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医药材的熬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6111发布日期:2019-04-29 14:0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医药材的熬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熬制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中医药材的熬制装置,属于中医工具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在于中药在服用前需要使用煎药壶熬制成液体服用,煎药壶将水和中药中的药物成分融合,方便患者的吸收,而且也便于患者服用。

但是现有的中医药材的熬制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现有的熬制装置虽然能够将中医药材熬制成液体供患者服用,但是由于药材熬成药水之后,药渣残留在煎药壶的底部,不方便清理,对煎药壶的清洗造成不便,而且传统的熬药方式不能时药材快速煮沸,这样熬药的时间变长,降低了熬药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中医药材的熬制装置,具有提高熬药效率,方便药渣倾倒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中医药材的熬制装置,包括煎药壶和储药筒,所述煎药壶的底部设置加热炉,所述煎药壶的顶部一侧设置出药口,所述煎药壶的另一侧设置把手,所述煎药壶的顶部设置壶盖,所述壶盖的底部设置铰链,所述煎药壶的内部安装所述储药筒,所述储药筒的顶部设置加药口,所述加药口的顶部设置顶盖,所述顶盖的中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设置摇把,所述转动杆的底部设置搅拌杆,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圆木柱,所述加药口之间设置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设置限位轴,所述储药筒的外壁设置若干个过滤孔。

优选的,为了使储药筒从煎药壶内部取出时,盖上壶盖,使得煎药壶可以用来熬制其他东西,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所述壶盖通过铰链与所述煎药壶之间呈活动连接,且储药筒与煎药壶呈活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转动杆带动搅拌杆转动时,可以固定在储药筒的中部,所述转动杆穿过隔板,且转动杆通过限位轴与所述隔板之间呈转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药材方便放入储药筒,而且加药口高于煎药壶可以放置搅拌中药时不烫手,所述加药口呈漏斗型,且加药口高于所述煎药壶,位于所述煎药壶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使顶盖打开的时候,凹槽可以从转动杆外壁划过,不影响顶盖的打开,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转动杆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顶盖的半径。

