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117发布日期:2019-05-31 21:3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



背景技术:

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悬垂,如见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则为足下垂。足下垂患者是由于神经根(腓总神经、脚神经、坐骨神经腰骶神经根、大脑神经均可能)长期严重受压,神经根表面压力超过50mmHg持续2分钟即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而在100mmHg以上即可导致脚周围神经损伤、脊髓运动神经损伤、肌营养不良和关节屈曲畸形,进而增加了僵硬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结构发生活化而发生了生物力学变化,软组织缺损或瘢痕牵拉于某一位置。

目前预防脊髓神经损伤病人足下垂问题国内还是使用的“丁”字鞋,既导致病人不适,又容易导致压疮;国外及香港使用较先进材料和技术解决了以上难题,但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此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设计有防垂足的足底位,防压疮的悬空位,还能调节脚掌长度以及小腿高度,以适应脚掌大小不同和身高不同的患者,用于临床既可以预防足下垂,又可预防足跟部的压疮,预防假体脱位,以及利于康复锻炼,还可以通过电动小马达自动拉紧脚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包括脚掌支撑板,脚踝护板,小腿固定板,皮带,滚轮,脚尖护板,长度调节板,高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掌支撑板呈凹槽状,内部表面设有海绵垫,脚掌支撑板的底面内设有中空夹层,所述的脚尖护板与长度调节板固定连接,长度调节板可插入所述的中空夹层内来回移动,长度调节板的一侧设有盲孔,脚掌支撑板一侧的前端设有单一通孔,单一通孔内设有插销,插销通过单一通孔插入长度调节板的盲孔内,脚掌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绷带,第一绷带一端与脚掌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端,通过尼龙粘扣与脚掌支撑板另一侧贴合,所述的脚踝护板呈凹槽状,内部表面设有海绵垫,上面设有第二绷带,脚踝护板下部设有椭圆通孔,顶部中间设有向下的长方形盲孔,与所述的脚掌支撑板通过弹力带相连,所述的小腿固定板呈凹槽状,内部表面设有海绵垫,上面设有第三绷带,底面固定有高度调节板,高度调节板上均匀排列着通孔,可插入脚踝护板上的长方形盲孔内,小腿固定板两侧设有滚轮,滚轮与脚掌支撑板通过皮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脚踝护板背面有弹簧插销,插销位于脚踝护板内部的中间段套有弹簧,弹簧插销可穿过高度调节板上的通孔锁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小腿固定板两侧的内部嵌有电动小马达,电动小马达通过电线串联在一起,电动小马达连接有滚轮,在小腿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双向开关,背面设有电池槽,装有一对五号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设计有防垂足的足底位,防压疮的悬空位,还能调节脚掌长度以及小腿高度,以适应脚掌大小不同和身高不同的患者,用于临床既可以预防足下垂,又可预防足跟部的压疮,预防假体脱位,以及利于康复锻炼,还可以通过电动小马达自动拉紧脚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A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B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脚掌支撑板,2-弹力带,3-第二绷带,4-脚踝护板,5-小腿固定板,6-滚轮,7-双向开关,8-皮带,9-脚尖护板,10-长度调节板,11-插销,12-第一绷带,13-椭圆通孔,14-高度调节板,15-电池槽,16-弹簧插销,17-通孔,18-弹簧,19-电动小马达,501-第三绷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足部护理用具,包括脚掌支撑板1,脚踝护板4,小腿固定板5,皮带8,滚轮6,脚尖护板9,长度调节板10,高度调节板14,所述的脚掌支撑板1呈凹槽状,内部表面设有海绵,脚掌支撑板1的底面内设有中空夹层,所述的脚尖护板9与长度调节板10固定连接,长度调节板10可插入所述的中空夹层内来回移动,长度调节板10的一侧设有盲孔,脚掌支撑板1一侧的前端设有单一通孔,单一通孔内设有插销11,插销11通过单一通孔插入长度调节板10的盲孔内,脚掌支撑板1上设有第一绷带12,第一绷带12一端与脚掌支撑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端,通过尼龙粘扣与脚掌支撑板1另一侧贴合,所述的脚踝护板4呈凹槽状,上面设有第二绷带3,脚踝护板4下部设有椭圆通孔13,顶部中间设有向下的长方形盲孔,与所述的脚掌支撑板1通过弹力带2相连,所述的小腿固定板5呈凹槽状,上面设有第三绷带501,底面固定有高度调节板14,高度调节板14上均匀排列着通孔17,可插入脚踝护板4上的长方形盲孔内,小腿固定板5两侧设有滚轮6,滚轮6与脚掌支撑板1通过皮带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脚踝护板4背面设有弹簧插销16,弹簧插销16位于脚踝护板4内部的中间段套有弹簧18,弹簧插销16可穿过高度调节板14上的通孔17锁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小腿固定板5两侧的内部嵌有电动小马达19,电动小马达19通过电线串联在一起,电动小马达19连接滚轮6,在小腿固定板5的一侧设有双向开关7,背面设有电池槽15,装有一对五号电池。

使用本装置对患者治疗时,将患者的脚以及小腿放置于装置之内,拔出插销11,将脚尖护板9调节至脚掌合适的长度,插入插销11固定脚尖护板9的位置,可适用脚掌不同大小的患者,此时,贴合第一绷带12,将脚掌固定在脚掌支撑板1上,再将脚踝护板4上的第二绷带3贴合,脚踝护板4可固定于脚踝处,脚踝护板4后面的椭圆通孔13可使脚踝处悬空从而防止压疮,脚掌支撑板1和脚踝护板4之间连接的弹力带2可保证脚掌能自由活动,还能对脚掌施加一定的拉力,此时,把弹簧插销16向外拉,小腿固定板5可通过高度调节板14上下移动,将小腿固定板5移动至一个合适的位置,放开弹簧插销16,弹簧插销16能自动插进高度调节板14的通孔17内,从而固定小腿固定板5的高度,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然后把第三绷带501贴合,将小腿固定板5固定于小腿上,此时,整个装置已经固定于患者的脚掌以及小腿上,装置内部的海绵垫可使患者脚掌及腿部感到舒适,然后将小腿固定板5侧边的双向开关7往上调节,内部的电动小马达19可同时转动带动皮带8牵拉脚掌向上运动,当脚掌运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关闭双向开关7使脚掌固定从而治疗患者足下垂,治疗完毕后,将双向开关7向下调节,电动小马达19会反向旋转,放松脚掌,再打开绷带,取下装置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