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高效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806发布日期:2019-06-14 23:1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高效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柜,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高效消毒柜。



背景技术:

现有消毒柜在进行消毒时,柜内会充满水气,导致消毒完的器具上带有大量水滴,湿漉漉的,不方便使用,目前市面上,要么是简单的在内胆上开一个孔来进行晾干,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低,水蒸气无法挥发。且只能一批一批的消毒,无法再使用时连续提供干净的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消毒柜的自动化程度低,且在消毒时只能单批次进行消毒,无法连续消毒的问题,提出一种医用高效消毒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高效消毒柜,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本体内部分隔为烘干腔和消毒腔,隔板上设置有开口将消毒腔与烘干腔连通,所述消毒腔的侧壁上设置有门,消毒腔内设置有水槽,水槽的底面设置有下水管,下水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雾化器,第一雾化器连接有蒸汽管,蒸汽管的一端穿过加热管并设置有三通,三通上连接有两根分管,且两根分管的弯折端部密封转动连接有中空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分管的末端,转轴上设置有若干根喷气管,喷气管与转轴连通并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蒸汽管外套设有螺旋状的加热管。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将需要消毒的管状或瓶装容器套于喷气管上,水槽内的水向下经过第一雾化器被雾化成水汽,水汽经过蒸汽管的水汽被加热管加热,温度升高,通过三通分成两股进入分管,最后进入中空的转轴,从喷气管中喷出,对套在喷气管上的容器进行消毒,同时由于喷气管足够长,能够深入容器的底部,对容器内部的消毒不会留下清洁死角,提高了消毒效率。

所述烘干腔底部设置有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烘干管,两层烘干管之间还设置有传送带(8),所述传送带(8)通过间隔穿出开口并伸入消毒腔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转轴可转动,因此可将消毒完成的容器通过转动转至传送带(8)上方,经过消毒的容器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掉落,掉落至下方的传送带(8)后,传送带(8)将消过毒的容器传送至烘干腔,通过传送带(8)上下两侧设置的烘干管,将容器内的水分蒸发干,经过此步骤处理过的容器即可直接投入使用,进一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所述蒸汽管上位于加热管与三通之间还连接有加药管,加药管上还安装有第二雾化器,加药管的一端伸出本体并设置有加药口。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本体上的加药口注入消毒剂,使消毒剂通过第二雾化器雾化,与水汽一同混合进入喷气管,对容器进行深度消毒,防止耐高温的微生物存活,进一步提高了消毒效率。

所述转轴的两端套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啮合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连接有电机。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电机对主动齿轮的控制,使转轴能够自动转动,将消毒后的容器传送至传送带(8)上,节省了人力,实现了该装置的自动化,节省了处理时间。

所述齿轮的外围设置有啮合区和非啮合区,所述啮合区设置有齿牙,非啮合区为光滑的圆周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啮合区与非啮合区的设置,使啮合区与传动齿轮啮合时,转轴转动,非啮合区与传动齿轮相切时,转轴停止转动,喷气管位置固定,方便在喷气管上放置容器以及为容器下落到传送带(8)上提供所需的时间。

所述喷气管垂直于转轴设置,且喷气管两端均对称设置并连通有两个支气管。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支气管的设置,使容器的外壁也能够被消毒,防止由于容器外部不洁导致的容器内物质污染。且转轴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喷气管,提供了更多可为容器消毒的位置,同时能够两组容器更换消毒,在使用时,能够连续的提供干净的容器。

所述传送带(8)包括履带和条形带,所述传送带(8)在开口处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履带绕过定位杆向上弯折倾斜设置,履带的外围包覆有条形带,所述条形带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条形的凹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定位杆的设置,使传送带(8)靠近喷气管的一端向上倾斜,并在履带外侧包覆软质条形带,能够更好的接住喷气管上掉落的容器而不会使容器产生破损,条形凹槽的位置正对喷气管的位置,掉落的容器落至凹槽内,能够更好的被固定,不会发生滑动,避免了因滑动碰撞引起的容器破损。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需要消毒的管状或瓶装容器套于喷气管上,水槽内的水向下经过第一雾化器被雾化成水汽,水汽经过蒸汽管的水汽被加热管加热,温度升高,通过三通分成两股进入分管,最后进入中空的转轴,从喷气管中喷出,对套在喷气管上的容器进行消毒,同时由于喷气管足够长,能够深入容器的底部,对容器内部的消毒不会留下清洁死角,提高了消毒效率。

2.由于转轴可转动,因此可将消毒完成的容器通过转动转至传送带(8)上方,经过消毒的容器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掉落,掉落至下方的传送带(8)后,传送带(8)将消过毒的容器传送至烘干腔,通过传送带(8)上下两侧设置的烘干管,将容器内的水分蒸发干,经过此步骤处理过的容器即可直接投入使用,进一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3.通过本体上的加药口注入消毒剂,使消毒剂通过第二雾化器雾化,与水汽一同混合进入喷气管,对容器进行深度消毒,防止耐高温的微生物存活,进一步提高了消毒效率。

