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832发布日期:2019-04-05 20:0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但是在穿刺操作过程中,穿刺针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当穿刺针出现晃动时会损伤患者的皮肤组织和血管,增加出血量,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并且介入装置本体的整体稳定性较低,不能够很好的贴合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在穿刺操作中流出的血液会污染手术台,增加感染的风险,给医护人员的手术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具备对穿刺针的固定效果更好和避免血液污染手术台的优点,解决了穿刺针的固定效果较差和血液污染手术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包括活动杆、套筒、透明罩、固定板和转动轴,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固定有透明罩,所述透明罩上表面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活动安装有穿刺针,所述套筒内壁固定有平行分布的限位块,所述套筒上端外壁对称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端一侧固定有夹持块,所述活动杆下端固定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一侧表面通过弹簧与套筒外壁弹性连接,所述固定板下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弹性布带,所述弹性布带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部开设有与透明罩相对应的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下表面固定有呈圆形分布的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透明罩上表面一侧插接有排血管,且透明罩采用玻璃材料设计。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内径大于穿刺针外壁直径。

优选的,所述夹持块与穿刺针表面弹性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块和限位块,达到了对穿刺针进行夹持和限位的效果,夹持块可将穿刺针进行夹持,同时限位块可对穿刺针进行限位,防止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穿刺针晃动的现象,从而损伤患者的皮肤组织和血管,增加出血量,将穿刺针进行夹持后可便于医护人员将导丝伸入穿刺针中,便于医护人员实施介入治疗,有效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杆和弹簧,达到了灵活控制夹持块的效果,弹簧通过弹力将活动杆沿着转动轴进行转动,能够使夹持块对穿刺针进行紧密的夹持,并且使用结束后可压缩弹簧,将夹持块与穿刺针表面脱离,便于医护人员将穿刺针取出,实际使用更加灵活。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板和弹性布带,达到了增加装置本体的稳定性的效果,通过弹性布带将固定板贴合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可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无需通过医护人员手持装置本体来维持稳定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穿刺针;2、活动杆;3、套筒;4、限位块;5、透明罩;6、弹性布带;7、橡胶垫;8、固定板;9、排血管;10、弹簧;11、固定块;12、夹持块;13、魔术贴;14、按压板;15、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包括活动杆2、套筒3、透明罩5、固定板8和转动轴15,固定板8上表面固定有透明罩5,固定板8内部开设有与透明罩5相对应的孔,透明罩5上表面一侧插接有排血管9,且透明罩5采用玻璃材料设计,便于医护人员看清穿刺部位,和便于对流出的血液进行收集,排血管9一端连接有收集袋,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透明罩5上表面固定有套筒3,套筒3内部活动安装有穿刺针1,穿刺针1介入患者血管和组织内部后,可将导丝沿着穿刺针1内部伸入血管和组织内部,对血管和组织内部定向的治疗,治疗后的创伤口减小,恢复较快,套筒3内壁固定有平行分布的限位块4,限位块4内径大于穿刺针1外壁直径,套筒3上端外壁对称安装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内通过转动轴15转动安装有活动杆2,活动杆2上端一侧固定有夹持块12,夹持块12与穿刺针1表面弹性接触,夹持块12可将穿刺针1进行夹持,同时限位块4可对穿刺针1进行限位,防止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穿刺针1晃动的现象,从而损伤患者的皮肤组织和血管,增加出血量,将穿刺针1进行夹持后可便于医护人员将导丝伸入穿刺针1中,便于医护人员实施介入治疗,有效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效果,活动杆2下端固定有按压板14,按压板14一侧表面通过弹簧10与套筒3外壁弹性连接,在调节夹持块12的位置时,弹簧10通过弹力将活动杆2沿着转动轴15进行转动,能够使夹持块12对穿刺针1进行紧密的夹持,并且使用结束后可压缩弹簧10,将夹持块12与穿刺针1表面脱离,便于医护人员将穿刺针1取出,实际使用更加灵活,有效降低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穿刺针1损伤患者血管和皮肤组织,而增加出血量的现象,确保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固定板8下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弹性布带6,弹性布带6通过魔术贴13活动连接,通过弹性布带6将固定板8贴合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可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无需通过医护人员手持装置本体来维持稳定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固定板8下表面固定有呈圆形分布的橡胶垫7,橡胶垫7增加了透明罩5的密封性,防止血液流淌至患者皮肤的其他部位,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

工作原理:将固定板8防止在患者需要介入治疗部位的皮肤表面,弹性布带6通过魔术贴13进行粘连,将固定板8进行固定,同时将排血管9连接至收集袋,对血液进行收集,夹持块12可将穿刺针1进行夹持,同时限位块4可对穿刺针1进行限位,防止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穿刺针1晃动的现象,从而损伤患者的皮肤组织和血管,增加出血量,将穿刺针1进行夹持后可便于医护人员将导丝伸入穿刺针1中,便于医护人员实施介入治疗,有效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在调节夹持块12的位置时,弹簧10通过弹力将活动杆2沿着转动轴15进行转动,能够使夹持块12对穿刺针1进行紧密的夹持,并且使用结束后可压缩弹簧10,将夹持块12与穿刺针1表面脱离,便于医护人员将穿刺针1取出,实际使用更加灵活,有效降低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穿刺针1损伤患者血管和皮肤组织,而增加出血量的现象,确保了介入治疗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