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屈光矫正手术中的再治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8675发布日期:2019-12-17 16:0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眼科屈光矫正手术中的再治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用于治疗装置的控制数据的规划装置,该治疗装置借助于激光装置在角膜中产生至少一个切割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类型的规划装置的治疗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产生用于治疗装置的控制数据的方法,该治疗装置借助于激光装置在角膜中产生至少一个切割面。

最后,本发明同样还涉及一种用于眼科手术的方法,其中,借助于具有激光装置的治疗装置在角膜中产生至少一个切割面。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多种以矫正人眼的屈光为目的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改变角膜,以影响眼睛中的光折射。为此目的,使用了多种外科手术方法。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是所谓的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也简称为lasik。首先,将角膜瓣从角膜表面单侧分离并折叠到侧面。该角膜瓣的分离可以借助于机械的微型角膜刀来实现,或者借助于所谓的激光角膜刀来实现,其例如是美国尔湾市的intralase公司的激光角膜刀。在角膜瓣被分离并翻到一侧后,在lasik手术中提出使用准分子激光,该激光通过烧蚀来去除在角膜瓣下方的暴露角膜组织。在以这种方式和方法蒸发掉角膜表面下方的一定体积之后,将角膜瓣折回其原始位置。

使用激光角膜刀来揭开角膜瓣比机械刀更有利,因为它提高了几何精度并减少了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频率。特别地,当使用激光辐射时,可以制造具有极稳定厚度的角膜瓣。同样,切口边缘更精确地成形,这降低了由于在手术后仍保留了这种边缘面而引起的恢复干扰风险。然而,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装置,一个是用于揭开角膜瓣的激光角膜刀,而另一个是蒸发角膜组织的激光器。

这些缺点已由卡尔蔡司医疗技术股份公司最近实施的方法(缩写为flex)得以消除。在该微透镜提取方法中,借助于短脉冲激光,优选飞秒激光,在眼角膜中形成切口几何形状,该切口几何形状在角膜中分离出一角膜体积(所谓的微透镜)。然后,在将覆盖微透镜的角膜瓣翻转到一侧后,由外科医生手动将该角膜体积取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一方面,通过使用飞秒激光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另一方面,仅需要一个治疗装置;不再使用准分子激光器。

flex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在文献中被称为smile方法,在该方法中不产生任何皮瓣(flap),而是只有很小的切开口作为通向位于所谓的角膜帽下方的微透镜的入口。通过这个小切开口取出分离的微透镜,因此,与lasik、flex或prk(激光屈光角膜切除术)相比,前角膜的生物力学完整性受到的影响较小。另外,以这种方式在角膜中切割的浅层神经纤维较少,这已被证明对恢复角膜表面的原始感觉是有益的。因此,lasik术后通常要治疗的干眼症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会减少。在没有皮瓣的情况下,lasik术后的大多与皮瓣有关(例如,褶皱、皮瓣床上皮内生)的其他并发症则很少出现。

在借助于激光辐射在角膜中产生切割面时,通常利用光辐射效应,即通过持续时间在约100fs至100ns之间的单个光脉冲产生光穿透。还已知将能量低于光学穿透阈值的单个脉冲埋入组织或材料中,从而实现材料或组织的分离。借助于超短激光脉冲的平面连续聚集(焦点)在角膜组织中产生切口的方案允许多种样式的切口。

可能有以下必要性:执行再治疗或重新治疗。原因例如在于,必须停止原始治疗,或者眼睛的屈光度已改变,从而需要进行新的屈光矫正。

对于flex方法,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de102007019814a1,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该解决方案的基础是布置新的切口,以使其不相交于术前切口。该解决方案原则上也适用于smile方法。然而,在de102012022081a1(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中已经提出,通过测量来确定术前切口的位置并且在改进的矫正中考虑该位置。

然而,已经证明对术前切口的测量有一系列的实际困难。因此,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现有技术的矫正方法一方面并不总是产生最佳的结果,另一方面却相当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产生控制数据的规划装置、一种用于屈光矫正眼科手术的治疗装置以及一种产生用于这种治疗装置的控制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改善补充屈光矫正,使得补充屈光矫正即使利用现今可用的诊断设备对于smile方法的用户来说也是可以实现的。

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在smile方法中从角膜去除微透镜会引起角膜上皮的厚度改变,特别是厚度增加,这在再治疗的规划中应予以考虑。与早期方法不同,以这种方式可以完全或部分省去繁琐且通常不太精确的术前切口位置的直接确定。

