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防压疮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064发布日期:2019-06-26 01:2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防压疮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防压疮袋。



背景技术:

重症医学监护,简称ICU,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对于ICU病人,由于无自理能力,因此常年卧床并依赖医护人员日常照顾。由于长期卧床,ICU病人的身体会因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和水疱、溃疡或坏疽现象,俗称压疮。临床上大都是采用周期性的翻身或使用软枕等来进行压疮的防治,然而一方面,每次翻身都需要大量的预先准备工作,翻身操作也会产生巨大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ICU病人体质特殊,某些病人甚至根本不允许进行过大的体姿变换,因此不适于翻身。采用软枕方式进行重点区域防压疮是较好的方式,然而,枕头不仅无法固定,同时也易于脱落;甚至受枕头材质及大小的限制,使用上也存在诸多的不便性,从而给医护人员的日常医护操作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多功能防压疮袋,能在具备防压疮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适用人群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防压疮袋,其特征在于:本防压疮袋包括直接搁置于病床床面处的作为加强层的长方板状的底板,底板上板面处覆设有一层水囊层,底板的一侧边向病床同侧护栏的相邻栏杆之间空隙处延伸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板面与底板板面彼此垂直;以延伸板的朝向医护人员所在侧为其外板面,延伸板的外板面处布置副水囊,所述副水囊的囊腔连通水囊层的囊腔;本防压疮袋还包括用于挤压副水囊以使得副水囊内液体被挤入水囊层内的挤压部。

优选的,所述挤压部包括面贴合状固定于延伸板外板面处的底部压板以及与底部压板间彼此板面平行的顶部压板,顶部压板与底部压板的相邻板面间设置连接两者的连接杆;副水囊设置于顶部压板与底部压板之间区域处,且副水囊的朝向顶部压板的一侧布置板面平行顶部压板板面的挤压板;顶部压板的中心处垂直底部压板板面而设置螺纹孔,调节螺栓与螺纹孔间构成螺纹配合;所述挤压板的外板面处凹设有沉孔,沉孔内布置轴承部,以使得调节螺栓的顶端伸入沉孔内并与沉孔间构成轴承配合。

优选的,挤压部还包括导向柱,导向柱为四组且穿设于挤压板的四个角端处,而导向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顶部压板及底部压板上,从而使得挤压板可在导向柱作用下而产生相对底部压板的相向及相离动作。

优选的,水囊层的朝向挤压部的一侧处以及副水囊的靠近水囊层的一侧处均设置用于接驳过渡管路的插拔式接口;所述延伸板处布置螺纹安装孔,底部压板上相应设置装配孔,紧固螺钉穿过装配孔从而螺纹配合于螺纹安装孔处。

优选的,所述副水囊包括伸缩方向平行导向柱方向的波纹管;波纹管的两个管端均封闭并相应配合于底部压板外板面及挤压板内板面处,从而形成水囊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相对配合沉孔的另一端处布置便于操作的手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以底板作为加强层,从而提供水囊层以基础的刚性载体;另一方面,水囊层作为柔质垫层,起到柔软托撑ICU病人身体的目的,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因病人身体直接刚性压迫而易于出现的压疮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设有延伸板。一方面,延伸板作为底板的延伸臂,通过将延伸板卡入两相邻护栏栏杆之间空间处,从而起到以延伸板来限定底板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往复位移,并以底板侧部相对病床护栏的抵靠及延伸板内板面相对病床床沿的抵靠来限定底板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位移,最终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可靠性及稳定性。另一方面,延伸板处还设置可通过挤压部而压缩的副水囊。利用副水囊的可控压缩性及副水囊与水囊层之间的连通性,副水囊一旦受压,水囊层即被充液,进而可根据病人体型重量,而适应性的调整水囊层的承力性和硬度。而副水囊一旦卸除挤压部的压力,则会在病人自身自重下使得水囊层内液体回流至副水囊内,以待下次再用。此外的,甚至可周期性的进行上述挤压操作,从而通过水囊层的软度变化来起到按摩病人背部的功效,一举多得。

