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腹部脏器创伤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8315发布日期:2019-07-27 09:2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腹部脏器创伤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腹部脏器创伤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创伤快速止血药的研制成为野战外科研究的焦点之一,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的沸石、高岭土、壳聚糖等第一代止血敷料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但由于对脏器存在热损伤、不易吸收、止血后难以清除等缺陷而逐渐被改良替换,近年来,利用高端的纳米分子科技,融合多种止血敷料,改进止血效能成为国内外止血材料研发的热门趋势。

经检索,公布号为cn2064241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止血笔,包括第一笔筒、按压穿刺机构、第二笔筒和导气板,第一笔筒的下方固接有第二笔筒,第一笔筒的内部为空心结构,并且在该第一笔筒内部的底面设有按压穿刺机构,按压穿刺机构上设有穿刺针,第一笔筒的底面还开设有供穿刺针通过的穿刺孔,第一笔筒的顶面由软质胶体材料制成,第二笔筒与第一笔筒的底面固接,并且第二笔筒的内部为空心笔腔,笔腔与穿刺孔连通,在笔腔中设有导气板,导气板的上方设有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的瓶口与穿刺孔相对,导气板上开设有导气孔,导气板的下方设有活塞盘,并卡接在笔腔中,位于活塞盘下方的笔腔中填充有多个止血件,第二笔筒的底面设有软胶瓣膜开口,专为枪伤或者腔道型创伤止血。

但是上述止血笔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药物采用膨胀海绵,使得止血效果不佳,底部出药口设计较差,使得笔筒易抵住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且整体设计为一次性用品,剩余未喷出的药物无法实现第二次喷出,由于高压气瓶不易再次安装,造成了药物用完后不方便再次进行添加使用,在战争中人员较多的情况下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腹部脏器创伤止血装置,避免使用时筒体直接抵住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且提高对止血药丸的密封性能,避免止血药丸受潮,止血效果更佳,药物可被机体完全吸收,且方便未用完的止血药丸下次继续使用,也方便在止血药物用完后再次进行添加,使得止血装置能够实现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腹部脏器创伤止血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有锥形壳,所述锥形壳的边缘处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外侧壁连接有锡纸,所述筒体的内壁靠近锥形壳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软胶瓣膜,所述软胶瓣膜的内侧设置有止血药丸,所述筒体的内部位于止血药丸的内侧安装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外壁靠近止血药丸的一侧设置有泡沫垫,且橡胶塞的后壁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壁连接有推板,所述筒体的两外壁靠近固定架的外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一按压机构,所述推板的后壁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推板的后壁位于压缩弹簧的两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牵引丝,所述筒体的后壁位于固定板的后侧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盖的内部,且卡杆的两外壁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固定盖的两外侧壁位于卡块的两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二按压机构,所述第二按压机构的外部安装有防护盖。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锡纸与橡胶垫之间通过胶水粘贴连接,且锡纸的边缘处设置有便撕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按压机构包括连接在筒体外壁的第一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的一端位于筒体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按压板,所述第一按压板的内壁与筒体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板的后壁对应牵引丝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内部直径大于牵引丝的宽度,所述牵引丝的一端贯穿固定盖的内部设置在固定盖的外侧,且牵引丝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球,所述固定盖的内部对应牵引丝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小于限位球的外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盖的内壁边缘处对应卡杆的外部设置有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径大于卡杆的外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按压机构包括设置在卡块外侧,且插设在固定盖内部的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二挤压杆的一端位于固定盖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按压板,所述第二按压板的内壁与固定盖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杆的内部位于卡块的内侧连接有第三弹簧,且卡杆的内部对应卡块的外部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径大于卡块的外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止血药丸为一种由氧化纳米纤维素和壳聚糖的混合交联反应制得,经花青素染色后的壳聚糖与加入一定浓度三氯生的氧化纳米纤维素,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的交联产物。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采用锥形壳可以有效的对受伤部位的外部进行覆盖,避免直接抵住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且提高对止血药丸的密封性能,避免止血药丸受潮,并减少了携带过程中造成的晃动使药丸部分粉碎,且止血药丸融合了壳聚糖、氧化纳米纤维素的双重止血功效,并额外添加了三氯生,严格抑菌、防止伤口感染,且利用花青素的酸碱变色反应,引导止血后的创口再处理,该止血药丸的组成成分均无生物毒性,可被机体完全吸收;

