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极高性能的手推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3554发布日期:2019-05-17 21:1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极高性能的手推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椅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极高性能的手推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装有轮子的椅子,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在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轮椅它不仅满足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可折叠框架、前后车轮、左右脚踏板、左右可拆卸扶手、把手刹车装置、座椅、靠背袋可储片置物、便盆,接尿袋挂钩九部分组成。

现市场中存在多种形式结构的轮椅,进过各厂家的不断创新与改造,轮椅技术已经达到成熟的地步,但现有技术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整车大多采用整体式结构,零件组装通常采用焊接形式连接,当某个部位零件损坏时,就需要直接整体更换轮椅,无法对损坏零件单独拆卸更换,没有维修维护的可能。(2)轮椅的折叠收放功能,使用时费时费力,操作繁琐。(3)轮椅通过凸起地形困难,轮椅行驶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底。(4)轮椅主框架采用焊接形式连接,焊点较多,框架结构强度较低。(5)轮椅的踏板使用不舒适,使用者脚掌易从踏板上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极高性能的手推轮椅,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极高性能的手推轮椅,包括支架、折叠管、折叠管套、折叠管座框、支撑杆、座管、坐垫、座管托架、防松手握、刹车套、刹车手柄、刹车线、刹车总成、背垫、扶手垫、护群板、脚踏、后轮、前轮、踏板;

支架,支架数量为两个,两各支架呈两侧分布,每个支架包括扶手管、背靠管和腿靠管,背靠管和腿靠管两端通过焊接固定,呈一体式结构;扶手管设置于腿靠管顶端,扶手管一端通过螺栓与背靠管固定连接,扶手管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腿靠管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轮椅的整体结构;

折叠管,数量为四根,设置于两个支架之间,每两个折叠管中心通过紧固件实现转动连接;用于坐垫折叠的支架;

折叠管套,设置于每个折叠管底端,套于折叠管底端外侧;用于保护折叠管底端;

折叠管座框,数量为四个,设置于每个背靠管底端内侧,折叠管座框一侧与背靠管固定连接;通过紧固件依次贯穿折叠管座框、折叠管套、折叠管,实现折叠管与折叠管座框转动连接;用于折叠管底端与支架的转向结构;

支撑杆,一端通过紧固件与背靠管实现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折叠管顶端实现转动连接;用于连接背靠管和折叠管;

座管,设置于折叠管顶端,用于展开、支撑坐垫;

坐垫,两端与座管连接;

座管托架,数量为四个,设置于每个腿靠管顶端内侧;轮椅处于展开状态时,用于支撑两端座管,并对折叠杆进行定位;

防松手握,设置于两侧背靠管顶端,防松手握一端设有防松手握螺孔,防松手握通过一端套于背靠管顶端外侧,并通过螺栓贯穿螺孔、背靠管,实现防松手握与背靠管固定连接;用于轮椅推动时的把手;

刹车套,设置于防松手握一端,套于背靠管顶端外侧;

刹车手柄,设置于刹车套底端,用于控制轮椅的制动;

刹车线,用于连接刹车手柄和刹车总成;

刹车总成,设置于每个背靠管外侧;用于卡紧后轮,制动后轮转动;

背垫,两端与两侧背靠管连接;用于轮椅背部的倚靠;

扶手垫,设置于扶手管顶面;用于使用人员放置手臂与手掌;

护群板,设置于两侧背靠管顶面,护群板两侧设有护群板螺孔,通过紧固件配合护群板螺孔,实现护群板与支架连接;用于加固连接扶手管和背靠管,同时限制坐垫上物品向轮椅两侧滑落;

脚踏,设置于两侧背靠管底端,通过紧固件贯穿脚踏和背靠管实现转动连接;用于踩踏,并将轮椅前端翘起的受力部件;

后轮,设置于两侧背靠管底端外侧,通过轴承与背靠管实现转动连接;用于轮椅行驶的主动轮;

前轮,设置于两侧背靠管底端,通过可拆卸结构实现与背靠管固定连接;用于轮椅行驶的转向轮;

踏板,设置于两侧腿靠管底端,通过紧固件实现与腿靠管固定连接;用于使用人员放置脚掌。

进一步的,扶手管呈大弧线形结构,背靠管呈“z”字形结构弯管,腿靠管呈倒“l”形结构弯管;所述背靠管、腿靠管弯折处均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每个座管托架对称设置于两侧腿靠管上;座管托架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背靠管凹槽,座管托架另一侧呈圆弧状结构,座管托架中心呈空心状,座管托架顶端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座管凹槽;背靠管凹槽卡入背靠管内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座管托架、背靠管,实现座管托架与背靠管固定连接;座管卡入座管凹槽内,实现座管与座管托架支撑连接。

