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用痰液收集分析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2091发布日期:2019-08-20 20:2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用痰液收集分析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科用痰液收集分析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respiratorysystem),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系列器官的总称,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由大量的肺泡、血管、淋巴管、神经构成的肺,以及胸膜等组织。临床上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的气体通道(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部分称为下呼吸道;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而人工气道的设置,会使病人的呼吸道产生大量的痰液,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医护人员利用吸痰设备对病人进行吸痰操作,如此操作存在费时费力还容易受医护人员操作熟练度的影响,为此人们提出一种痰液收集分析一体化装置,如中国专利cn106039428b所公开的一种智能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检测报警装置、吸痰动作操作臂、中心控制器、吸痰管清洁更换箱、痰液吸引收集装置和吸痰管,并配置有红外线检测器,对吸出痰液进行分析,中心控制器接收各种检测信号,并控制吸痰管前推、后退、旋转等动作,控制负压泵的启停,本发明能有效实现吸痰操作,吸痰部位不仅局限于人工气道前段,能有效实现深部吸痰,并有效避免患者痰液与吸痰设备相互污染,增加感染风险的情况,减少吸痰操作对患者呼吸道粘膜的损伤,但是在实际收集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负压泵持续性的产生负压,难以配合病人的呼吸频率产生间歇式负压;而且吸痰管与收集瓶之间的固定也不够牢固,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用痰液收集分析一体化装置,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用痰液收集分析一体化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和收集瓶,所述报警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更换箱,所述更换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械手,所述报警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装置。

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下表面与报警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瓶的表面与盒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盒体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盒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的输出轴贯穿壳体的上表面且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上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侧面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单向空气阀一,所述壳体的右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单向空气阀二,所述单向空气阀二的表面贯穿盒体的右侧且与盒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正对单向空气阀一,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与收集瓶上靠近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延伸至收集瓶内,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环一,所述环一的右端与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环一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圆台形套环,所述圆台形套环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环二,所述环二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座,两个所述定位座的内壁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挤压臂,所述挤压臂上靠近右端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上远离挤压臂的一端贯穿圆台形套环的表面并固定连接有压板一,所述挤压臂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压板二,所述环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夹持装置。

优选的,所述圆台形套环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可与压板一的表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臂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通管,所述通管的端部与环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通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上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与环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套。

优选的,所述挤压套为半圆环套。

优选的,所述压板二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发明通过收集装置的设置,能够配合病人的呼吸频率产生间歇式的负压,减少给用户带来不适,并且吸痰管与收集瓶之间的连接更加快捷稳定,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二、本发明通过电动推杆上的输出轴带着活塞在壳体内反复进行上下滑动;当活塞上移时,利用单向空气阀一和单向空气阀二的单向导通性,使得单向空气阀一左端的空气被不断的抽入至壳体中,由此产生了负压,通过负压不断的将痰液通过吸痰管慢慢抽出,实现痰液的收集,而通过单向空气阀二避免其右端部分的空气进入壳体;当活塞在壳体中进行下移时,会不断的将壳体内的空气通过单向空气阀二向右排出;通过单向空气阀一避免壳体内的气体流出;通过电动推杆上的输出轴连续的带动活塞进行往复升降,进而产生间歇式的负压,通过调节电动推杆的升降频率,使间歇式的负压能够适配病人的呼吸频率;当由单向空气阀一产生负压后,吸痰管中的痰液会不断的被向右抽取,当痰液被抽至连接管中后,通过挡板的阻挡可避免痰液在连接管中继续右移,痰液在挡板的左侧逐渐堆积,最终会落至收集瓶中,实现对痰液的收集;

三、本发明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利用机械手将吸痰管的一端插入固定装置中,即可实现对吸痰管的固定,也使得吸痰管与收集瓶建立密封链接,接着利用机械手将吸痰管的另一端与人工气道建立连接,接着启动电动推杆,进行痰液的收集操作。

四、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收集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负压泵持续性的产生负压,难以配合病人的呼吸频率产生间歇式负压;而且吸痰管与收集瓶之间的固定也不够牢固,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盒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盒体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环一的正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通管的正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挤压套的左视图。