优选的,为了使搅拌杆搅拌中药时更加充分,而且不会触碰到储药筒的内壁,两根所述搅拌杆直径成平行设置,且所述搅拌杆的长度小于所述储药筒的内径。

优选的,为了使顶盖打开之后方便药渣倾倒,而且圆木柱导热性能差,打开顶盖时不烫手,顶盖与所述加药口之间呈转动连接,且所述圆木柱与顶盖和加药口的连接处呈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杆上设有一可拆卸的旋转头,所述的旋转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摆动的旋转刀片,所述的旋转头包含一长条状的旋转主体,所述的旋转主体的中心设有一长圆形的卡入槽口,所述的卡入槽口的末端设有一对倾斜设置的锁止平面,所述的锁止平面上分别设有一锁止螺孔,所述的锁止螺孔上分别设有一锁紧销钉,所述的旋转主体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对固定凸缘,所述的固定凸缘上分别设有一凸缘通孔,所述的旋转刀片的末端设有一刀片接头,所述的刀片接头上分别设有一接头圆孔,所述的接头圆孔与所述的凸缘通孔通过一连接螺杆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煎药壶的内部放置一根储药筒,储药筒的顶部设置漏斗型加药口,而且加药口与储药筒之间设置隔板,隔板中间的限位轴穿过一根转动杆,转动杆的底部设置搅拌杆,可以在煎药壶熬制中药的时候,通过摇把来转动搅拌杆,将中药搅拌均匀,减少了中药的熬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中药熬制成水之后,药渣部分保留在储药筒的底部,可以抽出储药筒来将药渣倒出,由于储药筒的外壁设置若干个过滤孔,所以药渣被完整的存在储药筒中,不会外泄进煎药壶,因此方便对煎药壶内部进行清洗,而且药渣不与中药混合,也方便患者喝下中药,抽出储药筒煎药壶还能作为普通的水壶使用,功能性增强。装置具有提高熬药效率,方便药渣倾倒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隔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储药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搅拌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1、煎药壶;2、加热炉;3、出药口;4、把手;5、壶盖;6、摇把;7、圆木柱;8、储药筒;9、转动杆;10、限位轴;11、铰链;12、过滤孔;13、加药口;14、凹槽;15、顶盖;16、隔板;17、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用于中医药材的熬制装置,包括煎药壶1和储药筒8,煎药壶1的底部设置加热炉2,煎药壶1的顶部一侧设置出药口3,煎药壶1的另一侧设置把手4,煎药壶1的顶部设置壶盖5,壶盖5的底部设置铰链11,煎药壶1的内部安装储药筒8,储药筒8的顶部设置加药口13,加药口13的顶部设置顶盖15,顶盖15的中部设置凹槽14,凹槽14的内部安装转动杆9,转动杆9的顶部设置摇把6,转动杆9的底部设置搅拌杆17,顶盖15的顶部设置圆木柱7,加药口13之间设置隔板16,隔板16的中部设置限位轴10,储药筒8的外壁设置若干个过滤孔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壶盖5通过铰链11与煎药壶1之间呈活动连接,且储药筒8与煎药壶1呈活动连接,从而使储药筒8从煎药壶1内部取出时,盖上壶盖5,使得煎药壶1可以用来熬制其他东西,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转动杆9穿过隔板16,且转动杆9通过限位轴10与隔板16之间呈转动连接,从而使转动杆9带动搅拌杆17转动时,可以固定在储药筒8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加药口13呈漏斗型,且加药口13高于煎药壶1,位于煎药壶1的内部,从而使药材方便放入储药筒8,而且加药口13高于煎药壶1可以放置搅拌中药时不烫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凹槽14的宽度与转动杆9的直径相等,且凹槽14的长度等于顶盖15的半径,从而使顶盖15打开的时候,凹槽14可以从转动杆9外壁划过,不影响顶盖15的打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根搅拌杆17直径成平行设置,且搅拌杆17的长度小于储药筒8的内径,从而使搅拌杆17搅拌中药时更加充分,而且不会触碰到储药筒8的内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顶盖15与加药口13之间呈转动连接,且圆木柱7与顶盖15和加药口13的连接处呈对称设置,从而使顶盖15打开之后方便药渣倾倒,而且圆木柱7导热性能差,打开顶盖15时不烫手。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捏住圆木柱7,打开顶盖15,将中药从加药口13塞进储药筒8,盖上顶盖15,将加热炉2(型号:sk-6-13)连接到外部电源上,启动加热炉2,其次,将储药筒8放入煎药壶1中,现将煎药壶1中的水烧开,通过摇把6缓慢顺时针转动转动杆9,使得转动杆9底部的搅拌杆17缓慢的搅拌中药,这样可以加快中药的熬制速率,转动杆9穿过隔板16的限位轴10,从而使转动杆9可以固定垂直于储药筒8的底部,然后,等中药熬制完毕之后,关闭加热炉2,将储药筒8从煎药壶1内部抽出,关闭壶盖5,手提把手4,倾斜将煎药壶1内部的中药从出药口3处倒出,最后,捏住圆木柱7打开顶盖15,凹槽14从转动杆9外壁划过,方便顶盖15的打开,倒出储药筒8内部的药渣,用水冲刷煎药壶1即可清洗该装置,留着下次使用。

如图5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熬制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转动杆9上设有一可拆卸的旋转头18,该旋转头18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摆动的旋转刀片19,该旋转头18包含一长条状的旋转主体181,该旋转主体181的中心设有一长圆形的卡入槽口182,该卡入槽口182的末端设有一对倾斜设置的锁止平面183,该锁止平面183上分别设有一锁止螺孔184,该锁止螺孔184上分别设有一锁紧销钉20,该旋转主体181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对固定凸缘185,该固定凸缘185上分别设有一凸缘通孔186,该旋转刀片19的末端设有一刀片接头191,该刀片接头191上分别设有一接头圆孔192,该接头圆孔192与该凸缘通孔186通过一连接螺杆21相连接。

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卡入槽口182卡入到转动杆9上,然后将一对锁紧销钉20旋紧,使得锁紧销钉20顶紧转动杆9,这样就轻松完成了旋转头18的安装。当转动杆9转动时,旋转刀片19一边旋转一边展开,对药渣进行搅拌和切割,加快中药的熬制速率。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