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6243发布日期:2019-04-20 05:3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



背景技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一种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成为许多患者关注的热点,当我们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时,需要通过医生手动夹持住假体,避免发生假体植入后远端开裂的情况,但是在击打植入假体过程中,难免出现震动,这往往给我们带来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不仅需要提高操作时的假体稳定性,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持踝器包括支撑装置、调节装置、手柄、连接杆和打击头,支撑装置安装在手柄上,手柄安装在打击头上,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撑装置、手柄之间,第二调节装置安装在手柄、打击头之间;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支撑装置底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手柄,且与第二调节装置固定;第一调节装置套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二调节装置下方,第二连接杆一端嵌设在第一连接杆内,且与第一连接杆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另一端插入打击头内。

较优化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座、固定架和锁钩,支撑座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安装在固定架上,锁钩包括第一锁钩和第二锁钩,第一锁钩、第二锁钩分别安装在固定架两侧;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定位杆和若干第一弹簧,定位杆上从左向右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锁钩、第二锁钩分别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贯穿定位杆;第一连接杆一端与固定架底端活动安装,另一端通过第三通孔贯穿定位杆;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定位杆、手柄固定;第二调节装置包括活动杆、固定杆、卡紧部和若干第二弹簧,固定杆固定套在第一连接杆上,活动杆位于固定杆上,活动杆活动套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固定杆、活动杆固定;卡紧部包括第一卡紧部和第二卡紧部,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两侧,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互为镜像;第一卡紧部一端贯穿活动杆,且位于活动杆上方;第一卡紧部另一端抵在第二连接杆外壁;第一卡紧部中部与固定杆活动安装。

较优化地,支撑座包括相连接的支撑端和连接端,连接端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个第一凸起件,固定座顶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槽口,第一凸起件和第一槽口配合安装;固定座下端设置有第二槽口,第二槽口内设置有第三弹簧;固定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凸起件、第三凸起件和第四凸起件,第二凸起件位于第二槽口内,第三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二槽口内顶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凸起件顶端;第三凸起件、第四凸起件分别位于第二凸起件的两侧,第三凸起件和第四凸起件互为镜像;第一锁钩、第二锁钩分别与第三凸起件、第四凸起件固定安装;固定架内部设置有空腔,第一连接杆一端通过空腔贯穿固定架,且顶部位于第二槽口内。

较优化地,第二连接杆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凹陷部,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与第二连接杆接触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卡紧;本发明中设计了固定座和支撑座,其中支撑座用于支撑假体,固定座可以实现支撑座与固定架之间的紧密连接,同时给支撑座提供支撑力;固定架可以将第一锁钩、第二锁钩固定在两侧,同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手柄连接;在使用时,第一调节装置不仅可以稳固第一锁钩、第二锁钩的位置,而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设计了支撑座,其中包括支撑端和连接端,支撑端用于支撑假体,支撑端上表面中部设计为第一凸起面,第一凸起面为圆弧凸起面,且圆弧凸起面的圆心向下;第一凹陷面为圆弧凹面,且圆弧凹面的圆心向上,这样设计是为了让支撑端与假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形状更加契合,在夹持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连接端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凸起件与实现与固定座的固定安装。

本发明中设计了固定座,固定座的两侧的形状为圆滑的弧形,顶端和底端分别设计了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通过第一槽口与第一凸起件配合,第二槽口与第二凸起件配合,实现固定座与固定架、打击头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中设计了固定架,固定架内部设计有空腔,在使用时可以配合第一连接杆实现与手柄的连接;左、右两侧分别设计了对称的第三凸起件和第四凸起件,第三凸起件和第四凸起件分别用于固定第一锁钩和第二锁钩;同时第三凸起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向外侧凸起,并呈圆弧形结构,这样设计可以在使用时避免发生碰撞等情况,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较优化地,支撑端上表面的中部设置为第一凸起面,第一凸起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凹陷面;第三凸起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空隙设置为第三槽口;第一锁钩、第二锁钩分别通过第三槽口固定在固定架两侧;第一锁钩、第二锁钩互为镜像,第一锁钩包括第一工作段、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工作段,第一固定段两端分别与第一工作段、第二工作段连接;第一工作段为圆弧形结构,第一工作段位于固定架一侧,第一工作段前端为锁紧端,锁紧端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向着内侧弯曲;第一固定段安装在第三槽口内,第一固定段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活动安装;第二工作段为u形结构,第二工作段安装在第一连接杆一侧,第二工作段远离第一固定段的一端始终抵在第三槽口内。

