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4885发布日期:2019-12-31 15:1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通过识别水分子中氢原子信号的分布来推测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进而探测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核磁共振检查机器设备是在垂直于主磁场方向会提供两个相互垂直的梯度磁场,这样在人体内磁场的分布就会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位置都会有一个强度不同、方向不同的磁场,这样,位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氢原子就会对不同的射频场信号产生反应,通过记录这一反应,并通过计算机运算处理,就可以获得水分子在空间中分布的信息,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梯度线圈在脉冲电流和b0场的共同作用下,将产生宽频带的机械振动,梯度线圈的机械振动通过机械连接件传递到磁体和其它零部件上,造成整个磁体系统的振动,伴随机械振动产生100分贝以上的噪声,不加控制的噪声将引起患者的焦虑感并损伤患者的听力,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核磁共振系统的噪声。

由于该噪音是由核磁共振检查设备造成的,而核磁共振检查设备价格高昂,因而在不更换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情况下,检查时的噪音便是不可避免的,而为了尽量降低噪音,则只能通过外部辅助措施来降低患者感受到的噪音,改善检查环境;但是现有技术的降噪防护装置往往由于其体型巨大而很容易造成的后续难以存放摆放的问题,适应性较差,并且由于其结构层数单一,导致其对于噪声不能完全清除消灭,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后续核磁共振的成功率,不能满足更进一步的现代化核磁共振科室实际应用要求,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包括降噪防护本体,所述降噪防护本体的截面设置为方形管状形式,所述降噪防护本体由结构形状大小相同的降噪右侧板、降噪顶侧板、降噪左侧板和降噪底侧板首尾依次连接一体拼接而成,所述降噪右侧板的板体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该梯形的上底设置在左侧且下底设置在右侧,所述降噪右侧板包括处在该梯形等腰边上的顶斜侧板和底斜侧板,所述顶斜侧板的板体上向外延伸有两个公拼接插头,所述底斜侧板的板体上向内开设有两个母拼接凹槽,两个公拼接插头与两个母拼接凹槽大小形状相适配设置且两者能一一对应拼接在一起,所述降噪右侧板还包括处在该梯形上底面上的内层钢化玻璃和处在该梯形下底面上的外层钢化玻璃,所述内层钢化玻璃与外层钢化玻璃之间从左到右依次夹设有消声海绵层和消声隔板层,所述消声海绵层的海绵内部间隔相等的距离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连柱杆,所述消声隔板层的层板内部、错开支撑连柱杆的位置处还均匀布置有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消声降噪体,所述消声降噪体包括从左到右相互一体连通设置的一号消声环绕腔和二号消声环绕腔,所述一号消声环绕腔和二号消声环绕腔的内腔中心位置处各设置有一个圆柱隔音块,所述圆柱隔音块与一号消声环绕腔和二号消声环绕腔的腔壁之间均匀布置有多个消音共振球,所述二号消声环绕腔的右端声音进口处还设置有弧形共振膜,在降噪顶侧板底板面的前端左右两侧位置处还分别通过两个软性连接绳各连接一个橡胶耳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整个降噪防护本体采用如硅胶或玻璃这样的非磁性材料制成,该非磁性材料是指不影响磁场穿透的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噪防护本体的前后两端开口相互贯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整个降噪防护本体大小与核磁共振仪的治疗孔大小相适配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连柱杆的杆体左端端部固定在内层钢化玻璃上,所述支撑连柱杆的杆体右端端部固定在消声隔板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弧形共振膜设置为弧形提高了声音吸收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降噪防护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将降噪防护装置设置为首尾能依次适配拼接的方形管状形式,公拼接插头与母拼接凹槽相适配的结构设置使得该降噪防护本体拆装极为方便,解决了传统降噪防护装置体积较大而造成的后续难以存放摆放的问题,适应性更强,调节灵活;实际降噪时,噪声会首先在最外层外层钢化玻璃的隔断下进行第一次的消音降噪操作,噪声之后被弧形共振膜吸收进入一号消声环绕腔和二号消声环绕腔中进行环绕,在噪声环绕过程中,增设的多个消音共振球依次的对噪声进行多次多角度的重复削弱,噪声回旋绕行直至消磨以消除大部分的噪音,剩余的极小噪声会在消声海绵层的作用下进行第三次的消音降噪操作,在内层钢化玻璃的隔断下进行第四次的最终消音降噪操作,以保证噪声的完全清除消灭,四次深度的噪声隔断操作便捷迅速,降噪效果优异,完美的保护了噪声对于成年患者的影响,儿童或婴儿的保护效果同样较佳,提高了后续核磁共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外,通过增设的橡胶耳塞,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的过程中,能够将橡胶耳塞塞入耳朵中,以消除外部任何噪声对患者的影响,全方位的保障患者身心,满足更进一步的现代化核磁共振科室实际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中降噪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①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包括降噪防护本体1,所述降噪防护本体1的截面设置为方形管状形式且降噪防护本体1的前后两端开口相互贯通,所述降噪防护本体1由结构形状大小相同的降噪右侧板2、降噪顶侧板3、降噪左侧板4和降噪底侧板5首尾依次连接一体拼接而成,整个降噪防护本体1采用如硅胶或玻璃这样的非磁性材料制成,该非磁性材料是指不影响磁场穿透的材料,整个降噪防护本体1大小与核磁共振仪的治疗孔大小相适配设置。

