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1810发布日期:2019-06-13 15:42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滑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滑板。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患者成集合倍数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也在成倍增加,尤其是介入手术患者在手术后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或者起搏器患者电极固定等问题,要绝对卧床,医务人员在术后搬运患者,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尤其介入手术,医务人员要背负沉重的铅衣工作,本身很疲惫劳累,加上搬运患者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文所提及一次性滑板解决了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由导管室DSA血管造影机至转运床,由转运床至病房中间的搬运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一次性滑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滑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滑板,包括光滑塑料层、无纺布层和护理垫,所述无纺布层设置于光滑塑料层顶部,所述护理垫设置于无纺布层顶部,所述光滑塑料层和无纺布层边缘设有包边,所述包边外部设有防滑层,所述包边上开设有把手孔,所述包边外侧设有绑紧带,所述包边四角设有加强拉紧带,所述加强拉紧带一端设有连接挂钩,所述无纺布层两侧设有第一粘接层,所述护理垫边缘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底部两侧设有第二粘接层。

优选的,所述光滑塑料层和无纺布层粘接连接,所述光滑塑料层和无纺布层均设置为多块,多块光滑塑料层和无纺布层分别对应人的肩部、腰部、臀部和下肢,多块光滑塑料层和无纺布层通过粘接布拼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护理垫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内部设有内衬,所述外套由无纺布材料制成,所述内衬由吸水棉制成。

优选的,所述包边和隔离层均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包边截面设置为U形。

优选的,所述防滑层由无纺布材料制成,所述防滑层和加强拉紧带均设置为褶皱状。

优选的,所述绑紧带设置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包边两侧,所述把手孔设置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包边两侧,所述把手孔与人的肩部和臀部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接层长度大于第二粘接层,所述护理垫与无纺布层通过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粘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光滑塑料层的设置能够方便滑板转移时减小摩擦,转移快速省力;无纺布层的设置,使滑板顶部摩擦较大,方便放置病人,避免病人滑动;护理垫的设置,一方面透气性好,避免病人因滑板不透气而出汗,因不透气而难受,另一方面吸水性好,能够吸取病人流出的血液;把手孔的设置能够使滑板转移时方便固定拉动,避免病人二次创伤;多块光滑塑料层和无纺布层分别对应人的肩部、腰部、臀部和下肢,多块光滑塑料层和无纺布层通过粘接布拼接连接,方便滑板使用完成后能够分块拆卸,避免病人整体抬起拆卸滑板,影响病人舒适度以及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整个滑板使用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易于学习,家属能快速掌握;能够节省人力,可单人操作,多人操作;转运过程快,不用在多人抬、抱转运患者,患者由转运床至病床速度快,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光滑塑料层、2无纺布层、3护理垫、4包边、5防滑层、6把手孔、7绑紧带、8加强拉紧带、9连接挂钩、10第一粘接层、11隔离层、12第二粘接层、13外套、14内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一次性滑板,包括光滑塑料层1、无纺布层2和护理垫3,所述无纺布层2设置于光滑塑料层1顶部,所述护理垫3设置于无纺布层2顶部,所述光滑塑料层1和无纺布层2边缘设有包边4,所述包边4外部设有防滑层5,所述包边4上开设有把手孔6,所述包边4外侧设有绑紧带7,所述包边4四角设有加强拉紧带8,所述加强拉紧带8一端设有连接挂钩9,所述无纺布层2两侧设有第一粘接层10,所述护理垫3边缘设有隔离层11,所述隔离层11底部两侧设有第二粘接层12。

