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0517发布日期:2019-10-22 20:2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



背景技术:

老年人和下肢残障人士在生活中行动不便,轮椅是一种很好的代步工具。目前市面上的轮椅的基本组成包括车身支架、靠背组件、座板组件和扶手组件,大多功能比较单一,仅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

虽然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智能驱动的轮椅,例如可以在平地上通过电动来自动行走的轮椅,又例如还有一种轮椅座板能够缓慢升降、靠背能够前后运动、脚踏板能够沿着各个方向运动,来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件的康复轮椅等等。

然而,这些轮椅在行动中往往受制于路况环境,如上下坡,在复杂路况下仅靠坐在轮椅上的人来操控,基本上无法进行顺利的通行。即使在有人推行的情况下,由于体重的原因,也很难在复杂路况下顺利通行,无法满足在复杂路况下畅通移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能在上下坡路况行驶过程中自动保持座椅水平,从而保证乘坐者舒适和安全。并且能实现帮助乘坐者自助站立活动,可以广泛的作为腿脚行走不便利的残障人士或老年人辅助交通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包括车身支架、靠背组件、座板组件、扶手组件,所述靠背组件包括轮椅靠背板、轮椅推杆、靠背升降铰链装置、第一滑槽、第一电机、第一丝杆、固定块和螺母滑块,所述轮椅推杆固定在车身支架上,其上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轮椅靠背板安装在两个轮椅推杆的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电机、第一丝杆固定安装在车身支架的下部,第一电机的主轴与第一丝杆固定连接,螺母滑块与第一丝杆螺旋配合,固定块固定在车身支架下部,第一滑槽固定在轮椅靠背板上,所述靠背升降铰链装置由多个支撑杆装配组成,各支撑杆端部和中间相互交叉铰链连接,靠背升降铰链装置下部两支撑杆一端分别与螺母滑块、固定块铰链连接,所述靠背升降铰链装置上部的两支撑杆中一支撑杆端部与第一滑槽通过销轴固定连接,另一支撑杆端部与第一滑槽通过销轴滚轮滑动配合;所述座板组件包括座板、座板支座、转轴、座板滑槽、角度传感器和座板滚轮,所述座板下表面安装有用来检测座板水平角度的角度传感器,座板与轮椅靠背板下端转动连接,两座板支座对称固定在座板下表面,转轴与座板支座)铰链连接,座板滑槽对称分布固定在车身支架上,转轴的两端安装有滚轮与座板滑槽配合接。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螺母支座、轮椅扶手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车身支架下部,其主轴与第二丝杆固定连接,螺母支座与第二丝杆螺旋配合,第二滑轨固定部分安装在车身支架上,其滑动部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螺母支座和轮椅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还包括控制按钮,用于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水平偏离,在检测出偏离时,通过靠背组件、座板组件的联动,能在上下坡路况行驶过程中自动保持座椅水平,从而保证乘坐者舒适和安全。并且通过扶手组件的辅助支撑,能实现帮助乘坐者自助站立活动,可以广泛的作为腿脚行走不便利的残障人士或老年人辅助交通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靠背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车身支架;2、靠背组件;3、座板组件;4、扶手组件;6、螺母滑块;7、第一丝杆;8、第一电机;9、固定块;10、靠背升降铰链装置;11、销轴;12、第一滑槽;13、第一滑轨;14、轮椅靠背板;15、轮椅推杆;16、销轴滚轮;17、座板滑槽;18、座板;19、座板支座;20、转轴;21、座板滚轮;22、角度传感器;23、第二电机;24、第二丝杆;25、螺母支座;26、轮椅扶手;27、第二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包括车身支架1、靠背组件2、座板组件3和扶手组件4。

