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4843发布日期:2019-07-13 09:3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手术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因其头大颈短,接受全身麻醉后其头部往往不能保持正中位。临床上放置上气道工具,如喉罩或气管插管,麻醉医师会将患儿头颈部转向麻醉机一侧,以减少与麻醉螺纹管之间的牵引力、减少呼吸道死腔量。患儿接受手术时由于其身长较短,手术医师的前臂及多层厚实无菌巾经常会触碰并压迫其面部的上气道工具,使小儿的管腔狭窄闭塞、甚至移位、脱出,而造成通气困难、甚至不能维持通气,而发生危险。此现象以新生儿发生率最高,也是最为凶险:因患儿各器官发育不健全,氧贮备少,对低氧耐受差,同时由于新生儿声门较高(c3—c4水平),再次插管往往十分困难;一旦发生上述现象,患儿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为保护患儿,往往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尤其是多个资深麻醉医生,相互配合并用手护住患儿的面部并看护,以防止其面部的上气道工具被触碰,这样既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又牵制了多名资深医护人员而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以将小儿的面部及喉罩或气管插管罩在其,以阻止喉罩或气管插管被触碰;从而既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又减少了看护小儿的医护人员,尤其是资深医护人员,避免其被牵制而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防护罩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而相对固定机构摆动到任意指定位置处,以便于医生对小儿进行手术,并同时保证小儿在手术中呼吸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简化防护罩以及固定机构的结构,使其安装操作方便。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包括:

喉罩或气管插管,插入所述小儿的嘴部;

防护罩,用于罩在所述小儿的面部并将所述喉罩或气管插管罩在其内,以阻止所述喉罩或气管插管被触碰;以及

固定机构,分别与所述防护罩及手术床固定,以阻止所述防护罩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形成有第一凹腔,所述喉罩或气管插管置于所述第一凹腔内,所述第一凹腔沿着所述防护罩的一侧表面贯穿,以使与所述喉罩或气管插管连通的连接管伸入所述第一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防护罩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以使所述防护罩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机构摆动并保持在任意指定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接头包括:

球体,与所述防护罩固定;

外罩,其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呈球形并将所述球体包裹;以及

第一推顶杆,其一端形成为螺纹杆并穿过所述外罩开设的第一螺纹孔后与所述第二凹腔内的圆弧板相固定,所述第一推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为伸缩杆并具有相对的两端,以使其两端之间伸缩并保持任意指定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杆状部,具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其一端与所述防护罩通过万向接头连接;

套筒件,所述杆状部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套筒件内并能够沿着其轴向往复移动,所述套筒件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套筒件内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杆状部的侧壁相贴合;以及

第二推顶杆,具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所述第二推顶杆的一端形成为螺纹端并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后与所述第一垫片相固定,所述第二推顶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握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架与所述手术床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呈u形并具有相对的两个侧臂,所述固定架的一个侧臂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固定架的两个侧臂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所述固定架还包括有第三推顶杆,所述第三推顶杆具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其一端形成为螺纹端并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孔后与所述第二垫片相固定,所述第三推顶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握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为伸缩杆并具有相对的两端,以使其两端之间伸缩并保持任意指定的长度;

所述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还包括万向接头,所述万向接头分别与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及所述防护罩相固定,以使所述防护罩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机构摆动并保持在任意指定位置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

使用时,使固定机构与手术床固定,并将防护罩扣在小儿的面部,并使喉罩或气管插管罩在其内,并利用防护罩的遮挡防护作用,来阻止防护罩外的物体,尤其是手术医师的前臂及多层厚实无菌巾的触碰,从而防止喉罩或气管插管被压迫,从而避免小儿出现管腔狭窄闭塞、甚至移位、脱出的问题;这样完全可以替代多名医护人员,尤其是多个资深麻醉医生,相互配合并用手护住患儿的面部及看护。从而一方面消除了多名医护人员因看护而对手术造成的阻碍影响,而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多名医护人员被牵制而造成大量医疗资源被浪费的问题,而极大地提高了患儿手术时的安全性,减轻麻醉医生的工作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万向接头可以在360°范围内随意摆动及转动的特点,使防护罩可以根据手术中的实际使用需要而转动到所需要的位置处,从而满足手术中医生的使用需要。并同时结合固定机构的两端之间能够伸缩并保持任意指定的长度,从而使得防护罩可以相对固定机构根据使用需要而伸长或缩短到需要的长度,这样,利用固定机构具有伸缩功能并同时配合万向接头摆动自由,能够灵活适应患儿头部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位置、实现与手术床稳固固定,提高患儿术中呼吸方面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由于万向接头的球体、外罩及第一推顶杆的结构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非常简单,使得对万向接头的使用及维护、安装等操作也非常简单,从而简化防护罩以及固定机构的结构,使其安装操作方便。需要调节固定机构的长度时,先调整杆状部相对套筒件的位置并保持在指定长度后,旋拧第二推顶杆并使套筒件内的第一垫片与杆状部相贴合并利用摩擦力对杆状部进行固定,从而防止杆状部相对套筒件移动。这样,使得固定机构作为伸缩杆使用过程中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小儿的嘴部插有喉罩或气管插管,包括:防护罩100以及固定机构200。防护罩100罩在小儿的面部并将喉罩或气管插管罩在其内,以阻止喉罩或气管插管被触碰;固定机构200分别与防护罩100及手术床固定,以阻止防护罩100移动。

