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3976发布日期:2019-10-08 21:04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架是用于为吊挂药液瓶或袋的配套用品,是医护必备设备,主要有折叠伸缩式、天轨式、立式等。

现有的输液架如图1所示,包括主杆1,所述主杆1内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一端伸出所述主杆1外并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周侧转动安装有多个用于挂输液瓶的第一挂钩32;所述伸缩杆2内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锁定杆4,所述锁定杆4在所述伸缩杆2内一端固定设置有卡块41,所述卡块41远离所述锁定杆4一端穿过所述伸缩杆2的并与所述主杆1内壁抵紧;所述锁定杆4另一端伸出所述伸缩杆2外且伸入所述固定架3内并固定有截面呈圆形的滑移块42,所述滑移块42在所述固定架3内沿所述锁定杆4的轴向滑移;所述滑移块42背离所述锁定杆4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轴向与所述锁定杆4轴向重合,所述连接杆5、滑移块42和锁定杆4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杆5外套设有弹簧6,所述弹簧6一端抵在所述滑移块42背离所述锁定杆4一侧上,另一端抵在所述固定架3内壁朝向所述锁定杆4一侧;所述连接杆5远离所述滑移块42一端伸出所述固定架3外并固定设置有拉环51,所述固定架3靠近所述拉环51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框7,所述拉环51在所述把手框7内运动。

拉动拉环51,并在把手框7的借力下使拉环51向背离固定架3的方向运动,并带动连接杆5、滑移块42、锁定杆4和卡块41同步运动,弹簧6被压缩;使得卡块41缩回到伸缩杆2内,进而可以调节伸缩杆2与主杆1的位置。调整完成之后,松开拉环51,在弹簧6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弹簧6带动滑移块42反向运动,并带动锁定杆4、连接杆5、拉环51和卡块41同步运动,使得卡块41重新伸出伸缩杆2外并与主杆1内壁抵紧,完成调节。但是在卡块41缩回伸缩杆2的过程中,由于作用在拉环51上的力的方向不确定,且滑移块42的截面呈圆形,使得工作人员在拉动拉环51时可能会使拉环51转动,拉环51转动带动连接杆5、滑移块42和锁定杆4转动,使得卡块41偏离滑移路径。在放开拉环51锁定杆4反向运动时,卡块41可能不能伸出伸缩杆2外,仍留在伸缩杆2内,使得伸缩杆2与主杆1无法固定,工作人员仍需转动拉环51,使卡块41伸出伸缩杆2外,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通过把手框和拉手框的滑移配合,使得拉手框不会发生转动,使连接杆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卡块始终能伸出伸缩杆外与主杆抵紧,无需人为再转动调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周侧转动安装有多个第一挂钩,所述固定架远离伸缩杆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框,所述把手框内滑移设置有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的拉手框,所述拉手框与连接杆轴向平行的侧壁的外表面上且与所述把手框接触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把手框与所述拉手框的凹槽接触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凹槽滑移配合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手框的凹槽与把手框的凸块配合,使得拉手框能沿把手框滑动,限制了拉手框的运动方向。工作人员在将拉手框落下的过程中,拉手框沿把手框运动,使得作用在拉手框上的力的方向不会使拉手框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不会转动;由背景技术可知,滑移块和锁定杆也不会转动,使得卡块不会偏离滑移路径,无需人为再去转动,提高了操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凸块呈圆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凸块与凹槽的接触面较为圆润,使得凸块对凹槽内壁的破坏较小,不会刮坏凹槽内壁。同时凹槽与凸块只有圆弧面为接触面,使得两者的相对滑移较小,进一步提高了拉手框滑移方向的精确。

优选的,所述拉手框远离所述固定架一侧朝向所述固定架的方向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工作人员对拉手框施力时的方向朝下,使得拉手框靠近地面一侧容易被拉弯,当被拉弯后,拉手框与把手框滑移一侧也会跟随靠近地面一侧弯曲,从而影响拉手框的运动方向。通过弯曲设置,使得拉手框靠近地面受到力的作用时,不会发生弯曲,而且会使凹槽与凸块紧密贴合,使得拉手框运动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拉手框和所述把手框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手与拉手框、把手框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手更好的抓住拉手框和把手框。同时由于固定架的第一挂钩上需要挂输液瓶,而输液吊杆又不能承受较大的力,从而需要减轻把手框和拉手框的自重。通过条形槽的设置,减免了条形槽这部分所占的重量,从而减轻了自重。

