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5171发布日期:2020-10-31 09:5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艾灸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艾灸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床垫。



背景技术:

艾灸仪是根据传统艾灸原理制备的现代艾灸仪器。与传统艾灸点燃艾柱或艾条,以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不同,艾灸仪将艾绒制备成的专用艾饼或艾柱,安置在具有发热元件的风道内,产生的艾热随风道传输至风孔排出。将风孔对准被灸穴位或特定部位上,艾热将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当前艾灸仪大多为脚部艾灸仪或艾灸座具。脚部艾灸仪用于脚部艾灸,艾灸座具则用于臀部艾灸。这类艾灸仪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因此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但是,现有艾灸仪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艾灸床垫,可对处于平躺状态下的使用者进行艾灸,舒适度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艾灸床垫,包括:盒体,所述盒体顶部表面设有风孔;外围层,具有贯穿所述外围层厚度的空腔,所述盒体位于所述空腔内。

可选的,所述艾灸床垫还包括:运作装置,所述运作装置设于所述盒体内。

可选的,所述运作装置包括:风道,与所述风孔相连通;风扇,设于所述风道的一端;加热器,设于所述风道内,且与所述风扇相邻。

可选的,所述盒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露出所述加热器。

可选的,所述风孔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的,所述盒体具有艾灸区,所述风孔位于所述艾灸区内。

可选的,所述盒体呈长方体状,所述艾灸区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艾灸区由一端朝另一端延伸,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

可选的,所述艾灸区呈长方形、椭圆形或跑道形。

可选的,当所述艾灸区呈跑道形时,所述艾灸区由圆弧段及直线段围成,所述直线段包括两条相平行的直线,所述圆弧段位于所述直线段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艾灸区呈凹槽状,所述风孔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艾灸床垫包括盒体及外围层,便于使用者平躺于所述艾灸床垫上。所述盒体设有风孔,在使用者处于平躺状态下,由所述风孔散出的艾热能够刺激人体穴位,从而对使用者进行艾灸。所述艾灸床垫能够对处于平躺状态下的使用者进行艾灸,舒适度高。此外,所述盒体设于贯穿所述外围层厚度的所述空腔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舒适度,以提升用户体验,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艾灸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艾灸床垫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艾灸床垫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盒体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艾饼取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艾灸床垫的运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运作装置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艾灸仪的结构仍有待提高。

当前艾灸仪普遍为脚部艾灸仪或艾灸座具,脚部艾灸仪及艾灸座具均供人体在坐下的状态下进行使用,使用者舒适度较差。

本发明提供的艾灸床垫的技术方案中,艾灸床垫可供人体在平躺的状态下进行艾灸,以提高舒适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及图2,一种艾灸床垫100,包括:盒体200及外围层400。所述外围层400具有贯穿所述外围层400厚度的空腔,所述盒体200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盒体200设有风孔30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200呈长方体状。所述盒体2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x(参考图1),所述盒体200的宽度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y。

参考图3及图4,所述盒体200包括顶盖201及底座202,所述顶盖201与所述底座202围成所述盒体200的内腔。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201与所述底座202可拆卸连接。

所述盒体200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200的材料为铝。

所述风孔300贯穿所述顶盖201厚度。使用者平躺于所述艾灸床垫100上时,所述风孔300散出的艾热能够刺激人体穴位。使用者可仰面平躺于所述艾灸床垫100上,或者趴附于所述艾灸床垫100上,以刺激人体穴位。

如图3所示,所述风孔300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盒体200具有艾灸区310,所述风孔300位于所述艾灸区310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孔300在所述艾灸区310内均匀分布。

所述艾灸区310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艾灸区310由一端朝另一端延伸,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盒体200的长度方向,即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本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区310的两端靠近所述盒体200(参考图2)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区310靠近所述盒体200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一侧。所述艾灸区310位于所述艾灸床垫100的中间区域。人体平躺于所述艾灸床垫100上时,所述艾灸区310对准人体脊柱及脊柱附近区域。所述艾灸区310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因而能够对准人体整个脊柱。所述艾灸区310内的所述风孔300散出的艾热可刺激人体任督二脉,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利于人体健康。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区310还可以经过所述盒体200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中轴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区310的形状呈跑道形。具体的,所述艾灸区310由圆弧段及直线段围成,所述直线段包括两条相平行的直线,所述圆弧段位于所述直线段的两端。所述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

所述艾灸区310呈跑道形,一方面,在所述艾灸区310的两端之间,所述艾灸区310的宽度相同,利于保证所述艾灸区310的各个区域的艾热强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直线段平滑衔接,避免形成拐角,以防止杂质在拐角处残留,便于所述艾灸区310的清洁处理。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区310的形状还可以呈长方形或椭圆形。

本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顶盖201表面,所述艾灸区310朝所述底座202方向凹陷,使得所述艾灸区310呈凹槽状,所述风孔300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由于所述艾灸区310呈凹槽状,因此人体在平躺于所述盒体200上时,人体与所述风孔300间的间距较大,使得人体与所述风孔300间具有间隙,有助于避免人体贴附所述风孔300造成所述风孔300封堵,从而保证所述风孔300能够流畅的散出艾热。