进一步的,防松手握一端设有手握防滑纹。

进一步的,背垫采用弹力布材质。

进一步的,护群板四周呈圆弧状结构;护群板一侧呈镂空状结构,护群板另一侧呈凹槽状结构,护群板凹槽内设有标牌。

进一步的,前轮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安装座、固定片、第一平垫、第二平垫、安装座弹垫、紧固螺栓、紧固螺帽、固定片弹垫、盖形防松螺母;背靠管底端设有车架连接孔;前轮顶端呈杆状结构,形成前轮支撑杆,前轮支撑杆顶端周向设有支撑杆外螺纹;安装座包括安装筒和安装片,安装筒外形呈圆柱状,呈中空状结构,安装座孔;安装片数量为两片,每片安装片中心设有安装片孔,安装片设置于安装筒两侧,安装座一侧贴合于背靠管一侧;固定片呈“匚”字形结构,固定片底端和顶端设有固定片孔,固定片两端依次卡于背靠管、安装筒外侧;第一平垫设置于所述安装片一侧,第二平垫设置于所述背靠管一侧,安装座弹垫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垫一侧,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平垫、安装座孔、车架连接孔、第二平垫、安装座弹垫,并与紧固螺帽配合,实现安装座与背靠管的固定连接;盖形防松螺母内壁呈螺纹状,前轮支撑杆依次贯穿固定片孔、安装座孔、固定片弹垫,并通过支撑杆外螺纹与盖形防松螺母内壁配合,实现前轮支撑杆与盖形防松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踏板表面设有踏板防滑纹,踏板一侧边垂直设有踏板挡板,与踏板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铆钉、膨胀螺丝、螺栓、螺母、螺钉、自攻螺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结构原理是:

1.收放轮椅。(1)当轮椅由收合状态转为打开状态。将贴合的两侧的支架向两侧舒展,背垫自身具有张力,背垫将两侧的背靠管顶端向外侧挤压,背靠管底端同时向外侧舒展,每个折叠管底端在折叠管座框内转动,两侧的折叠管通过中间的紧固件转动,折叠管之间的开合角度变大,同时两侧支撑杆与折叠管配合转动,折叠管顶端的座管通过重力下降,落入两侧支架侧边的座管托架上的座管凹槽内,两侧座管与两侧座管托架固定,完成轮椅的打开。(2)当轮椅由打开状态转为收合状态。将两侧座管通过外力向上顶出座管凹槽外,将两侧座管向内侧收合,两侧支撑杆与折叠管顶端配合转动,两侧的折叠管通过中间的紧固件转动,折叠管之间的开合角度变小,每个折叠管底端在折叠管座框内转动,带动背靠管底端同时向内侧收合,背靠管顶端同时向内侧收合,背垫折叠;当两侧座管完全贴合时,带动两侧支架完全贴合,达到轮椅的收合状态。

2.行驶轮椅。使用人员坐在坐垫上,背部倚靠背垫,手臂放置于扶手垫上,脚放置于踏板上;护理人员手握住防松手握,推动轮椅行驶,当轮椅遇到台阶等凸起地形时,护理人员将脚踏向下掰开,脚踩住脚踏,同时将防松手握向下按压,轮椅前端抬起,前轮处于悬空状态,可将轮椅向前推进,越过凸起地形;脚踏不使用时,可向上收起。

3.前轮的可拆卸结构的安装、更换。通过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平垫、安装座孔、车架连接孔、第二平垫、安装座弹垫,并通过紧固螺帽锁紧,将安装座与背靠管固定连接;再将前轮支撑杆依次贯穿固定片孔、安装座孔、固定片弹垫,并通过盖形防松螺母内螺纹配合支撑杆外螺纹螺纹锁紧,将前轮支撑杆与盖形防松螺母固定连接;安装座、固定片和背靠管形成一体式结构,车轮与背靠管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支架结构设计成由扶手管、背靠管和腿靠管三部分组成的形式,各组价自身均采用一体式弯管形式,弯管的弯折处均采用圆弧形结构,提高了各组价自身的结构强度,且各组件外形美观;支架整体结构在背靠管与腿靠管首尾的连接处采用氩弧焊焊接连接,焊接点仅为两处,焊接点比传统的轮椅支架焊接点少,支架的整体性更强,结构强度更高,简化了组装工艺;扶手管分别与背靠管、腿靠管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连接形式简单,安装迅速,扶手管可进行拆卸、更换;支架整体强度高于传统轮椅支架强度、组装效率高。

