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7088发布日期:2019-04-30 18:4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护卫生用品,具体为一种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

本发明通过设置缺口弹圈、可解锁锁扣件和专用便便袋,为因伤病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袋状卧床便盆,同时还可以解决处行途中堵车或内急无法如厕时的应急需求。



背景技术:

伤病卧床,大小便不能起床如厕,目前使用的常见便盆有一定高度,需要伤病患者配合将身体的臀部弓抬到足够高度,才能塞放便盆,不仅非常不便,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出门旅行,上高速开车,或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时内急找不到厕所,也是一件非常尴尬和苦恼的事,即使不出远门,在家日常上班,遭遇堵车无法如厕也是常事,尤其是女性,这类遭遇更会不堪,以致许多人出门甚至常常不敢喝水。虽然目前市场上,也有诸如便携马桶、车用应急尿袋之类商品,但现有产品或体积较大,不易携带,或设计不合理,使用不便捷,体验性不好,或功能过于简单,且造价较高,大多存在实用性不强等缺陷,无法满足以上目标人群的方便需求。

对比文件(授权公告号CN105919495B,专利号ZL2016104912759)的发明专利《随身应急多用途袋状折叠便盆》的部件结构和功能,本发明更合理,操作更简单,使用更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携带、使用便捷、经济实用的多功能产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包括一种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包括缺口弹圈、可解锁锁扣件和便便袋,其特征是:所述缺口弹圈设置固定连接的功能把手、延伸杆、插接杆;所述功能把手设置翻转断接口、弧形弹条、活动转轴和插挂槽;所述翻转断接口与缺口弹圈设置的延伸杆断续连接,连接时形成横卧状的U形环圈;所述弧形弹条与功能把手固定连接,并与活动转轴固定为一个整体;所述活动转轴与延伸杆设置的运行槽活动连接,同时还设置接插孔与缺口弹圈设置的接插杆活动连接;所述插挂槽设置在一侧延伸杆的设定位置,并与可解锁锁扣件活动挂接;所述延伸杆一端固定连接缺口弹圈,另一端与功能把手活动连接,并设置运行槽与活动转轴活动连接,同时还通过插挂槽与可解锁锁扣件活动连接;所述插接杆一端固定连接缺口弹圈,另一端与活动转轴设置的插接孔活动连接;所述可解锁锁扣件通过设置插挂脚活动挂接在缺口弹圈设置的一侧延伸杆的下侧设定位置,并设置卡挂槽和锁扣管,同时配置锁扣扎带;所述卡挂槽与锁扣管连通,并与扎带卡脚及其延伸的锁扣卡舌活动连接;所述锁扣管在可解锁锁扣件的设定位置横向贯通,并与锁扣扎带活动连接;所述锁扣扎带设置扎带卡脚、锁扣卡舌和锁扣卡齿;所述扎带卡脚与锁扣卡舌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与可解锁锁扣件本体活动连接;所述锁扣卡舌设置为弹性拨片,与锁扣扎带设置的锁扣卡齿活动连接,并形成单向卡阻;所述便便袋设置袋口管套、环套抽拉索;所述袋口管套设置为管状夹层,并与缺口弹圈活动套接;所述环套抽拉索设置弹性外套管,同时自连接形成环圈环套在便便袋外侧,并在便便袋设定处单点粘设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把手设置翻转断接口,并与延伸杆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断接口与延伸杆在对应位置同时设置磁铁;所述功能把手通过压缩弧形弹条并向下翻折90度,形成临时支撑脚。

进一步的,所述便便袋的袋口内径尺寸相对缺环弹圈形成的内径尺寸留有设定的冗余;便便袋设置排放管;同时,便便袋在内侧设定位置粘附设置弹性吸水衬垫条;所述便便袋还设置套扣索环与设置在弧形弹条内侧的环套挂钩活动连接;所述便便袋另行设置便携处置袋。

进一步的,所述环套抽拉索设置弹性外套管。

进一步的,另行配置垫高挡块,配合功能把手翻折后形成的临时支撑脚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弹圈另行设置便携伸缩型弹圈,缺口弹圈在设定位置设置延伸a段和延伸b段,并在接口处内置阻尼圈;同时还在设定位置设置弹簧接口,并内置固定连接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便携伸缩型弹圈在缺口弹圈设定位置弹圈分断口;同时在功能把手及其设置的弧形弹条的设定位置设置弹条分断口和把手分断口,并分别设置铰链连接。

本发明一种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通过设置缺口弹圈、可解锁锁扣件与便便袋的组合,因其既可扁平放置身下,又有一定支撑,作为卧床便盆使用,具有设计精巧、使用便捷、体验舒适等特点,可更好地处置伤病患者卧床大小便的问题;同时,在道路堵车、出行路途或陌生地方内急无法如厕时,本发明能够文明有效地解除各种特殊情境下想“方便”却极为不便的尴尬和苦恼,满足特定人群和特定场合的应急需求;同时,除便便袋作为耗材可随意替换外,缺口弹圈和可解锁锁扣件部件都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低碳环保,更因缺口弹圈、可解锁锁扣件与便便袋还可折叠收缩,体积小巧易于携带,且操作简单、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必将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 1 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 1 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 1 的 A 处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 1 的 A 处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 1 的 A 处的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 1 的 A 处的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 2 的 B 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 3 的 C 处的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 9 的 E 处的左视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 10 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 3 的 D 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部件实施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部件主视示意图;