2、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按压机构和第二按压机构,通过先按压第二按压机构,使第二挤压杆压住卡块,并使卡块压缩第三弹簧收进卡块的内部,此时,卡块不受固定盖内部的阻力,压缩弹簧复位使得推板带动固定架向前形成瞬间爆发力将止血药丸喷出,由于喷出的止血药丸对比伤口处放置的锥形壳,使得止血药丸不会一次性全部喷出,并按压第一按压机构,使得压缩弹簧不会直接全部伸张开,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浪费,且喷药完成后,剩余的药物可以收起下次使用,且当药物使用完毕,通过拉动牵引丝,使推板和压缩弹簧复位,方便未用完的止血药丸下次继续使用,也方便在止血药物用完后再次进行添加,使得止血装置能够实现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卡杆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锥形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筒体、2锥形壳、3橡胶垫、4锡纸、5软胶瓣膜、6止血药丸、7橡胶塞、8泡沫垫、9固定架、10推板、11第一按压机构、12压缩弹簧、13牵引丝、14固定盖、15第二按压机构、16固定板、17卡杆、18防护盖、41便撕条、101卡环、111第一挤压杆、112第一按压板、113第一弹簧、131限位孔、141弧形槽、151第二挤压杆、152第二按压板、153第二弹簧、171卡块、172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腹部脏器创伤止血装置,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一端连接有锥形壳2,所述锥形壳2的边缘处设置有橡胶垫3,所述橡胶垫3的外侧壁连接有锡纸4,所述锡纸4与橡胶垫3之间通过胶水粘贴连接,且锡纸4的边缘处设置有便撕条41,所述筒体1的内壁靠近锥形壳2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软胶瓣膜5,所述软胶瓣膜5的内侧设置有止血药丸6,所述筒体1的内部位于止血药丸6的内侧安装有橡胶塞7,所述橡胶塞7的外壁靠近止血药丸6的一侧设置有泡沫垫8,所述止血药丸6为一种由氧化纳米纤维素和壳聚糖的混合交联反应制得,经花青素染色后的壳聚糖与加入一定浓度三氯生的氧化纳米纤维素,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的交联产物。

如图1和图6-7所示,其具体实施方式为:筒体1的一端连接有锥形壳2,锥形壳2的边缘处设置有橡胶垫3,橡胶垫3的外侧壁连接有锡纸4,锡纸4与橡胶垫3之间通过胶水粘贴连接,且锡纸4的边缘处设置有便撕条41,采用锥形壳2可以有效的对受伤部位的外部进行覆盖,避免直接抵住伤口造成二次伤害,通过橡胶垫3方便放置身体上时能够避免锥形壳2的硬度较大,且通过设置粘接锡纸4,方便提高对止血药丸6的密封性能,避免止血药丸6受潮,且通过设置便撕条41方便在需要时撕去锡纸4进行涂药处理,筒体1的内部位于止血药丸6的内侧安装有橡胶塞7,橡胶塞7的外壁靠近止血药丸6的一侧设置有泡沫垫8,减少了携带过程中造成的晃动使药丸部分粉碎,其中,止血药丸6为一种由氧化纳米纤维素和壳聚糖的混合交联反应制得,经花青素染色后的壳聚糖与加入一定浓度三氯生的氧化纳米纤维素,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的交联产物,使得融合了壳聚糖、氧化纳米纤维素的双重止血功效,并额外添加了三氯生,严格抑菌、防止伤口感染,且利用花青素的酸碱变色反应,引导止血后的创口再处理,该止血药丸6的组成成分均无生物毒性,可被机体完全吸收。

所述橡胶塞7的后壁连接有固定架9,所述固定架9的内壁连接有推板10,所述筒体1的两外壁靠近固定架9的外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一按压机构11,所述第一按压机构11包括连接在筒体1外壁的第一挤压杆111,所述第一挤压杆111的一端位于筒体1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按压板112,所述第一按压板112的内壁与筒体1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3,所述推板10的后壁连接有压缩弹簧12,所述压缩弹簧12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板16,所述推板10的后壁位于压缩弹簧12的两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牵引丝13,所述筒体1的后壁位于固定板16的后侧连接有固定盖14,所述推板10的后壁对应牵引丝1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卡环101,所述卡环101的内部直径大于牵引丝13的宽度,所述牵引丝13的一端贯穿固定盖14的内部设置在固定盖14的外侧,且牵引丝1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球,所述固定盖14的内部对应牵引丝13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孔131,所述限位孔131的内径小于限位球的外径,所述固定板16的一端设置有卡杆17,所述固定盖14的内壁边缘处对应卡杆17的外部设置有弧形槽141,且弧形槽141的内径大于卡杆17的外径,所述卡杆17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盖14的内部,且卡杆17的两外壁均设置有卡块171,所述卡杆17的内部位于卡块171的内侧连接有第三弹簧172,且卡杆17的内部对应卡块171的外部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径大于卡块171的外径,所述固定盖14的两外侧壁位于卡块171的两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二按压机构15,所述第二按压机构15包括设置在卡块171外侧,且插设在固定盖14内部的第二挤压杆151,所述第二挤压杆151的一端位于固定盖14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按压板152,所述第二按压板152的内壁与固定盖14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53,所述第二按压机构15的外部安装有防护盖18。