因此,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前述类型的规划装置来实现,其具有用于确定用于再治疗的角膜切割面的计算部件,其中计算部件被设计为,在计算时考虑上皮的厚度改变,特别是厚度增加,该厚度改变基本上由在先治疗(初次治疗)引起。

本发明还通过一种治疗装置来实现,该治疗装置具有激光装置,该激光装置借助激光辐射根据控制数据在角膜中分离出至少一个切割面,并且该治疗装置具有刚刚提到类型的用于产生控制数据的规划装置,其中规划装置被设计为,在规划中考虑上皮的厚度改变,特别是厚度增加。

最后,本发明同样通过一种用于产生根据前述类型的控制数据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确定上皮的厚度改变,产生用于驱控激光装置的用于角膜切割面的控制数据集,其中考虑到上皮的厚度改变。

最后,本发明同样通过一种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确定上皮的厚度改变,产生用于角膜切割面的控制数据集,将控制数据传输至治疗装置,并且通过利用控制数据集驱动激光装置来产生切割面,其中,在产生控制数据集时考虑上皮的厚度改变。

有一系列测量装置或测量设备适合用于测量上皮的厚度改变,例如,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超声波、共焦激光扫描系统、scheimpflug相机或其他。重要的是,测量精度等于或精确于2μm。测量可以独立于再治疗进行,即测量已经作为前瞻性规划的基础。可替代地,借助于集成在治疗设备中的测量装置可以在治疗设备处进行测量。优选地,测量装置能够以与再治疗紧邻的时间关系-几乎实时-测量上皮厚度。因此使得测量设备和治疗激光可以在几何形状上相互调准,从而诊断和治疗装置存在固定的坐标参考。

确定厚度改变的变体方案是,比较测量在初次治疗之前和二次治疗之前的上皮厚度。

如果要预先进行测量,则作为附加的步骤将测量值对应于治疗激光的目标坐标的坐标系,为此可以有利地使用电子数据传输和记录方案。

替代测量,上皮增加或上皮厚度也可以通过先验知识、估算、列线图等来确定。这种知识例如应作为规划装置中的程序代码存在。特别是,首次治疗后的典型厚度改变应由有关首次治疗的信息被自动推导出。这是有利的,因为取决于被治疗的眼睛的不同特征(例如年龄、大小、屈光度)和首次治疗(屈光度改变、光学区域的大小、进入切口的位置),用户在预测首次治疗之后的典型厚度改变时非常麻烦。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医疗中,例如由于变量混淆或计算错误而可能出现的规划错误的风险应当被最小化。

此外,厚度改变δthickness通常是要治疗的眼睛表面上的位置的函数,即δthickness(x,y)或δthickness(r,ф)。对这种二维轮廓和正确位置参考的处理给用户带来挑战,这可以通过程序代码形式的有关规划装置的相应知识而显著降低。

应当理解,上述特征和下面将要说明的特征不仅能够以所给出的组合使用,而且也能够以其他组合或单独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例如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这些附图还公开了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图中示出:

图1是具有用于眼科屈光矫正手术中的治疗的规划装置的治疗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的治疗装置中使用的激光辐射的效果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治疗装置的关于引入激光辐射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眼角膜的示意性截面图,用于说明与眼科屈光矫正手术相关的角膜体积的取出,

图5是关于图1的治疗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特别是参考该图中存在的规划装置,

图6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要引入的切口的微透镜几何形状smile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治疗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特别是参考该图中存在的测量装置,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矫正的微透镜几何形状的示意图,

图9是上皮厚度增长和屈光矫正的关联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眼科手术的治疗装置如图1所示,并带有通用的参考标号1。治疗装置1被设计用于在患者3的眼睛2处引入激光切口。为此,治疗装置1具有激光装置4,该激光装置从激光源5发射激光束6,该激光束作为聚焦束7被引导到眼睛2或眼睛角膜中。优选地,激光束6是波长在300纳米与10微米之间的脉冲激光束。此外,激光束6的脉冲长度在1飞秒与100纳秒之间的范围内,其中,脉冲重复频率为200至20000千赫兹,并且脉冲能量可以在0.01微焦耳至0.01毫焦耳之间。因此,治疗装置1通过使脉冲激光辐射偏转而在眼睛2的角膜中产生切割面。因此,在激光装置4或其激光源5中还设有扫描仪8和辐射强度调制器9。