图15是图 14 的左视示意图;

图16是图 13 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部件主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部件实施例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本发明一种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包括一种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包括缺口弹圈1-8、可解锁锁扣件1-9和便便袋1-1,其特征是:所述缺口弹圈1-8设置固定连接的功能把手1-13、延伸杆1-6、插接杆2-6;所述功能把手1-13设置翻转断接口1-15、弧形弹条2-4、活动转轴1-17和插挂槽1-7;所述翻转断接口1-15与缺口弹圈1-8设置的延伸杆1-6断续连接,连接时形成横卧状的U形环圈;所述弧形弹条2-4与功能把手1-13固定连接,并与活动转轴1-17固定为一个整体;所述活动转轴1-17与延伸杆1-6设置的运行槽1-16活动连接,同时还设置接插孔与缺口弹圈1-8设置的接插杆2-6活动连接;所述插挂槽1-7设置在一侧延伸杆1-6的设定位置,并与可解锁锁扣件1-9活动挂接;所述延伸杆1-6一端固定连接缺口弹圈1-8,另一端与功能把手1-13活动连接,并设置运行槽1-16与活动转轴1-17活动连接,同时还通过插挂槽1-7与可解锁锁扣件1-9活动连接;所述插接杆2-6一端固定连接缺口弹圈1-8,另一端与活动转轴1-17设置的插接孔活动连接;所述可解锁锁扣件1-9通过设置插挂脚1-12活动挂接在缺口弹圈1-8设置的一侧延伸杆1-6的下侧设定位置,并设置卡挂槽1-18和锁扣管1-19,同时配置锁扣扎带1-3;所述卡挂槽1-18与锁扣管1-19连通,并与扎带卡脚1-10及其延伸的锁扣卡舌1-11活动连接;所述锁扣管1-19在可解锁锁扣件1-9的设定位置横向贯通,并与锁扣扎带1-3活动连接;所述锁扣扎带1-3设置扎带卡脚1-10、锁扣卡舌1-11和锁扣卡齿2-5;所述扎带卡脚1-10与锁扣卡舌1-11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与可解锁锁扣件1-9本体活动连接;所述锁扣卡舌1-11设置为弹性拨片,与锁扣扎带1-3设置的锁扣卡齿2-5活动连接,并形成单向卡阻;所述便便袋1-1设置袋口管套1-2、环套抽拉索1-4;所述袋口管套1-2设置为管状夹层,并与缺口弹圈1-8活动套接;所述环套抽拉索1-4设置弹性外套管,同时自连接形成环圈环套在便便袋1-1外侧,并在便便袋1-1设定处单点粘设固定。

所述功能把手1-13设置翻转断接口1-15,并与延伸杆1-6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断接口1-15与延伸杆1-6在对应位置同时设置磁铁1-14;所述功能把手1-13通过压缩弧形弹条2-4并向下翻折90度,形成临时支撑脚。

所述便便袋1-1的袋口内径尺寸相对缺环弹圈1-8形成的内径尺寸留有设定的冗余;便便袋1-1设置排放管1-5;同时,便便袋1-1在内侧设定位置粘附设置弹性吸水衬垫条2-1;所述便便袋1-1还设置套扣索环2-2与设置在弧形弹条2-4内侧的环套挂钩2-3活动连接;所述便便袋1-1另行设置便携处置袋17-1。

所述环套抽拉索1-4设置弹性外套管。

另行配置垫高挡块14-1,配合功能把手1-13翻折后形成的临时支撑脚使用。

所述缺口弹圈1-8另行设置便携伸缩型弹圈,缺口弹圈1-8在设定位置设置延伸a段13-1和延伸b段13-2,并在接口处内置阻尼圈;同时还在设定位置设置弹簧接口13-5,并内置固定连接的弹簧。

所述便携伸缩型弹圈在缺口弹圈1-8设定位置弹圈分断口13-3;同时在功能把手1-8及其设置的弧形弹条2-4的设定位置设置弹条分断口13-4和把手分断口13-6,并分别设置铰链连接。

