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热灌注装置及其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4003发布日期:2019-05-03 19:4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膀胱热灌注装置及其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膀胱热灌注装置及其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特点是:高复发,低进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主要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后复发率高,TURBT术后一年内有20%--70%的患者复发,而TURBT术后采用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预防复发的手段。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是在膀胱灌注治疗的基础上将热疗和化疗综合性地结合在一起,给予膀胱内灌注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化疗药物,此装置能有效地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化疗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然而,传统的膀胱热灌注装置中,加热罐通常固定在特定位置,操作者在操作时,可能需要弯腰或蹲下,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操作便利性的膀胱热灌注装置及其升降机构。

一种升降机构,包括:

升降组件,设置于机壳上,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源、驱动轴及升降块,所述驱动源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轴使所述升降块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及

升降平台,固定于所述升降块上,随所述升降块的移动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升降座、防尘带、上滚轴及下滚轴,所述升降组件位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升降平台通过所述升降座固定于所述升降块上,随所述升降块的移动而移动,所述上滚轴及所述下滚轴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的内部,所述防尘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升降座上,所述防尘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上滚轴与所述下滚轴后固定于所述升降座上,所述升降座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机壳上的滑槽外露于所述机壳,所述防尘带贴靠在机壳的内侧壁上以遮挡所述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为电机,所述驱动轴为丝杠,所述升降块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丝杠上,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升降块能够相对于所述丝杠转动以实现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为气缸,所述驱动轴为活塞杆,所述升降块固定于所述活塞杆上,所述气缸能够驱动所述活塞杆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升降块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为电机,所述驱动轴为直线导轨,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块沿所述直线导轨作升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支撑架及滑轨,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升降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行程开关触发片、上光电开关及下光电开关,所述行程开关触发片设置于所述升降块上,所述上光电开关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下光电开关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上光电开关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座为中空状,所述升降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升降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防尘带绕过所述上滚轴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及所述第二贯穿孔后绕过所述下滚轴,所述升降座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升降块上,所述升降座的相对侧朝向于所述滑槽,且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相对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升降座上,所述升降座的相对侧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坦克链,所述坦克链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壳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一种膀胱热灌注装置,包括:

机壳;

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及

加热罐,承载于所述升降平台上。

上述膀胱热灌注装置及其升降机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时,加热罐放置在升降平台上,升降平台固定于升降块上,驱动源通过驱动轴使升降块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开始治疗前,操作者一般处于站立状态,此时希望加热罐的高度较高,可以通过驱动源带动驱动轴动作,使升降块上升至较高高度,避免操作者弯折或下蹲,提高操作者操作的舒适性。治疗时,患者一般处于躺卧状态,此时希望加热罐的高度较低,比病床的高度更低,从而便于经连接管路引导膀胱中的治疗液体在重力及虹吸的作用下,更加顺畅的回流到加热罐中。因此,可以通过升降机构实现升降平台的升降,进而带动加热罐的升降运动,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膀胱热灌注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膀胱热灌注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膀胱热灌注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升降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升降座与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升降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一实施方式中的膀胱热灌注装置10,主要用于给予膀胱内灌注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化疗药物,此装置能有效地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化疗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体地,膀胱热灌注装置10主要包括机壳100、升降机构200(如图5及图6所示)及加热罐(图未示)。

机壳100的中部形成有容置腔100a,容置腔100a贯穿机壳100的相对两侧面,因此使用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容置腔100a内的零部件,以及能够直接通过手来操作位于容置腔100a内的零部件。机壳100的内部呈中空状,因此,机壳100的内部形成置物腔100b,机壳100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10,滑槽110与容置腔100a相连通。

机壳100的顶部还设置有触摸显示器120,可以通过触控该触摸显示器120,来实现对膀胱热灌注装置的人机交互操作,提高便利性。机壳100的底部还设置有转动轮130,以提高搬运时的便利性,更省时省力。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升降机构200包括升降组件210、防尘组件220及升降平台230,加热罐承载于升降平台230上。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去防尘组件220。升降组件210设置于机壳100上。具体地,升降组件210位于机壳100的内部。升降组件210包括驱动源211、驱动轴212及升降块213,驱动源211能够通过驱动轴212使升降块213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升降组件210还可以设置于机壳的外部。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源211为电机,电机可以为步进电机。驱动轴212为丝杠,升降块213可转动地设置于丝杠上,电机能够驱动丝杠转动,升降块213能够相对于丝杠转动以实现沿升降方向的往复移动。

升降组件210还包括电机固定座214,电机固定座214固定于机壳100的内部,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座214上。由于驱动轴212为丝杠,因此,升降组件210还包括丝杠底座215,丝杠底座215固定在机壳100的内部,丝杠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相连,另一端设置在丝杠底座215上。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丝杠不能直接受力,因此升降组件210还包括支撑架216及滑轨217,支撑架216固定于机壳100的内部,支撑架216滑轨217固定于支撑架216上,升降块213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217上。例如,支撑架21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电机固定座214及丝杠底座215上,支撑架216通过电机固定座214及丝杠底座215固定于机壳100上。因此,支撑架216可以用来支撑丝杠,防止丝杠直接受力。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源211还可以为气缸,对应地,驱动轴212为活塞杆,升降块213固定于活塞杆上,气缸能够驱动活塞杆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升降块213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源211还可以为电机,驱动轴212为直线导轨,电机能够驱动升降块213沿直线导轨作升降移动。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防尘组件220包括升降座221、防尘带222、上滚轴223及下滚轴224,升降座221固定于升降块213上,随升降块213的移动而移动。上滚轴223及下滚轴224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100的内部。例如,上滚轴223及下滚轴224可以通过紧固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100的内部。防尘带222的一端固定于升降座221上,防尘带222的另一端绕过上滚轴223与下滚轴224后固定于升降座221上。