(2)本发明改良防松手握形式,市场上使用的手握通常采用橡胶制成的,将手握与把手用胶水进行粘接,使用寿命较短,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脱落,连接不牢固;现将防松手握套于背靠管顶端,同时通过螺栓的固定方式,防松手握连接强度高,不会脱落;防松手握损坏时,可以通过松开螺栓,单独对放松手握进行更换,更换方便。

(3)本发明增设护群板结构,护群板外形采用弧线形结构,外观美观;设置护群板加固了两侧支架的连接强度,护群板本身进行镂空与凹槽设计,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进行了减轻了自身重量,护群板与支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连接强度高,且护群板可进行拆卸、更换,同时护群板可防止坐垫上的物品从轮椅两侧滑落,起到防护作用。

(4)本发明将改进了轮椅前轮的结构形式,将传统的前轮与车架采用焊接、铆接的固定连接形式,改为采用车轮与车架采用紧固螺栓的连接方式,实现前轮与车架的可拆卸连接,可将前轮与车架进行任意拆卸;当车轮磨损或车轮总成损坏时,可对前轮进行局部拆卸更换,无需对轮椅本体进行整体更换,无需破坏轮椅本体结构,可保证轮椅本体的结构完整性,保持轮椅本体的结构强度,达到更换车轮局部零件而不破整体结构的目的,利于车轮的更换维修、对轮椅的保养,减少维修、养护成本。可拆卸结构的车轮与车架的防颠簸能力强。

(5)本发明对轮椅的折叠结构进行优化重新设计,将背垫采用具有弹性的布料,使轮椅在放开时,可借助背垫自身布料的弹力将支架向两侧弹开,带动着支架间的折叠管转动,配合座管自身的重力,可将座管自然卡入座管托架中,座管与支架形成固定的整体,完成对轮椅的放开过程;过程中借助背垫的弹力和座管的重力,辅助了轮椅的放开,使用者只需花费较小的力便可完成此过程,操作省力,操作过程简便,且放开过程流畅、迅速,放开过程的效率高。

(6)本发明在轮椅底侧增设了脚踏,可踩下脚踏,更轻松的将轮椅前端翘起,越过凸起的地面地形,提高了轮椅使用的灵活性,提升轮椅行驶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脚踏与支架采用转动结构,不需要使用脚踏时,可进行收起。

(7)本发明改良踏板结构形式,在踏板侧边设置踏板挡板,当使用人员将脚放置于踏板上时,可通过踏板挡板遮挡作用,防止脚从踏板上滑落,提高了使用人员脚部的舒适度,结构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折叠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轮椅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轮椅收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3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3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防松手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护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前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前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踏板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支架1、扶手管1-1、背靠管1-2、车架连接孔1-21、腿靠管1-3、折叠管2、折叠管套3、折叠管座框4、支撑杆5、座管6、坐垫7、座管托架8、背靠管凹槽8-1、座管凹槽8-2、防松手握9、防松手握螺孔9-1、手握防滑纹9-2、刹车套10、刹车手柄11、刹车线12、刹车总成13、背垫14、扶手垫15、护群板16、护群板螺孔16-1、标牌16-2、脚踏17、后轮18、前轮19、前轮支撑杆19-1、支撑杆外螺纹19-11、可拆卸结构20、安装座20-1、安装筒20-11、安装座孔20-12、安装片20-13、安装片孔20-14、固定片20-2、固定片孔20-21、第一平垫20-3、第二平垫20-4、安装座弹垫20-5、紧固螺栓20-6、紧固螺帽20-7、固定片弹垫20-8、盖形防松螺母20-9、踏板21、踏板防滑纹21-1、踏板挡板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本发明中所述前轮采用中国发明公开专利号为“cn201120094541.7一种轮椅脚轮”的产品,其结构原理为该领域人员所熟知工公知技术,在本发明中不进行赘述。