较优化地,空腔从上到下分别设置为连通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上端与第二槽口连通;第一连接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依次穿过第三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且第一连接段顶端伸入第二槽口内;第二槽口内设置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一端与第一空腔底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段顶端;第四弹簧套在第一连接段上;手柄为中空手柄,第二连接段贯穿手柄和固定杆,且底端位于固定杆下方;第二连接段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接杆一端位于第二连接段内,且与第二连接段活动连接。

较优化地,打击头包括相连接的打击端和固定部,打击端嵌设在固定部底端,打击端底面为第二凸起面;打击端位于固定部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槽口,第二连接杆一端伸入固定部内,且与第四槽口配合安装;第二连接杆与第四槽口接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五槽口,第四槽口内壁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五凸起件,第五凸起件、第五槽口配合安装。

较优化地,持踝器还包括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第一施力部安装在定位杆中部,第二施力部安装在活动杆中部;较优化地,第一凸起件和第一槽口的数量分别为2个;第五槽口和第五凸起件的数量分别为3个;较优化地,手柄两侧中部分别设置为第二凹陷面。

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一锁钩、第二锁钩和第一调节装置,第一锁钩的第二工作段和第二锁钩的第二工作段分别为u形工作段,并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贯穿定位杆,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第一锁钩、第二锁钩的使用更加稳固,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在敲击时,第一锁钩和第二锁钩不会偏移,避免出现假体脱落,夹持不牢固的情况;同时通过定位杆的移动来控制第一锁钩、第二锁钩的运动,使得夹持操作更加轻松;第一固定段被固定在第三槽口内,通过杠杆原理,当我们使定位杆向下移动,定位杆会对第二工作段用力,此时第一工作段会配合向外移动,便于安装假体,当假体安装后,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定位杆向上回到原来的位置,定位杆再次对第二工作段作用,第一工作段配合向内夹紧假体。

第一工作段前端设计为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结构,即锁紧端,当假体放置在第一打击头上时,通过两侧的锁紧端完成假体的锁紧操作,使得假体与持踝器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加紧密,实际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二调节装置,可用于调节整个结构的长度,应用起来更加方便实用;第二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固定杆固定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的中部固定在固定杆上,形成一个杠杆,通过杠杆原理,当操作人员使活动杆向上移动时,对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的顶端作用,第一卡紧部与第二连接杆接触的一端、第二卡紧部与第二连接杆接触的一端随之向外移动,松开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一端位于第一连接杆内,且与第一连接杆活动连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可通过旋转将第二连接杆旋出旋进,调节持踝器的长度;再使活动杆回复到原位,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随之向内卡紧第二连接杆。