所述光滑塑料层1和无纺布层2粘接连接,所述光滑塑料层1和无纺布层2均设置为多块,多块光滑塑料层1和无纺布层2分别对应人的肩部、腰部、臀部和下肢,多块光滑塑料层1和无纺布层2通过粘接布拼接连接,方便滑板使用完成后能够分块拆卸,避免病人整体抬起拆卸滑板,影响病人舒适度以及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护理垫3包括外套13,所述外套13内部设有内衬14,所述外套13由无纺布材料制成,所述内衬14由吸水棉制成,吸水棉透气性好,避免病人因滑板不透气而出汗,因不透气而难受,并且吸水棉吸水性好,能够吸取病人流出的血液,所述包边4和隔离层11均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包边4截面设置为U形,有利于避免护理垫3吸血后,病人转移过程中挤压护理垫3,将血液压出包边4外部污染转移床,所述防滑层5由无纺布材料制成,所述防滑层5和加强拉紧带8均设置为褶皱状,有利于增强包边4以及加强拉紧带8的强度,避免在拉动滑板的过程中损坏包边4和加强拉紧带8,造成整个滑板的损坏,影响使用以及病人快速转移,褶皱状的防滑层5和加强拉紧带8能够增强拉动滑板时与手的摩擦力,使拉动快速,稳定,所述绑紧带7设置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包边4两侧,所述把手孔6设置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包边4两侧,所述把手孔6与人的肩部和臀部相对应,当拉取滑板转移病人时,通过把手孔6固定病人肩部和臀部两侧,能够拖住病人的肩部和臀部,避免肩部和臀部造成二次创伤,所述第一粘接层10长度大于第二粘接层12,所述护理垫3与无纺布层2通过第一粘接层10和第二粘接层12粘接连接,方便根据病人的身高,调整护理垫3的位置,使护理垫3放置在病人肩部和臀部下方,使用方便。

本实用工作原理:安装时,根据病人的身高,调整护理垫3的位置,使护理垫3放置在病人肩部和臀部下方,可通过加强拉紧带8上的连接挂钩9以及绑紧带7将整个滑板与底部病床固定,防止滑板滑动。

使用时,首先,把转运床的高度升降到和病床、DSA血管造影机手术台一样的高度,推车紧靠病床或DSA血管造影机手术台,病人从DSA血管造影机手术台至转运床,或由转运床至病床时,将转运床与DSA血管造影机或病床紧靠仪器,调整高度,锁死固定两张床,可用多种运转方式转移病人:

a.单人转运:接收床侧站一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肩下和臀下对应的把手孔6,嘱患者放松,勿用力,跟着滑板移动移动,直接将患者向接收床方向拉拽即可,如位置不合适,可左右前后拉拽调整;

b1.双人转运:接收床侧站两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肩下和腰下的位置对应的把手孔6,另一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臀下和下肢的位置对应的把手孔6,嘱患者放松,勿用力,跟着滑板移动移动,直接将患者向接收床方向拉拽即可,如位置不合适,可左右前后拉拽调整;

b2.双人转运:接收床侧站一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肩下和腰下的位置对应的把手孔6,转运床侧站一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肩下和腰下的位置对应的把手孔6,嘱患者放松,勿用力,跟着滑板移动移动,直接将患者向接收床方向拉拽即可,如位置不合适,可左右前后拉拽调整;

c.三人转运:a、接收床侧站两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肩下和腰下的位置对应的把手孔6,另一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臀下和下肢的位置对应的把手孔6,最后一人可兜住患者的双脚,嘱患者放松,勿用力,跟着滑板移动移动,直接将患者向接收床方向拉拽即可,如位置不合适,可左右前后拉拽调整;

d、接收床侧站两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肩下和腰下的位置对应的把手孔6,另一人手拉住患者身下滑板臀下和下肢的位置对应的把手孔6,最后一人站转运床一侧,双手拉住患者肩下、臀下滑板,嘱患者放松,勿用力,跟着滑板移动移动,直接将患者向接收床方向拉拽即可,如位置不合适,可左右前后拉拽调整。

患者转运至病床上后,转运滑板已无使用意义,此时可撤除,撤除方法如下:

介入手术大多患者清醒可配合,但穿刺股动脉、股静脉者双下肢制动,不可弯曲,可嘱患者双脚后跟使劲,略抬起屁股,也可嘱患者弯曲未穿刺一侧下肢,蹬床抬屁股。

由患者双下肢开始,略抬起患者双下肢,撤除双下肢对应的滑板,然后嘱患者双脚后跟使劲,略抬起屁股撤除臀下对应的滑板,也可嘱患者弯曲未穿刺一侧下肢,蹬床抬屁股撤除臀下对应的滑板,然后是撤除患者肩下对应的滑板,患者可配合,也可利用滑板薄滑特性直接抽去滑板,然后以医疗垃圾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