由于所述盒体200(参考图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承重性能强,因此使用者平躺于所述盒体200上时,所述盒体200不会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人体与所述风孔300间的间距处于预设范围内。

所述盒体200设有开口210。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10贯穿所述顶盖201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10的形状为圆形。

当所述开口21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开口210沿所述第一方向x(参考图1)间隔排列。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开口210位于所述艾灸区310的同一侧。

所述开口210处设有艾饼组件600,所述艾饼组件920设于所述加热器630上,所述艾饼组件600可关闭所述开口210。此外,还可以将所述艾饼组件600从所述开口210内取出。

参考图4,所述艾饼组件600包括艾饼取放装置601及艾饼(图中未示出),所述艾饼设于所述艾饼取放装置601的下方。

利用所述艾饼取放装置601取放艾饼,有助于提高安全性,防止使用者在取放艾饼的过程中被烫伤。

参考图5,所述艾饼取放装置601包括:手持件610、连接柱620及固定件630,所述手持件610设于连接柱620的一端,所述固定件630设于连接柱620的另一端。

所述固定件630底部设有触头631,所述艾饼具有与所述触头631相匹配的取放孔。

所述触头631插入所述取放孔内,使用者即可利用所述艾饼取放装置601移动所述艾饼。

如图1所示,所述外围层400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围层400的材料为海绵。

所述空腔的形状与所述盒体200的形状相匹配,以适于容纳所述盒体200。

使用者在平躺于所述艾灸床垫100上时,人体待艾灸区310域处于所述盒体200上,人体其余区域则位于所述外围层400上。相较于所述盒体200,所述外围层400的材料较软,且具有弹性。一方面,所述外围层400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相较于整个所述艾灸床垫100均为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中,仅所述盒体200采用金属材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使得所述艾灸床垫100的重量轻,便于运输和搬运。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200的外侧壁具有入风口220。所述外围层400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入风口220相对应的入风通道(图中未示出)。

当所述入风口22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入风口220沿所述第一方向x(参考图1)间隔排列。

本实施例中,所述入风口220的数量为两个。

参考图6,所述艾灸床垫100还包括:运作装置500,所述运作装置500设于所述盒体200(参考图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运作装置500固设于所述底座202上(参考图2)。

本实施例中,所述运作装置500包括:风扇510、风道530及加热器520。所述风扇510设于所述风道530的一端,所述风道530的另一端靠近所述风孔300(参考图2),所述风道530与所述风孔300相连通。所述加热器520设于所述风道530内,且与所述风扇510相邻。

本实施例中,设有所述风扇510的所述风道530的一端设于所述顶盖201(参考图2)的边缘处,即位于所述盒体200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参考图1)的侧壁上。

所述风扇510适于制造风力。所述加热器520上设有艾饼,所述加热器520对艾饼进行加热,形成的热流即为艾热。所述风道530与所述风孔300相连通。艾热沿所述风道530在所述腔体内传输,并经所述风孔300排出。

所述运作装置50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当所述运作装置500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运作装置500沿所述第一方向x(参考图1)平行排列。

由于所述艾灸区310的延伸长度较长,设置多个所述运作装置500,使单个所述运作装置500的所述风道530与所述艾灸区310不同区域相连通,有助于减少不同区域内的所述风孔300散出的艾热的强度及温度差异,减少艾热在沿整个所述艾灸区310传输过程中发生的热量损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运作装置500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10(参考图2)露出所述加热器520。所述开口210的数量与所述加热器520的数量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入风口220(参考图3)对准所述风扇510,以保证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可以不断的进入所述腔体,并形成艾热从所述风孔300散出。所述入风口220的数量与所述风扇510的数量相对应。

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530包括挡风侧片531及挡风底片532,所述挡风侧片531表面垂直于所述顶盖201(参考图2)表面,且所述挡风侧片531围成环形结构。所述挡风底片532与所述挡风侧片531固定连接。所述挡风侧片531、挡风底片532及所述顶盖201围成腔体,以供传输艾热。

本实施例中,单个所述运作装置500的所述风道530呈t形。在与所述艾灸区310相对应处,所述运作装置500的所述风道530侧壁向两侧凸出形成凸出部533,其余所述运作装置500的所述风道530作为支干部534。所述支干部534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参考图1)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风道530还可以呈l形。

本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凸出部533的宽度大于所述支干部534的宽度。一方面,所述支干部534的宽度较窄,使得传输艾热的口径较窄,有助于增加所述艾热在传输过程中的风力。另一方面,所述凸出部533的宽度较宽,以保证所述凸出部533覆盖所述艾灸区310,进而保证所述艾灸区310内的全部所述风孔300能够散出艾热,以充分刺激人体穴位。

所述运作装置500还包括:灯板700,所述灯板700位于所述风道530内。所述灯板700上设有多个灯珠,所述灯珠对准所述风孔300。

所述灯珠射出的光线伴随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有助于提高穿透皮肤的深度,从而可提升艾灸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线为红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板呈长条状,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