2)、挤压部的实现方式可为多种,如将副水囊设置为条带状结构,从而通过可卷绕副水囊的卷绕棒来作为挤压部,通过卷绕棒的相对副水囊的卷绕动作来挤出副水囊内液体。也可将挤压板设计为刮板结构,利用刮板从副水囊一侧向另一侧的刮动而捋出副水囊内液体。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底部压板与挤压板彼此相向及相离操作来达到挤压和放松副水囊的设计方式。副水囊位于顶部压板与底部压板之间,并依靠可空转的调节螺栓来压迫挤压板,进而使得挤压板在导向柱作用下相对底部压板产生行进动作进而挤压副水囊,其使用极为便捷。

3)、考虑到实际维护及搬运需求,本实用新型被设计成了分体式构造。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水囊层与底板构成一个整体,而挤压部及副水囊是可拆卸式结构。具体操作时,首先将底板处延伸板卡入病床的护栏栏杆间隙处,直至平放好底板及水囊层。再后,通过紧固螺钉的装配而将挤压部的副水囊装配于延伸板外板面处。最后,再通过过渡管路的安装而连通水囊层的囊腔和副水囊的囊腔,以达成彼此连通目的。上述分体式结构简洁而易于操作,便于生产、装配及运输需求,更利于后期进行部件维修、清洗操作。

4)、考虑到副水囊在盛水时,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承力性。虽然正常的皮囊结构已经能够满足上述承力效果,但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采用波纹管式水囊来作为副水囊,以便一方面利用波纹管的竹节结构来起到径向承力效果;而另一方面波纹管仅能轴向压缩及膨胀,也进一步的确保了副水囊动作的可控性。手轮的设置,则用于提升调节螺栓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面视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病床 b-护栏

10-底板 11-延伸板 20-水囊层 21-插拔式接口

30-副水囊 31-挤压板

40-挤压部 41-底部压板 42-顶部压板 43-连接杆

44-调节螺栓 44a-手轮 45-导向柱

50-过渡管路 60-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3所示,其由工作部、副水囊30及挤压部40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工作部包括底板10以及布置于底板10顶端面处的水囊层20。实际操作时,水囊层20实际上就形成了水垫结构,从而起到对病人的柔性托垫目的。然而,由于纯水垫结构,其无法根据病人的体型体重等因素而加以变化,必然仅能使用特定体重的人群,而其他人群则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增设了挤压部40及副水囊30,用以起到对水囊层20内液体的可控调节目的。

具体使用时,如图1-2所示的,底板10的形状及大小应等于甚至小于病床a床面的标准尺寸,以便于能放置于病床a床面处。底板10的长边侧处向病床a的相应护栏b处延伸出延伸板11。而如图3所示的,延伸板11板面与底板10板面彼此垂直,且两者间的连接处弧形平滑过渡。延伸板11由于刚好卡在同侧护栏b的相邻栏杆之间处,从而起到以延伸板11来限定底板10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往复位移,并以底板10一侧及延伸板11的内板面来限定底板10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位移的目的,最终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可靠性及稳定性。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2-3所示的,延伸板11的外板面处布置上述挤压部40及副水囊30。挤压部40采用底部压板41与挤压板31彼此相向及相离操作来达到挤压和放松副水囊30的设计方式。副水囊30位于顶部压板42与底部压板41之间,并依靠可空转的调节螺栓44来压迫挤压板31,进而使得挤压板31在导向柱45作用下相对底部压板41产生行进动作,以使得副水囊30受压并将副水囊30内液体挤入水囊层20内,其使用极为便捷。整个挤压部40与副水囊30最好能设计为分体式构造,也即水囊层20与底板10构成一个整体,而挤压部40及副水囊30是可拆卸式结构。具体操作时,首先将底板10处延伸板11卡入病床a的护栏b栏杆间隙处,直至平放好底板10及水囊层20。再后,通过紧固螺钉60的装配而将挤压部40的副水囊30装配于延伸板11外板面处。最后,再通过过渡管路50的安装而连通水囊层20的囊腔和副水囊30的囊腔,以达成彼此连通目的。当然,也可以先组装,之后再进行相对病床a的放置,也不会影响其后续操作流程,此处就不再多作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