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水囊内固定抗渗出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1553发布日期:2019-05-15 23:05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无菌水囊内固定抗渗出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无菌水囊内固定抗渗出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病理情况下,出现腹腔积液,往往需要进行腹腔引流。目前,临床所采用的腹腔引流管多为导丝引导置入式的,需要缝针固定于腹壁皮肤上,存在腹腔积液外渗和皮肤腐蚀、损伤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菌水囊内固定抗渗出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水囊、水囊注水通道、注水端头、单向阀、卡接固定结构,在引流管体内部分靠近腹壁处,引流管体外面套设有一水囊,所述引流管管壁内设有水囊注水通道,所述水囊注水通道的前端开口位于水囊腔体内,所述水囊注水通道向后延伸进入连接在引流管体外部分的注水端头内,可在注水端头通过注水针向注水通道注水;所述引流管腹壁外侧部分设有卡接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引流管;所述水囊在不膨胀的自然状态下,后部为竖直壁面,与竖直壁面相连为平行于引流管轴线的圆柱面,与圆柱面相连是向前面凸出的弧面。

优选地,引流管体内部分的长度为102.5mm,所述水囊位于腹壁外侧向内21mm处,所述水囊膨胀后直径为20mm。

优选地,所述腹腔引流管外管壁上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水囊注水通道的后端设有水囊注水单向阀,水囊注水单向阀后面设有一小水腔,所述小水腔外侧为注水膜,所述注水膜为软橡胶材质,所述小水腔的内径小于注水通道的内径,水囊注水通道的后端形成一台阶面,水囊注水单向阀为橡胶密封片,该橡胶密封片固定端固定在台阶面的一侧,活动端位于水囊注水通道内腔;水囊注水单向阀的活动端能在水压力下贴在该水囊注水通道后端的壁面上,将水囊注水通道密封。

优选地,注水端头通过螺纹与引流管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卡接固定结构包括底部涂覆有黏胶层的片状基材,片状基材上设置有可容纳引流管穿过的通孔,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连接端和与连接端连接的卡扣装置,卡扣装置为具有一开口的环形卡环,开口的一侧为设置有内棘刺的U型槽,开口的另一侧为可卡入U型槽的卡子,卡子设置有与内棘刺相适应的外棘刺;所述内棘刺和外棘刺均为三角波形。

本实用新型无菌水囊内固定抗渗出腹腔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头(管长102.5mm)近端21mm处设置一水囊,导丝引导将腹腔引流管置入腹腔后,注射无菌液体使水囊膨胀至直径20mm,与腹壁外的卡接固定机构配合,产生内外张力,以此将腹腔引流管固定于腹壁,同时对腹膜进行一定压迫,阻止腹腔积液外渗,对皮肤无缝线、腐蚀性损伤。本实用新型特有的水囊形状使充水膨胀后较好地贴在腹腔内壁,固定引流管,阻止腹腔积液外渗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菌水囊内固定抗渗出腹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菌水囊内固定抗渗出腹腔引流管的水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囊注水通道的注水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卡接固定结构的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菌水囊内固定抗渗出腹腔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头(管长102.5mm)近端21mm处设置一水囊3,导丝引导将腹腔引流管2置入腹腔后,注射无菌液体使水囊3膨胀至直径20mm,要求无菌水留存水囊2内不外溢,所述腹腔引流管设有一单向装置,轻拉腹腔引流管2,在腹壁外将卡接固定结构固定于引流管,产生内外张力,以此将腹腔引流管2固定于腹壁,同时对腹膜进行一定压迫,阻止腹腔积液外渗,对皮肤无缝线、腐蚀性损伤。

腹腔引流管2外管壁上有刻度。

图1中1为引流口。

引流管2管壁内设有水囊注水通道6,所述水囊注水通道6的前端开口位于水囊3腔体内,所述水囊注水通道向后延伸至连接在引流管体外部分的注水端头5;水囊注水通道6的后端设有水囊注水单向阀8,水囊注水单向阀8后面设有一小水腔9,所述小水腔9外侧为注水膜10,所述注水膜为软橡胶材质,可在注水膜10处通过注射器注水,所述小水腔9的内径小于注水通道6的内径,水囊注水通道6的后端形成一台阶面,水囊注水单向阀8为橡胶密封片,该橡胶密封片固定端固定在台阶面的一侧,活动端位于水囊注水通道6内腔;水囊注水单向阀8的活动端能在水压力下贴在该水囊注水通道6后端的壁面上,将水囊注水通道6密封。

注水端头5通过螺纹与引流管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患者进行腹腔置管引流术时,先将注液端头从引流管2上拆下,导丝引导将腹腔引流管置入腹腔后,将引流管2前端留在患者腹腔中,水囊3位于患者腹腔中靠近腹壁内侧位置,安装注水端头,对水囊3注水,通过注水针从注水膜10插入,水囊注水单向阀8顶开,然后注水,水注入到水囊3中,水囊3逐渐充盈,压迫患者腹壁内侧,将腹腔开口内侧封堵,抽出注水针,水囊注水单向阀8在水囊3内水的压力下贴在水囊注水通道后端的台阶面上,密封水囊注水通道。

卡接固定结构包括底部涂覆有黏胶层的片状基材41,片状基材41上设置有可容纳引流管2穿过的通孔42,通孔42的一侧设置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连接端43和与连接端43连接的卡扣装置,卡扣装置用于固定引流管2,卡扣装置通过连接端43固定在片状基材41上。卡扣装置为具有一开口的环形卡环,开口的一侧为设置有内棘刺44的U型槽45,开口的另一侧为可卡入U型槽45的卡子46,卡子46设置有与内棘刺44相适应的外棘刺47。由此,利用卡子46卡入U型槽45的长度,来决定卡扣装置对引流管2的固定松紧程度。所述内棘刺和外棘刺均为三角波形,啮合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固定器在使用的时候,只需把引流管从通孔引出,将片状基材黏贴在人体皮肤上,然后用夹紧机构的卡扣装置将引流管固定即可,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还避免了传统的缝线绑定法对病人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所述水囊3充水后不膨胀的自然状态下,后端为竖直壁面31,与竖直壁面31相连为平行于引流管轴线的圆柱面32,与圆柱面32相连是向前面凸出的弧面33,后端竖直壁面31充水膨胀后弧度较小,可较好地贴在腹腔内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