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后按压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8012发布日期:2019-05-15 22:5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采血后按压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血后按压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但拔针后常由于按压方法和时间不当引起疼痛、出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并不罕见。压迫止血常用棉球或棉签,在使用棉签止血时,又根据棉签与血管方向的不同分为直压法和横压法。有研究报道,止血效果较好的是棉球法和棉签直压法。但因直压法要求拔针后迅速、准确按压穿刺点的要求较难掌握,且棉签体积较小,按压过程中棉签易偏移皮肤穿刺点而致出血。横压法拔针时对于拔针后及时准确按压的要求不高,但缺点是棉签头直径较小,导致按压面积不足。棉球法克服了棉签本身的缺点,其体积大、按压范围广,显著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但缺点是操作上用手直接接触时,容易造成穿刺点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按压可靠、无需用手按压的采血后按压止血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采血后按压止血装置,包括条状止血带,其中:条状止血带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左带体、止血按压区和右带体,止血按压区的下表面设置有止血棉体,上部设置有一按压片,按压片由外金属环和内弹性片组成,内弹性片的外缘与外金属环的内环固定为一体,内弹性片向上凸起,内弹性片在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能弹性形变,变为向下凹下,从而压迫止血棉体,左带体和止血按压区之间固定有左弹性带,止血按压区和右带体之间固定有右弹性带,外金属环左侧伸入左弹性带中固定,外金属环右侧伸入右弹性带中固定。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左带体和右带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黏贴面,左带体和右带体能通过黏贴面黏贴在皮肤上。

上述的左弹性带的右侧设置有左插槽,外金属环的左侧插入左插槽中并能在左插槽中左右滑动,外金属环的左端设置有左凸起,左凸起能卡在左插槽中,使外金属环的左端无法从左插槽中滑脱。

上述的右弹性带的左侧设置有右插槽,外金属环的右侧插入右插槽中,并能在右插槽中左右滑动,外金属环的右端设置有右凸起,右凸起能卡在右插槽中,使外金属环的右端无法从右插槽中滑脱。

上述的内弹性片为金属片。

上述的左弹性带和右弹性带均由医用弹性绷带制作。

上述的当外金属环左端位于左插槽右端,外金属环右端位于右插槽左端时,条状止血带长10cm,宽2cm。

本实用新型的采血后按压止血装置,在止血按压区的下表面设置有止血棉体,止血棉体的面积显著大于棉签头,可以很好的按压在出血点上,止血棉体上方有一弹性片,弹性片按压后能向下弯曲,压迫止血棉体,使止血棉体压在出血点上,从而更好的对出血点施压,避免了用手按压导致的穿刺点污染的风险。设置的弹性带可以调节弹性片的按压强度,当弹性片按压力过大时,弹性带会被弹性片拉长,反之则会回缩一些,保证弹性片对止血棉体的压力处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按压止血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内弹性片没有压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弹性片压下后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条状止血带1、左带体2、黏贴面21、止血按压区3、止血棉体31、右带体4、按压片5、外金属环51、左凸起51a、右凸起51b、内弹性片52、左弹性带6、左插槽61、右弹性带7、右插槽7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采血后按压止血装置,包括条状止血带1,其中:条状止血带1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左带体2、止血按压区3和右带体4,止血按压区3的下表面设置有止血棉体31,上部设置有一按压片5,按压片5由外金属环51和内弹性片52组成,内弹性片52的外缘与外金属环51的内环固定为一体,内弹性片52向上凸起,内弹性片52在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能弹性形变,变为向下凹下,从而压迫止血棉体31,左带体2和止血按压区3之间固定有左弹性带6,止血按压区3和右带体4之间固定有右弹性带7,外金属环51左侧伸入左弹性带6中固定,外金属环51右侧伸入右弹性带7中固定。

实施例中,左带体2和右带体4的下表面设置有黏贴面21,左带体2和右带体4能通过黏贴面21黏贴在皮肤上。

实施例中,左弹性带6的右侧设置有左插槽61,外金属环51的左侧插入左插槽61中并能在左插槽61中左右滑动,外金属环51的左端设置有左凸起51a,左凸起51a能卡在左插槽61中,使外金属环51的左端无法从左插槽61中滑脱。

实施例中,右弹性带7的左侧设置有右插槽71,外金属环51的右侧插入右插槽71中,并能在右插槽71中左右滑动,外金属环51的右端设置有右凸起51b,右凸起51b能卡在右插槽71中,使外金属环51的右端无法从右插槽71中滑脱。

实施例中,内弹性片52为金属片。

实施例中,左弹性带6和右弹性带7均由医用弹性绷带制作。

实施例中,当外金属环51左端位于左插槽61右端,外金属环51右端位于右插槽71左端时,条状止血带1长10cm,宽2c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在采血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条状止血带1,将止血按压区3置于采血点,将左带体2和右带体4分别向两边拉,使外金属环51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左插槽61的右端和右插槽71的左端,然后通过黏贴面21贴在皮肤上,此时止血棉体31已经贴附在采血点,然后按压内弹性片52,使内弹性片52向下变形,压迫止血棉体31,使止血棉体31挤压变扁,同时对采血点施加更大的压迫力,保持对采血点的止血。当一定时间后,出血点止血后,将条状止血带1撕除即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