防尘带222可以布料,也可以为皮带材质制成。因此,相较于传统折叠式的防尘结构,本实施例采用的防尘带222不会产生收缩,也就不会产生在收缩过程中会散开或无法紧密贴合滑槽110或者妨碍升降块213的运动的现象。同时,相较于折叠风琴式的封箱布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防尘组件220体积更小,符合小型化的需求。升降座221上具有安装部,安装部通过机壳100上的滑槽110外露于机壳100,防尘带222贴靠在机壳100的内侧壁上以遮挡滑槽110。

升降座221可以为方形的中空结构,升降座22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贯穿孔2215,升降座22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贯穿孔2216,防尘带222绕过上滚轴223后依次穿过第一贯穿孔2215及第二贯穿孔2216后绕过下滚轴224,升降座221的一侧固定于升降块213上,升降座221的相对侧朝向于滑槽110,且安装部位于相对侧上。因此,防尘带222被升降座221限位,能够一直保持贴靠在机壳100的内侧壁,并封闭滑槽110。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不被升降座限位。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升降座221包括顶板2211、底板2212及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213及第二侧板2214,第一侧板2213及第二侧板2214位于顶板2211与底板2212之间。顶板2211上开设有第一贯穿孔2215,底板2212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2215,防尘带222绕过上滚轴223后依次穿过第一贯穿孔2215及第二贯穿孔2216后绕过下滚轴224。第一侧板2213固定于升降块213上,第二侧板2214朝向于滑槽110,且安装部位于第二侧板2214上。因此,防尘带222的一侧固定于升降座221上,另一侧穿过升降座221,即防尘带222被升降座221限位,防止在轻微外力下内凹。例如,防尘带222可以紧固件固定于升降座221上。

升降平台230固定于安装部上,且位于机壳100外,升降平台230随升降座221的移动而移动。加热罐承载于升降平台230上,升降平台230位于容置腔100a内,对应地,加热罐也位于容置腔100a内。加热罐用于加热化疗药液,以保证进行膀胱热灌注时,药液处于特定的恒温状态。机壳100上与滑槽110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还可以形成导轨,升降平台230的另一侧与导轨相配合,导轨对升降平台230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防止升降平台230在升降的过程产生晃动。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200还包括安装座240,安装座240设置于升降座221上。第二侧板2214上开设有过孔2217,安装座240上安装有坦克链250,坦克链250的一端固定于机壳100上,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座240上。因此,坦克链250的一端随升降块213的升降而升降。升降平台230上的电路板通过线缆引出,线缆的一端从过孔2217中穿过,并拐入坦克链250中。增加了坦克链250,可以保证线缆的折弯半径不要过小,减少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升降座221及安装座240的结构,实现了线缆的过线需求,而不会对部件运动时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3至图6,升降机构200还包括行程开关触发片261、上光电开关262及下光电开关263,行程开关触发片261设置于升降块213上,上光电开关262设置于支撑架216上,下光电开关263设置于支撑架216上且位于上光电开关262的下方。上光电开关262用于进行上定位,下光电开关263用于下定位。

当升降块213进行升降运动时,行程开关触发片261可能会遮挡到上光电开关262或者下光电开关263,此时将产生一位置反馈信号,从而可以让控制器给电机发出停止或反转的命令。

请参阅图3,防尘组件220还包括松紧调节件225,松紧调节件225用于防尘带222的松紧。可以通过松紧调节件225来调整防尘带222的松紧,可以使得防尘带222被绷紧或松开,从而实现升降平台230在升降过程中,滑槽110都是处于被防尘带222完好的遮挡的状态。具体地,松紧调节件225可以为松紧调整螺母,通过拧动松紧调整螺母即可调整防尘带222的松紧。

上述膀胱热灌注装置10及其升降机构2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时,加热罐放置在升降平台230上,升降平台230固定于升降块213上,驱动源211通过驱动轴212使升降块213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开始治疗前,操作者一般处于站立状态,此时希望加热罐的高度较高,避免操作者弯折或下蹲;治疗时,患者一般处于躺卧状态,此时希望加热罐的高度较低,比病床的高度更低,从而便于经连接管路引导膀胱中的治疗液体在重力及虹吸的作用下,更加顺畅的回流到加热罐中。因此,可以通过驱动源211使驱动轴212动作,进而使升降块213沿升降方向上升或下降,带动升降平台230的上升或下降,以使承载于升降平台230上的加热罐上升或下降,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由于升降平台230固定于安装座240的安装部上,安装部通过机壳100上的滑槽110外露于机壳100,由于防尘带222的另一端绕过上滚轴223、贯穿升降座221、再绕过下滚轴224后固定于升降座221上,所以防尘带222可以始终贴靠在机壳100的内侧壁上,因此在升降过程中,防尘带222能够始终覆盖在滑槽110上,有效防止杂物或灰尘进入机壳100的内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