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使定位杆、活动杆在回到原位时能够更加轻松,起到复位作,节省人力;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可以便于操作人员施力,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设计了手柄,同时手柄两侧的中部位置设计为第二凹陷面,第二凹陷面设计为弧形面,可便于操作人员持握,用力更加轻松;本发明中将手柄安装在第一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之间,操作人员左手持手柄,右手利用第二调节调节装置调整整个结构的长度,复合人体用力原理,使用起来更加轻松;本发明中设计了打击头,其中包括打击端和固定端,打击端底部为第二凸起面,第二凸起面向外侧凸起,这样设计便于我们再进行击打时更加精准,同时用力更加轻松;打击端处于固定段内的一端设计了第四槽口,用于和第二连接杆进行配合安装,第二连接杆两侧的表面设计了3个第五槽口,而第四槽口的内壁两侧分别设计了3个第五凸起件,这样设计不仅提高了第二连接杆和打击头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固定部还可用于手持,操作人员手持固定部,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本发明中第二连接杆外壁设计了若干和凹陷部,通过凹陷部、凸起部配合,分别实现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与第二连接杆的固定;本发明中,第五凸起件的截面形状为锐角三角形,与第五槽口的形状契合;本发明中,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分别为矩形槽口,第三槽口为一个类似u形的弧形槽口,第四槽口也为矩形槽口。

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在击打操作过程中,在操作人员施力将假体安装在支撑座上时,固定座受力随之向下移动,第三弹簧的设计不仅可以进行力的缓冲,同时能够保证假体顺利安装在支撑座上,安装后受力平衡更加稳定;第四弹簧的设计可以降低固定座和第一连接杆受到的冲击力,同时整个装置的使用安全性,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中各部件之间活动连接,不仅可以进行各部件的拆卸和更换,便于我们使用,同时清洗时也可以更加方便;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固定架、手柄之间均可以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本发明中第一锁钩、第二锁钩与第三凸起件、第四凸起件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销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第一施力部施力,第一施力部带动定位杆向下移动,由于第一固定段安装在第三槽口内,定位杆下移带动两侧的第二工作段作用,第一工作段随之配合向外张开;操作人员将假体放置在支撑座的支撑端上,假体与支撑端的上表面契合,此时固定座受力向下移动,第三弹簧起到缓冲作用,操作人员松开第一施力部,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定位杆回到原来的位置,两侧的第一工作段配合向内夹紧假体,前端的锁紧端与假体紧密贴合;同时操作人员调整假体的角度,再通过打击头顺利将假体打入患者体内。

操作人员调整持踝器的长度时,可对第二施力部势施力,第二施力部带动活动杆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卡紧部和第二卡紧部向外张开,远离第二连接杆,再通过旋转调节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以此来调整整个装置的长度,再松开第二施力部,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活动杆下移,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配合夹紧第二连接杆,实现持踝器的长度调节。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不仅实现了假体的有效夹持,提高了夹持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连接拆卸简单,便于使用,具有较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下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手柄与第二调节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支撑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支撑座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固定架结构仰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第一锁钩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第一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第二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打击头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打击端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打击端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定位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局部放大图a;

图20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局部放大图b;

图2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局部放大图c;

图22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局部放大图d;

图23为本发明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的局部放大图e。

图中:1-支撑装置、11-支撑座、111-支撑端、1111-第一凸起面、1112-第一凹陷面、112-连接端、1121-第一凸起件、12-固定座、121-第一槽口、122-第二槽口、123-第三弹簧、124-第四弹簧、13-固定架、131-第二凸起件、132-第三凸起件、1321-第一连接件、1322-第二连接件、1323-第三槽口、133-第四凸起件、134-空腔、1341-空腔、1342-第二空腔、1343-第三空腔、14-第一锁钩、141-第一工作段、1411-锁紧端、142-第一固定段、143-第二工作段、15-第二锁钩、2-第一调节装置、21-定位杆、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通孔、22-第一弹簧、23-第一施力部、3-手柄、31-第二凹陷面、4-连接杆、41-第一连接杆、411-第一连接段、412-第二连接段、42-第二连接杆、421-凹陷部、422-第五槽口、5-第二调节装置、51-活动杆、52-固定杆、53-卡紧部、531-第一卡紧部、5311-凸起部、532-第二卡紧部、533-第二施力部、54-第二弹簧、6-打击头、61-固定部、62-打击端、621-第二凸起面、622-第四槽口、623-第五凸起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3所示,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多用式持髁器,持踝器包括支撑装置1、调节装置、手柄3、连接杆4和打击头6,支撑装置1安装在手柄3上,手柄3安装在打击头6上,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装置2和第二调节装置5,第一调节装置2安装在支撑装置1、手柄3之间,第二调节装置5安装在手柄3、打击头6之间;连接杆4包括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2,第一连接杆41一端与支撑装置1底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手柄3,且与第二调节装置5固定;第一调节装置2套在第一连接杆41上;第二连接杆42位于第二调节装置5下方,第二连接杆42一端嵌设在第一连接杆41内,且与第一连接杆41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42另一端插入打击头6内。