患者3位于躺椅10上,该躺椅可在三个空间方向上调节,以使眼睛2对准以适合于激光束6入射。在优选的构造中,躺椅10可通过马达调节。可替代地,也可以移动治疗装置。

驱控尤其可以通过控制设备11来实现,该控制设备基本上控制治疗装置1的运行并且为此而通过合适的数据连接,例如连接线12连接到治疗装置。当然,该通信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实现,例如光纤或通过无线电。控制设备11在治疗装置1,特别是激光装置4处执行相应的调整、时间控制,从而实现治疗装置1的相应功能。

治疗装置1还具有固定装置15,其使得眼睛2的角膜相对于激光装置4固定。在此,该固定装置15可以包括已知的接触镜45,通过负压将眼角膜置于该接触镜处,并且该接触镜赋予眼角膜期望的几何形状。这样的接触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例如从de102005040338a1已知。就能用于治疗装置1的接触镜45的结构描述而言,该文献的公开内容完全并入本文。

治疗装置1还具有在此未示出的相机,该相机可以穿过接触镜45来拍摄眼角膜17的图像。在此,可以在可见光范围内为相机照明,也可以在红外光范围内为相机照明。

治疗装置1的控制设备11还具有规划装置16,其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说明。

图2示意性示出了入射激光束6的作用方式。激光束6被聚焦并作为聚焦激光束7入射到眼睛2的角膜17中。为了聚焦而设置有示意性示出的光学器件18。其在角膜17中产生焦点,在该焦点处激光辐射能量密度高至使得结合脉冲激光辐射6的脉冲长度而在角膜17中出现非线性效应。例如,脉冲激光辐射6的每个脉冲在焦点19处可在眼角膜17中产生光穿透,其继而引发在图2中仅示意性示出的等离子体气泡。在形成等离子体气泡时,尽管仅在焦点19处达到了产生光穿透的条件,但是组织层分离所包括的区域比焦点19大。为了使每个激光脉冲都产生光穿透,能量密度(即激光辐射的能量密度)必须高于一定的与脉冲长度相关的阈值。这种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已知的,例如从de69500997t2中得知。可替代地,通过在一个区域内输出多个激光辐射脉冲并且其中使焦点重叠,可以由脉冲激光辐射来实现组织分离的效果。此时,多个激光辐射脉冲一起作用,以达到组织分离的效果。但是,治疗装置1所使用的组织分离对于以下的说明并不重要。重要的仅仅是,在眼睛2的角膜17中产生切割面。

为了进行眼科屈光矫正手术,借助于激光辐射6从角膜17内的区域取出一角膜体积,这通过在那里分离出组织层来实现,该组织层隔离出一角膜体积然后将其取出。为了隔离出要去除的角膜体积,例如在脉冲式引入的激光辐射的情况下,调节聚焦激光辐射7的焦点17在角膜17中的位置。这在图3中示意性示出。通过取出体积来有目的地改变角膜17的折射特性,从而实现屈光矫正。因此,该体积通常为透镜形状,并称为微透镜。

在图3中,仅标记出对于理解产生切割面所必需的治疗装置1的元件。如已经提到的,激光束6集中在角膜19中的焦点19处,并且焦点19在角膜中的位置被调节,使得来自激光辐射脉冲的聚焦能量为了产生切割面而在不同位置处被引入到角膜17的组织中。激光辐射6作为脉冲辐射优选由激光源5提供。在图3的构造中,扫描仪8构造成两部分的,并且由xy扫描仪8a构成,该xy扫描仪在一个变化方案中由两个基本上正交偏转的检流计镜来实现。扫描仪8a使来自激光源5的激光束6二维地偏转,从而在扫描仪9之后存在偏转的激光束20。扫描仪8a因此能够将焦点19的位置调节成基本上垂直于激光束6在角膜17中的主要入射方向。为了调节景深位置,在扫描仪8中除了xy扫描仪8a之外还设置有z扫描仪8b,其例如构造成可调望远镜。z扫描仪8b使得焦点19的位置的z位置(即其在入射光轴上的位置)发生改变。z扫描仪8b可以布置在xy扫描仪8a的下游或上游。

