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线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129发布日期:2019-05-21 21:3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牙线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线棒。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牙线棒收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牙线棒又称牙线签,是一种在日常口腔护理中配合牙刷一起使用的产品。

牙线棒包括用户可握持的牙线棒主体以及牙线棒前端固定的牙线。使用时,将牙线放入齿缝间,上下齿缓慢咬合牙线棒前端支架,使牙线棒前端的牙线慢慢滑入牙缝,前后移动剔除牙齿缝隙中的污垢。但是牙线棒上的牙线只能清理牙齿缝隙中的污垢,无法清除牙齿表面的污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牙线棒,可以更加全面的清除牙齿表面污垢,尤其是清除牙齿外表面的污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线棒,包括:牙线棒主体,所述牙线棒主体的前端延伸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牙线;所述第二支架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块,所述牙线棒主体上设有防滑区。

进一步的,所述牙线棒主体的边缘、所述第一支架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边缘上设有加固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的侧壁前端至所述第二支架的侧壁后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块,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块按照预设排列顺序进行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块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的纵截面为矩形、圆锥形或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的横截面为等边多边形或闭合圆弧形或者,所述底部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曲线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块,任意两个相邻凸起块之间的距离为0.1cm至0.5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块,任意两个相邻凸起块之间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块的材料与所述牙线棒主体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块的上表面设有齿壮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牙线棒主体上设有折叠连接部,所述折叠连接部与可旋转牙签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牙线棒,通过牙线棒主体的前端延伸出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牙线棒,并在第二支架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凸起块,凸起块与牙线同轴运动,用户可以握持牙线棒主体沿牙齿表面往复运动,使第二支架侧壁上的凸起块与牙齿外表面摩擦,实现对牙齿外表面进行清洁的效果。此外,可以上下齿缓慢咬合牙线棒前端支架,使牙线棒前端的牙线慢慢滑入牙缝,前后移动剔除牙齿缝隙中的污垢,实现对牙齿多个侧面上的污垢进行清理,提高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线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牙线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牙线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牙线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牙线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牙线棒的结构示意图;

牙线棒主体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牙线4,凸起块5,防滑区6,牙线棒主体握持部1-1,加固条7,折叠连接部8,可旋转牙签9,可旋转牙签的握持部9-1,尖状结构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目前牙线棒上配置有牙线,但是牙线仅能够清理牙齿间齿逢中的污垢,无法清理牙齿外表面上的污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牙线棒前端支架的侧壁上设置凸起块的牙线棒,用户可以握持牙线棒沿牙齿表面进行移动,使凸起块与牙齿表面摩擦除垢。同时可通过牙线棒前端支架之间的牙线清理牙齿齿逢中的污垢,使牙线棒能够清理更多的牙齿部位,提高牙线棒的易用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牙线棒可以多只集中售卖;也可以配置于一次性餐具中以替代目前一次性餐具中的牙刷。具体结构如下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线棒的结构示意图,牙线棒包括:牙线棒主体1,所述牙线棒主体1的前端延伸出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牙线4;所述第二支架3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块5,所述牙线棒主体1上设有防滑区6。

牙线棒主体1为用户提供握持功能。牙线棒主体1呈片状结构。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可在牙线棒主体1上设置牙线棒主体握持部1-1,以提高用户手指与牙线棒主体1的接触面积,在牙线棒主体握持部1-1上可设置防滑区6。此时防滑区6域的面积随牙线棒主体1握持部1-1调整。

牙线棒主体1靠近牙线的一端称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牙线棒主体1前端从两个方向上延伸出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与牙线棒主体1一体成型。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延伸方向位于压线主体所在平面中。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具体延伸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下述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架2的自由端和第二支架3的自由端用于固定牙线的两个端点。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2为向牙线棒主体1下方延伸的直线型支架,第二支架3为向牙线棒主体1前端延伸出的弧形支架。其中,第二支架3的外延超出牙线棒主体1外延。可选的,第二支架3的外延可以与牙线棒主体1外延持平。示例性的,第一支架2为向牙线棒主体1下方延伸的直线型支架,第二支架3为向牙线棒主体1前端延伸出的包含两段相交的直线型支架的支架结构,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组成U型支架。其中,第二支架3的外延与牙线棒主体1外延持平,第二支架3的两段相交的直线型支架的夹角角度可以为85度-120度,可选为85度-90度或者90度-100度。如图3所示,第二支架3的两段相交的直线型支架的夹角角度为90度。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对称设置在牙线棒主体1前端,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与牙线棒主体1呈“Y”型。此时,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侧壁上均可设置凸起块5。

凸起块5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如果为一个则,凸起块5可采用柱状结构,如果为至少两个,如由20个凸起块5组成的齿壮摩擦带,则凸起块5可采用条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块5的材料与所述牙线棒主体1的材料相同。

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之间可以设置一个牙线4,也可以设置多个牙线4,如设置两个牙线4或设置三根牙线4。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浸泡、烟熏等方式使牙线4具有特定的气味,如果薄荷气味、果香气味、香草气味等,进而在使用牙线棒后口留余香。

