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信息传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281发布日期:2019-10-19 02:5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信息传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互联网医疗信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救信息传递系统。



背景技术:

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指当有任何意外或疾病发生后、送达医院前,医护人员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和护理,并从速送往医院。现有技术中,被救护人出现急救需求后,由被救护人或其亲友报警求助,救护中心简单判断后进行调度指挥,接受指令的救护车去寻找被救护人,抵达地点后由救护人进行现场急救措施并从速送往医院。在传统方法中,现场急救过程中获取的被急救者的体征数据,是通过iPad或类似iPad的设备进行手动录入和传输,同时传输的还有急救者对被急救者的伤情做出的判断和描述的语音数据。所传输的数据被急救中心接收,为被急救者入院急救做准备,以缩短救治时间。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是将院前急救环节的体征数据和语音数据直接传输到急救中心,再进行整理,尚没有一个自动化的处理方法和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2)直接传输的语音数据受到急救现场环境(主要是声音环境)和语音录入人口语的影响,在传输的急救中心后容易出现无法清晰、准确理解急救人员意图和描述的情况;(3)在iPad上输入患者数据极大的占用了急救人员时间,且匆忙情况下容易出现错误;(4)院前获得的被急救者数据和信息没有在临床路径中充分传递,被急救者住院时仍需重新建立住院病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救信息传递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信息传递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数据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至少包括体征检测设备和/或语音录入设备,所述体征检测设备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所述语音录入设备采集语音数据,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数据处理设备至少包括语音处理设备,将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的语音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将从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并保存到云服务器数据库;所述数据显示设备显示所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体征检测设备是智能可穿戴设备。

优选地,所述语音录入设备是具有语言采集功能的终端设备。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优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设备通过蓝牙、WIFI、ZIGBEE或红外技术传输数据。

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用户的数据,利用数据处理设备处理用户的数据,再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将原始数据和/或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并保存到云服务器数据库,最后采用数据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所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使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用户的相关病情及数据,减少了用户原始数据的重复录入次数,提高了急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急救信息传递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急救信息传递系统,图1是本实用新型急救信息传递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急救信息传递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设备1、数据处理设备2、数据传输设备3、数据显示设备4,其中,

数据采集设备1至少包括体征检测设备11和/或语音录入设备12,所述体征检测设备11用于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所述语音录入设备12用于采集语音数据;

数据处理设备2至少包括语音处理设备21,用于将所述语音录入设备采集的语音信息处理为可识别信息;数据传输设备3,用于将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并保存到云服务器数据库;数据显示设备4,用于显示所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设备1采集用户的数据,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用户当前的身体状况及体征数据,数据采集设备1可以包括体征检测设备11,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体征检测设备11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对用户的身体状况做出全面客观的了解;数据采集设备1还可以包括语音录入设备12,用户或用户的陪护人员通过语音录入设备12可以描述用户的身体状况或对病情做出详细介绍,急救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语音录入设备12描述用户的身体状况或对病情做出详细介绍。

体征检测设备11可以为经过定制带有相应传感器的虚拟现实眼镜、头盔、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头盔、手环等设备后,上述设备开始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脑电数据、心电数据、肌电数据、皮肤电数据、呼吸数据、血压数据、血氧数据、体温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以达到为医护人员提供更详细的用户体征数据的效果。

语音录入设备12可以为具有语言采集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的语音采集装置(如麦克风等),急救医护人员通过语音录入设备12可以描述用户的身体状况或各项体征数据,也可以由用户或者用户的陪护人员通过语音录入设备12描述用户的身体状况或各项体征数据。语音录入设备12支持环境声降噪和方言识别功能。

数据采集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数据采集设备1采集的用户的原始数据,例如:体征检测设备11采集的原始体征数据或者语音录入设备12采集的原始语音数据,可以通过数据传输设备3传输到云服务器并保存在云服务器数据库中。传输过程中采用无线传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蓝牙、WIFI、ZIGBEE和红外技术等,例如使用可穿戴设备采用的用户的体征数据,可以采用低功耗的传输协议,如低功耗蓝牙(BLE),802.15.4(Zigbee)等进行无线传输。数据传输设备3与数据处理设备2连接,以通过数据传输设备3将存储在云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设备2,由数据处理设备2处理存储的原始体征数据或语音数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两个或多个空间位置放置不同的语音录入设备12采集到的语音信号的差异来进行语音降噪处理。不同的语音录入设备12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强度不同、信号的方向不同、接收到的主要信号不同,从而为语音降噪处理提供有利条件,有效去除外界环境噪声,获得较优越的语音输出。