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座11、固定座12、固定架13和锁钩,支撑座11安装在固定座12上,固定座12安装在固定架13上,锁钩包括第一锁钩14和第二锁钩15,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分别安装在固定架13两侧;第一调节装置2包括定位杆21和若干第一弹簧22,定位杆21上从左向右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211、第三通孔213和第二通孔212,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分别通过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贯穿定位杆21;第一连接杆41一端与固定架13底端活动安装,另一端通过第三通孔213贯穿定位杆21;第一弹簧22两端分别与定位杆21、手柄3固定;第二调节装置5包括活动杆51、固定杆52、卡紧部53和若干第二弹簧54,固定杆52固定套在第一连接杆41上,活动杆51位于固定杆52上,活动杆51活动套在第一连接杆41上;第二弹簧54两端分别与固定杆52、活动杆51固定;卡紧部53包括第一卡紧部531和第二卡紧部532,第一卡紧部531、第二卡紧部53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41两侧,第一卡紧部531、第二卡紧部532互为镜像;第一卡紧部531一端贯穿活动杆51,且位于活动杆51上方;第一卡紧部531另一端抵在第二连接杆42外壁;第一卡紧部531中部与固定杆52活动安装。

支撑座11包括相连接的支撑端111和连接端112,连接端112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个第一凸起件1121,固定座12顶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槽口121,第一凸起件1121和第一槽口121配合安装;固定座12下端设置有第二槽口122,第二槽口122内设置有第三弹簧123;固定架1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凸起件131、第三凸起件132和第四凸起件133,第二凸起件131位于第二槽口122内,第三弹簧123一端固定在第二槽口122内顶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凸起件131顶端;第三凸起件132、第四凸起件133分别位于第二凸起件131的两侧,第三凸起件132和第四凸起件133互为镜像;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分别与第三凸起件132、第四凸起件133固定安装;固定架13内部设置有空腔134,第一连接杆41一端通过空腔134贯穿固定架13,且顶部位于第二槽口122内;第二连接杆42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凹陷部421,第一卡紧部531、第二卡紧部532与第二连接杆42接触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凸起部5311,凸起部5311与凹陷部421卡紧。

本发明中设计了固定座12和支撑座11,其中支撑座11用于支撑假体,固定座12可以实现支撑座11与固定架13之间的紧密连接,同时给支撑座11提供支撑力;固定架13可以将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固定在两侧,同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41与手柄3连接;在使用时,第一调节装置2不仅可以稳固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的位置,而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设计了支撑座11,其中包括支撑端111和连接端112,支撑端111用于支撑假体,支撑端111上表面中部设计为第一凸起面1111,第一凸起面1111为圆弧凸起面,且圆弧凸起面的圆心向下;第一凹陷面1112为圆弧凹面,且圆弧凹面的圆心向上,这样设计是为了让支撑端111与假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形状更加契合,在夹持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连接端112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凸起件1121与实现与固定座12的固定安装。

