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瘘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2114发布日期:2019-08-20 20:25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瘘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瘘冲洗引流管。



背景技术:

肠瘘是指在肠与其他器官,或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前者称内瘘,后者为外瘘。肠瘘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目前,由非人工造瘘所引起的肠管不能外翻,一般佩戴造瘘袋,现有的造瘘袋佩戴后密封不严,不能完全保护肠瘘口周围皮肤,引起患者瘘口周围皮肤化学性腐蚀,患者痛苦难耐,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在瘘口周围涂抹肠瘘保护胶、氧化锌等,但依旧都不能彻底解决该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肠瘘袋只是适用于人工造瘘患者,对于因术后肠粘连造成的肠破裂肠瘘无外翻肠管的瘘口效果不佳,肠液容易外漏灼伤皮肤;瘘口胶对于肠瘘的化学腐蚀不能很好与皮肤贴合,并且对患者造成不适或肠液顺瘘口周围流到皮肤上引起化学性腐蚀,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常规引流管容易引起堵塞或者吸附肠管引起肠管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肠瘘冲洗引流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造瘘袋密封不严、效果不佳以及常规引流管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肠瘘冲洗引流管,其包括外套管、内管和液管,所述外套管为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广口的管体,所述外套管设有空腔,在所述外套管上开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为连通所述外套管内外的通孔,所述内管为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内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广口,在所述内管上设有用于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的负压接头,在所述外套管的管壁中设有冲洗液孔,所述冲洗液孔沿外套管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外套管上设有朝外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为与所述冲洗液孔连通的盲孔,所述液管与所述冲洗液孔连通,所述液管的末端设有第一鲁尔母接头,所述液管用于连接输液装置并向所述冲洗液孔输送冲洗液。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管壁中还设有用于塑形的金属丝,所述金属丝沿所述外套管的延伸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包括呈环形的管本体和与所述管本体的外壁平滑连接的凸起,所述凸起的端面呈弧形,且所述凸起沿所述管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凸起沿所述管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液孔位于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液孔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冲洗液孔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液管设有三根,三根所述液管分别与三个所述冲洗液孔连通,三个所述液管的末端相互连通且连通后与所述第一鲁尔母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管的中段设有第二鲁尔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引流孔沿所述外套管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孔沿所述外套管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分布。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与引流袋相比,本引流管直接进入肠管,边冲洗边吸引不会出现引流液外流的情况,不容易灼伤皮肤;

2、不需使用瘘口胶,所以解决了瘘口胶“对于肠瘘的化学腐蚀不能很好与皮肤贴合,并且对患者造成不适或肠液顺瘘口周围流到皮肤上引起化学性腐蚀”的问题;

3、与常规管道相比,吸引采用外套管与内管配合使用的结构,外套管具有支撑功能,在冲洗、吸引时不容易引起管道堵塞及肠壁损伤;被冲洗液稀释的肠液,即使少量漏出也不至于灼伤皮肤;

4、外套管内的金属丝可以塑型,根据患者肠管走形进行塑型,既可以安装牢固,又可以减少肠道涨力;

5、外套管的前部设有引流孔和出水孔,而且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开孔,开孔容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肠瘘冲洗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内管);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含内管、省略液管)。

图中:1-外套管,11-管本体,12-凸起,13-空腔,14-引流孔,15-冲洗液孔,16-出水孔,17-金属丝;

2-内管,21-负压接头;

3-液管,31-第一鲁尔母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肠瘘冲洗引流管,其包括外套管1、内管2和液管3。