优选的,所述把手框的内侧壁且靠近所述固定架的两个转角处固定设置有缓冲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调整好伸缩杆的位置后,放开拉手框,拉手框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沿把手框运动,由于弹簧弹性较大,使得当拉手框运动到接触把手框时,两者之间产生较大的震动,影响放在第一挂钩上的输液瓶的稳定。通过缓冲环的设置,使得拉手框反向运动时的冲击力作用在缓冲环上,大大减小了拉手框对固定架的冲击力,避免了震动,使得输液瓶较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拉手框在所述把手框内的滑移距离大于连接杆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滑移块能在固定框内充分滑移,使得卡块能完全进入伸缩杆内。同时使把手框靠近地面一边和拉手框靠近地面一边始终具有一定间距,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在操作中手被夹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把手框远离所述固定架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士给对病人挂输液瓶时,会用一个本子记录时间和所挂的药物,这个本子可以挂在第二挂钩上,方便护士查阅。

优选的,所述第二挂钩的最低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子挂在第二挂钩上时,本子的重力方向和连接杆的轴线方向重合,使得本子挂在输液架上后,本子的受力平衡。

优选的,所述第二挂钩外套设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子挂在第二挂钩上时可能会晃动,本子可能会脱离第二挂钩而掉落到地上。通过橡胶套的设置,提高本子与第二挂钩的摩擦力,使得本子在晃动时不易被掉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把手框和拉手框的滑移配合,使得拉手框不会发生转动,使连接杆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卡块始终能伸出伸缩杆外与主杆抵紧,无需人为再转动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输液架的剖面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示出第一挂钩未放下时的状态;

图3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示出第一挂钩放下后的状态;

图4为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九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杆;2、伸缩杆;3、固定架;31、容置槽;32、第一挂钩;33、缓冲环;4、锁定杆;41、卡块;42、滑移块;5、连接杆;51、拉环;6、弹簧;7、把手框;71、凸块;73、橡胶套;8、拉手框;9、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2和图3,包括固定架3,固定架3周侧均匀开设有四个容置槽31,容置槽31内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第一挂钩32。固定架3远离第一挂钩32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框7,把手框7滑移设置有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的拉手框8,并将把手框7和拉手框8的边角处均设置成圆角。拉手框8在把手框7内的滑移距离大于连接杆5的长度。

拉手框8与连接杆5轴向平行的侧壁的外表面上且与把手框7接触一侧开设有呈圆弧状的凹槽,把手框7与拉手框8的凹槽接触一侧固定设置有与凹槽滑移配合的凸块71。拉手框8远离固定架3一侧朝向固定架3的方向弯曲设置。

拉手框8和把手框7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槽9,以提高手与拉手框8、把手框7之间的摩擦力。固定架3抵触拉手框8一端固定设置有缓冲环33。减少拉手框8抵触固定架3时与固定架3碰撞产生的震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工作人员借助把手框7向远离固定架3的方向拉动拉手框8,拉手框8沿把手框7滑移,并带动连接杆5沿固定架3与拉手框8同步运动。

完成位置调整后,松开手,拉手框8沿把手框7反向滑移,直至抵触缓冲环33,完成调节。

当至少有两个输液瓶时,把第一挂钩32展开,将输液瓶挂在第一挂钩32上。

实施例二: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4,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把手框7远离固定架3一侧朝向固定架3的方向弯曲设置。

实施例三: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5,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把手框7远离固定架3一侧壁且背离固定架3一侧固定设置有半封闭的第二挂钩(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挂钩的最低点位于连接杆5的轴线上,并在第二挂钩外套设橡胶套7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需要挂自带挂环的本子时,可将本子挂在第二挂钩。

实施例四: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6,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把手框7远离固定架3一侧壁且背离固定架3一侧固定设置有半封闭的第二挂钩(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挂钩的最低点位于连接杆5的轴线上,并在第二挂钩外套设橡胶套73。

实施例五: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7,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把手框7远离固定架3一侧壁且背离固定架3一侧固定设置有封闭的第二挂钩(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挂钩的最低点位于连接杆5的轴线上,并在第二挂钩外套设橡胶套7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需要挂本身具有挂钩的本子时,可将本子挂在第二挂钩。

实施例六: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8,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把手框7远离固定架3一侧壁且背离固定架3一侧固定设置有封闭的第二挂钩(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挂钩的最低点位于连接杆5的轴线上,并在第二挂钩外套设橡胶套73。

实施例七: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9,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把手框7远离固定架3一侧向背离固定架3的方向弯曲设置。

实施例八: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10,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把手框7远离固定架3一侧壁且背离固定架3一侧固定设置有半封闭的第二挂钩(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挂钩的最低点位于连接杆5的轴线上,并在第二挂钩外套设橡胶套73。

实施例九: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11,与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把手框7远离固定架3一侧壁且背离固定架3一侧固定设置有封闭的第二挂钩(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挂钩的最低点位于连接杆5的轴线上,并在第二挂钩外套设橡胶套73。

实施例十:

一种输液吊杆的拉动装置,参照图12,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固定架3周侧均匀开设有三个容置槽31,容置槽31内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第一挂钩3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