本发明中设计了固定座12,固定座12的两侧的形状为圆滑的弧形,顶端和底端分别设计了第一槽口121和第二槽口122,通过第一槽口121与第一凸起件1121配合,第二槽口122与第二凸起件131配合,实现固定座12与固定架13、打击头6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中设计了固定架13,固定架13内部设计有空腔134,在使用时可以配合第一连接杆41实现与手柄3的连接;左、右两侧分别设计了对称的第三凸起件132和第四凸起件133,第三凸起件132和第四凸起件133分别用于固定第一锁钩14和第二锁钩15;同时第三凸起件132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21和第二连接件1322,第一连接件1321和第二连接件1322分别向外侧凸起,并呈圆弧形结构,这样设计可以在使用时避免发生碰撞等情况,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支撑端111上表面的中部设置为第一凸起面1111,第一凸起面11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凹陷面1112;第三凸起件13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321和第二连接件1322,第一连接件1321和第二连接件1322之间的空隙设置为第三槽口1323;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分别通过第三槽口1323固定在固定架13两侧;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互为镜像,第一锁钩14包括第一工作段141、第一固定段142和第二工作段143,第一固定段142两端分别与第一工作段141、第二工作段143连接;第一工作段141为圆弧形结构,第一工作段141位于固定架13一侧,第一工作段141前端为锁紧端1411,锁紧端1411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向着内侧弯曲;第一固定段142安装在第三槽口1323内,第一固定段142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321、第二连接件1322活动安装;第二工作段143为u形结构,第二工作段143安装在第一连接杆41一侧,第二工作段143远离第一固定段142的一端始终抵在第三槽口1323内。

空腔134从上到下分别设置为连通的第一空腔1341、第二空腔1342和第三空腔1343,第一空腔1341上端与第二槽口122连通;第一连接杆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411和第二连接段412,第一连接段411依次穿过第三空腔1343、第二空腔1342和第一空腔1341,且第一连接段411顶端伸入第二槽口122内;第二槽口122内设置有第四弹簧124,第四弹簧124一端与第一空腔1341底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段411顶端;第四弹簧124套在第一连接段411上;手柄3为中空手柄,第二连接段412贯穿手柄3和固定杆52,且底端位于固定杆52下方;第二连接段412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接杆42一端位于第二连接段412内,且与第二连接段412活动连接。

打击头6包括相连接的打击端62和固定部61,打击端62嵌设在固定部61底端,打击端62底面为第二凸起面621;打击端62位于固定部61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槽口622,第二连接杆42一端伸入固定部61内,且与第四槽口622配合安装;第二连接杆42与第四槽口622接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五槽口422,第四槽口622内壁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五凸起件623,第五凸起件623、第五槽口422配合安装。

持踝器还包括第一施力部23和第二施力部533,第一施力部23安装在定位杆21中部,第二施力部533安装在活动杆51中部;第一凸起件1121和第一槽口121的数量分别为2个;第五槽口422和第五凸起件623的数量分别为3个;手柄3两侧中部分别设置为第二凹陷面31。

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和第一调节装置2,第一锁钩14的第二工作段143、第二锁钩15的第二工作段143分别为u形工作段,并通过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贯穿定位杆21,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的使用更加稳固,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在敲击时,第一锁钩14和第二锁钩15不会偏移,避免出现假体脱落,夹持不牢固的情况;同时通过定位杆21的移动来控制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的运动,使得夹持操作更加轻松;第一固定段142被固定在第三槽口1323内,通过杠杆原理,当我们使定位杆21向下移动,定位杆21会对第二工作段143用力,此时第一工作段141会配合向外移动,便于安装假体,当假体安装后,在第一弹簧22的作用下,定位杆21向上回到原来的位置,定位杆21再次对第二工作段143作用,第一工作段141配合向内夹紧假体。

第一工作段141前端设计为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结构,即锁紧端1411,当假体放置在第一打击头6上时,通过两侧的锁紧端1411完成假体的锁紧操作,使得假体与持踝器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加紧密,实际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二调节装置5,可用于调节整个结构的长度,应用起来更加方便实用;第二调节装置5包括固定杆52和活动杆51,固定杆52固定在第一连接杆41上,第一卡紧部531和第二卡紧部532的中部固定在固定杆52上,形成一个杠杆,通过杠杆原理,当操作人员使活动杆51向上移动时,对第一卡紧部531、第二卡紧部532的顶端作用,第一卡紧部531与第二连接杆42接触的一端、第二卡紧部532与第二连接杆42接触的一端随之向外移动,松开第二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2一端位于第一连接杆41内,且与第一连接杆41活动连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可通过旋转将第二连接杆42旋出旋进,调节持踝器的长度;再使活动杆51回复到原位,第一卡紧部531、第二卡紧部532随之向内卡紧第二连接杆42。