外套管1为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广口的管体,长约30-35cm,管径为14-32f;与试管的形状类似,但又不相同。外套管1设有空腔13。外套管1包括呈环形的管本体11和与管本体11的外壁平滑连接的凸起12,凸起12用于提高强度,提供支撑空间,避免堵塞。凸起12的端面呈弧形,且凸起12沿管本体11的前后方向设置。其中,管本体11的管壁厚为0.8-1mm,凸起12的弧形段为三分之一圆,该圆的直径为空腔13直经的二分之一,凸起12与管本体11一体成型,例如注塑成型。凸起12设有三个,三个凸起12沿管本体1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外套管1上开设有引流孔14,引流孔14为连通外套管1内外的通孔,起到引流食物残渣及肠液的作用,具体的,引流孔14垂直于管本体11设置,引流孔14的直径为3-5mm。在外套管1的管壁中设有冲洗液孔15,具体的,冲洗液孔15位于凸起12,冲洗液孔15沿外套管1的延伸方向设置,冲洗液孔15与外套管1的空腔13不连通。冲洗液孔15设有三个,三个冲洗液孔15沿外套管1的周向均匀分布。冲洗液孔15的内径与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管径一致。外套管1上设有朝外的出水孔16,出水孔16为与冲洗液孔15连通的盲孔,出水孔16的直径为1mm。外套管1的管壁中还设有用于塑形的金属丝17,例如直径1mm的铝丝,具体的,金属丝17位于某一个凸起12内,金属丝17沿凸起12的延伸方向设置。

内管2为两端开口的管体,内管2位于空腔13内,且内管2的一端密封固定于广口,例如插接固定。在内管2的与广口固定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的负压接头21,内管2与负压接头21的内部是连通的,以便负压吸引器通过负压吸引管-负压接头21-内管2-引流孔14,将食物残渣及肠液引流而出。其中负压吸引管为负压吸引器自带的,负压接头21与负压吸引管为标准连接形式,图中的负压接头21仅为示意,不代表实际形状,负压接头21与内管2也可以做成一体结构。内管2用于吸引食物残渣及肠液,外套管1科委内管2提供支撑或空间,内管2与外套管1结合,避免内管2堵塞导致的引流不畅。

液管3的规格与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一致,液管3与冲洗液孔15连通,液管3的末端设有第一鲁尔母接头31,液管3用于连接输液装置并向冲洗液孔15输送冲洗液。在本实施例中,液管3设有三根,每根长为8-10cm,三根液管3分别与三个冲洗液孔15连通,三个液管3的末端相互连通且连通后与第一鲁尔母接头31连接,例如通过三通(图中未示出)或四通(图中未示出)连通后再与第一鲁尔母接头31连接。优选的,在液管3上设有第二鲁尔接头(图中未示出),第二鲁尔接头包括鲁尔公接头和鲁尔母接头,便于液管3的拆卸。

本实施例的肠瘘冲洗引流管,是在管理一名肠瘘患者多达一年的时间内对现有治疗肠瘘的相关设备、管道等的改进基础上所制造。在应用自行制造的类肠瘘冲洗引流管后,患者肠瘘瘘口逐渐缩小,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取得的效果较过去近一年的效果明显,并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本实施例的肠瘘冲洗引流管,具有如下优点:1、与应用引流袋相比,本引流管直接进入肠管,边冲洗边吸引不会出现引流液外流的情况,不容易灼伤皮肤;2、使用本实施例的肠瘘冲洗引流管,不需使用瘘口胶,所以解决了瘘口胶“对于肠瘘的化学腐蚀不能很好与皮肤贴合,并且对患者造成不适或肠液顺瘘口周围流到皮肤上引起化学性腐蚀”的问题;3、与常规管道相比,吸引采用外套管1与内管2配合使用的结构,外套管1具有支撑功能,在冲洗、吸引时不容易引起管道堵塞及肠壁损伤;被冲洗液稀释的肠液,即使少量漏出也不至于灼伤皮肤;4、外套管1内的金属丝17可以塑型,根据患者肠管走形进行塑型,既可以安装牢固又可以减少肠道涨力;5、外套管1的前部设有引流孔14和出水孔16,而且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开孔,开孔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孔14设有多个,多个引流孔14沿外套管1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分布。多个引流孔14更有益于食物残渣和肠液的引流。出水孔16设有多个,多个出水孔16沿外套管1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分布,具体的,多个出水孔16沿凸起12的前后方向等间隔分布。过个出水孔16可以有效提高冲洗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