使用时,使固定机构200与手术床固定,并将防护罩100扣在小儿的面部,并使喉罩或气管插管罩在其内,并利用防护罩100的遮挡防护作用,来阻止防护罩100外的物体,尤其是手术医师的前臂及多层厚实无菌巾的触碰,从而防止喉罩或气管插管被压迫,从而避免小儿出现管腔狭窄闭塞、甚至移位、脱出的问题;这样完全可以替代多名医护人员,尤其是多个资深麻醉医生,相互配合并用手护住患儿的面部及看护。从而一方面消除了多名医护人员因看护而对手术造成的阻碍影响,而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多名医护人员被牵制而造成大量医疗资源被浪费的问题,而极大地提高了患儿手术时的安全性,减轻麻醉医生的工作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参见图1,进一步地,防护罩100形成有第一凹腔101,喉罩或气管插管置于第一凹腔101内,第一凹腔101沿着防护罩100的一侧表面贯穿,以使与喉罩或气管插管连通的连接管伸入第一凹腔101内。

也就是说,第一凹腔101使防护罩100的横截面形成为c形,而与喉罩或气管插管连接的连接管,如麻醉呼吸螺纹管,可以从第一凹腔101中伸出,保证了喉罩或气管插管与相应的连接管连接的可靠安全性。

参见图1,进一步地,固定机构200与防护罩100通过万向接头300连接,以使防护罩100能够相对固定机构200摆动并保持在任意指定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万向接头300可以在360°范围内随意摆动及转动的特点,使防护罩100可以根据手术中的实际使用需要而转动到所需要的位置处,从而满足手术中医生的使用需要。

参见图1,进一步地,万向接头300包括:球体301、外罩302及第一推顶杆303。球体301与防护罩100固定;外罩302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腔304,第二凹腔304呈球形并将球体301包裹;第一推顶杆303一端形成为螺纹杆并穿过外罩302开设的第一螺纹孔306后与第二凹腔304内的圆弧板305相固定,第一推顶杆303的另一端与固定机构200相固定。

使用时,通过使球体301相对外罩302转动,而调节防护罩100与固定机构200之间的转动角度并调整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旋拧第一推顶杆303并使其一端的圆弧板305对球体301顶紧,从而实现防护罩100相对固定机构200保持在指定摆动位置处。由于球体301、外罩302及第一推顶杆303的结构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非常简单,使得对万向接头300的使用及维护、安装等操作也非常简单,从而简化防护罩100以及固定机构200的结构,使其安装操作方便。

参见图1,进一步地,固定机构200为伸缩杆并具有相对的两端,以使其两端之间伸缩并保持任意指定的长度。

利用固定机构200的两端之间能够伸缩并保持任意指定的长度,从而使得防护罩100可以相对固定机构200根据使用需要而伸长或缩短到需要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本实施例的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的适用范围,从而更加适合于手术中使用。

参见图1,进一步地,固定机构200包括:杆状部201、套筒件202以及第二推顶杆203。杆状部201具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其一端与防护罩100通过万向接头300连接;杆状部201的另一端伸入套筒件202内并能够沿着其轴向往复移动,套筒件20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04,套筒件202内设置有第一垫片205,第一垫片205与杆状部201的侧壁相贴合;第二推顶杆203具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第二推顶杆203的一端形成为螺纹端并穿过第二螺纹孔204后与第一垫片205相固定,第二推顶杆20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握柄206。

需要调节固定机构200的长度时,先调整杆状部201相对套筒件202的位置并保持在指定长度后,旋拧第二推顶杆203并使套筒件202内的第一垫片205与杆状部201相贴合并利用摩擦力对杆状部201进行固定,从而防止杆状部201相对套筒件202移动。

这样,使得固定机构200作为伸缩杆使用过程中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参见图1,进一步地,固定机构200通过固定架400与手术床的床头固定。

参见图1,进一步地,固定架400呈u形并具有相对的两个侧臂401,固定架400的一个侧臂401开设有第三螺纹孔402,固定架400的两个侧臂401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403,固定架400还包括有第三推顶杆404,第三推顶杆404具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其一端形成为螺纹端并穿过第三螺纹孔402后与第二垫片403相固定,第三推顶杆404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握柄405。

使用时,将固定架400的凹陷部卡在手术床的任意指定位置处,如床头处,然后通过旋拧第三推顶杆404使第二垫片403与相应的床体相贴合,这样,通过第二垫片403及固定架400的一个侧臂401与手术床的床体相固定,从而保证防护罩100对喉罩或气管插管防护的可靠性。

参见图1,进一步地,固定机构200为伸缩杆并具有相对的两端,以使其两端之间伸缩并保持任意指定的长度;用于小儿手术的防护装置还包括万向接头300,万向接头300分别与固定机构200的一端及防护罩100相固定,以使防护罩100能够相对固定机构200摆动并保持在任意指定位置处。

这样,利用固定机构200具有伸缩功能并同时配合万向接头300摆动自由,能够灵活适应患儿头部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位置、实现与手术床稳固固定,提高患儿术中呼吸方面的安全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