对于治疗装置1的工作原理来说,各个坐标与空间方向的对应关系并不重要,最多用于扫描仪8a围绕相互垂直的轴线的偏转。确切地说,可以使用任何扫描仪,只要其能够在不具有光辐射的入射轴线的平面中调节焦点19即可。此外,还可以使用任意非笛卡尔坐标系以用于偏转或控制焦点19的位置。对此的实例是球坐标或柱坐标。在由控制设备11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借助扫描仪8a、8b控制焦点19的位置,其中,控制设备对激光源5、(未在图3中示出)调制器9和扫描仪8进行相应的调整。控制设备11实现激光源5的适当运行以及在此作为示例描述的三维焦点调节,从而最终形成切割面,该切割面隔离出为了进行屈光矫正而待去除的特定角膜体积。

控制设备11根据预定的控制数据工作,在这里仅示例性描述的激光装置4中,该控制数据例如作为用于焦点调节的目标点来预定。通常,将控制数据合并成控制数据集。这给出了用于要形成的切割面的几何信息,例如作为图案的目标点的坐标。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数据集还包含用于焦点位置调节机制的具体调节值,例如用于扫描仪8的调节值。

在图4中示例性示出了利用治疗装置1产生切割面。通过调节集中有聚焦光束7的焦点19,在角膜17中隔离出一角膜体积21。为此,形成切割面,该切割面在此示例性地设计为前皮瓣切割面22和后微透镜切割面23。这些术语在此仅应理解为示例性的,并且请参考常规的lasik或flex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同样构造有已经阐述的治疗装置1。此处重要的仅是,切割面22和23以及在它们的边缘处使这两个切割面相聚的环形边缘切口25隔离出角膜体积21。通过切开口24,还可以将在前方限定角膜体积21的角膜瓣折叠,从而可以取出角膜体积21。

可替代地并且对于本发明重要的是,可以使用smile方法,其中,如在de102007019813a1中所描述的,通过小的切开口取出角膜体积21。该文件的公开内容在此全部并入。

图5示意性示出了治疗装置1,并且参考该治疗装置,将更详细地解释规划装置16的含义。在该变化方案中,治疗装置1具有至少两个装置或模块。已经描述的激光装置4将激光束6输出到眼睛2上。如已经描述的,激光装置4的运行通过控制设备11完全自动地实现,即,激光装置4根据相应的开始信号而开始激光束6的产生和偏转,从而产生以所述方式和方法构造的切割面。激光装置4从控制设备11接收运行所需的控制信号,事先已经为控制设备提供了相应的控制数据。这借助于规划装置16来实现,该规划装置在图5中仅示例性地作为控制设备11的组成部分来示出。当然,规划装置16也可以设计成独立的,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控制设备11通信。重要的仅是,在规划装置16与控制设备11之间提供相应的数据传输通道。

规划装置16生成控制数据集,该控制数据集被提供给控制设备11以执行眼科屈光矫正手术。在此,规划装置使用有关眼睛角膜的测量数据。在此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这些数据来自测量装置28,该测量装置事先已经测量了患者3的眼睛2。当然,测量装置28能够以任意方式和方法来设计,并且将相应的数据传输到规划装置16的接口29。特别地,测量装置28被设计为oct或超声波测量系统或共焦激光扫描系统,以提供具有所需精度的测量数据。

现在,在确定用于隔离角膜体积21的切割面时,规划装置为治疗装置1的操作者提供支持。这甚至可以实现对切割面的全自动确定,该确定例如可以由以下方式来实现:规划装置16从测量数据得出要取出的角膜体积21,其边界面被定义为切割面并由此为控制设备11产生相应的控制数据。在自动化程度的另一极端,规划装置16可以提供输入可能性,用户可以由输入可能性以几何参数等形式输入切割面。中间等级提出用于切割面的建议,规划装置16自动生成这些建议,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对这些建议进行修改。原则上,在上面的一般性描述部分中已经解释的所有方案在此都可以用于规划装置16中。