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卧床使用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实际使用中,撕开外包装并取出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供卧床患者使用时,将可解锁锁扣件1-9从功能把手1-13上拆下备用;同时在他人辅助下,将已套挂在缺环弹圈1-8上的便便袋1-1位于弹圈环缺一侧的袋口从患者身体与床铺之间越过,兜住患者臀部,并在缺环弹圈1-8设置飞弹簧接口13-5的作用下,将缺环弹圈1-8的末端a段3-1从患者身体两侧上提悬挂在患者腹股沟附近部位,同时手指回扣压缩弧形弹条2-4后缩,使活动转轴1-17在延伸杆1-6设置的运行槽1-16中位移,使活动转轴1-17脱离插接杆2-6,同时将功能把手1-13向下翻折90度,形成临时支撑脚,并在患者两腿间支撑缺环弹圈1-8及便便袋1-1形成盆状,再将便便袋1-1悬挂卧床一侧;接着在便便袋1-1下方外侧并紧贴患者臀部的位置安放配件垫高挡块14-1,使垫高挡块14-1的设置的延伸垫14-2压在患者身下,粘附在便便袋1-1内的弹性吸水衬垫条2-1同时也抵住患者的臀部,在功能把手1-13翻折后形成的临时支撑脚、弹性吸水衬垫条2-1、便便袋1-1和垫高挡块14-1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盆状的便便袋1-1防止尿液溢漫;护理人员通过逐段稍稍上托便便袋1-1,最后经排放管1-5将尿液排入便桶。

患者排泄完毕,可以通过环套抽拉索1-4锁紧捆扎便便袋1-1,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稍稍抬高身体,同时将便便袋1-1、垫高挡块14-1的延伸垫14-2抽出,再将缺环弹圈1-8的末端a段3-1从患者身体上取下,同时撤除垫高挡块14-1;最后将缺环弹圈1-8从便便袋1-1设置的袋口管套1-2中抽出,丢弃便便袋1-1。

取出新的便便袋1-1,并将缺口弹圈1-8穿入袋口管套1-2中备用,更换便便袋1-1后,也可以借助水盆,用毛巾汲水直接清洗患者下身。

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出行使用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6、图17、图18所示,便携外出使用本发明,撕开外包装并取出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经翻折并恢复缺环弹圈1-8和功能把手1-13的使用状态,同时拉伸缺环弹圈1-8的延伸a段3-1和延伸b段13-2,套上便便袋1-1,使用者站姿或坐姿状态下稍稍褪下内裤,(坐姿时,身体尽量前挪抬起),握持已套挂好便便袋1-1的缺口弹圈1-8上,放置两腿之间并紧贴身体,在弹簧接口13-5的弹力作用下,缺口弹圈1-8在使用者两腿间保持稳定,即可方便排泄;排泄后,使用者一手握持缺口弹圈1-8及功能把手1-13,一手抽拉锁扣扎带1-3的扎带头1-20,锁扣扎带1-3锁紧捆扎便便袋1-1,暂时放置,随后进一步处置;进一步处置时,先通过抽拉环套抽拉索1-4,并在环套抽拉索1-3设置的弹性外套管作用下锁紧捆扎便便袋1-1,再将可解锁锁扣件1-9从缺环弹圈1-8设置的延伸杆1-6上脱卸拨出,然后将在便便袋1-1及其内侧粘附的弹性吸水衬垫条2-1的松让性作用下,将便便袋1-1从锁扣扎带1-3中抽出,最后选择合适处所丢弃便便袋1-1。

也可以选择连同锁扣扎带1-3或连同缺口弹圈1-1一起丢弃。

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备用处置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卧床备用时,取出新的便便袋1-5,并将伸缺环弹圈1-8套入便便袋1-1的袋口管套1-2,将套扣索环2-2套扣在固定于弧形弹圈上的环套挂钩2-3上。

便携出行使用,将可解锁锁扣件1-9设置的插挂脚1-12插入缺环弹圈1-8设置的延伸杆1-6上的插挂槽 1-7中,再将锁扣扎带1-3设置的扎带卡脚1-10卡入卡挂槽1-18;接着将缺环弹圈1-8设置的延伸a段13-1推入延伸b段13-2,最后在推入缺环弹圈1-8的管腔;接下来通过设置在缺环弹圈1-8设定位置的弹圈分断口13-3、设置在弧形弹条2-4设定位置的弹条分断口13-4、设置在功能把手1-13设定位置的把手分断口13-6及其上述分断口安装的铰链,将缺环弹圈1-8和功能把手1-13对折叠放,再将锁扣扎带1-3弯曲,同时将新的便携处置袋17-1连同抽拉环套抽拉索1-4缠绕捆扎缺环弹圈1-8,最小化缩小体积后存放备用。

本发明一种锁扣扎带缺环弹圈两用便便袋,通过设置缺口弹圈、可解锁锁扣件与便便袋的组合,因其既可扁平放置身下,又有一定支撑,作为卧床便盆使用,具有设计精巧、使用便捷、体验舒适等特点,可更好地处置伤病患者卧床大小便的问题;同时,在道路堵车、出行路途或陌生地方内急无法如厕时,本发明能够文明有效地解除各种特殊情境下想“方便”却极为不便的尴尬和苦恼,满足特定人群和特定场合的应急需求;同时,除便便袋作为耗材可随意替换外,缺口弹圈和可解锁锁扣件部件都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低碳环保,更因缺口弹圈、可解锁锁扣件与便便袋还可折叠收缩,体积小巧易于携带,且操作简单、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必将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具体实施例举方式,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所述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技术精神和设计构思的情况下,有可能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某种修改、补充或类似的等同替换,而仅在形式上的修改、补充和替代,其均应被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