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2177发布日期:2019-06-28 22:47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具体涉及眼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是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coats病和外伤等多种疾病发生视网膜缺血继而出现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的一类疾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由于缺少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而易破裂,导致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当视网膜缺血严重,虹膜出现新生血管封闭房水外流通道,引起眼压升高,则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力丧失同时,由于高眼压及炎症刺激引起眼部疼痛,部分患者最后的治疗方法只能眼球摘除。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难度大且对患者视力危害严重。目前研究认为,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和进展均与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异常增加密切相关。如能在疾病早、中期降低并控制眼内vegf浓度,则可能减少上述眼内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预防视力丧失,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vegf是一种48kda大小的同型二聚体糖蛋白,其功能为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和血管通透因子。缺氧、高水平的葡萄糖和蛋白激酶c活化等都能诱发vegf表达。vegf分子家族有五个成员:胎盘生长因子(plgf)、vegf-a、vegf-b、vegf-c和vegf-d。vegf受体有三种:flt-1(vegffr1)、kdr/flk(vegffr2)和flt-4(vegffr3)。每种vegf因子都可以与vegf受体中一种或几种结合。在正常眼组织中,如结膜、虹膜、脉络膜及视网膜等有低水平的vegf分泌,生理状态下,促血管生长因子与抑制因子相互制约,处于平衡状态,参与生理过程的血管形成,维持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在病理状态下,缺血缺氧、光损伤、氧化应激等反应使vegf表达异常增加,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分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及新生血管青光眼等疾病。vegf是血管形成中主要的启动因子,是最强效的血管通透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疾病的研究中发现,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内缺氧还不十分明显,但眼内vegf有轻度增加;疾病进展进入增殖期或黄斑水肿时眼内vegf浓度明显升高;当全视网膜激光术使新生血管退化后,增高的vegf水平会下降。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玻璃体积血、机化膜形成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需要玻璃体切割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治疗。患者眼部vegf浓度与手术后早期复发玻璃体出血、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远期视力预后均存在明显相关性:术前前房内vegf浓度越高,则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越大,玻璃体腔内vegf浓度越高,术后早期发生玻璃体再出血的风险越大,远期视力预后也越差;玻璃体腔内vegf浓度每增加100pg/ml,ppv后pdr继续进展的概率增加1.5倍。可见,vegf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在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其他眼内新生血管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中也同样发现vegf的类似作用。眼内新生血管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研究发现患眼房水vegf浓度升高,并且nvg中vegf含量的变化与虹膜新生血管严重程度有关。以上所述已明确眼中vegf浓度的提高与新生血管的异常生长密切相关。

降低眼内vegf水平可以有效眼内新生血管疾病,使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水肿吸收、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降低眼压。目前降低眼内vegf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及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视网膜光凝术是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规治疗,它可以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及使已出现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治疗机制可以解释为视网膜激光造成耗氧量较大的光感受器的破坏,被被耗氧量低的瘢痕组织取代,从而相对减轻视网膜缺氧状态,进而减少vegf的表达。在对经过视网膜激光术的患眼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如临床研究显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新生血管青光眼疾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新生血管退化,增高的vegf水平下降。玻璃体切除术主要作用为清除玻璃体积血、松解视网膜牵拉及修复视网膜脱离,在切除玻璃体的同时也清除了玻璃体腔内过高表达的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使病情得到控制。但是仅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不能减轻视网膜缺血,所以大多数玻璃体手术要联合进行充分的眼内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降低眼内vegf含量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病理状态下,vegf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大量下游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针对此过程,通过研发多种药物从不同环节阻断vegf发挥作用,即与vegf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或诱饵受体、阻断vegf与受体结合后下游细胞信号传导、封闭vegf基因表达。目前眼科临床使用的各种抗vegf类药物其靶向为vegf或vegf信号通路中的不同环节,通过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引发级联反应,从而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及血管渗漏,同时维持并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视力。应用与临床的有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等生物制剂,目前在临床应用与各种类型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等。临床检测,在应用抗vegf药物注射后,房水vegf浓度明显降低。

视网膜光凝术的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如果血管弓外的区域被破坏,视野只能保留20%左右。其次视网膜激光的治疗作用较慢,治疗后约在6周以后起效,在此期间,眼内vegf仍处于高水平状态,部分患者病情继续进展,仍旧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据统计约30%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受规范的全视网膜光凝术后,仍需要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疾病发生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的有效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复发或病情持续进展(7%-22%),主要为术后复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或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需要再次手术。需要再次手术的原因很多:包括血糖血压控制程度,手术时机,术中是否行全视网膜光凝,增生膜是否剥除干净,是否充分止血及术后补充激光治疗等。在排除人为控制因素后,通过检测患者玻璃体vegf含量的研究发现;术后疾病复发或持续进展与术后vegf的持续分泌有关,尤其是玻璃体术后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vegf升高明显。因此玻璃体切除术后仍然需要控制及降低玻璃体腔vegf含量。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临床观察显示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能很快消退新生血管,但是随着药物作用的消失,新生血管可重新出现。抗vegf的药物半衰期较短,每3~6周需要重复治疗。雷珠单抗治疗第1年的平均年注射量约8次,倍伐单抗约7.7次。频繁的眼内注药治疗潜在发生眼内炎的风险。抗vegf药物还可以导致玻璃体腔内纤维组织收缩,引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应用抗vegf药物需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症。

