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680发布日期:2020-01-03 10:1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



背景技术:

目前体外循环预冲均是采用:0.9%生理盐水2000ml或复方乳酸林格氏液,前一种需要采用无菌技术加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三升袋),进行预冲,后一种无需灌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中,直接预冲即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三升袋)的设计均是按照静脉营养需求设计,只有一个加药端,一个输液端和一个灌注端。

目前体外循环使用的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三升袋),在预冲时采用12号或16号注射针头连接在加药端,因为针头的大小限制了液体流速,导致在预冲时流量不足管道内气体残余量过多,不宜排除,给初步手工排气带来诸多不便。

在遇到急诊病人,需要紧急预冲时,需要人工加压预冲,由于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三升袋)加药后,体积过大。没有匹配的压力包,只能手工加压灌注,导致初步预冲时需要费时、费力。

预冲液体均是0.9%生理盐水来预冲,需要现配现用,配置过程中存在液体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包括:袋子主体;所述袋子主体内含0.9%生理盐水;所述袋子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加药端和预冲端,所述预冲端采用输血装置连接段设计方式,所述预冲端用于连接体外循环的预冲管;所述袋子主体的外层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的下端设置有加压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袋子主体的容量为3000ml。

进一步的,所述袋子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挂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少了液体配置、配置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风险。

2.节约了人力资源,优化了抢救流程。

3.解决了体外循环管道预冲时管道改装连接的问题。

4.避免了预冲连接头过细,预冲液体流量不足,管道内气体参与量过多。

5.便于快速预冲时加压使用。

6.加压层在液体外层,避免传统空气加压时,空气微粒对液体的隐性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参见图1,包括:袋子主1;所述袋子主体1内含0.9%生理盐水;所述袋子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加药端2和预冲端3,所述预冲端3采用输血装置连接段设计方式,所述预冲端3用于连接体外循环的预冲管;所述袋子主体1的外层设置有夹层4,所述夹层4的下端设置有加压端口5。

进一步的,所述袋子主体1的容量为3000ml。

进一步的,所述袋子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挂口6。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通过设计为内含0.9%生理盐水3000ml的袋子;从而,减少了液体配置、配置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风险,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优化了抢救流程。

本实施例中,一次性体外循环预冲袋下方设计一个加药端,一个预冲端,且预冲端采用输血装置连接段设计方式,方便体外循环预冲管的连接,无需改装用注射针头连接,减少预冲时流量不足管道内残留气体过多。从而,解决了体外循环管道预冲时管道改装连接的问题;同时,避免了预冲连接头过细,预冲液体流量不足,管道内气体参与量过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预冲袋外层设计一个夹层,同时在夹层的左下方设一个加压端口,形成一个自带加压功能的预冲袋,主要为快速排气是加注空气使用。从而,便于快速预冲时加压使用,同时,加压层在液体外层,避免传统空气加压时,空气微粒对液体的隐性污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少了液体配置、配置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风险。

2.节约了人力资源,优化了抢救流程。

3.解决了体外循环管道预冲时管道改装连接的问题。

4.避免了预冲连接头过细,预冲液体流量不足,管道内气体参与量过多。

5.便于快速预冲时加压使用。

6.加压层在液体外层,避免传统空气加压时,空气微粒对液体的隐性污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