由于降噪右侧板2、降噪顶侧板3、降噪左侧板4和降噪底侧板5的结构形状大小相同,仅仅是其中一个旋转90度即为另外一个,现只详细描述其中的处在右侧位置的降噪右侧板2。

所述降噪右侧板2的板体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该梯形的上底设置在左侧且下底设置在右侧,所述降噪右侧板2包括处在该梯形等腰边上的顶斜侧板11和底斜侧板12,所述顶斜侧板11的板体上向外延伸有两个公拼接插头1101,所述底斜侧板12的板体上向内开设有两个母拼接凹槽1102,两个公拼接插头1101与两个母拼接凹槽1102大小形状相适配设置且两者能一一对应拼接在一起,所述降噪右侧板2还包括处在该梯形上底面上的内层钢化玻璃7和处在该梯形下底面上的外层钢化玻璃6,所述内层钢化玻璃7与外层钢化玻璃6之间从左到右依次夹设有消声海绵层9和消声隔板层10,所述消声海绵层9的海绵内部间隔相等的距离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连柱杆8,所述支撑连柱杆8的杆体左端端部固定在内层钢化玻璃7上,所述支撑连柱杆8的杆体右端端部固定在消声隔板层10上,所述消声隔板层10的层板内部、错开支撑连柱杆8的位置处还均匀布置有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消声降噪体13,所述消声降噪体13包括从左到右相互一体连通设置的一号消声环绕腔1302和二号消声环绕腔1303,所述一号消声环绕腔1302和二号消声环绕腔1303的内腔中心位置处各设置有一个圆柱隔音块1304,所述圆柱隔音块1304与一号消声环绕腔1302和二号消声环绕腔1303的腔壁之间均匀布置有多个消音共振球1305,所述二号消声环绕腔1303的右端声音进口处还设置有弧形共振膜1301,弧形共振膜1301设置为弧形提高了声音吸收范围。

这样,通过对传统降噪防护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将降噪防护装置设置为首尾能依次适配拼接的方形管状形式,公拼接插头1101与母拼接凹槽1102相适配的结构设置使得该降噪防护本体1拆装极为方便,解决了传统降噪防护装置体积较大而造成的后续难以存放摆放的问题,适应性更强,调节灵活;实际降噪时,噪声会首先在最外层外层钢化玻璃6的隔断下进行第一次的消音降噪操作,噪声之后被弧形共振膜1301吸收进入一号消声环绕腔1302和二号消声环绕腔1303中进行环绕,在噪声环绕过程中,增设的多个消音共振球1305依次的对噪声进行多次多角度的重复削弱,噪声回旋绕行直至消磨以消除大部分的噪音,剩余的极小噪声会在消声海绵层9的作用下进行第三次的消音降噪操作,在内层钢化玻璃7的隔断下进行第四次的最终消音降噪操作,以保证噪声的完全清除消灭,四次深度的噪声隔断操作便捷迅速,降噪效果优异,完美的保护了噪声对于成年患者的影响,儿童或婴儿的保护效果同样较佳,提高了后续核磁共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其中,在降噪顶侧板3底板面的前端左右两侧位置处还分别通过两个软性连接绳14各连接一个橡胶耳塞15,通过增设的橡胶耳塞15,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的过程中,能够将橡胶耳塞15塞入耳朵中,以消除外部任何噪声对患者的影响,全方位的保障患者身心,满足更进一步的现代化核磁共振科室实际应用要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