋转连接在通轴(8)外。连接梁(10)为开口向上的“V”形、“U”形或圆弧形。连接梁(10)位于所述左右支撑梁(6)的前部,所述转辊(7)位于所述活动床板(5)的前部。

活动床板(5)上面固定连接有前后左右对应设置的把手(4)。把手(4)为开口向下的“U”形,把手(4)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活动床板(5)相连接。相邻的支撑腿(3)之间还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固梁(2),加固梁(2)位于支撑腿(3)的中下部,所述连接梁(10)与加固梁(2)之间固定连接竖向设置的支撑柱(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