结合附图1可见,一种具有极高性能的手推轮椅,包括支架、折叠管、折叠管套、折叠管座框、支撑杆、座管、坐垫、座管托架、防松手握、刹车套、刹车手柄、刹车线、刹车总成、背垫、扶手垫、护群板、脚踏、后轮、前轮、可拆卸结构、踏板;支架数量为两个,两各支架呈两侧分布,每个支架包括扶手管、背靠管和腿靠管,背靠管和腿靠管两端通过焊接固定,呈一体式结构;扶手管设置于腿靠管顶端,扶手管一端通过螺栓与背靠管固定连接,扶手管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腿靠管固定连接;折叠管设置于两个支架之间,每两个折叠管中心通过紧固件实现转动连接;折叠管套设置于每个折叠管底端,套于折叠管底端外侧;折叠管座框设置于每个背靠管底端内侧,折叠管座框一侧与背靠管固定连接,通过紧固件依次贯穿折叠管座框、折叠管套、折叠管,实现折叠管与折叠管座框转动连接;支撑杆一端通过紧固件与背靠管实现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折叠管顶端实现转动连接;座管设置于折叠管顶端;坐垫两端与座管连接;座管托架设置于每个腿靠管顶端内侧,通过紧固件贯穿座管托架、背靠管,实现座管托架与背靠管固定连接;防松手握设置于两侧背靠管顶端,防松手握一端设有防松手握螺孔,防松手握通过一端套于背靠管顶端外侧,并通过螺栓贯穿螺孔、背靠管,实现防松手握与背靠管固定连接;刹车套设置于防松手握一端,套于背靠管顶端外侧;刹车手柄设置于刹车套底端;刹车线连接刹车手柄和刹车总成;刹车总成设置于每个背靠管外侧;背垫两端与两侧背靠管连接;扶手垫设置于扶手管顶面;护群板设置于两侧背靠管顶面,护群板两侧设有护群板螺孔,通过紧固件配合护群板螺孔,实现护群板与支架固定连接;脚踏设置于两侧背靠管底端,通过紧固件贯穿脚踏和背靠管实现转动连接;后轮设置于两侧背靠管底端外侧,通过轴承与背靠管实现转动连接;前轮设置于两侧背靠管底端,通过可拆卸结构实现与背靠管固定连接;踏板设置于两侧腿靠管底端,通过紧固件实现与腿靠管固定连接。

结合附图2可见,扶手管呈大弧线形结构,背靠管呈“z”字形结构弯管,腿靠管呈倒“l”形结构弯管;所述背靠管、腿靠管弯折处均呈圆弧状。

结合附图3-7可见,每个座管托架对称设置于两侧腿靠管上;座管托架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背靠管凹槽,座管托架另一侧呈圆弧状结构,座管托架中心呈空心状,座管托架顶端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座管凹槽;背靠管凹槽卡入背靠管内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座管托架、背靠管,实现座管托架与背靠管固定连接;座管卡入座管凹槽内,实现座管与座管托架支撑连接。

结合附图8可见,防松手握一端设有手握防滑纹。

结合附图9可见,护群板四周呈圆弧状结构;护群板一侧呈镂空状结构,护群板另一侧呈凹槽状结构,护群板凹槽内设有标牌。

结合附图10-11可见,前轮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安装座、固定片、第一平垫、第二平垫、安装座弹垫、紧固螺栓、紧固螺帽、固定片弹垫、盖形防松螺母;背靠管底端设有车架连接孔;前轮顶端呈杆状结构,形成前轮支撑杆,前轮支撑杆顶端周向设有支撑杆外螺纹;安装座包括安装筒和安装片,安装筒外形呈圆柱状,呈中空状结构,安装座孔;安装片数量为两片,每片安装片中心设有安装片孔,安装片设置于安装筒两侧,安装座一侧贴合于背靠管一侧;固定片呈“匚”字形结构,固定片底端和顶端设有固定片孔,固定片两端依次卡于背靠管、安装筒外侧;第一平垫设置于所述安装片一侧,第二平垫设置于所述背靠管一侧,安装座弹垫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垫一侧,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平垫、安装座孔、车架连接孔、第二平垫、安装座弹垫,并与紧固螺帽配合,实现安装座与背靠管的固定连接;盖形防松螺母内壁呈螺纹状,前轮支撑杆依次贯穿固定片孔、安装座孔、固定片弹垫,并通过支撑杆外螺纹与盖形防松螺母内壁配合,实现前轮支撑杆与盖形防松螺母固定连接。

结合附图12可见,踏板表面设有踏板防滑纹,踏板一侧边垂直设有踏板挡板,与踏板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铆钉、膨胀螺丝、螺栓、螺母、螺钉、自攻螺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结构原理是:

1.收放轮椅。(1)当轮椅由收合状态转为打开状态。将贴合的两侧的支架向两侧舒展,背垫自身具有张力,背垫将两侧的背靠管顶端向外侧挤压,背靠管底端同时向外侧舒展,每个折叠管底端在折叠管座框内转动,两侧的折叠管通过中间的紧固件转动,折叠管之间的开合角度变大,同时两侧支撑杆与折叠管配合转动,折叠管顶端的座管通过重力下降,落入两侧支架侧边的座管托架上的座管凹槽内,两侧座管与两侧座管托架固定,完成轮椅的打开。(2)当轮椅由打开状态转为收合状态。将两侧座管通过外力向上顶出座管凹槽外,将两侧座管向内侧收合,两侧支撑杆与折叠管顶端配合转动,两侧的折叠管通过中间的紧固件转动,折叠管之间的开合角度变小,每个折叠管底端在折叠管座框内转动,带动背靠管底端同时向内侧收合,背靠管顶端同时向内侧收合,背垫折叠;当两侧座管完全贴合时,带动两侧支架完全贴合,达到轮椅的收合状态。