4.通过电机对主动齿轮的控制,使转轴能够自动转动,将消毒后的容器传送至传送带(8)上,节省了人力,实现了该装置的自动化,节省了处理时间。

5.通过啮合区与非啮合区的设置,使啮合区与传动齿轮啮合时,转轴转动,非啮合区与传动齿轮相切时,转轴停止转动,喷气管位置固定,方便在喷气管上放置容器以及为容器下落到传送带(8)上提供所需的时间。

6.通过支气管的设置,使容器的外壁也能够被消毒,防止由于容器外部不洁导致的容器内物质污染。且转轴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喷气管,提供了更多可为容器消毒的位置,同时能够两组容器更换消毒,在使用时,能够连续的提供干净的容器。

7.通过定位杆的设置,使传送带(8)靠近喷气管的一端向上倾斜,并在履带外侧包覆软质条形带,能够更好的接住喷气管上掉落的容器而不会使容器产生破损,条形凹槽的位置正对喷气管的位置,掉落的容器落至凹槽内,能够更好的被固定,不会发生滑动,避免了因滑动碰撞引起的容器破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隔板,3-烘干腔,4-消毒腔,5-开口,6-烘干管,8-传送带(8),9-水槽,10-下水管,11-第一雾化器,12-蒸汽管,13-加热管,14-三通,15-分管,16-转轴,17-喷气管,18-加药管,19-第二雾化器,20-加药口,21-传动齿轮,22-主动齿轮,23-履带,24-条形带,25-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及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一种医用高效消毒柜,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本体1内部分隔为烘干腔3和消毒腔4,隔板2上设置有开口5将消毒腔4与烘干腔3连通,所述消毒腔4的侧壁上设置有门,消毒腔4内设置有水槽9,水槽9的底面设置有下水管10,下水管1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雾化器11,第一雾化器11连接有蒸汽管12,蒸汽管12的一端穿过加热管13并设置有三通14,三通14上连接有两根分管15,且两根分管15的弯折端部密封转动连接有中空的转轴16,所述转轴16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分管15的末端,转轴16上设置有若干根喷气管17,喷气管17与转轴16连通并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蒸汽管12外套设有螺旋状的加热管13。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将需要消毒的管状或瓶装容器套于喷气管17上,水槽9内的水向下经过第一雾化器11被雾化成水汽,水汽经过蒸汽管12的水汽被加热管13加热,温度升高,通过三通14分成两股进入分管15,最后进入中空的转轴16,从喷气管17中喷出,对套在喷气管17上的容器进行消毒,同时由于喷气管17足够长,能够深入容器的底部,对容器内部的消毒不会留下清洁死角,提高了消毒效率。

所述烘干腔3底部设置有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烘干管6,两层烘干管6之间还设置有传送带(8),所述传送带(8)通过间隔穿出开口5并伸入消毒腔4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转轴16可转动,因此可将消毒完成的容器通过转动转至传送带(8)上方,经过消毒的容器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掉落,掉落至下方的传送带(8)后,传送带(8)将消过毒的容器传送至烘干腔3,通过传送带(8)上下两侧设置的烘干管6,将容器内的水分蒸发干,经过此步骤处理过的容器即可直接投入使用,进一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所述蒸汽管12上位于加热管13与三通14之间还连接有加药管18,加药管18上还安装有第二雾化器19,加药管18的一端伸出本体1并设置有加药口20。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本体1上的加药口20注入消毒剂,使消毒剂通过第二雾化器19雾化,与水汽一同混合进入喷气管17,对容器进行深度消毒,防止耐高温的微生物存活,进一步提高了消毒效率。

所述转轴16的两端套设有传动齿轮21,传动齿轮21啮合有主动齿轮22,主动齿轮22连接有电机。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电机对主动齿轮22的控制,使转轴16能够自动转动,将消毒后的容器传送至传送带(8)上,节省了人力,实现了该装置的自动化,节省了处理时间。

所述齿轮的外围设置有啮合区和非啮合区,所述啮合区设置有齿牙,非啮合区为光滑的圆周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啮合区与非啮合区的设置,使啮合区与传动齿轮21啮合时,转轴16转动,非啮合区与传动齿轮21相切时,转轴16停止转动,喷气管17位置固定,方便在喷气管17上放置容器以及为容器下落到传送带(8)上提供所需的时间。

所述喷气管17垂直于转轴16设置,且喷气管17两端均对称设置并连通有两个支气管。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支气管的设置,使容器的外壁也能够被消毒,防止由于容器外部不洁导致的容器内物质污染。且转轴16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喷气管17,提供了更多可为容器消毒的位置,同时能够两组容器更换消毒,在使用时,能够连续的提供干净的容器。

所述传送带(8)包括履带23和条形带24,所述传送带(8)在开口5处设置有定位杆25,所述履带23绕过定位杆25向上弯折倾斜设置,履带23的外围包覆有条形带24,所述条形带24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条形的凹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定位杆25的设置,使传送带(8)靠近喷气管17的一端向上倾斜,并在履带23外侧包覆软质条形带24,能够更好的接住喷气管17上掉落的容器而不会使容器产生破损,条形凹槽的位置正对喷气管17的位置,掉落的容器落至凹槽内,能够更好的被固定,不会发生滑动,避免了因滑动碰撞引起的容器破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