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54,可以使定位杆21、活动杆51在回到原位时能够更加轻松,起到复位作,节省人力;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一施力部23和第二施力部533,可以便于操作人员施力,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本发明中设计了手柄3,同时手柄3两侧的中部位置设计为第二凹陷面31,第二凹陷面31为弧形面,可便于操作人员持握,用力更加轻松;本发明中将手柄3安装在第一调节装置2、第二调节装置5之间,操作人员左手持手柄3,右手利用第二调节调节装置调整整个结构的长度,复合人体用力原理,使用起来更加轻松。

本发明中设计了打击头6,其中包括打击端62和固定端61,打击端62底部为第二凸起面621,第二凸起面621向外侧凸起,这样设计便于我们再进行击打时更加精准,同时用力更加轻松;打击端62位于固定段内的一端设计了第四槽口622,用于和第二连接杆42进行配合安装,第二连接杆42两侧的表面设计了3个第五槽口422,而第四槽口622的内壁两侧分别设计了3个第五凸起件623,这样设计不仅提高了第二连接杆42和打击头6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固定部61还可用于手持,操作人员手持固定部61,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本发明中第二连接杆42外壁设计了若干和凹陷部421,通过凹陷部421与凸起部5311配合,实现第一卡紧部531、第二卡紧部532与第二连接杆42的固定;本发明中,第五凸起件623的截面形状为锐角三角形,与第五槽口422的形状契合;本发明中,第一槽口121、第二槽口122分别为矩形槽口,第三槽口1323为一个类似u形的弧形槽口,第四槽口622也为矩形槽口。

本发明中设计了第三弹簧123和第四弹簧124,在击打操作过程中,在操作人员施力将假体安装在支撑座11上时,固定座12受力随之向下移动,第三弹簧123的设计不仅可以进行力的缓冲,同时能够保证假体顺利安装在支撑座11上,安装后受力平衡更加稳定;第四弹簧124的设计可以降低固定座12和第一连接杆41受到的冲击力,同时整个装置的使用安全性,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中各部件之间活动连接,不仅可以进行各部件的拆卸和更换,便于我们使用,同时清洗时也可以更加方便;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杆41与第二连接杆42、固定架13、手柄3之间均可以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本发明中第一锁钩14、第二锁钩15与第三凸起件132、第四凸起件133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销接。

本发明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第一施力部23施力,第一施力部23带动定位杆21向下移动,由于第一固定段142安装在第三槽口1323内,定位杆21下移带动两侧的第二工作段143作用,第一工作段141随之配合向外张开;操作人员将假体放置在支撑座11的支撑端111上,假体与支撑端111的上表面契合,此时固定座12受力向下移动,第三弹簧123起到缓冲作用,操作人员松开第一施力部23,在第一弹簧22的作用下,定位杆21回到原来的位置,两侧的第一工作段141配合向内夹紧假体,前端的锁紧端1411与假体紧密贴合;同时操作人员调整假体的角度,再通过打击头6顺利将假体打入患者体内。

操作人员调整持踝器的长度时,可对第二施力部533势施力,第二施力部533带动活动杆51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卡紧部531和第二卡紧部532向外张开,远离第二连接杆42,再通过旋转调节第二连接杆42的长度,以此来调整整个装置的长度,再松开第二施力部533,在第二弹簧54的作用下,活动杆51下移,第一卡紧部531、第二卡紧部532配合夹紧第二连接杆42,实现持踝器的长度调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