为了执行治疗,规划装置16产生用于生成切割面的控制数据,然后将其用于治疗装置1中。

图6a为了解释几何关系而示出了smile方法中的角膜横截面的示意图。角膜17具有带切开口26的前帽切口22。后微透镜切口23隔离出微透镜体积21,其可通过切开口26取出。如果现在需要进行第二次屈光治疗,则应计算新的微透镜。为此,必须以所需的精度确定原始治疗的帽切口22的位置和形状。在本发明的第一变化方案中,这可以通过用测量装置28进行测量来实现。在原理上,从de10323422a1已知这种测量的方式和方法,在此请参考该文件全文。然而,在该文件中,测量装置具有不同的目的,即确保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激光以所需的精度(精确于5μm)进行自校准。在paolovinciquerra,fabriziocamesasca的“refractivesurfaceablation:prk,lasek,epi-lasik,custom,ptkandretreatment”的第36章:danz.reinstein,ronaldh.silverman,timothyj.archer所著的“veryhighfrequencydigitalultrasound:artemis2scanningincornealrefractivesurgery”,slackinc.thorofare,nj,usa,2007年,解释了超声波测量的原理,所达到的测量精度为1μm并且因此适合本文目的。从帽切口22的当前位置和当前的屈光矫正要求,在规划装置16中计算出新的微透镜切割面23和新的边缘切口25,并借助治疗装置1在角膜17中切割。

参考面相对于角膜前缘的位置和形状,也就是原始帽切口22的深度,可能在手术后由于上皮化(上皮增生)、泪膜改变、角膜肿胀、角膜浮肿等而发生改变。特别地,上皮层的厚度改变δthickness(x,y)或δthickness(r,ф)引起原始帽切口相对于角膜表面的相对位置的相应改变。

诸如肿胀、泪膜改变等的改变也可能在手术中断时(例如由于损失了在接触镜处的负压)出现,并且同样也必须予以考虑。

在本发明的第一变化方案中,利用测量装置28测量该改变(由于初次治疗而引起的上皮厚度的改变,例如由于上皮增生在初次治疗中引入的切口位置的相对改变)并且该改变被包括在新的微透镜切割面23的计算中。

图7示出了图5的治疗装置的构造和测量装置28的耦联的示意图。激光装置4具有产生激光束6的激光源5。接触镜45用于对接到在此未示出的眼睛上。测量装置28通过耦联元件30耦联。在光学测量装置28(oct,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情况下,耦联元件30可以被设计为光学分束器。在超声波测量装置28的情况下,耦联元件被设计为声学分束器,其例如在ep343432a2中得以描述。

即使在新治疗相对于原始治疗偏心和倾斜时,对先前切口(初次接口)的参考面的测量也能实现旧切口和新切口精确重叠。

为此,例如,在原始治疗期间产生对接角膜的记录或测定并将其中间存储在数据库中。如果现在进行再治疗(re-treatment),则再次生成对接眼睛的记录或测定,并将其与存储的记录或测定进行比较。

在简单的扩展阶段,首先仅将旧切开法与规划的新切开法进行比较,然后系统检查是否可以进行再治疗。为用户输出信息以通知他是否可以按规划执行再治疗。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在新的发射图案(schusspattern)的计算中考虑旧切开法,并且考虑了上述效果。因此,可以根据患者角膜的现状进行具体匹配的治疗(定制治疗)。

有利地,借助于单个切口实现再治疗,因为此时不必与先前切口保持距离并且可以节省角膜组织并且因此不会很快达到250μm剩余基质厚度的极限。但是,在第一个切口下方的重新治疗也可以借助先前切口的记录来改进,因为新透镜的进入切口(切割口)可以安置到旧的进入切口上,并且不需要在表面上有新切口。这不会像形成新切口那样额外削弱角膜。

根据本发明,在规划微透镜切割面23时考虑上皮层的厚度改变。在本发明的第一变化方案中,这是通过考虑原始帽切口的位置测定结果来实现的。在本发明的第二变化方案中,通过基于治疗参数预测由于在先治疗引起的典型改变并关于再治疗对其进行考虑来减少开销。因为对于借助smile方法的近视矫正来说,厚度改变本身是已知的,例如参见n.luft,m.h.ring,m.dirisamer,a.s.mursch-edlmayr,t.c.kreutzer,j.pretzl,m.bolz和s.g.priglinger所著,“cornealepthelialremodelinginducedby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investophthalmolvissci.,第57卷,第9期,第176-183页,2016年。

在该文件中证明,上皮层在术后增厚。显然,这种改变的程度与改变的类型、矫正强度以及从治疗开始至少直到达到长期稳定的屈光度为止的愈合过程中的动力学相关。根据luft等人的见解,大约3个月后,观察到的厚度增加的程度达到了几微米的值。可以认为该值此时几乎不变。数据表明,用于矫正近视的smile方法中的上皮厚度增加几乎是均匀的并且是年龄相关的。