牙线棒主体1设置的防滑区6能够为用户手指提供较高的摩擦系数。可以在牙线棒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防滑区6,也可以在牙线棒主体1的一侧设置防护区。每个牙线棒主体1侧面上可设置一个或至少两个防滑区6。防滑区6域可以使用镂空结构的网状或条状结构,也可以使用凹槽或凸起的条状或网状结构。防滑区6的整体形状可以与商品标识的形状一致,也可以为预设形状。预设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椭圆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牙线棒,通过牙线棒主体1的前端延伸出的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固定牙线棒,并在第二支架3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凸起块5。相对于牙线棒只能对齿逢进行清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户可以握持牙线棒主体1沿牙齿表面往复运动,使第二支架3侧壁上的凸起块5与牙齿外表面摩擦,实现对牙齿外表面进行清洁的效果。此外,可以上下齿缓慢咬合牙线棒前端支架,使牙线棒前端的牙线慢慢滑入牙缝,前后移动剔除牙齿缝隙中的污垢,实现对牙齿多个侧面上的污垢进行清理,提高易用性。

由于牙线棒主体1呈片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如上下齿咬合过程),牙线棒主体1容易出现形变。为了解决该问题,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牙线棒主体1的边缘、所述第一支架2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边缘上设有加固条7。

所述加固条7与所述牙线棒主体1一体成型,加固条7为牙线棒主体1边缘设置的,沿牙线棒主体1平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凸起带。加固条7的凸起高度小于等于凸起块5的高度。进一步的,凸起块5对应的第二支架3的厚度与牙线棒主体1边缘设置的加固条7厚度相同,第二支架3的厚度大于牙线棒主体1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牙线棒主体1边缘、第一支架2的边缘以及第二支架3的边缘上设置加固条7,能够加强牙线棒的稳固性,提高牙线棒安全性。

进一步的,第二支架3的一侧侧壁或双侧侧壁上均可设置连续凸起块5。所述第二支架3的侧壁前端至所述第二支架3的侧壁后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块5,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块5按照预设排列顺序进行排列。

可以在第二支架3的全部侧壁上设置连续凸起块5,也可以在第二支架3上的部分侧壁上设置连续凸起块5。预设排列顺序包括均匀排布和非均匀排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支架3为弧形支架,此时第二支架3上设有连续凸起块5。在第二支架3上设置连续凸起块5可以在多个方向上产生摩擦,进而提高清洁效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支架3为包括两端垂直相交的直线型支架的“L”型支架,此时,与牙线棒主体1同轴的直线型支架上设有连续凸起块5。在与牙线棒主体1同轴的直线型支架上设置连续凸起块5,能够减少凸起块5数量,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在牙线棒主体1运动方向产生摩擦,满足清洁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3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块5,任意两个相邻凸起块5之间的距离为0.1cm至0.5cm。

可选的,任意两个相邻凸起块5之间的距离为0.1cm、0.2cm、0.3cm、0.4cm或0.5cm。

进一步的,凸起块5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当设有多个凸起块5时,全部凸起块5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凸起块5与牙线棒主体1一体成型,所述凸起块5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的纵截面为矩形、圆锥形或半圆形。其中,顶部与底部为一体成型。

凸起块5的定语用于与牙齿外表面进行摩擦,因此不同形状的顶部可实现不同的接触体感,丰富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的横截面为等边多边形或闭合圆弧形或者,所述底部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曲线型。

底座横截面表示每一个凸起块5的底部形状。其中,等边多边形包括,等边三角形,正方行,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优选为偶数边数的等边多边形。如果底部的横截面为等边多边形或闭合圆弧形,则底座多呈现柱状。如果底部横截面为矩形或曲线型,则底座多呈现条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3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块5,任意两个相邻凸起块5之间设有凹槽。

凹槽位于牙线棒主体1中,凹槽的深度小于牙线棒主体1厚度的预设比例,预设比例可以为1/2至1/4。凹槽可用于储纳污垢,避免污垢堆积在两相邻凸起块5之间时无法容纳更多污垢且降低摩擦强度的问题,提高储污能力,优化摩擦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凸起块5的摩擦系数,所述凸起块5的上表面设有齿壮结构。齿壮结构由多个连续分布的锯齿模块组成,锯齿模块可以为椎体也可为半圆体或者矩形块或菱形块等。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牙线棒主体1上设有折叠连接部8,所述折叠连接部8与可旋转牙签9连接。

牙线棒主体1前端延伸出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牙线棒主体1后端设有折叠连接部8。折叠连接部8一侧连接牙线棒主体1后端,折叠连接部8另一侧连接可旋转牙签的握持部9-1,所示可旋转牙签9以折叠连接部8为基点进行转动。可旋转牙签9的牙签部嵌入在牙线棒主体1后端中。当用力拉扯或旋转可旋转牙签9时,可旋转牙签9可脱离牙线棒主体1独立使用。

进一步的,如6所示,牙线棒主体1的后端设有尖状结构10,尖状结构可用作牙签使用。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