2.行驶轮椅。使用人员坐在坐垫上,背部倚靠背垫,手臂放置于扶手垫上,脚放置于踏板上;护理人员手握住防松手握,推动轮椅行驶,当轮椅遇到台阶等凸起地形时,护理人员将脚踏向下掰开,脚踩住脚踏,同时将防松手握向下按压,轮椅前端抬起,前轮处于悬空状态,可将轮椅向前推进,越过凸起地形;脚踏不使用时,可向上收起。

3.前轮的可拆卸结构的安装、更换。通过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平垫、安装座孔、车架连接孔、第二平垫、安装座弹垫,并通过紧固螺帽锁紧,将安装座与背靠管固定连接;再将前轮支撑杆依次贯穿固定片孔、安装座孔、固定片弹垫,并通过盖形防松螺母内螺纹配合支撑杆外螺纹螺纹锁紧,将前轮支撑杆与盖形防松螺母固定连接;安装座、固定片和背靠管形成一体式结构,车轮与背靠管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支架结构设计成由扶手管、背靠管和腿靠管三部分组成的形式,各组价自身均采用一体式弯管形式,弯管的弯折处均采用圆弧形结构,提高了各组价自身的结构强度,且各组件外形美观;支架整体结构在背靠管与腿靠管首尾的连接处采用氩弧焊焊接连接,焊接点仅为两处,焊接点比传统的轮椅支架焊接点少,支架的整体性更强,结构强度更高,简化了组装工艺;扶手管分别与背靠管、腿靠管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连接形式简单,安装迅速,扶手管可进行拆卸、更换;支架整体强度高于传统轮椅支架强度、组装效率高。

(2)本发明改良防松手握形式,市场上使用的手握通常采用橡胶制成的,将手握与把手用胶水进行粘接,使用寿命较短,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脱落,连接不牢固;现将防松手握套于背靠管顶端,同时通过螺栓的固定方式,防松手握连接强度高,不会脱落;防松手握损坏时,可以通过松开螺栓,单独对放松手握进行更换,更换方便。

(3)本发明增设护群板结构,护群板外形采用弧线形结构,外观美观;设置护群板加固了两侧支架的连接强度,护群板本身进行镂空与凹槽设计,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进行了减轻了自身重量,护群板与支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连接强度高,且护群板可进行拆卸、更换,同时护群板可防止坐垫上的物品从轮椅两侧滑落,起到防护作用。

(4)本发明将改进了轮椅前轮的结构形式,将传统的前轮与车架采用焊接、铆接的固定连接形式,改为采用车轮与车架采用紧固螺栓的连接方式,实现前轮与车架的可拆卸连接,可将前轮与车架进行任意拆卸;当车轮磨损或车轮总成损坏时,可对前轮进行局部拆卸更换,无需对轮椅本体进行整体更换,无需破坏轮椅本体结构,可保证轮椅本体的结构完整性,保持轮椅本体的结构强度,达到更换车轮局部零件而不破整体结构的目的,利于车轮的更换维修、对轮椅的保养,减少维修、养护成本。可拆卸结构的车轮与车架的防颠簸能力强。

(5)本发明对轮椅的折叠结构进行优化重新设计,将背垫采用具有弹性的布料,使轮椅在放开时,可借助背垫自身布料的弹力将支架向两侧弹开,带动着支架间的折叠管转动,配合座管自身的重力,可将座管自然卡入座管托架中,座管与支架形成固定的整体,完成对轮椅的放开过程;过程中借助背垫的弹力和座管的重力,辅助了轮椅的放开,使用者只需花费较小的力便可完成此过程,操作省力,操作过程简便,且放开过程流畅、迅速,放开过程的效率高。

(6)本发明在轮椅底侧增设了脚踏,可踩下脚踏,更轻松的将轮椅前端翘起,越过凸起的地面地形,提高了轮椅使用的灵活性,提升轮椅行驶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脚踏与支架采用转动结构,不需要使用脚踏时,可进行收起。

(7)本发明改良踏板结构形式,在踏板侧边设置踏板挡板,当使用人员将脚放置于踏板上时,可通过踏板挡板遮挡作用,防止脚从踏板上滑落,提高了使用人员脚部的舒适度,结构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