δthickness=δthickness(δse,年龄)

δthickness=0.707μm+1.268μm/dptδse-0.038μm/(dpt·y)δse·(年龄-30y)

如果角膜表面上的厚度增加δthickness(r,ф)不均匀地实现,如s.ganesh大约在同一时间发表的论文“epithelialthicknessprofilechangefollowingsmallincisionrefractivelenticuleextraction(smile)”jrs,第32卷,第7期,第473-478页,2016年,注意到该现象,与如luft等人所观察到的均匀地发生厚度增加相比,不均匀的厚度增加可能在治疗后的愈合过程中引起更大的屈光改变。屈光改变可能会涉及球面和圆柱体以及更高阶的像差。在规划再治疗时,要更麻烦地考虑厚度的不均匀改变。

再治疗的切口必须相对于首次治疗的切口正确定位。这包括所有三个空间方向。为此目的,该装置基于首次治疗的数据计算标准再治疗,并将其建议给用户。通过使用首次治疗的治疗数据,第二次治疗的规划以首次治疗的坐标系为参照。然而,第二次治疗的坐标系通常相对于首次治疗的坐标系至少有偏移和/或转动。根据本发明将考虑这种位移。坐标系在下面始终被理解为眼睛坐标系。

因此,位移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1.首次治疗时在设备坐标系与眼睛坐标系之间有偏差

2.第二次治疗时在设备坐标系与眼睛坐标系之间有偏差

3.首次和第二次治疗的设备坐标系之间有偏差

4.首次和第二次治疗的眼睛坐标系之间有偏差。

切开法的第一变化方案提出,二次微透镜切口23被放置在已经存在的接口(首次治疗的帽切口22)的下方(后方),并且通过微透镜边缘切口25与已经存在的接口连接。由此产生了随后可手动摘出的微透镜。在图8中示出了该变化方案,其中,上皮31的厚度增加被粗略地示出。

切开法的第二变化方案提出,二次微透镜切口被放置在已经存在的接口的上方(前方),并通过微透镜边缘切口与已经存在的接口相连。在该切开法变化方案中,有利地,时间上在微透镜切口之前产生微透镜边缘切口。因此,又生成一个可手动摘出的微透镜。

对于切开法的两个变化方案来说重要的是,新切口相对于已经存在的切口具有尽可能精确的位置关系。由于所描述的坐标系位移,在第二次治疗中仅以有限的精度知晓对已经存在的接口的横向和轴向位置的预测。这可能导致两个主要问题:

1.新旧切口相互作用产生的微透镜不具有用于预期的屈光矫正的正确性状。在这种情况下,矫正偏差可能会降低该方法的有效性。

2.新旧切口会导致微透镜的不完全分离,因为它们没有接触或相交。在这种情况下,微透镜取出可能会完全失败。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次治疗中延长边缘切口,使得其可靠地与现有接口交叉。例如,在切开法的第一变化方案中,边缘切口被延长到初次(和二次)帽的内部,使得尽可能地产生与现有接口的横切,即,边缘切口25与帽切口22(图8中未示出)相交。由此,可以补偿轴向位置误差。这是特别重要的,因为由首次治疗引起的上皮改变主要引起首次和第二次治疗的眼睛坐标系之间的轴向位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估算由上皮改变引起的位移并对其进行相应补偿。该估算基于首次治疗的信息,特别是预期的和/或实现的屈光改变、患者年龄和角膜曲率测定。对于由上皮改变引起的位移,例如,可以使用从luft等人已知的近似公式,或者可以使用可能还考虑到不均匀增厚的另一近似公式。接口相对于首次治疗中的规划位置的位移可以相应地计算出。例如,上皮的均匀增厚最终导致现有接口相对于用于再治疗的设备坐标系的均匀位移。这种情况在再治疗中通过将微透镜切割面相应地移位、倾斜或弯曲被考虑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测量上皮改变(上皮增生),并且该信息与关于首次治疗的切口位置的同样已知的信息相关联,并因此相应地改变新切口的位置。上皮改变(上皮增生)的测量例如可以利用高分辨率oct或超声波测量设备来进行。通过相应地弯曲和定位微透镜切割面23,使得再治疗与前述测量匹配。特别地,通过将第二次治疗的虚拟帽面为了计算正确的微透镜切割面而在形状和位置方面与首次治疗的现有接口在空间上相叠置,二次微透镜面能够与初次治疗中一样以预期的屈光效果实现,其中,该虚拟帽面已经作为初次接口存在并因此不被再一次切割。可替代地,量化的偏差可以在第二次治疗中由相应的提前量抵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测量由上皮改变(上皮增生)引起的位移,并相应地校正新切口的位置。对现有接口的位置和形状的测量例如可以通过高分辨率oct或超声波测量设备实现,如图7所示。通过相应地弯曲和定位微透镜切割面23,使再治疗与前述测量匹配。特别地,通过将第二次治疗的虚拟帽面为了计算正确的微透镜切割面而在形状和位置方面与首次治疗的现有接口在空间上相叠置,二次微透镜面能够与初次治疗中一样以预期的屈光效果实现,其中,该虚拟帽面已经作为接口存在并因此不被再一次切割。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实现或彼此结合。组合还提供了用于计算不同规划方法之间的偏差的可能性。此信息不仅可以用于合理性检查。还可以推导出以下横切,其程度匹配于各种计算方法的不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计算来自初次治疗的接口相对于治疗装置的坐标系的位置和形状。为此目的,例如在真空固定的接触镜的情况下,根据相对于眼睛表面的位置确定接口的深度就足够了。这可以使用高分辨率oct来简单地实现。此时,当前数据t(r,ф)通常具有旋转对称性,并且可以通过旋转对称多项式p(r)被很好地近似。首先,例如在切开法的第一变化方案中,假设有均匀帽厚度为d,计算微透镜切口l(r,ф),并且然后其加有函数p(r)-d。由此产生的微透镜切口

l'(r,ф)=l(r,ф)+p(r)-d

鉴于因为上皮化(上皮重塑)而出现的初次接口相对于眼睛表面的位移被校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逐步完善根据干扰计算原理的这种校正方法。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用角膜的模拟横截面图像向用户呈现新切口,并且还向用户呈现来自首次治疗的保留切口。另外,关于解剖学改变的现有信息为了计算校正而被显示。上皮增厚例如可以从术前测厚、首次治疗中的微透镜厚度(或微透镜轮廓)和当前测厚之间的差异推导出。这种简单估算可以补充有其他信息,例如测定的上皮厚度、上皮厚度轮廓、上皮下地形图或高分辨率断层图像(oct图像(b扫描),scheimpflug等)以及带识别信息的相对于角膜前侧的接口走向。适当地示出了所示切口的几何不可靠性(例如,图中的相关元素的误差带或半透明加宽部分)。错误或临界的几何形状在视觉上突出显示(例如,警告标志)。

由于二次微透镜的屈光效果与其形状直接相关,所以第二次治疗的相对于已有切口的定位误差对二次微透镜的屈光作用有不利影响。因此,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可以显示微透镜的预期屈光度连同由上皮厚度改变引起的定位误差和屈光效果的改变。然后,用户能够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便在考虑到可能误差的情况下最佳地规划目标屈光。例如,参考眼睛的现有调节能力(在年轻患者中),可以在非常小的远视眼范围中使目标屈光移位。

规划装置将切口几何形状以眼睛处的现有几何状况的虚拟显示和规划切口的叠加虚拟显示来可视化。在此还显示了首次治疗的切口。在一个改进方案中,适当地可视化该切口位置的不准确性(例如,误差带、半透明图、群图像)。

规划装置可以包括用于smile的典型术后解剖学改变的预测模型,其用作为smile再矫正的治疗规划中的起始点(“一阶近似”)。在第二次治疗之前刚获得的诊断数据(地形图、波前检查、测厚、oct、scheimpflug)可用于完善规划(“二阶近似”)。也可以使用术中诊断数据(对接后的oct)。可能,不同的输入信息也仅用于确认已经制定的规划或用于错误估算和预测。

屈光效果的预测可能会超出目标屈光(均值),因此包括位移和预期色散。为此,可以考虑不同的偏差原因。

此外,还应注意,治疗装置1或规划装置16当然也具体执行了先前解释的一般性方法。

规划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是计算机程序或带有计算机程序的相应数据载体,该计算机程序/数据载体在相应的计算机上实现规划装置,从而测量数据通过合适的数据传输装置输入给计算机并且控制数据从该计算机传输到控制设备11,为此又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数据传输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