其中,车身支架1是整个轮椅的固定支撑和行进部分,采用普通四轮轮椅的结构,四轮轮椅的结构已经是轮椅中常用的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靠背组件2如图2所示,包括轮椅靠背板14和固定在车身支架1上的轮椅推杆15,在轮椅推杆15上安装有第一滑轨13,轮椅推杆15依靠两侧对称安装的第一滑轨13与轮椅靠背板14滑动连接,轮椅靠背板14可以沿第一滑轨13上下滑动。

本实施例靠背组件2还包括靠背升降铰链装置10、第一滑槽12、第一电机8、第一丝杆7、固定块9和螺母滑块6,第一电机8、第一丝杆7固定安装在车身支架1的下部,第一电机的8主轴与第一丝杆7固定连接,螺母滑块6与第一丝杆7螺旋配合,固定块9固定在车身支架1下部,第一滑槽12固定在轮椅靠背板14上。

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丝杆7正反转动时,螺母滑块6可以沿向第一丝杆7轴线往复直线运动。靠背升降铰链装置10由多个支撑杆装配组成,各支撑杆端部和中间相互交叉铰链连接,可以相对转动。靠背升降铰链装置10下部两支撑杆一端分别与螺母滑块6、车身支架1上的固定块9铰链连接。

靠背升降铰链装置10上部的两支撑杆中一支撑杆端部与第一滑槽12通过销轴11固定连接,另一支撑杆端部与靠背第一滑槽12通过销轴滚轮16滑动配合,该支撑杆能带动销轴滚轮16在靠背第一滑槽12槽中做往复直线滑动。

本实施例座板组件3如图3所示,包括座板18、座板支座19、转轴20、座板滑槽17、角度传感器22和座板滚轮21。

座板18下表面安装有用来检测座板水平角度的角度传感器22,座板18与轮椅靠背板14下端转动连接,相互能绕连接轴转动。两座板支座19对称固定在座板18下表面,转轴20与座板支座19铰链连接,相互能绕轴线转动。座板滑槽17对称分布固定在车身支架1上,转轴20的两端安装有滚轮21,与座板滑槽17的槽配合,能沿滑槽方向直线往复滑动。

本实施例扶手组件4如图4所示,包括第二电机23、第二丝杆24、螺母支座25、轮椅扶手26和第二滑轨27。

其中,第二电机23固定安装在车身支架1下部,其主轴与第二丝杆24固定连接,螺母支座25与第二丝杆24螺旋配合。第二滑轨27固定部分安装在车身支架1上,其滑动部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螺母支座25和轮椅扶手26。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的操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丝杆7正反转动时,螺母滑块6轴向往复直线运动。通过靠背升降铰链装置10,推动轮椅靠背板14沿第一滑轨13轨道上下滑动。轮椅靠背板14上下滑动时,座板18随之绕轮椅靠背板14下部连接轴转动,同时在转轴20和座板滑槽17的槽配合约束下,座板18同时沿座板滑槽17前后平动。

在轮椅上坡时,角度传感器22检测到座板18水平偏离正变化时,第一电机8正转,螺母滑块6和销轴滚轮16向靠近第一电机8侧方向运动,靠背升降铰链装置10推动轮椅靠背板14向上滑动,带动座板18转动,前端下倾,同时整体向后滑动平移。不断调整,直至座板18恢复水平。

轮椅下坡时,角度传感器22检测到座板18水平偏离负变化时,第一电机8反转,螺母滑块6和销轴滚轮16向背离第一电机8侧方向运动,靠背升降铰链装置10拉动靠背板14向下滑动,带动座板18转动,前端上翘,同时整体向前滑动平移。不断调整,直至座板18恢复水平。

本实施例扶手组件的辅助支撑使用,第二电机23带动第二丝杆24正向转动时,螺母支座25带动轮椅扶手26沿第二滑轨27向上升起。当控制座板18下倾时,轮椅扶手26升起可以支撑乘坐者辅助起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23的驱动,本实施例自动平衡多功能轮椅还设置有控制按钮,用于控制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23,从而实现自动平衡和辅助起立,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