数据处理设备2至少包括语音处理设备21,用于将所述语音录入设备12采集的语音信息处理为可识别信息。语音处理设备21可以包括语音降噪处理设备211,用于对采集的用户的数据进行降噪处理,从而有效解决噪声环境下的录音问题,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识别语音录入设备12采集的用户的语音数据。

语音降噪处理设备211中预先设置好语音降噪处理算法。语音降噪处理算法采用的是多带谱减法,在多带谱减法中,将语音频谱划分为预设数量的互不重叠的子带,多带谱减法在每个子带独立运行。预设数量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定,只要能满足于语音降噪处理效果的数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中,将语音信号划分为预设数量子带信号的过程可以通过在时域使用带通滤波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在频域使用适当的窗来实现。由于多带谱减法针对频带估计减法因子,子带信噪比则不会剧烈变化,能够有效去除语音的噪声,在全频率段内实现较好的语音增强效果,且不丢失语音信息。以上仅以其中的一种语音降噪处理算法设备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不应当理解为是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也可以在语音降噪处理设备211中设置语音降噪处理电路,利用语音录入设备12采集的语音进行ADC,再完成降噪处理,输出一路高信噪比语音,再通过音频压缩算法处理后上传至智能设备,识别并转写成文本,有效解决噪声环境下的录音问题。

语音处理设备21可以包括语音识别设备212,用于对采集的用户的数据进行识别,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识别语音录入设备12采集的用户的语音数据,语音识别设备212可采用连接时序分类CTC方法。

语音识别设备212与数据处理设备2电连接,将采集的标准语音特征矢量与语音模板库(比如急救术语模板库)中的语音模型进行比较,以判断当前语音命令功能。

我国各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差异很大,尤其是南方地区,相同省不同城市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语音识别设备212可以包括方言语音识别设备,用于对采集的用户的数据中的方言数据进行识别,提高对于汉语方言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和适应性。方言语音识别设备包括声类特征识别设备和韵类特征识别设备,其中,声类特征识别设备即通过音节的声母类别来分析、判断书写人的原籍地或长期居留地,韵类特征识别设备即通过音节的韵母类别来分析、判断书写人的原籍地或长期居留地。还可以预先在方言语音识别设备中存储各地方言词库,利用方言语音识别设备根据各地方言词库识别出当前语音命令功能。

语音处理设备21可以包括急救术语设备213,急救术语设备213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基本信息、MPDS症状、基本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器械及药品等,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地将识别出的语音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急救现场医护人员可以按照提前设定好的数据结构化方式通过语音录入设备12开始录入语音数据,所述语音数据经过语音识别设备212识别后,从而获取医护人员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例如,急救术语设备213中用户基本信息及基本生命体征属性列表如下:

下面以用户基本信息制定的结构化数据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用户基本信息制定的结构化数据是:张三58岁收缩压115舒张压75,经过语音识别设备212处理后,医护人员将识别出的语音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如下:姓名张三,年龄58血压115 75。从语音录入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可以提高语音录入效率,同时又提高了语音识别的正确率,从而使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用户的相关病情及数据,提高了急救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列表中的属性仅仅是急救术语设备213中用户基本信息及基本生命体征属性列表的示例,急救术语设备213及包括的用户基本信息及基本生命体征可以根据其行业包含各种属性,而不限于上表。

将数据处理设备2处理完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设备3传输到云服务器并保存到云服务器数据库,使云服务器数据库中同时储存原始数据及处理完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无线传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蓝牙、WIFI、ZIGBEE和红外技术等。同时,数据传输设备3可将接收到的数据向临床路径、HIS系统进行分发。

数据显示设备4,用于在临床上显示所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医护人员根据出诊需要,可以从云服务器数据库中调用原始数据和/或处理后的数据,方便医院医护人员实时全面掌握用户的病情。

数据显示设备4包括临床端数据显示设备41,用于在临床上显示原始数据和/或处理后的数据,用以辅助急救和住院期间的决策。

急救信息传递系统还包括数据分析设备5,用于分析预设时间周期内的用户的数据。例如,数据分析设备5可以先将预设时间周期内的用户的数据进行汇总,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方便院方优化接诊流程和环节,提高急救效率。

预设时间周期可以设置为预定的时间段,例如,1小时、2小时、3小时等固定时长。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用户的体征数据和语音数据、医院的情况、统计需要等因素设定该预设时间周期,以使用户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又优化了医护人员的接诊流程和环节。

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用户的数据,利用数据处理设备处理用户的数据,再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将原始数据和/或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并保存到云服务器数据库,最后采用数据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所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使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用户的相关病情及数据,减少了用户原始数据的重复录入次数,提高了急救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