因此,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虹膜新生血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中需要寻找一种可以降低眼内vegf并可以控制其浓度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同理对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葡萄膜炎等慢性疾病,由于病程长且易复发,与眼内新生血管相似,亦需要监测眼内生化指标及多次玻璃体腔给药治疗的情况,亦需要寻找一种减少因多次进行眼球穿刺而引起的并发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及装置,通过降低玻璃体腔内vegf浓度,预防和治疗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coats病和外伤等多种疾病继发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虹膜新生血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同时,该装置也可应用于葡萄膜炎等慢性疾病,用于玻璃体腔内炎症反应的监测及玻璃体腔给药通道及黄斑水肿疾病的给药通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在角巩膜缘3-4mm处放置用于交换玻璃体腔液体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通过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换洗玻璃体腔内液体,以降低玻璃体腔内vegf浓度。

所述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将眼外与玻璃体腔内连通。

所述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置于距角巩膜缘3-4mm处。

一种用于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一环形结构,所述的环形结构的环上径向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引流管,所述的引流管内为中空的引流通道,所述的引流通道分别对应将眼外与玻璃体腔内连通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

所述的环形结构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环形结构的下表面为近似人眼球弧度的弧面结构。

所述的环形结构的内直径为12mm,外直径为15mm,厚度为0.5mm。

所述的引流通道的长度为3mm,直径为0.4mm。

所述的引流通道的上开口上还设有不使用时自动密闭防止玻璃体腔内液体流出的弹性膜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装置取玻璃体腔液体,既测量玻璃体内vegf浓度又可换洗玻璃体腔内液体,以降低玻璃体腔内vegf浓度,可长期使用,从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coats病和外伤等此类疾病由于眼内过高的vegf而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虹膜新生血管,进而减少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虹膜新生血管导致的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青光眼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因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2-环形结构,3-引流管,4-引流通道。

图2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放置眼球部位切面图,其中2为装置眼球外部分的环形结构,4为装置眼内引流通道,放置处位于距角巩膜缘3-4mm处,即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穿刺口部位。眼组织部位:5为虹膜,6为小梁网,7为巩膜外静脉,8为收集通道,9为施莱姆管,10为前房,11为角膜,12为晶状体,13为瞳孔。

图4为本发明装置放置眼球部位前表面图,其中2为装置眼球外部分的环形结构,3为装置眼内引流通道入口,5为虹膜,13为瞳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图1、图2、图3、图4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在角巩膜缘3-4mm处放置用于交换玻璃体腔液体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通过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换洗玻璃体腔内液体,以降低玻璃体腔内vegf浓度。所述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将眼外与玻璃体腔内连通。所述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置于距角巩膜缘3-4mm处。可采用以下装置进行玻璃体腔液体换洗操作:

一种用于降低眼内vegf浓度的方法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一环形结构,所述的环形结构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的环形结构的下表面为近似人眼球弧度的弧面结构。所述的环形结构的内直径为12mm,外直径为15mm,厚度为0.5mm。所述的环形结构的环上径向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引流管,所述的引流管内为中空的引流通道,所述的引流通道的长度为3mm,直径为0.4mm(与27g玻璃体切除手术导管直径相同)。所述的引流通道分别对应将眼外与玻璃体腔内连通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此种装置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后,放置距角巩膜缘3-4mm处,具有两个通道,为玻璃体腔换洗时换洗液的入口通道及出口通道。此装置的作用有两个:一为可通过装置取玻璃体腔液体,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如测量玻璃体内vegf浓度);二为换洗玻璃体腔内液体,以降低玻璃体腔内vegf浓度。三为通过此装置通道进行玻璃体腔给药。此装置可长期使用。

所述的引流通道的上开口上还设有不使用时自动密闭防止玻璃体腔内液体流出的弹性膜结构。

本发明的此装置可取玻璃体腔内液体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如vegf浓度等)、进行玻璃体腔内给药、及进行玻璃体腔液体置换。该装置在眼病治疗期间内留置眼球,待眼内治疗全部结束后取出。通过此装置和方法适用于病程长、易复发、需要定期监测的慢性眼病如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以及多种疾病继发的一系列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发明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