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纱布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857发布日期:2019-02-10 23:41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气切纱布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具体涉及一种气切纱布固定器。



背景技术:

气切病患术后需长时间置入气切管,由于气切管外端与空气直接接触,为降低气道感染几率和增加气道湿化效果,治疗过程中需在其上加覆纱布遮盖并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医护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发现:临床气切病患的气切管遮盖纱布缺乏有效的固定方式,患者翻身或躁动时纱布易脱落;另外,生活自理的喉癌病患术口处遮盖纱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病患无法适应,影响生存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卫生的气切纱布固定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切纱布固定器 ,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夹片、下夹片,所述上夹片与下夹片一侧相连且大小相同;所述上夹片居中设置有上通孔,所述下夹片居中设置有下通孔,所述上通孔与下通孔大小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上夹片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下夹片设置有与定位孔分别对应的锥钉;所述上夹片、下夹片之间设置有纱布;所述下夹片设置有系绳。

本实用新型的上夹片与下夹片一侧相连,另一侧可开合,方便置入纱布。上夹片、下夹片叠合后,锥钉贯穿纱布并与定位孔连接固定,其能有效伸展并固定纱布。系绳用于本实用新型在病患颈脖处固定,其拆换方便,松紧度可任意调整。使用时,病患颈部外露的气切管顶端经上通孔、下通孔处向外突起,前期固定的纱布则严密覆盖于气切管顶端,其能有效保护外置气道。

优选的,所述上夹片、下夹片、上通孔、下通孔均设置为椭圆形;所述系绳设置在下夹片的长轴两端;所述上夹片、下夹片为硅胶材质。本实用新型的上夹片、下夹片、上通孔、下通孔均为椭圆形设置 ,使用时,其对病患颈部上下活动影响最小,与病患颈部接触时更贴合且易于整理、外形整洁。上夹片、下夹片为硅胶制成,其材质无毒、柔软,可显著降低病患不适感。

优选的,所述系绳为棉线且与下夹片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系绳为棉质材料,其与病患皮肤接触无刺激,适于长期使用;系绳活动设置便于系绳污染后及时调换,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方便、卫生。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便于纱布调换,安全、卫生;

3、纱布夹持紧固,不易松脱;

4、系绳固定后松紧度可任意调整;

5、显著降低不适感,病患易于接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切纱布固定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夹片1、下夹片2,所述上夹片1与下夹片2一侧相连且大小相同;所述上夹片1居中设置有上通孔1a,所述下夹片2居中设置有下通孔2a,所述上通孔1a与下通孔2a大小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上夹片1设置有若干定位孔1b,所述下夹片2设置有与定位孔1b分别对应的锥钉2b;所述上夹片1、下夹片2之间设置有纱布4;所述下夹片2设置有系绳3。

所述上夹片1、下夹片2、上通孔1a、下通孔2a均设置为椭圆形;所述系绳3设置在下夹片2的长轴两端;所述上夹片1、下夹片2为硅胶材质。

所述系绳3为棉线且与下夹片2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侧边相连的上夹片1、下夹片2开合即实现气切管覆盖纱布4的快速拆换,操作极为方便。上夹片1、下夹片2叠合的同时,锥钉2b插入各自对应的定位孔1b,实现纱布4的固定。紧绷固定的纱布4对气切管外口遮盖,减少人工气道感染。

本实用新型置入的纱布4大小以所有锥钉2b都能接触为宜。

使用时,将纱布4置于上夹片1、下夹片2间,上夹片1、下夹片2叠合后实现纱布4的夹持,使用者在逐个将锥钉2b插入定位孔1b同时将纱布4展开并固定。之后,将外露纱布4压在气切管上、系绳3绕病患颈部一周打活结即完成操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卫生,实用性强;其实现了气切病患气切管遮盖纱布的有效固定且纱布拆换方便,具推广价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