图中:1-报警装置、2-更换箱、3-机械手、4-收集瓶、5-收集装置、6-盒体、7-壳体、8-电动推杆、9-活塞、10-单向空气阀一、11-单向空气阀二、12-连接管、13-通槽、14-挡板、15-固定装置、16-环一、17-圆台形套环、18-环二、19-定位座、20-挤压臂、21-挤压杆、22-压板一、23-压板二、24-夹持装置、241-通管、242-伸缩杆、243-压簧、244-挤压套、25-放置槽、26-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科用痰液收集分析一体化装置,包括报警装置1和收集瓶4,收集瓶4瓶口设置有红外线检测器,报警装置1包括数据处理器,通过信号线与探测感应器连接,探测感应器包括利用视觉检测气道内分泌物的摄像头和利用听觉检测痰鸣音的音频探头,用于分析痰液的情况,报警装置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更换箱2,更换箱2中分区放置清洁吸痰管和废弃吸痰管,更换箱2中设置盛放有灭菌注射用水的吸痰管润滑冲洗盒,吸痰管润滑冲洗盒的上方设置有消毒喷嘴,更换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械手3,机械手3连接舵机,机械手3夹持吸痰管,在机械手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检测送管阻力的压力感应器,上述装置在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对比文件中已经进行了充分公开,故在此不再赘述;报警装置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装置5,收集装置5的设置,能够配合病人的呼吸频率产生间歇式的负压,减少给用户带来不适,并且吸痰管与收集瓶之间的连接更加快捷稳定,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收集装置5包括盒体6,盒体6上的开口朝左,盒体6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方便收集瓶4的拆装更换,盒体6的下表面与报警装置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收集瓶4的表面与盒体6的内壁活动连接,盒体6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7,盒体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通过电动推杆8上的输出轴带着活塞9在壳体7内反复进行上下滑动;电动推杆8上的输出轴贯穿壳体7的上表面且与壳体7滑动连接,电动推杆8上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9,当活塞9上移时,利用单向空气阀一10和单向空气阀二11的单向导通性,使得单向空气阀一10左端的空气被不断的抽入至壳体7中,由此产生了负压,通过负压不断的将痰液通过吸痰管慢慢抽出,实现痰液的收集,而通过单向空气阀二11避免其右端部分的空气进入壳体7;当活塞9在壳体7中进行下移时,会不断的将壳体7内的空气通过单向空气阀二11向右排出;通过单向空气阀一10避免壳体7内的气体流出;通过电动推杆8上的输出轴连续的带动活塞9进行往复升降,进而产生间歇式的负压,通过调节电动推杆8的升降频率,使间歇式的负压能够适配病人的呼吸频率;活塞9的侧面与壳体7的内壁滑动连接,壳体7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单向空气阀一10,壳体7的右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单向空气阀二11,单向空气阀一10和单向空气阀二11的单向导通性一致,均为左进右出,单向空气阀二11的表面贯穿盒体6的右侧且与盒体6固定连接,壳体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的右端正对单向空气阀一10,连接管12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13,通槽13的内壁与收集瓶4上靠近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通槽13的内壁与收集瓶4的瓶口卡合固定连接,连接管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14,当由单向空气阀一10产生负压后,吸痰管中的痰液会不断的被向右抽取,当痰液被抽至连接管12中后,通过挡板14的阻挡可避免痰液在连接管12中继续右移,痰液在挡板14的左侧逐渐堆积,最终会落至收集瓶4中,实现对痰液的收集;挡板14的底部延伸至收集瓶4内,连接管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15,固定装置15包括环一16,环一16的右端与连接管12的左端固定连接,环一1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圆台形套环17,圆台形套环1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环二18,环二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座19,两个定位座19的内壁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挤压臂20,挤压臂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6,通过挡块26的设置,避免挤压杆21在挤压臂20上的滑动过量,使二者发生脱离;挤压臂20上靠近右端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挤压杆21,挤压杆21上远离挤压臂20的一端贯穿圆台形套环17的表面并固定连接有压板一22,圆台形套环17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25,放置槽25的内壁可与压板一22的表面活动连接,通过放置槽25的开设,使得压板一22最终能够贴合在放置槽25中,贴合后期保护在外的表面能够与圆台形套环17的内壁平行,即保证吸痰管固定安装后的密封性,保证吸痰操作的稳定进行;挤压臂2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压板二23,压板二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通过防滑垫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压板二23对于吸痰管夹持的牢固和稳定性;环二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夹持装置24,夹持装置24包括通管241,通管241的端部与环二18的内壁固定连接,通管24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杆242,伸缩杆2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簧243,压簧243上远离伸缩杆242的一端与环二18的内壁固定连接,伸缩杆2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套244,使用时,机械臂3带着吸痰管的一端向右移动,吸痰管的表面会将两个挤压套244在克服压簧243的弹力后逐渐进行相背离移动,在移动的同时,挤压套244的内壁会紧密的与吸痰管的表面进行贴合,形成对向夹持;挤压套244为半圆环套,通过半圆套环的设置,使得挤压套244能够与吸痰管产生更多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固定和密封的性能;使用时,利用机械臂3夹持吸痰管的一端并将吸痰管导向圆台形套环17,与圆台形套环17内的压板一22接触并产生挤压,逐渐将两个压板一22撑开,经挤压杆21传动,使得挤压臂20会以固定座19上的销轴连接处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使得两个挤压臂20带着各自的压板而23对吸痰管的表面进行接触并进行对向夹持,与此同时,吸痰管在向右移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两个夹持装置24的对向夹持,进一步得到固定;吸痰操作结束后,在利用机械手3将吸痰管向左进行拉动,由于吸痰管为一次性用具,故在将其拔出时,可不用考虑对其进行保护的问题。

工作原理:该内科用痰液收集分析一体化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电动推杆8上的输出轴带着活塞9在壳体7内反复进行上下滑动;当活塞9上移时,利用单向空气阀一10和单向空气阀二11的单向导通性,使得单向空气阀一10左端的空气被不断的抽入至壳体7中,由此产生了负压,通过负压不断的将痰液通过吸痰管慢慢抽出,实现痰液的收集,而通过单向空气阀二11避免其右端部分的空气进入壳体7;当活塞9在壳体7中进行下移时,会不断的将壳体7内的空气通过单向空气阀二11向右排出;通过单向空气阀一10避免壳体7内的气体流出;通过电动推杆8上的输出轴连续的带动活塞9进行往复升降,进而产生间歇式的负压,通过调节电动推杆8的升降频率,使间歇式的负压能够适配病人的呼吸频率;当由单向空气阀一10产生负压后,吸痰管中的痰液会不断的被向右抽取,当痰液被抽至连接管12中后,通过挡板14的阻挡可避免痰液在连接管12中继续右移,痰液在挡板14的左侧逐渐堆积,最终会落至收集瓶4中,实现对痰液的收集;通过固定装置15的设置,利用机械手3将吸痰管的一端插入固定装置15中,即可实现对吸痰管的固定,也使得吸痰管与收集瓶4建立密封链接,接着利用机械手3将吸痰管的另一端与人工气道建立连接,接着启动电动推杆8,进行痰液的收集操作;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收集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负压泵持续性的产生负压,难以配合病人的呼吸频率产生间歇式负压;而且吸痰管与收集瓶之间的固定也不够牢固,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