如图1-6所示,其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在橡胶塞7的后壁连接有固定架9,固定架9的内壁连接有推板10,筒体1的两外壁靠近固定架9的外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一按压机构11,第一按压机构11包括连接在筒体1外壁的第一挤压杆111,第一挤压杆111的一端位于筒体1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按压板112,第一按压板112的内壁与筒体1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3,方便操作者进行按压操作使第一挤压杆111完成伸缩,对固定架9进行挤压固定,推板10的后壁连接有压缩弹簧12,压缩弹簧12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板16,推板10的后壁位于压缩弹簧12的两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牵引丝13,筒体1的后壁位于固定板16的后侧连接有固定盖14,推板10的后壁对应牵引丝1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卡环101,卡环101的内部直径大于牵引丝13的宽度,牵引丝13的一端贯穿固定盖14的内部设置在固定盖14的外侧,且牵引丝1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球,固定盖14的内部对应牵引丝13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孔131,限位孔131的内径小于限位球的外径,便于防止推板10移动过程中带动牵引丝13完全进入筒体1的内部,进而便于在涂药完成后通过拉动牵引丝13使推板10和压缩弹簧12复位,方便未用完的止血药丸6下次继续使用,也方便在止血药物6用完后再次进行添加,固定板16的一端设置有卡杆17,固定盖14的内壁边缘处对应卡杆17的外部设置有弧形槽141,且弧形槽141的内径大于卡杆17的外径,卡杆17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盖14的内部,且卡杆17的两外壁均设置有卡块171,卡杆17的内部位于卡块171的内侧连接有第三弹簧172,且卡杆17的内部对应卡块171的外部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径大于卡块171的外径,固定盖14的两外侧壁位于卡块171的两侧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二按压机构15,第二按压机构15包括设置在卡块171外侧,且插设在固定盖14内部的第二挤压杆151,第二挤压杆151的一端位于固定盖14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按压板152,第二按压板152的内壁与固定盖14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53,第二按压机构15的外部安装有防护盖18,方便在不使用时,对第二按压机构15进行防护处理,避免出现误操作现象导致止血药丸6喷出,使用时,撕去锡纸4,并打开防护盖18,将锥形壳2的开口对准伤口部位,然后一只手握住第一按压机构11,另一只手握住第二按压机构15,通过先按压第二按压机构15,使第二挤压杆151压住卡块171,并使卡块171压缩第三弹簧172收进卡块17的内部,此时,卡块17不受固定盖14内部的阻力,压缩弹簧12复位使得推板10带动固定架9向前形成瞬间爆发力将止血药丸6喷出,由于喷出的止血药丸6对比伤口处放置的锥形壳2,使得止血药丸6不会一次性全部喷出,并按压第一按压机构11,使得压缩弹簧12不会直接全部伸张开(其中有橡胶垫与筒体1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浪费,且喷药完成后,剩余的药物可以收起下次使用,且当药物使用完毕,通过拉动牵引丝13,使推板10和压缩弹簧12复位,方便未用完的止血药丸6下次继续使用,也方便在止血药物6用完后再次进行添加,使得止血装置能够实现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6-7,采用锥形壳2可以有效的对受伤部位的外部进行覆盖,避免直接抵住伤口造成二次伤害,通过橡胶垫3方便放置身体上时能够避免锥形壳2的硬度较大,且通过设置粘接锡纸4,方便提高对止血药丸6的密封性能,避免止血药丸6受潮,通过设置便撕条41方便在需要时撕去锡纸4进行涂药处理,使用过程中减少了携带过程中造成的晃动使药丸部分粉碎,且止血药丸6为一种由氧化纳米纤维素和壳聚糖的混合交联反应制得,经花青素染色后的壳聚糖与加入一定浓度三氯生的氧化纳米纤维素,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的交联产物,使得融合了壳聚糖、氧化纳米纤维素的双重止血功效,并额外添加了三氯生,严格抑菌、防止伤口感染,且利用花青素的酸碱变色反应,引导止血后的创口再处理,该止血药丸6的组成成分均无生物毒性,可被机体完全吸收;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6,使用时,撕去锡纸4,并打开防护盖18,将锥形壳2的开口对准伤口部位,然后一只手握住第一按压机构11,另一只手握住第二按压机构15,通过先按压第二按压机构15,使第二挤压杆151压住卡块171,并使卡块171压缩第三弹簧172收进卡块17的内部,此时,卡块17不受固定盖14内部的阻力,压缩弹簧12复位使得推板10带动固定架9向前形成瞬间爆发力将止血药丸6喷出,由于喷出的止血药丸6对比伤口处放置的锥形壳2,使得止血药丸6不会一次性全部喷出,并按压第一按压机构11,使得压缩弹簧12不会直接全部伸张开,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浪费,且喷药完成后,剩余的药物可以收起下次使用,且当药物使用完毕,通过拉动牵引丝13,使推板10和压缩弹簧12复位,方便未用完的止血药丸6下次继续使用,也方便在止血药物6用完后再次进行添加,使得止血装置能够实现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